戒幢学术 | 程恭让 :《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的辩证统一》
发布日期: 2022-10-12 浏览量: 1,793 次浏览
戒幢学术 · 讲座通讯——
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的辩证统一
2022年10月9日下午2:00-4:00, 戒幢佛学研究所在西园寺拈花堂顺利举办一期戒幢学术讲座。
主持人 德安法师
本次讲座主题为“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的辩证统一——关于大乘佛教核心教法思想原则的一种解读”,由上海大学文学院程恭让教授主讲,本所德安法师担任主持人。
程恭让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首席专家
首先,程教授对本次选题背景与缘由进行了简单介绍。
教授提出,“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在大乘佛教思想中应当是平衡并举的一对概念,但两者关系却在历史进程演变中发生了偏差——人们普遍重般若而轻方便。“善巧方便”的崇高性在这般诠释氛围里被低估甚至错解。因此,教授通过概念史角度的诠释学方式,对两者关系,尤其对“善巧方便”的重要性进行重审,从而也把视角转向佛教面临的现实问题——“人间佛教”的合法性问题。
程恭让教授提到,“人间佛教”是当今佛教富有争议的重要难题,其合法性应当从佛教文明与世间文明的关系入手。正如康德理论中“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关系一般,“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关系是我们处理超验与经验世界问题的契点。
接着,教授通过对《八千颂般若》、《法华经》、《维摩诘经》、《十地经》、《大乘庄严经论》等经典中关于“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的文本进行了梵语与不同中文译本的比对分析,论述了“善巧方便”在印度大乘佛教初期伊始,即与“般若智慧”一般,同为佛陀教法的重要特质。另一方面,程教授也举例论述了,在大乘佛法的中国流传史上,诸多祖师大德在进行经典诠释时充分体现了对“智慧”与“善巧”的重视。
最后,程教授总结道,“善巧方便”是佛教圣者与众生互动的中介,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交流性本质——毕竟,佛教是离不开接引众生的。“善巧方便”的崇高性也由此体现。
程教授在充满趣味的哲学思辨的讲座中,不时以风趣幽默的话语让现场气氛更加活跃。
在答复两位场下同学的提问后,教授结束了本次学术汇报。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 | 民民 校对 | 心心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