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大爱 | “ 法师,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发布日期: 2022-10-08 浏览量: 2,433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慈心 13个
非染污爱有两大成分,第一种是对美德和优点生起了信心、认可和尊重的感觉。那第二种呢?就是因为理解到对方的痛苦,我们生起了悲悯和关怀之心。
- 续前 ——
佛法的学习,实际上是可以很深刻的,重新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的。如果我们扪心自问,生活中跟朋友、道友的相处中,在我们工作单位的人际互动中,我们有多少的成分是因为看到了别人的美德呢?
可能家人之间有的时候会特别容易看到美德,比如自家的孩子是最好的,又聪明又会做事,又爱学习等等,父母一想到这样的孩子的时候,心里特别的甜,再苦再累都可以。
但是有一些人际关系中,甚至是在一些亲人之间,我们也容易看到对方的缺点,但是又需要对方,觉得没有他,自己一个人过不来、不能忍受,但是真正相处中可能看对方的都是缺点。
甚至父母对孩子也是这样,看到孩子还是不够努力,还是没有别的孩子那么优秀,邋遢、没有情商、不会生活等等。于是做父母的会不断的焦躁起来,每天都想着怎么去对付这个孩子,那么大家知道,往往想要改变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跟你对抗,父母这个时候就会变得暴躁易怒。
所以,要想生起善法、或善心所,其实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在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里边,有一个“需要层次”的理论,他认为人类有五大类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还有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需要里面,生理需要,比如说穿衣吃饭、两性关系;安全的需要,就是我们必须能够感觉到安全、不受危险;归属感,包括对家庭、单位、团体;还有爱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
但是,他把这四种都列为缺失性的需要,有点像前面佛教讲的饿鬼爱,只有第五种——自我实现,他才认为是一个成长型的需要。它不是你的必需品,你离了它你也能活,但是有了它,你会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更有光彩,所以他把最后一种列为成长性的需要。
实际上,在佛法看来,爱不一定都是缺失性的。法爱这个部分实际上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成长性的需要。
像我们刚才说到的慈悲喜舍,我可以不对你慈悲,也没问题,是吧?但是如果我的生命中拥有慈悲,我的生命就变得更有意义、有光彩。
染污爱有六个特点。
第一是有待,就是说它需要回报的。当我们付出的时候必须要得到回应,我们才会快乐,否则的话我们就会痛苦。
就像这个年轻的藏族女子一样,他前夫渴望她,要抓取她的时候,因为家庭暴力的原因,她害怕对方,想逃离,没有给予他想要的回应的时候,对方就从苦苦哀求变成了暴怒。所以这种染污爱它是需要回报的,当你付出爱的时候,如果对方对你没有回馈,那你就会陷入一种痛苦之中,就变成一种折磨。
第二个特点是无常。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情感的时候,他们认为爱情是人类极为强烈的一种情感。因为它里面有依恋的部分——就是离开了对方,你会很思念对方;第二有利他的部分,就是你想为对方付出,想为对方奉献,想要去照顾对方,为他做一点事情;第三它还有亲密的部分,就是有一种亲密感,身体的接触、拥抱等等,会有一个追求亲密的部分。
但是,心理学家同时也指出,研究发现这样的一种激情的爱情,一般来说在婚后的五年之内就会消失,转化成另外一种感情了,已经不再有之前那种激情。有的可能转化成另外一种深刻的亲情稳定下来。但有的,当这个激情消失的时候,他们的婚姻也就走到了尽头。可能男的又看到了另外一个女孩子,对她又产生了激情;有的也很可能觉得自己的先生已经不再像当初那么可爱,她也失去了很多热情,觉得婚姻走到一个尽头。
所以这就是无常,染污爱的这个特点。
第三个是增长。佛言:“设习爱欲事,恩爱转增长,譬如饮咸水,终不能止渴”。就是说,如果去放纵感官欲望的话,你会发现它会变得越来越强烈,需要的更多。所以它有一个不能被满足的特点,就像喝盐水,越喝越渴。
第四是生苦。因爱生苦,这个可能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特别是有家庭的人,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爱孩子带来的快乐,也会有因为爱孩子而体验到的痛苦。爱家人也是一样有爱家人的痛苦。
第五是生憎。爱不仅能生苦,还会因爱生恨,引发愤怒。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这个例子,最终导致用残忍的方式夺去了对方的生命。
第六就是非自在。染污爱给我们带来一种被束缚的感觉,令人失去了生命的自在。
我们说到非染污爱有两大成分,第一种是对美德和优点,生起了信心、认可和尊重的感觉。
比如说你看到了你的一位同参,一起修行的师兄,发现对方非常慈悲,非常擅长照顾别人。当你体验到他这个美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可能你会觉得心里暖暖的,然后自己突然就获得一种动力,觉得对修行也更有信心了,对世界、对未来获得一种力量的感觉,内心有一种清凉的感觉。这是第一种。
那第二种呢?就是因为理解到对方的痛苦,我们生起了悲悯和关怀之心。
我们今天下午做的和可怜的小动物的这个体验中,当你关心这个动物的时候,你就会体验到身心有宁静,放松、温暖,有一种深刻或者博大的这种情怀生出来。那在这个时候也会觉得更有力量,它对身心是有影响的。
佛教里面最经典的四种非染污爱,就是慈悲喜舍。
第一种就是慈心。什么是“慈心”?它的特征,就是希望有情获得利益和安乐;慈心的作用,就是能对治嗔心。
当你希望一个人快乐的时候,你就会宽容对方,你的心是柔软的,嗔心就会灭去。慈心产生的原因,就是看到对方的可爱面。有的时候比如说长得可爱也会让我们生起慈心,一个小宠物,如果说它长得很萌,很干净,我们也会对它生起这个慈心,不一定都会起贪心,不过最纯净的还是因为看到美德而生起的,质量是最高的。
慈心的失败,就是变成了爱着。
第二种就是“悲心”。悲心的特征,就是希望有情脱离痛苦,希望他不要受苦难;它的作用,就是对治害心。
什么是害心呢?就是希望他受苦,这是非常扭曲的一种心理。但是如果你的悲心生起来,就不会再有那种心了。悲心生起的原因,是看到有情被苦所逼迫;它的失败,就是产生了忧愁。
有位居士问我:“法师啊,我最近悲心特别强烈,看到别人受苦,看到别人生病我都受不了,觉得心很痛,回来就一直哭”。我就告诉对方说:“那你要注意了啊!真正的悲心是博大的,会让你感觉到有力量和清凉,不会让你觉得痛苦。如果你感觉到你自己的心也变得消沉、黑暗了起来,你也变得很痛苦了。那实际上这是悲心的失败,它已经变味了,因为有执着而产生了忧愁”。
第三个是“喜心”。它的特征,是见有情快乐而喜悦;它可以对治我们的忌妒心。
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特别容易生起这种喜心,因为每个父母都希望看到孩子成功。假如有一天你的孩子拿着试卷说:“妈妈!我今天考得特别好,老师夸我了!”他高兴的手舞足蹈。这个时候作为妈妈,是什么感觉呢?你可能就会觉得心里也充满了一种幸福感,很喜悦。有的时候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做好了一桌美味的饭菜端上来,丈夫、孩子吃得非常开心的时候,这时作为妈妈在旁边微笑的看着,心里也是非常欢喜的。
有喜心生起,是因为看到别人快乐。
最后是“舍心”。舍心可以对治我们的贪和嗔,它的来源是因为见到有情为他自身的业为其所有。
当我们意识到每个众生是自己业力的主人,每个众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人生旅途都是自己独自走完的。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就会生起这个舍心。
我们看到老母鸡刚孵出小鸡的时候,会把它护在翅膀下面;找到吃的了,就咕咕咕咕的喊那个小鸡过来吃;其他的动物来了,它就很凶猛的,为了保护它的孩子。但是当小鸡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母鸡会干什么呢?老母鸡这个时候会把它们从身边赶开,不让它们跟着自己,让它独立。
那这样一种舍心,其实也是一种爱,它是一种更深刻的一种爱。舍心的失败,就是产生了没有智慧的冷漠。
有的时候看到别人受苦难,我们会表现出无视。但实际上,尊重别人的独立性,你的心对对方是开放的;但是当你冷漠的时候,你的心门是关闭的,只要扪心自问,我们就能够感觉到这二者的差异。
如果心中有了这四种爱的话,你的生命实际上是非常阳光的,充满了正能量。
(未完待续)
校对 | 心心 排版 | 智凰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