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大爱 | 当我们说 “爱” 时,我们在说什么?
发布日期: 2022-10-08 浏览量: 1,492 次浏览
收录于合集# 慈心 13个
法爱是什么?它来自于对真理、美德的一种信解,对生命痛苦的一种洞察。所以它就表现为对善法、对贤圣敬重和爱戴之心,还有对众生的悲悯和关怀之情,这是一种大爱,这种爱是善法,它是清凉的。
大家晚上好!秋季是苏州最好的季节,天气不冷不热,今天也是下起了清凉的阵雨,下午我们已经一起修习了慈心禅,下面我会继续为大家分享关于佛教慈悲的一个话题——佛心大爱。
我们知道,当今这个时代是一个压力非常高、节奏非常快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出现了各种各样新的社会问题,出现了种种新的社会现象。
前几年有一位日本的管理学家叫大前研一,他出版了一本书《低欲望社会》,是一本社会观察类的畅销作品。书里面针对当代日本国家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人口减少,整个社会出现超高龄化,年轻人失去了上进心和欲望,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餐厅、卡拉OK厅都出现了专门的单人座位,而且还出现了所谓的叫“五公里人”,就是说他全部的生活内容都在五公里之内;还有的人自称“某某购物广场人”,他这一辈子只局限在这一个购物广场里面活动。他认为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实际上,不光是日本,包括像瑞典他们也把这个新的一代叫做“冰壶一代”,在德国叫“也许一代”,西班牙把这样的年轻人叫做“末末一代”。我们中国前几年也出现了关于佛系青年的热门话题。
那从佛法如何来看待这个社会现象呢?
事实上,低欲望本身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有的人,他已经失去了一种爱的能力,失去了对智慧、对生命提升的追求。那这个就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
北京大学的徐凯文教授曾经发表了一篇文章,他研究发现,现在的一些大学有很多的大学生患了所谓的叫“空心病”,缺乏了一种价值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哪怕他考上了第一流的大学,哪怕他获得了很高的学位,生活中也没有明显的创伤或者挫折,但是他们却失去了活着的热情,有些人甚至屡次的自杀。他觉得不是说因为什么事情必须要死,他只是觉得,没有活着的原因和理由。
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一些人,实际上他已经严重的缺失了爱的能力,缺少了一种对智慧、对生命提升的追求。这种所谓的“低欲望”,实际上是不健康的。当我们觉得没意思,不想活等等。它的一个底色,实际上还是“嗔心”,有一种厌倦感,有一种痛苦的感觉、了无生趣的感觉。
而佛法断除了贪欲和欲望之后,它不是一种了无生机状态。我们看佛陀树下成道后,他49年的时间都在人间游行,从一个城市到达另一个城市,一直到他入涅槃的最后时段,他还在度化远道而来的婆罗门。
我们看到佛陀不是那种“都可以”、“没意思”的那种非常消极空洞的状态,他实际上是一种清凉、喜悦和积极的生命态度。所以今天我想用这样一个时段来讨论关于佛法中的爱心的层面。
谈到爱的话题,作为佛教徒,可能首先是感到一种抗拒和排斥,会联想到佛陀所呵斥的贪爱,觉得“有爱就有苦”,也确实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因爱生恨,被爱束缚所折磨的这样的先例。
包括在座的诸位,感觉来到寺院,很开心很清凉,一想到回家,心里就有点重重的感觉。有时候会觉得爱这个词还是蛮沉重的,但是有时候又觉得爱是美好的,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各种各样的幻想。因此,内心里会有些纠结,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看待。有些人想通过修行让自己心如止水,“无爱亦无嗔”,但是又会害怕,这样修下去,会不会修成孤家寡人,与世隔绝?因此挺迷茫的。
那我们怎么来看待“爱”这样一个话题呢?
“爱”的概念
我们讨论任何一个话题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一个工作是什么?那就是首先要厘清概念,它的概念是什么?它的内涵是什么?
汉字里“爱”这个词,在巴利文和梵文里边,它可能完全不是一个单词,完全不是同一个东西。
爱,它可能是爱好(chanda),也可能是对崇高理想的爱(preman),比如说爱自由这是一种爱,爱唱歌也是一种爱,它是完全是不同的单词,不同的概念。父母对子女的爱(sneha),亲情之间的爱(peya),兄弟姐妹之间和朋友之间的爱(pema)也不一样,两性之间还有一种性爱(kāma),当我们渴望一样东西的时候还有一种渴爱(taṇhā),对人充满一种祝福,叫慈爱(maitrya)。
所以我们中文是比较简略的,他用一个爱字概括所有的,但我们看巴利文和梵文的时候,它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在他们的语系中,他们没有这样的困惑,他们用不同的单词,但我们用中文,所有的东西用一个字代替的时候,就会造成困扰。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困扰是来自于概念的困扰,一旦厘清了概念,就一目了然。
“爱”的种类
谈到这么多种爱,我们可能会觉得挺复杂的,这一大堆爱里边,如何来取舍,如何来看待,如何来分别呢?实际上,在佛法里边把它分成两大类。
在《大毗婆沙论》第二十九卷,说到爱有两种:染污为贪,不染污为信。
所以在这里就非常明确地把一切爱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染污爱,另一类是非染污爱。
那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了。染污爱属于根本烦恼里的贪,它跟无明和烦恼是相应的,他具有执着和占有欲的特点。第二种属于非染污的爱,它的实质来自于善心所里边的这个信心所,它来自对美德、对真理的认同和尊重。所以他们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大般涅槃经》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说:“爱有二种:一者饿鬼爱,二者法爱。真解脱者,离饿鬼爱,怜悯众生,故有法爱。如是法爱,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这样,经过了概念的厘清,就不至于使我们在生活中被这个混淆和困扰了。
饿鬼爱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染污爱,它来源于内在的一种匮乏感,表现出来就是渴望、抓取、黏着、占有,它非常的形象,就是一种饥渴的、紧抓的感觉。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点事件,一位藏族的年轻女子被她的前夫烧伤致死。因为前夫有这种家暴的问题,她实在忍受不了就离婚,离婚了之后她这个前夫怎么都放不下,又回过来苦苦哀求,要求复婚。后来她经不住对方的请求,同意了。复婚之后发现还是受不了,她就再次的就从家里逃出来。可是第二次她离开之后,她这个前夫就产生了一种极度的愤怒感,觉得如果不能拥有,那就毁灭你,于是就往她身上泼汽油,最后导致了她的死亡。
所以我们会看到,那前夫是不是爱她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爱,甚至是爱得很炽烈、很悲壮。但是从佛法来看,这种爱实际上来自于内在的匮乏感,表现出来的,就是渴望抓取、黏着、占有,它本质上是一种烦恼。
那法爱是什么?它来自于对真理、美德的一种信解,对生命痛苦的一种洞察。所以它就表现为对善法、对贤圣敬重和爱戴之心,还有对众生的悲悯和关怀之情,这是一种大爱,这种爱是善法,它是清凉的。
就像我们今天下午大家在观想一只可怜的小动物,它在瑟瑟发抖的时候,大家在想象中关怀它,在那个刹那,当去关爱那个受苦难的小动物的时候,当时问我们很多的同学有什么感觉?很多人就感觉到自己的心松开了,身体在放松开,心有一种柔软的感觉。这样的一种爱,实际上就是一种法爱,因为看到它的痛苦,对它产生出一种清净的悲悯。你的内心实际上是清凉的。
当我们去考察一段感情的时候,考察一种体会、一种心境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去观察它的本质。
我们常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那这个颜值它是哪一个层面的爱呢?可能它是有染着的,有抓取感;那么到了这个才华,才华实际上就比颜值要深刻一点。但是有才华不一定有品格,也可能他很能干,但是他的价值观是扭曲的,他的心是黑暗的,也有可能。当见到了人品的这个阶段,这实际上就是你开始看到了对方的一种内在的美德。
一个人如果拥有一个比较完善、成熟的内在美德,你跟这样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如果你看重的不是他的颜值,不是他的才华,而是洞见了美德的时候,这时你的心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很可能你会觉得,对自己有很多的激励,让自己有很多心灵的提升。那这样的一种人际关系,它就会进化到一种不一样的层面上来,至少要比那种“始于颜值”要深刻的多,而且可能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未完待续)
校对 | 心心 排版 | 智凰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