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戒幢春秋 > 八大人觉 | 时间是用来打发的吗?

八大人觉 | 时间是用来打发的吗?

发布日期: 2022-09-09 浏览量: 905 次浏览

界文法师《八大人觉经》讲座录音(上)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上午吉祥!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大家相聚在庄严清净的报恩寺讲堂,听经闻法,来熏修佛陀的智慧言教。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部非常古老的经典,《八大人觉经》。这部经典的译出是在后汉时代,在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时候就传进来。我们知道佛法是非常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八万四千法门,内容非常之多。作为最早期的高僧大德们要想把佛法介绍到当时的中土来,他们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家抓住佛法最精要的部分。

所以早期所传入的这些经典,他们都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佛法具有一种高度的概括性,在非常小的篇幅、非常短的时间里,把佛教到底是什么,佛法如何来修行介绍清楚,让接触者马上就能得到印象,马上就能了解。否则的话,别人可能花了很长时间,还不了解佛教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么把握,怎么修行,那就会失去耐心,佛法也就不能被中国人所接受。所以我们看到早期传入的经典,像《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这些,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内容非常精要。

根据这部经的主要内容,核心就是谈“八种大人觉”。那什么是“大人”?指的就是菩萨。菩萨被称作“大道心有情”,是因为他们发心广大,要度化一切众生;智慧广大,要领悟最透彻、最上的智慧和真理;能力广大,能够用种种方便,示现种种行为,来契合众生的根性加以度化。

所以菩萨,被称作“大人”。“大”的意思就是指他的发心大、智慧大,他的能力也非常殊胜。这部经讲的就是诸佛菩萨的八种觉悟。如果我们具有了这八个方面的认识,开启八种觉悟,我们也就跟诸大菩萨一样,走在这一条成佛之道上了。今天我们大家在了解这部经的时候,可以用非常开放的心态,带着好奇心来了解这八种觉悟:这是一切诸佛菩萨的思想、认识和行持。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对佛教最精要的部分得到了解和掌握。

经文一开始就谈到: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一切佛弟子,常常都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日日夜夜,经常以至诚的心来反复温习、念诵、记忆八种菩萨的觉悟。我在把这八种菩萨的觉悟大致概括为:首先破除我们的两种迷惑;然后开启三种认知;最后成就三种行持,总共八个方面。它们实际上是有次第的,那么到底要破除哪些迷惑、具备哪些认知、要圆满怎样的心行呢?

首先破除见惑和思惑两种迷惑。我们看第一条经文:

第一条觉悟,在我们祖师的分判上来讲,认为要破除的是关于见地方面的迷惑。所谓“见惑”,是一种迷于理的烦恼,就是我们的意根面对种种法尘,产生非理的筹度,生起种种邪见。通俗一点说,就是对世界、对生命产生错误的认识。我们的见解错误了,因此造成了烦恼。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佛教,真正契入这一条成佛之道,第一种觉悟就是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首先要觉悟“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然后“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列了四个方面的观察,就是无常观、苦空观、无我观和不净观。短短的几句话,其实概括了佛教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对我们生命本质的认识,对轮回和解脱的认知,全部都概括在里边了。破除错误的执著是“了生死”的根本,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佛教,首先就必须非常深刻的理解这四种无常、苦空、无我和不净观。下面我们来一点一点分析一下。

第一 无常观
本经第一种觉悟的第一句话“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世间”的“世”是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是空间,上、下、左、右、前、后的空间,时间和空间就构成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在佛教里,世间也常被分为“器世间”和“有情世间”。器世间就是我们所安住的山河大地、房舍等外部环境;有情世间就是我们自己的身和心,是一个身心的世界。所以在佛教里边,认为世间就包括了外在的器世间和我们自身有情的世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第一句话概括了佛教对我们眼中的世界本质的认知,即这个世界最核心的规律、状态,就是无常。无常是世间的本质。

佛经里边讲“过去诸法恍然如梦,现在诸法犹如电光,未来诸法如云欻起”,不管是时间的消逝,世事的变迁,还是我们心境的变化,念头的流转,生老病死的运作,所有都是无常的体现。无常就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本质规律。现在已经五月初了,一年三分之一多的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流逝。当我们说“春暖花开,景色美好”的时候,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一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我们这个法会好像才刚刚开始,但是再过几个小时,这一次盛会也会有落下帷幕的一刻。当这样思维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很奇妙的,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刹那流转、生灭变迁。

有的人会觉得:为什么佛教这么强调无常?无常确实是世界的本质,但是跟我们解脱有什么关系?实际上,我们之所以不能解脱,恰恰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无常,因为不了解无常,所以我们的心就会处处抓取。有的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觉得反正来日方长,时间还多的是,我们就会浪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处在昏沉、散乱、懈怠当中,有的时候坐在电脑前面,一个游戏打下来,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有时候昏昏沉沉的,在那里散乱一会儿,半天又消失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时间是用来打发的呢?可能就是因为我们还总觉得来日方长,总觉得未来还很多。但如果真正对无常有非常充分的理解,你就会对自己的每一天、每一段时间该如何度过,拥有更多的正念。

因为世间是无常的,所以你就不愿意糊里糊涂的过每一天。时间流逝得很快,不管你怎么去过,它都在流逝,所以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起烦恼,浪费在昏昏沉沉、散散漫漫的状态中,不如打起精神来,做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充分的让生命燃烧,真正去学一点自己想学的东西,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无常观就可以对治我们散漫放逸的习气。

另外一方面,无常的觉悟也可以帮助我们放下执著。有的时候我们很难用功,想做的事情总是完不成。那其实是因为执著太多,什么都想要:想修行,想解脱,想开悟,但是我们也想吃好吃的,听好听的,看好玩的。我们可能还想散乱一下,放逸一下,多睡一会儿。我们还想得到世间的种种成就,各方各面什么都想要。正是因为这样,往往就会一会儿抓这个,一会儿抓那个,在漫无头绪之间,会有一种岁月蹉跎的感觉。好像突然发现,当年龄增长,仍然没有得到什么,或者即使得到,也都没有意义了,也不像想象的那样子。但是,一旦我们有了对无常的觉悟,你就会筛选摆在面前的这些可选项,种种的诱惑。看到我们的执著在无常面前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价值,或者说就算得到了也会消逝,在这个时候你就会拥有一种更好的觉照力来放下它。

破去恒常的执著以后,我们的生命会变得非常不一样。从烦恼杂乱中得到释放和解脱,获得自由。真正能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知道没有蹉跎时光,此生就没有缺憾。当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感到自己这一生过得很有意义,非常认可自己,觉得自己每一天都认真的度过了。所以无常观能够带给我们非常多的意义。不管是亿万富翁还是普通百姓,在无常的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是第一个觉悟。
(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法理    排版 | 智畅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