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业道 | 滋养生命的喜悦(15)
发布日期: 2022-04-20 浏览量: 1,826 次浏览
(续前)
第二个功德是我们的财物方面,成就我们财物的安全和稳固。这一点都不用多说的,为了追求暴利可能会去赌,或者冒险,在追逐的同时风险很大。离贪的话就会适可而止,会用智慧的方法去抉择该行不该行。这样的话,反而会让我们在财富面前更加从容得当。
第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通过离贪,还能够成就广大的福德。广大的福德来自于广大的心量。当我们不受欲望控制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能够发挥出它本具充分的功能,修积广大的福德,能够做到随心所欲。而我们被欲望所控制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就受限了,变得狭隘。所以离贪第三个功德就是“福德自在,随心所欲”。
第四是“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我们现在不存在王位了,可能会有国家主席、总统,总归来说离贪可以成就崇高的地位。我们知道“宰相肚里能撑船”,职务越高,心量要越大,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崇高的地位来自于广大的心量,你就必须要放下狭隘的贪着。否则的话我们贪着了什么,我们所贪着的对象就把我们系缚在这个范围内,不能成就更高的生命状态。
第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成就丰硕的回报。我们说“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当我们不被某一个东西所系缚,这时候才会完整地拥有整个的世界。这样的心态、自由的程度,是最高的一种状态。因为离贪,就能断除悭吝嫉妒等各种问题,广修诸善,积下无量殊胜的善根。
离贪的功德如果回向无上的佛道,它就能成就佛陀“三界特尊、人天敬仰”的殊胜果报。佛陀为什么能够被一切人、天所敬爱、所供养?那正是因为他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从开悟的那一刻开始,他本来也可以入大涅槃,享受宁静的解脱之乐,但是他花了整整四十九年的时间奔波于印度各个地方,每天都在教化弟子,一直到他临终入涅槃前,还最后度化了一位老婆罗门证得阿罗汉。佛陀离世之后还把舍利留了下来供养给众生。正是因为他像虚空一般开阔的慈悲和大爱,使他成为被三界所敬爱、仰慕的圣者。
当有一天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也能够像佛陀这样,达到“心无所住,而行布施”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像佛陀一样,无限地得到人天的敬仰。
这是第一关于贪与无贪。
接下来佛陀就说到“离嗔恚”得到八种喜悦心法。
何等为八?第一、无损恼心;第二、无嗔恚心;第三、无诤讼心;第四、柔和质直心;第五、得圣者慈心;第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第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无碍心,观者无厌。
上面说到“离嗔恚”就得到八种喜悦,在这里我们大家要特别的注意,佛教所说的“喜”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高兴、开心。因为你要说高兴、开心,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开心的事情。
一位国王娶了一位妃子,妃子从来都不笑、不开心,国王为了让她够笑一笑,就点燃烽火,骗得各路诸侯赶过来的时候,国王告诉他们说没事,你们回去吧。这些人马当时都蒙了。妃子看到了之后就觉得特别好玩,看到诸侯国君王们那种脸黑黑的样子,她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种开心并不是佛教所说的“喜”。 我们也可能会搞怪,折磨我们的同学,开别人玩笑,我们也会很开心。所有这些都不是佛教所说喜悦的“喜”。
佛教所说的喜悦,是一种由善心所引生的心灵体验,是一种带着宁静特质的喜悦感受。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佛教的喜悦没有烦恼,是一种带有宁静的喜悦。
大家可以想一下,当那位妃子折磨了诸位诸侯之后,她在那里哈哈大笑的时候,她的内心真的宁静了吗?我们去唱歌、跳舞,开心了之后,我们的内心真的安宁了吗?有时候不一定,也可能更空虚了,也可能更动荡。
要想得到佛教所说的“喜”,实际上是有条件的。经论里认为“喜”是来自于善业,当我们修习善法的时候,我们的内心会体验到这样一种喜的感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里都有很多时刻生起这种善,当我们体验到这些善法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喜悦。这种喜悦是宁静的,里面不带有动荡。带有动荡的那种开心,过去之后内心可能会更空洞,或者心可能更想抓取。但是这种宁静的喜悦,它会带来非常深刻的满足感,可能终身都能够回味它,成为终身的一种心灵滋养。佛教所说的喜悦是善法所产生的,它对我们的生命有滋养的作用,有让我们的心灵安宁的效果。
(未完待续)
佛教所说的喜悦,是一种由善心所引生的心灵体验,是一种带着宁静特质的喜悦感受。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佛教的喜悦没有烦恼,是一种带有宁静的喜悦。这种宁静的喜悦,它会带来非常深刻的满足感,可能终身都能够回味它,成为终身的一种心灵滋养。
录音整理 | 陶苇 陶英 校对 | 妙深 排版 | 智凰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