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 总第033期——新起点,新使命,新担当
发布日期: 2021-12-16 浏览量: 2,441 次浏览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 月 28 日上午,“戒幢佛学研究所 2020 年秋季开学典礼”在充满禅意的西园寺拈花堂圆满举行。出席此次典礼的领导和嘉宾有: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周万青先生,宗教一处处长欧阳贤标先生,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西园戒幢律寺住持普仁大和尚,苏州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戒幢图书馆馆长王国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教授,苏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戒幢佛学研究所研究部主任韩焕忠教授,西园戒幢律寺后堂、戒幢佛学研究所副所长界文法师、净智法师,以及在研究所从事教育与管理的各位法师、老师们。戒幢佛学研究所新老学子150 余人威仪具足,着装整齐,共同参加了此次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由西园戒幢律寺监院、戒幢佛学研究所教务长善择法师主持。遵照会议议程,典礼活动有序进行。主持人对与会嘉宾进行介绍后,开学典礼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典礼伊始,净智法师代表戒幢佛学研究所对 2020 年上半年及秋季招生等工作做了简要汇报。
净智法师首先对研究所上半年为应对新冠疫情所开展的防控工作进行了回顾。疫情前期,根据省民宗委、市民宗局以及属地防疫部门的要求,研究所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体师生们也都能在特殊时期顾全大局,克服困难,按照常住提出的“不进不出”的原则,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并且利用这段时间,安住于自己的学修等相关事项。
5 月份,随着疫情的缓和,研究所于中旬向省民宗委提交了申请开学的报告,同时提交了《宗教院校疫情防控工作承诺书》、防疫的物资清单、返校学生的信息统计表等。并请社区专业的防控技术人员,对研究所所有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消杀。5 月 18 日,苏州市民宗局联合市疫情防控部门、所在街道对研究所的防控工作进行了联合检查。5月 24 日,研究所接到省民宗委关于同意开学的批复文件,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出返校人员的返校流程,严格执行双检测加隔离等措施。24 日当天,还请来社区的专业防控技术人员,对研究所的全体学生进行开学前的防控培训和演练。5 月 27 日正式开学,开设的课程基本上都是由本所内部的法师和老师担任,因为疫情的关系 , 外请教师的课程都暂停。同时,研究所也做好了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各项工作。
虽然面临新冠疫情这样的特殊影响,但是研究所的招生工作仍然顺利地完成。在得到省民宗委同意招生计划的批复后,研究所通过相关的网站、微信公众号、期刊等发布了招生简章。经过初步筛选、笔试、面试等,最后录取了 11 名研究生、38 名本科生,共计 49 名新生。目前研究所的本科生有 103人,研究生有 49 人,合计 152 人。另外,今年毕业论文答辩等毕业生相关工作,研究所也是积级有序地完成。
今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包括《戒幢文集》《戒幢佛学》,还有研究所老师的专著等,共计160万字,已经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预计明年出版。今年上半年,《人世间》也出版了三期期刊。
净智法师表示,研究所无论是招生、毕业工作,还是出版、教学方面,都正常地进行。下半年,将积极地按照全年的工作计划,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按照上级领导部门的要求,对于公共课的开设做好把关,促进教师队伍的继续深造、建设,以及对教学成果的转换。研究所也将努力把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新时代宗教人才,作为办学的长久目标;也希望研究所在上级领导部门以及普仁大和尚和济群所长的带领下,能够取得新的成绩。
新生释戒心代表戒幢佛学研究所 2020级全体新生发言,既表达了对国家、对西园寺常住的无限感恩,也表达了学子们对新的学修生活的珍惜与期待。
释戒心在发言中说,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同时给全世界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幸运的是,我国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民协力,共同抗疫,在世界其他国家疫情仍在蔓延的背景下,我国的正常生产生活已经稳步恢复。十方学子能从全国各地汇聚于西园寺,顺利踏上求学求法之路,要深深地感恩祖国在危难到来时及时给予的保护与关怀。
同时也非常感恩西园寺的各位常住法师,对寺院招生工作的重视以及对佛教教育的倾力付出。为迎接新生的入学,寺院严格按照防疫要求,从备考开始就做了大量超出往年的准备工作。例如,备考者入寺后都安排检测,隔离备考期间每日进行房间消毒,为备考者提供防疫物品等等,这些措施不仅确保了所有来寺人员的身体健康,更有力地保障了入学考试的圆满成功。
释戒心说,大家选择来戒幢佛学研究所学习,最初被吸引的一是环境,二是氛围。西园寺虽处闹市而别具清凉,殿堂庄严神圣,园林清幽雅致,古韵清辉,置身其中,自觉尘念顿消,身心清净。虽是元朝古刹,远近闻名,却有着远离商业气息的朴素道风,以及注重教育的学习氛围。僧团中法师们安住当下,和合共修,过着不计名利、淡泊自守的学修生活,这在当今社会的经济潮流下,更显弥足珍贵。
最后,释戒心代表全体新生表示,能够来到西园寺学习,一定会下大决心,珍惜良好的修学机缘,爱国爱教,常念四恩,一心向学,遵守常住与研究所规矩,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学问、道德与综合素质,为成为新时代有利于社会大众的佛教人才而不懈努力。
作为在家教师代表,多年来韩焕忠老师在研究所的教育和研究事业上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韩老师首先向 2020 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表示真诚的祝贺和欢迎,祝贺大家考入这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佛教教育机构学习,欢迎大家进入这所研究氛围非常浓厚的国学研究机构深造。关于如何开展学习,韩老师根据他多年带研究生的丰富经验,重点讲了三点,不仅对研究所的研究生具有指导作用,对本科生同样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
第一,要自信。有的学员可能担心自己的起点低、学历低,或者原专业与佛学没有关系,害怕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学不好,韩老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戒幢佛学研究所有非常充裕的优秀师资,有科学紧凑的课程体系,有全过程动态管理的培养模式,大家只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按部就班,就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就可以建立和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可以获得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这方面,大家可以通过与高年级的法师的交流有所体会。
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俗话说:带着问题去读书,读书的效率高、收获大。问题意识从哪里来?从个人的兴趣点来,从报考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初心来。第一学期,大家要尽可能地多听课,多看书,多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在哪方面有所深入?想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和专长?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着力点,也可能是此生的突破口。第二学期,要将自己的阅读和思考集中在第一学期找到的兴趣点上,逐步形成系统、全面的看法,这个过程就是研究性学习,不神秘也不难。
第三,写作是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韩老师说,有时候我们会思绪纷飞,但只要拿起笔来,思路就会很快集中到自己的兴趣点上来;有时候我们的思考比较片面狭隘,进入写作状态之后,就会意识到事物的多面向、多维度、多层次;有时候我们的表达比较生硬,而一旦形成文字就自然会变得流畅、圆润。因此进入第三学期之后,大家一定要多写,不放弃任何可以发表的机会。
最后,韩老师充满信心地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非常愿意与大家一起验证他所说的这三点。同时告诫佛子们,戒幢佛学研究所是一所佛学院校,与社会上的一般大学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如何实现学习和修行的完美结合,大家要多向前辈法师们请教,向高年级的优秀法师学习。
界文法师从 2002 年来到戒幢佛学研究所求学,到现在十八九年的时间里,见证了研究所的发展与完善,也成就了法师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作为研究所教师、法师代表,界文法师自谦自己是一名研究所的老生。他表示,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走入戒幢佛学研究所这样一所高等学府的大门,一起来共度一段充满意义的学修时光,是非常殊圣的因缘。
界文法师讲,金秋季节,是一个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但是所有的收获离不开辛劳的耕耘、精心的播种、细心的照料,最后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戒幢佛学研究所一路走来,也非常不容易。从 1996 年开始试办,到 2001 年得到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复,同意戒幢佛学研究所的正式开办,并提出“研究所要立足佛学研究,学修结合,培养和造就爱国爱教且具有相当佛学造诣的高层次僧才”。研究所一路走来,经过 20 多年的艰苦努力,逐步成长和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十方学子所向往和认可的精神家园。从最初的一个小院、一间教室,到现在拥有宏大的楼群、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从一个班十几名同学,到现在拥有本科生、研究生 150多名的规模;出版了研究所师生的论文集,定期地举办各种学术交流论坛;在全国的讲经交流比赛中,研究所的法师也拿到了大奖;面向社会,举办了丰富多样的弘法活动。从研究所毕业的同学充实到了全国各个寺院道场,很多同学都在从事教学、管理、弘法等一线工作,也都受到了所在地方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应该说,研究所为当代佛教的弘扬,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为社会人心的教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界文法师表示,自己从入学到现在,一路见证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变化和成长,深深地感受到,在研究所十几年的学修生活,是自己一生中最为充实、最有意义的一段生活。从一开始对佛教的懵懵懂懂、一知半解,到能够初尝法味,不光能够体验到自己心灵的滋养和提升,也能够与别人分享佛教的智慧和慈悲文化,佛教这样一个修行法门殊胜的智慧。所以,收获还是非常大的。在这样一个如理如法的道场,常常能够感受到丛林中大众熏修的摄受力和加持力。身边那么多优秀的法师、道友,他们的美好品质,常常让大家能够感受到增上和鼓舞,也激励自己不断地努力。能在这里学修,是此生的福报。
讲到这里,界文法师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感恩之情。感恩佛陀,舍弃高高在上的王位,舍弃在家的所有荣华和享乐,能够在菩提树下悟道,为众生开启觉悟之门;感恩我们的党和政府开明的宗教政策,给予大家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感恩历代祖师,他们不辞辛劳,舍身护教,令正法不绝,薪火相传;感恩普仁大和尚,还有所长,他们发起大心,克服万难,能够开创戒幢佛学研究所,让十方学子们,有了这样一个庄严殊胜的学修家园;感恩各个岗位上默默付出、默默坚守的法师们、义工们,他们为道场的正常运作所做出的奉献和努力。没有这些殊胜的因缘,大家不可能拥有今天这样一个高品质的学修环境。
结合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特点,界文法师表示,现如今,国家和政府对宗教工作高度重视,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同时,也要求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这个新时代,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提倡“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推崇“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对于社会大众的文明素养、道德水准、人们的心灵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佛教作为古老的智慧文化,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为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为此,界文法师表示,每一个佛弟子,都要有一份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努力,认真学修,把自己打造成有学识、有能力、有品格的高素质的人才,化世导俗,回馈社会。
界文法师表示,作为戒幢佛学研究所的一名教务人员,他非常珍惜跟大家在一起共修、共学、共筑的缘分,将不断进取,在纯正信仰建设方面,在自身的戒律威仪方面,努力精进不断,广学多闻,发扬服务、奉献的精神,要做到智慧通达,增进自身教理研究水平。同时也不断地去提升、完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尽可能地为所有的同学们提供良好的引导。他希望,在接下来的这段学修生活中,大家能够互相理解,彼此合作,携手并进,共同成长。最后,他号召大家为新时代的文明道场的共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今年遭受疫情的这个特殊时期,纪华传教授还是专程从北京来到西园寺参加了研究所新一年的开学典礼,充分体现了他对西园寺、研究所的关心和爱护。
纪老师在讲话中指出 , 他被各位法师、老师以及新生代表发言中发自内心的爱国爱教情怀,深深触动,他从较高站位谈了自己的三点感悟。
第一,一所佛教院校要想办好,要依托一个清净庄严的寺院、道风良好的道场。
结合亲身体会,纪老师指出,中国佛教界有 40 多所佛学院,在这些佛学院里,凡是办学办得好的,一定是依托一个清净庄严的寺院、道风良好的道场,这样才能够办学办得好,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佛教界以及社会所需要的爱国爱教的高素质的佛教人才。在疫情期间,研究所能够继续有序地办学,继续推进各项工作,这是得益于二十多年的艰难的探索 , 也反映出研究所确实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在大和尚、在所长的领导、关心下,研究所中有像界文法师、净智法师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很强的师资队伍,不管是学问,还是德行,在全国的佛教界都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所以研究所的同学,能够来到西园寺学习,也是应该生起这样一种稀有难得之想。
第二,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宗教界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也是佛教院校办学的一个契机。
纪老师结合自己的体会,他讲到对于佛教院校,对于宗教界的人才队伍建设,党和政府是高度重视的,那么这就对宗教界院校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如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其中,宗教学就列为这 11 个支撑学科之一。而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指出,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那么从国家的这样的一个定位,可以看出宗教学,包括宗教界的院校,在新的时期,应该是有更宽广的路子,所以研究所办学更应该充满信心。纪老师进一步指出,中央统战部最近在开会或交流中,也多次提到国民教育体系对于宗教院校教育的促进作用。而戒幢佛学研究所在这方面也是走在前面,从1996 年开始创示范研究所,到 2001 年正式被国家宗教局批准成立,就是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佛教研究人才的这样一个定位,所以研究所也跟各个大学、各个研究机构进行了很多密切的合作,不管是教育研讨,还是教学工作,像韩焕忠教授这样的大学教授,对研究所的教学、人才培养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第三,要继续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方向,尤其是佛教院校更要坚持中国化的办学方向。
纪老师讲,从佛教两千年来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佛教一直在坚持中国化的方向,这也是佛教能够在中国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站在新的历史节点,现在国家提出要积极引导宗教中国化方向。纪老师还援引汪洋主席在中佛协、佛学院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其实佛教的中国化并没有完成,而是在新的时代应该继续中国化。
纪老师讲,今天讲到佛教,我们首先想到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会去想到它是一个外来宗教。所以从历史上来讲,佛教成功地融入到了中国文化之中。那么对于现在国家所倡导的佛教中国化,应该如何去理解?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一些专家、教师,很多时候讲到佛教中国化,认为隋唐时期佛教的中国化达到顶峰,甚至也会讲隋唐佛教宗派的创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基本完成。但是这样的理解跟新时期国家所提倡的佛教中国化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因为学术界讲到佛教中国化,更多的是在强调佛学的中国化。纪老师进一步指出,佛教的中国化,在历史上就是佛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正因为在历史上,佛教跟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相适应,所以佛教才能够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这种相适应,不光是哲学思想的中国化,还包括佛教制度的中国化、佛教信仰各个层面的中国化。所以佛教的中国化,也有今天的时代意义,那就是佛教如何跟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三个方面: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像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方面,在佛教中都可以找出大量的相关内容。所以,佛教精神、佛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任何矛盾,而且能够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佛教院校的建设、佛教人才的培养,更应该充满信心。在国家支持宗教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研究所要进一步把握中国化的办学方向,优化学科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同时,同学们要继续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代、新要求,精进学修,将来都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周万青副局长在讲话中首先代表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向来自全国各地的 2020 级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向长期以来在戒幢佛学研究所工作、辛勤付出的各位法师、老师、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他对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办学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戒幢佛学研究所是一所办学质量高、学修氛围浓的佛教院校,创办以来,在上级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普仁大和尚的带领下,以“悲智双运,自觉觉他”为校训,深入实践“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的办学方式,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努力践行“人才培养、佛法弘扬、佛学研究”三大任务,为我国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周万青副局长进一步指出,弘法是家务,利生为目的,培养人才是关键。发展佛教教育事业,培养佛教人才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工作,关系佛教的发展与未来。针对佛教人才的培养工作,周万青副局长主要谈了四点意见。
一、坚持爱国爱教的正确的办学方向。一个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首先是爱国,其次是爱教。佛教院校要把“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这四句话作为根本办学方向,要切实参照宗教教职人员四句话要求,以德为先,以学为本,以能为要,引导学生自觉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成为真正适应当代社会全面发展的佛教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性、针对性、有效性,引导青年学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理想,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弘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按照上面提到的四句话标准,培养出让党和政府放心、信教群众满意的佛教人才。
二、坚持不懈走佛教中国化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这是党在新时期深刻把握宗教发展规律,深刻总结我国宗教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指明的正确方向。
佛教中国化,既包含地域性的本土化,也包含体现时代性的现代化。而佛教教育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努力在思想观念、学修体系、管理制度等各个层面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探索和创新,使佛教在当代既继承优秀传统,又不为传统所累;既适应现代社会佛教发展,又避免现代社会弊端,正确把握发展方向,进一步凸显当代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三、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办学质量。要始终把提升办学质量作为研究所工作的中心任务,要着力于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学习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务实创新,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在深入佛教信仰基础上,广泛学习吸收现代教育理念中从学生的思想世界和精神需求出发,尊重个性化差异,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包容、平等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要创新教育内容,改进佛教专业课教育,促进学生依止正见,融入僧团,养成僧格,成就僧才。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教育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要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布署好研究所的工作规划,紧跟时代步伐,以制度管理促质量提升,大力加强师资建设,认真开展学术研究,建设中国特色办学道路,切实提高新时代宗教院校工作水平,真正把戒幢佛学研究所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研究型佛教院校。
四、坚持慎始慎终,提升能力素质。学习历来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基础。要使自己能够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宗教教职人员,就必须增强紧迫感,努力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增强本领。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到深学深悟,常学常新。作为新时代宗教教职人员要全面提升宗教修养,言传身教。各位学生要以戒为师,精研三藏,不忘菩提心,常行菩萨道;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主动学习各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信仰虔诚、学修并重的合格僧才,为我国佛教健康发展多出一份力、发一份光,为苏州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新胜利,奋力走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前列,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普仁大和尚首先代表西园寺常住和戒幢佛学研究所对各位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对老生在面对疫情坚持学修的不易,表示随喜赞叹;对长期以来耕耘在第一线的法师、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更是对 20 多年来研究所教学事业的艰辛发展中,主管部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下来,普仁大和尚对研究所在疫情防控下的各项工作仍然有序开展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几位法师、教授的讲话要点进行了简要回顾,鼓励大家学以致用,真正落实到自己的学修中去。其间,大和尚和大家还分享了一位老法师跟他讲的话:“每天都要有欢喜心,做事要欢喜,禅修要欢喜。心欢喜,你菩提根就增长了。”大和尚说,每天愁眉苦脸,烦恼会越来越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把心态调柔,积极向上,那么每天都会有进步。
新学期,新起点,新目标,大和尚也向大家提出五点要求:
第一,坚持爱国爱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种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爱国意识,这是永远的主题。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只有祖国繁荣富强,佛教才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爱国和爱教是高度统一的,是互相促进的。寺院前两任住持明开、安上老和尚爱国爱教的精神,给晚辈后学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茗山长老在《明开法师颂》中题写到:“自利利他,精进不懈;爱国爱教,僧伽师范。”
第二,道风上要严谨,上殿、过堂、禅修、布萨及日常威仪等方面都要如理如法。西园寺作为注重传统戒律的道场,寺院前两任住持明开、安上老和尚,历经时代的风雨,一路走过来,在信心道念上,在学修上,他们始终勇猛精进。大和尚语重心长地指出,新生们虽然总体素质非常好,也都做得不错,但刚加入进来还要加强道风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信心道念要怎么样体现呢?那就要在上殿、过堂、禅修、布萨及日常威仪等方面如律如法,处处充满信心,处处充满希望,就会烦恼越来越少,与法越来越相应。每天都是和合的心态,道心就慢慢增长。“有德无才僧中之宝,有才无德僧中之刺”,我们要向德高望重的祖师大德们学习,在德上下功夫,把在家俗世的毛病慢慢去掉,摆脱轮回六道的苦,增强信心道念,处处严谨,如律如法。
第三,注重学修成果的转换,包括在论文写作、讲经、禅修等多方面积极努力。
每个人来到西园寺读书,不管文化程度高还是低,在这个新的起点上,都要发大心,精进学修,参与到寺院的成果转化中来。我们寺院前任方丈、一代高僧明开老和尚,幼年时就孤苦无依,17 岁出家前并没读过书,出家后他以惊人的毅力,四方参学,不但熟读儒家的四书五经,更是习禅阅藏,深入钻研佛教教理教义、仪轨戒律等,打下了深厚的教理基础与扎实的实修根基,到后来,明开老和尚对苏州市乃至江苏省佛教振兴都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厥功甚伟!
大家来到西园寺,就要珍惜法缘。从认真对待每位法师、老师的每一节课,认真完成作业开始,一直到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终极考核、论文答辩等等,处处去主动请教老师、法师。个人学修素养高,才能报四恩,才能利益大众。进入新的起点,就要有新任务、新使命 , 所以大家要树立信心,向老祖宗学习,狠下功夫,精进学修,注重成果转化。
第四,管理人才在当今的佛教发展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全体僧众要发心多参与做事,在实践中锻炼本领。
大和尚指出,寺院继承了安上长老“道风、学风、家风”的“三风”遗训,进一步形成一套符合西园寺可长期持续发展的理念——“一二三育人工程”,也就是: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以戒为师”为根本原则的道风建设;强化二项实践,即强化“以学导修,以修证学”为实践内容的学风建设;培养三类人才,即培养“管理、修证、弘法三类人才”为重点的家风建设,实际上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处于新时代,寺院、研究所的管理仅仅靠丛林寺院的道德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与党的宗教政策、法规相对接,坚定不移地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进一步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这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切实加强管理。因此,相关的管理人才的培养非常紧迫,需求也越来越明显。然而,管理人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在做事中不断磨炼,才能不断成长。所以,研究所的研究生、本科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要积极护持道场,积极参与常住的各项工作,在做事中打开心量,学会合作,在做事中学会修行,培植福报,积累资粮,增长智慧。
第五,学会低调严谨的处世态度,处处尊重他人,以广结善缘的发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一位出家人,与人相处时,都要处处谦虚,低调,严谨。学会为人处事方式,就能少走弯路。日常交往中,不论是言语、行为,还是心态上,都要放低姿态,真诚谦虚,豁达大度,广结善缘。
讲话结束前,大和尚提出,新的学期,面对新的起点、新的要求、新的任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学子们要发大心,立大愿,努力达到以上法师、老师提出的期望,努力实现主管部门领导提出的要求。
听了上述发言和讲话,善择法师表示,研究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化的办学方向,牢记各位领导和师长的殷勤教导,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出发,精进学修,不负使命。
最后开学典礼在清净庄严的《三宝歌》中圆满结束。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