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法音宣流 > 活动记录 > 戒幢讲堂 | 照亮生命至深处 (下)

戒幢讲堂 | 照亮生命至深处 (下)

发布日期: 2021-03-17 浏览量: 2,650 次浏览

(续前)

很多人说:我们在学佛中,一会儿太自负、一会儿太自卑;一会儿完美主义、一会儿又变成了怀疑主义,对谁都不相信,那怎么办呢?

佛陀说,要“如实觉照”。而“如实觉照”,还要回到佛教最基本的一个态度上来:我们的生命,它就是一个“五蕴”的和合,所谓的“蕴”就是积聚的意思,一堆东西积聚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自我。

不管是年年岁岁不断长大变老的色身;还是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的心情;或者善恶变迁的念头。有时候我们有善念,有时候我们有恶念;有时候我们很正,有时候甚至我们很邪恶。那么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自己?

是那个捧着经本虔诚诵经的是自己吗?还是那个对家人大发雷霆、非常苛刻的人是自己?流着汗水做义工、辛苦付出的是自己?还是另外一个非常懒散、瘫在家里啥都不想干、虚度时光的那个是自己?哪一个是自己呢?都不是,又都是。

所以它不是一个标签就能代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无常、无我的见地。无我,每一个都不是我,每一个都是无常的,都是缘起的。我们活在当下,看此时此刻,“如实觉照”此时此刻的自己,此时此刻的他人。

在任何一个时候,都可以把自己全部清空,不预设好与坏,差劲或者优秀的这些刻板的标签和评价,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在此时此刻。我们就是此时此刻的自己,这个身和心。

很可能,此时此刻的你内心比较放松,感受也还比较从容,这就是此时的自己,那你也可以承担下来,认识到它是的,这就是这样的,它就是如此的。但是同时,也要意识到也可能一个小时以后,此时此刻这个从容安详的自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另外一个不知道什么样的自己了。也可能更好、也可能差一点。

我们如果有了这样的一种“活在当下”、如实觉照的意识,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就是会有一种平常心,好的话也不要太自喜;差的话也不沮丧自轻。因为它也是无常的烦恼,也不会永远的困扰我们。就像乌云一样,总有散开的一天。关键是不要认同它,坠入其中。

所以说,我们都要用一种正念、用一种慈悲、用一种智慧觉照的心来看待自己,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内心干干净净,有一种非常不一样的感觉出来。贴了优秀的标签,我们可能就傲慢;贴了差劲的标签,我们可能就会自卑、烦恼焦虑。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标签都不要贴,活在当下,去照见真实的“自己”——五蕴。

怎么来照见?这有一个简略方法。就像我们前段时间上海、苏州都在推行垃圾分类。它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我们更细心地来生活,所谓“细处用心”。有时候一大袋混合垃圾,我们就很难处理,因为里面既有“有价值”的东西,又有“有毒害”的东西;有的东西可回收,有的不能回收;有的腐烂得很快,有的东西很难腐烂。

所以面对一堆混合垃圾,我们是什么感觉?很难处理,是不是?心里是纠结的,既觉得有点可惜,又没法去弄。但是一旦垃圾经过了分类,可回收垃圾就放到可回收里面;有害的就放到有害的里面,打包好;易腐跟不易腐的分开放置,也得到了区别。

这个时候有什么感觉,还会觉得纠结吗?可能突然心变得非常放松,一下子行动力就会出来。是不是?

可回收物,我们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回收它,这样我们不再有那种浪费东西的罪恶感;有害垃圾,我们已经把它打包好了,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我们的安全工作就做到位了。易腐垃圾和一些难以处理的垃圾我们也分门别类地去对待。突然之间你的好心态、行动力,包括一个好的结果,全部都会出来,一下就变得很顺畅,之前纠结的感觉就会消失掉。

同样,当我们观照自己的时候,我们也是一堆混合物,是不是?所以说它叫“五蕴”,一堆东西,集聚起来。“蕴”这个词非常的形象。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修行特别困难。自我成长举步维艰、心里特别纠结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经过很好的分类,没有经过很好的检视。

所以就像这一堆混合物,把它分类一样的,我们朝自己身心里面看的时候,可能会看到有一部分,一个优秀的自己,很努力、很有上进心的自己;同时你也会看到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懒散、怯弱、不够勇猛的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心里有一个部分是很傲慢的;同时,如果你够诚实,还能看到傲慢的自己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挺不自信的自己。也可能有一个特别付出的自己,但是,也会看到一个很斤斤计较的自己。付出的时候我们可能命都能够舍出去,计较的时候连刷一个碗、谁支付一块钱的公交费,我们可能都会计较。

所以你一旦分类,就可能把它们全部都分到各自的类别里。对于这些现起的善的心所法,你可以把它肯定下来,看到精进,具有上进心;看到善法欲,渴望拥有智慧;看到自己对世界的爱,慈悲喜舍;看到愿意吃苦和付出的这些精神,安忍和施舍。

如果大家没有这些美好的品质,今天不会出现在这个讲堂里,是吧?这么热的天,不可能冲出家门来闻法。这就是我们生命里美好的部分,所有的这些部分,可以肯定它,随喜它,令它们增长广大。当这些善心和善行被我们辨识出来的时候,我们心里突然就会有信心的感觉,变得踏实。所以这个部分,让它亮起来,得到培养。

对于那些负面的部分:傲慢、苛刻、计较、不自信、懒散、回避……所有的这些,我们要有一个承认的态度,首先就是不回避它们,接受它们存在的事实。

如果一个人不接受自己的一些黑暗面,我们就会特别的敏感,特别回避这些部分,不喜欢被人提到,甚至于投射给外部世界。

比如说,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的计较,那么你会对别人的计较特别敏感,特别不能看到计较的人或是听到别人谈论计较。因为很可能他的这些行为就会刺痛我们自己。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变得很敏感,遇到一些跟我们不接受的东西相关的对境,我们突然就会变成刺猬一样,不能碰。

但是当你承认和直面了自己的黑暗面,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反而放松下来了,心变得坦然,就更容易发起对治和疗愈的行动力,而不是一直消耗在否定和对抗的紧张上。而且对别人也会更宽容理解一些。

我们承认了自己的计较的时候,看到别人计较,也会有一种“同病相怜”。会有一种理解,知道计较这个事情真的挺难处理的。但同时也会更愿意帮助他,跟他一起成长、一起克服,而不是象过去那样排斥性很强。所以直面自己的黑暗面,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也是今天我们讲《老品》里的这个偈颂背后,更深的含义。佛陀他不只是在要求修“不净观”,他也在提醒我们,要去看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要去照亮我们最不能认可、甚至一直在逃避那些部分,面对它们、照亮它们。

我们现在,给大家一点点时间,一起来做一个小练习:“看到不同层面的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大家可以做个深呼吸,把你自己放松下来,坐得舒服一点。为了帮助你静心,你也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感受一下你坐在座位上,感受一下你周围的空间,听一听周围的声音,慢慢地让自己的心安定。还可以做做深呼吸,帮助自己放松。等到心静下来了之后,我们可以轻轻地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的去看我们自己,反观我们自己,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一个怎样的自己呢?

我们首先可以看看我们自己的优点。比如说,我们的坚强的部分;我们的一些坚持,只要自己觉得对的,愿意去坚持,这其实都是优点。愿意去开发智慧,看到自己一直在努力。看到我们自己的这些部分的时候,可以对这些部分微笑,轻轻地认可它们,轻轻地对自己说:“是的,是的,我看到,我知道。”

看到自己的爱心,可能很想为他人、为社会、或者是为三宝做一些付出,看到这些爱心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轻轻地说:“是的、是的,我看到,我看到。”可能我们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学习、或者是家庭,一直都觉得有一份责任的,总是在勉励自己要好好的去努力。

可能我们还会看到,自己有的时候也会尝试着遵守规则、尝试着做一个好人,内心里有一些正义的部分,追求真理、或者是正直的那些部分,上进心、光明面的部分。我们轻轻的来认可它们,看到这些正义感、善心,轻轻地说:“是的,是的”。

当我们这样来体会的时候,你也可以体会到你身心的变化,你的身体感受和你的心态,可能会觉得有一些温暖的东西,有一些暖流流入到身心里,也可能你会觉得自己变得更轻松一些,更光明一些。

我们也可以看看我们其他的优点:自己在专业上、在生活里、在修行中,我们还具备哪些特长、哪些优点、哪些好的部分。

比如说,为家人的付出;每天在工作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所有的努力。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努力的、向上的、坚强的自己,轻轻地理解他,我们也可以祝福他:“愿你的美好、所有的美好都能发扬光大……愿它们能够照亮整个生命和这个世界”。我们愿意去陪伴,愿意去理解。

接下来,我们要观察一些黑暗面。可能你观察自己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会跳出来一些缺点:自己的胆小,自己的懦弱;还有贪婪、执着的东西;太倔强、不懂变通的部分;或者有时候不够有智慧、很迷茫,做事情缺少方法。慌乱的、笨拙的、敏感的、不自信的,甚至于还有邪恶的、叛逆的、愤怒的部分。我们也一个一个地看到这些,承认它们的存在,轻轻地照亮它们。

你会发现承认了这些部分之后,身心反而放松下来,可能你的肩膀再松开,一直抗拒的沉重感慢慢地就会松下来。自己一直逃避、一直抗拒和排斥的东西被承认了。可能自己的一些自私,不愿意分享的东西,也会有嫉妒感;有时候也可能也很霸道,甚至于太过强势。

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就轻轻地说:“是的、是的,我看到、我知道”。不再回避,愿意去如实地面对、接纳它们的存在,愿意去照亮它们,跟它们一起成长,让所有痛苦的部分得到理解,得到慈悲的关怀。知道那背后所有的恐惧、不安全感;所有的悲伤、所有的伤痛;所有的那些孤独感,甚至是绝望的感觉,都被我们的觉照之心所照亮。

现在做个深呼吸,睁开眼睛,稍微活动一下自己。

刚才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练习,可能有的人会有一些比较深的体会,有一些人可能第一次还不太习惯。那你回去了,可以找个时间坐下来,静静的看着自己,把优点跟黑暗面一条条地列出来,列得越彻底越好,全部检视一遍,定期做这些检查,对我们的身心会非常有帮助。

同样的,我们看自己是这样,看别人也是这样。我们只有看到自己和他人各个不同的层面,才能拥有一份平常心。因为人都有偏好的,有些人特别偏好看到缺点,特别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那这样的人,就容易傲慢,也容易有攻击性;还有人特别偏好看到优点,但是一个人如果经常只看到别人比自己好的部分,也可能会把他人理想化,一旦理想破灭,就会带来更大的失落和迷茫,或是产生自卑、焦虑感等问题。

了解了每个人的复杂性,人心的善恶交杂,那我们的心态就会更加的淡定。不过多地执著于比较和评判,而是把重心回到自我成长上来。

好好地去修习佛法,真实照见我们内心里面的每一个部分,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愿我们都能做生命的智者!(陶英、陶苇居士据录音整理,界文法师修订)


图片 | 菩提摄影之家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