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弘法活动 > 戒幢讲堂 | 界文法师讲《法句经·佛陀品》 中

戒幢讲堂 | 界文法师讲《法句经·佛陀品》 中

发布日期: 2021-02-23 浏览量: 2,443 次浏览

(续前)
佛陀拥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完整的话十个名号都要念,但是为了省略,可能我们只说一个佛,或者只说世尊,有时候,我们会说如来。

以前曾经有人问我,佛跟如来哪个厉害?如来佛厉害、还是释迦佛厉害?我跟他讲: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是同一个人,不同的名称。那么什么是如来?

“以如实之智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故名如来。”就是他以大智慧见到了实相,由此而成佛。如实觉了真理,故名如来。

作为凡夫,我们都是没有见到真理实相的。实际上都生活在一个概念的、幻象的世界里。有的人说:法师,我觉得我活得很真实啊,你看这里面的大罄、这是桌子、那是鲜花,每一样都很真实,为什么你说是虚幻?

那我问你,离开了分子、原子、电子,还有罄吗?没有了,是吧。那离开了桌腿、木头、离开了布,还有我们这个讲台?没有。没有讲台,只有布、木片,甚至只有分子、原子、电子微粒,乃至连这些微粒也只是一种现象的存在。

但是当这些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说有桌子,手一摸还是硬硬的或是软软的。看到这个花的时候,不光看到它的颜色,甚至还能闻到香气,在这个时候你就会觉得花很美、花很真实。可是不管是这个罄、讲台、还是花,他们存在哪里?其实存在你的心里。在你的心里它才显现出来:这是桌子,这是罄,这是花,它如梦如幻地显现在你的心灵世界里,就像放电影,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你进入实相的世界,那就了不可得,不存在一个真的东西叫罄。桌布、桌腿一搬开,讲台就了不可得。这些鲜花一年之后你再找,已经不知道它还在哪里,它不仅仅是在当下的幻现,它在未来也是无常的,连这个幻现也无常,可见这个世界虚幻到什么样的程度。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这样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里,我们又觉得一切都很真实,甚至我们还想要天长地久。在这个时候内心就产生出各种各样的执著和困扰。有的时候不光是我们自己活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我们还有意地维护这个世界的虚幻。

看看我们这个时代,拍照大家要用美颜;出门就化妆;上网的时候用昵称。每个人都活在包装出来的世界里,每个人在刻意创造自己的角色,所以想要看清这个世界的实相,太难、太难。一个人真正要想去看清楚实相,也是需要勇气的。

但是真的看清了实相之后,其实并不可怕,反而会有一种释怀,突然感觉到不一样了。看到诸法的实相,并不是意味着你就变成了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人,并不意味着你就不能再欣赏美丽的花朵、听到动听的音乐。我们还能看到这个讲台布置得很庄严,觉得大罄也不错,敲一敲还能响,但同时你也知道了它的虚幻,那么你的心灵就变得非常开阔和通透。

在这样的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巧把尘劳作佛事”。在经历的过程中,不断圆满我们的生命,最终达到究竟的觉悟,实现自利和利他。

所以,一个人能够知道真理,看到万事万物真实的样子,那这样的人是不可思议的,是我们非常难以想象的,他是谁呢?他就是如来,乘如实之道而来。

所以,当我们在做“佛随念”的时候,你就可以轻轻地默念:他是如来……如来……如来。真正地超越了虚幻、超越了蒙蔽、超越了这个现象界的诱惑,看到真理,这样的一位导师不可思议。在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就会对他生起一种敬仰皈依,升起一种油然而生的向往和认可。这就是第一个名号如来。

第二个名号“应供”。这个名字也叫阿罗汉。阿罗汉这个词的第一层意思就是“杀贼”。这个“贼”指的是什么?烦恼。我们大家每天出门都要记住的是什么?就是锁门。为什么要锁门?就是防贼。不要让你的东西、财产受到了损失。

可是,除了这个外贼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贼,就是藏在我们心里边,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另外一种“贼”,这个“贼”就是烦恼。它有的时候破坏你的家庭幸福,该努力不让你去努力,该学习的时候让你不想学习,伤害你的身体健康、妨碍你的事业、障碍你的修行、破坏你的人际关系、偷走了你内心的法喜,这个“贼”是不是挺麻烦的?

而且它还非常难以搞定,如影随形,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烦恼就跟着我们。不只是这一生,当我们临终进入下一世、在漫长的轮回中,你不开悟、不证到阿罗汉之前它都不会消失。所以,“阿罗汉”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杀贼,他已经断尽了一切的烦恼。

我们看到佛陀在成道之前,当时魔王派遣了三个女儿去诱惑他,这三个魔女能变现出种种姿态。她们就思维,世间的男子有的人喜欢年轻的女子、有的人喜欢中年的、有的人甚至可能喜欢年老的;有的人喜欢胖一点的、有的人喜欢瘦一点的、有的人喜欢的妖娆的、有的人喜欢庄重的、有的人喜欢少女一般纯洁的。所以她们就变现出种种行状,有各种年龄、各样的姿态,以各种各样的显露展现在佛陀面前。这个时候,佛陀运用了他的大智慧,洞察了容貌跟美色的实相,如大地般不为所动。

在他一生的教化中,有的时候不被人理解,也曾遭受过辱骂,经历过弟子的背叛和外道的打压、迫害。甚至,有女人把一个小木盆包在衣服里面,伪装成孕妇,然后在大众集会上,走到佛陀面前说:我怀孕了,你为什么不负责任?来对佛陀加以污蔑和谩骂。

佛陀所经历的可能远远超过了我们在座诸位所经受的委屈和冲击,他所经历的那些困难、挑战比我们更多。如果没有超越他的烦恼,那也许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会让他万劫不复,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让一个人进入到痛苦的深渊里,难以自拔。

但是对于佛陀来说,他永远都是那么从容安详,不为所动。这就是因为他已经断尽了一切的烦恼。不仅仅是断尽了,而且叫“不生”,就是永不再生的意思。一个人一旦看到了光明,他就再也不会迷惑,不会再回到黑暗里,无明烦恼永不再生。

有的人说:既然能够从烦恼变到开悟,为什么就不能从开悟再变成烦恼?那是因为我们之所以有烦恼,其实最终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实相。因为觉悟并没有什么稀奇,如果见到了实相,那么万事万物的真理,其实就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觉悟之前,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实相,所以才会起烦恼。当你看清了,你对一切的烦恼都会“了无挂碍”。

就像魔女幻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美好女性的样子,出现佛陀的面前想要诱惑他的时候,其实佛陀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他只需要了解容貌、身体的本质是什么,那么他瞬间就可以超然。所以说,终有一天我们会从烦恼进入觉悟,但是觉悟之后你会不会再回到烦恼?不会了,因为你见到了实相,烦恼的生起是因为不了解实相。

第二就是“应供”,应供是我们平时念的名号。

佛陀就是断一切烦恼、证得一切真理,他都具足了,这样的一个人值不值得接受我们的礼敬和供养?你肯定会想:如果我要去向一个人表示礼敬、去供养他的话,我一定愿意去供养礼敬佛陀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值得的,有这个资格。所以在这个时候你的心门就打开了。这个时候,可以心里轻轻的默念:他是应供……他是应供。来安住于佛德的随念中。

我们看第三个名号“正遍知”。

就是佛陀所证得的智慧,是真正的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他对整个世界有了通透的认知。

我们知道声闻的智慧是不周遍的,普通的阿罗汉他们只能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的问题,他度众生的能力不够,那是因为他观察众生根器的智慧不够圆满。外道也在寻找智慧,但他们的智慧走错了方向。只有佛陀才能够做得到:应知的他已经知道、应断的他已经断除、应修的他已经修习、应证得的他已经圆满地证得。

我们想到了佛陀的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在心里默念:他是正遍知……正遍知。这个时候我们就把我们的心跟佛的心融在一起,体验他真正圆满周遍的大智慧。

第四个名号“明行足”。

“明”在这里指的是智慧的层面,就是他有三种特别的智慧。一个叫“天眼明”,能够了解众生死此生彼,知道众生的生死轮回。一般的普通有神通的,有天眼通的也能知道。印度有一些外道,给他们一个骷髅,他们用手一弹,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在某某天界了,或者这个人生在人间、转生在什么地方。那么这个“天眼通”与“天眼明”有什么差别?佛的“明”有什么特别?

就是他们虽然知道死后投生在什么地方,但是对这里面微细的业果关系,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明了。而佛不仅仅能够知道众生“死此生彼”,而且还能够看到这过程里面所有的因果关系,对所有的因缘全部了了分明,所以被叫作“天眼明”。就是没有任何黑暗,没有任何的迷茫。

第二个叫“宿命明”。那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去生,无数个过去世。不光是知道过去世,而且还能知道每一世里面的因果关系,全部通达。

第三叫“漏尽明”,“漏”是烦恼的另外一个名称,阿罗汉也断尽了一切的烦恼,但是佛跟他们相比,不光断尽了烦恼,还断除了习气。佛不仅仅能让自己的烦恼灭去,还能够引导众生灭烦恼,所以在这里叫“漏尽明”。

佛获得了三种“明”:天眼明、宿命明和漏尽明,你可以想象他有多么通达。佛经中讲:“如观掌中庵摩罗”,庵摩罗是一个非常透明的水果,你可以透过果皮直接看到它的果核、果肉,清清楚楚,所以佛陀看世间,像我们看手掌里的庵摩罗果一样清清楚楚,这就是他的“明”。

那么什么是他的“行”?“行”就是身业和语业,“明”是他的意业。意业就有大智慧照明,行业是他的身业和语业,没有过失。

佛陀是怎么做的呢?他就是展现出一种自利利他的人间关怀。我们在律藏里面看到,有一位比丘双目失明了,有一次他想把破了的衣服缝补起来,因为眼睛瞎了没法穿针,他很无助,所以他就喊,:有没有人想求福报,帮助我这样一个失明的人穿针?

这个时候佛陀听到了,说我来帮你。听到是佛的声音,这个盲人比丘就很惊讶,他说:佛也修福报吗?佛告诉他说:即使是诸佛,修福也是不会有厌倦的。佛陀不会因为说我已经圆满了,我就不用去实践慈悲。他是走过去非常细心地帮他穿针引线。还有一个案例,有一次他发现一位比丘病了,全身瘫痪,躺在屎尿里面,他就把他抱起来冲洗、按摩,然后为他开示。

佛陀的身业和语业没有过失,这样叫“明行足”,所以我们想到佛陀,我们就应这样来念,他是“明行足……明行足……”

这个时候慢慢体会他的“三明”,他的身业和语业,他行走在世界间犹如明月、清风、清泉,利益一切的众生。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皈依之心、忆念佛陀的心就会生起来。


未完待续……

图片 | 菩提摄影之家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