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是什么困住了你?—-透视“执著”(二)

是什么困住了你?—-透视“执著”(二)

发布日期: 2019-06-16 浏览量: 4,024 次浏览

三、执著的对象与类别
对于一个还没有彻底解脱和证悟的人来说,执著是不可避免,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首先,人的执著点是不一样的,由于人的兴趣、个性、习气及职业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执著的对象和重点显然是不一样的。其次,人的执著还有程度上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对象,但执著的大小、强弱、轻重和深浅也有很大的差异。

1、外在的执著外在的执著有哪些呢?太多太多了,我大体把它归纳了一下。第一、对五欲的执著。五欲就是色、声、香、味、触,也就是对眼睛看到的,耳朵听的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接触到的这五种感官境界的执著。这是一般人最明显的执著,尤其是现代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对五欲的执著是非常强烈的。这个社会正在不断激发人对五欲的执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的执著和欲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当然,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麻烦。

第二、对身体的执著。众生对身体的执著是根深蒂固的。我们对身体的健康、长相、容貌等等都非常在乎和重视。我觉得现代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跟对身体的执著有很大的关系。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如果我们对健康、容貌等等不是很执著的话,市场就不会这么广大,很多商店就要关门了。有的人已经瘦到不行了,但还要减肥,这就是执著,很苦啊,但他们并不觉得。

第三、对名与利的执著。这世间最难放下的就是名和利,财富、地位、事业等等都与名、利密切相关。 “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基本上就是对名和利的执著。于此相关,我们对于顺境和逆境也都很执著、很在乎。

第四、对情感与家庭的执著。对于情感与家庭来说,绝大多数人的执著都是非常强烈的。亲情啊,爱情啊,友情啊,这些都很容易引发人的执著与烦恼。我发现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执著特别强烈,因此带来的问题也很多。

2、内在的执著

我们再来看看内在的执著。内在的执著是些什么东西呢?最关键的就是对我们心念或念头的执著,所谓执念、执心,包括对自己的观念、想法与见解的执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佛的人对各自的宗派和修行的法门往往很执著。心念的执著,也包括对各种感受、情感和情绪的执著。人往往非常执著自己内心的感受,内心的情绪和情感,把它们看得非常真实。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我们对概念,对名言,也就是对语言文字也非常执著,这个是很难放下的。禅宗高明的地方在哪里?它就是打破你所有的执著,包括对名言与概念的执著。形成一种概念是很容易的,但是你要放下它就非常难。

3、  对“我”的执著与对“法”的执著

对“我”的执著与对“法”的执著,其实就是佛教所说的我执和法执。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此只能简要说明一下。对“我”的执著,简称我执,也叫做人我执或众生执。所谓“我执”,就是将由物质的身体和精神的心理组合而成的生命体错误的执著为真实、永恒独立存在的“我”。

我执可以分为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俱生我执,就是先天的对自我的执著,我们生下来就对自我有很强烈的执著,因为这是生生世世培养起来的。分别我执,是后天通过学习慢慢形成的对于自我的执著。我执产生烦恼障,对自我的执著,是一切烦恼产生的根本。

对“法”的执著,就是法执。法,泛指是一切现象,范围很广。由于我们不了解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误认为它们具有真实不变的实体,进而就会产生执著。同样的,法执也可以分为俱生法执和分别法执。法执产生所知障,对法的执著,障碍我们正确认识一切现象的究竟实相。

4、学佛者的执著

关于学佛者的执著,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学佛者与不学佛者相比,执著要少一些,但这并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不是真正学佛而只是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你不但有一般不学佛者的执著,而且还有因为学佛而带来的执著。学佛的人要是执著起来也是蛮厉害的,执著很多不必要的或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把自己和家人都弄得很苦恼。

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学佛者很容易将文化跟佛法混为一谈。其实,他学的并不是真正的佛法,而只是某种文化层面的东西,他并没有掌握佛法的精髓,而只是对那些表面的或似是而非的东西特别执著。对此,宗萨仁波切有一个很精彩的比喻:就像杯子与水,很多人只是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杯子上,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事是喝水。这方面的问题很多,要引起重视,学佛千万不要舍本逐末。

四、执著的基本心理反应模式

执著无处不在,它有不同的层面和层次。那么,执著的基本的规律和表现形式是什么呢?或者说,执著的基本心理反应模式是什么呢?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执著的基本心理反应模式其实就是两种最基本的烦恼——贪和嗔。也就是说,一旦执著生起的时候,要么表现为贪,要么是表现为嗔。通常,我们可能会认为,执著主要是与贪心有关,其实嗔心也是执著的表现。当然,贪与嗔也是密切相关的。此外,对贪和嗔的理解不能太狭隘,贪和嗔其实是很复杂的,有很多不同的层面和具体的表现形式。有执著,一定会有贪和嗔,也一定会有期待与恐惧这两种基本的心理。

1、执著的基本心理反应之一:贪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贪”。执著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和反应就是贪。贪就是贪爱、贪著。贪是如何生起的?如果你觉得某个对象(包括人、事、物)对自己很重要,进一步就想得到它,这个就是贪。贪心有一个发展和强化的过程,开始并不是很强烈,只是觉得不错,很可爱,很喜欢,然后慢慢发展,就想拥有和占有,心想:要是能得到该有多好啊?如果真的得到了,就不舍得放下,紧抓不放,想控制它,想永远拥有它。这样,贪心就进一步加强了,执著也就越来越强烈。

2、执著的基本心理反应之二:嗔

执著的第二个基本心理表现就是“嗔”。这个嗔心,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嗔心与贪心是相反的,如果你觉得某个对象对我不利,对我没有帮助,或者说对我有威胁,因此就会排斥它、抗拒它。嗔心也有一个发展和强化的过程。从不喜欢,讨厌,进一步发展到抗拒和排斥,乃至强烈的怨恨、愤怒与攻击,这些都是嗔心的表现。这种嗔心的反应模式,也就让执著进一步强化。

3、贪与嗔的关系及其根源

贪和嗔,并不是孤立的、不相关的两种心理。贪和嗔其实是密切相关的,很多时候嗔心的生起都是由于贪心,它的源头是贪。比如,你想得到一件东西,这是贪,如果得不到呢,你就不高兴,这其实就是嗔。所以贪和嗔,虽然表面上是两种相反的心理,但是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

总之,贪和嗔都是执著的表现,都是在乎的表现,并且都跟“我执”有关,也就是跟“痴”有关。有痴,就免不了贪和嗔。所以,贪和嗔也是来源于痴,没有痴,没有无明,就不会有贪和嗔,也就不会有执著。

4、执著——期待与恐惧

执著还会产生期待与恐惧。期待和恐惧,也是两种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一旦你有执著,就会有期待,进而就会有恐惧。我们内心总是充满了种种期待,因而恐惧就不可避免。有期待,就会因为期待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担忧和恐惧,因此你就会感觉很受伤。期待与恐惧,是凡夫内心两种非常顽固的心理,它们会进一步引发其它的各种烦恼和不良情绪。

人的想法和情感非常复杂,往往充满着矛盾。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他人总是有所期待,特别是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另一方面,他人同样也会对我们充满期待。但是,很多时候你并不希望被别人有所期待,因为你觉得他人的期待会带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对不对?你看,这不是很矛盾吗?生活中很多问题和痛苦就是这么产生的。

还有,我们害怕孤独和寂寞,所以希望有亲密关系,但同时你又有渴望自由和独立,是不是这样?那该怎么办呢?其实要摆平这个矛盾是很难的。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来了:这个世间,有没有不执著的爱呢?我想应该是有的,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到,难在哪里?难就难在不执著。

所以,如何才能不执著的去爱一个人,如何学会不执著的去爱,这的确是一种很高的艺术,是生活的智慧。怎么做呢?基本原则就是:你只是去关爱,只是付出,不要渴望得到回报,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难不难啊?当然难,但是你可以努力,可以尝试着去做。只要你不断努力去做,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喜悦。

相反,只要你还有执著,就会有期待和恐惧;有执著,就会有焦虑不安;有执著,就会有不安全感。比如说,当你执著一个人的时候,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影响到你。你执著的对象不管是人还是物,只要你有执著,那么一旦失去了,就会很痛苦,而且你的执著越强,痛苦就会越大,事实就是如此。不执著就不会有贪爱,也不会有嗔恨;不执著,你就不会有期待与恐惧,这样你就能获得真正的解脱与自由。

讲到这里,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一句很重要的话:没有什么能够真正伤害你,只要你——不-执-著。再重复一遍:没有什么能够真正伤害你,只要你——不-执-著。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句话,反复思维,你一定会受益无穷。

廖乐根居士 是什么困住了你?—-透视“执著”(一)

是什么困住了你?——透视“执著”(三)

是什么困住了你?——透视“执著”(四)

是什么困住了你?——透视“执著”(五)

(未完待续)
摄影 | 观忱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