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佛菩萨的生命品质
发布日期: 2019-01-01 浏览量: 12,130 次浏览
2018年西园寺冬月精进佛七法会如期举办,佛七期间,每天安排法师开示净土信愿行三资粮,信众齐诵《弥陀经》、赞佛偈等,有序地绕佛、念佛、静坐。23日下午14时,西园寺住持普仁大和尚慈悲亲临念佛堂,与信众们共结法缘,做佛七法会总结开示,随后法师们领众大回向,法会圆满结束。
善择法师:八风吹不动
观察自己的心。修行重在修心,修心就是要在任何境界下观察自心、调整自心。我们坐在这里念佛,嘴巴在念,可心却总是被各种念头、感受、情绪等影响,当面对这些境界时我们要怎样认识和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如果我们把妄念、情绪、想法当成真实,就会粘著到一起,就会跟着跑,接着佛号就丢失了,或者是口里念着佛,心却“出差“去了。法会上突然听到有人手机响了,有人乱动出了声响了,外面有人喊叫了,这时我们有没有观察自己起了什么念头和情绪呢?有没有愤怒、责备、不满呢?若发现心已离开佛号,我们要把它拉回来,轻轻的、直接拉回来,不要在那些妄想上面再做分别,因为你再做分别就又是一种妄想。
练习自己的心。苏东坡以为自己修禅境界高,可以做到“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结果被佛印禅师一个“屁“字激怒,划船到寺理论,直到看到禅师事先就准备好的“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才意识到自己原来现了原形。我们念佛面对境界时,恐怕也像苏东坡一样,心离开佛号后便“漂洋过海“去了,也许等了很久很久才发现自己的心打了闲岔了。我们通过念佛,碰到干扰就把佛号拉回来,对境界不做评判,反复练习后,觉知力会越来越强,慢慢地便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来觉知自己的妄念,让自己快速回到正确的念佛轨道上来,念佛也便越来越得力。
检验自己的心。现在大家集中参加精进佛七,每个人的状态却不相同。有的人进入状态比较快,心调的很柔和,有的人会比较慢,念了好几天心里却还是烦烦恼恼的,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家参加佛七前的状态。这个就像跑步一样,平时没锻炼,一下让你跑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状态,甚至会受伤。那些运动员之所以会取得好的成绩是其平时严格训练的结果,赛场只是对平时训练的检验罢了。我们念佛也是要在平时就要不断用功,这样功夫才能成片。佛七结束了,大家有因缘还是要多念佛,加之方法得当的话,念佛才会越来越得力。
善觉法师:念佛的六个阶段
念佛是一个普收利钝根基的法门,结合智者大师的《五方便念佛门》与《六妙法门》,或可将念佛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数息念佛。首先调和好身、心、息三者,至息深匀细长后,结合数息持名念佛。吐气时执持佛号,气尽闭口自然吸气,此为一息,以十息为一轮。出声念、默念、心念皆可,均要求反闻念佛之声,字字清楚明白。
第二阶段:随息念佛。若数息持名明晰,心念专注不乱,此时觉数息为累,当放下数数,专心随息念佛,身心融入佛号之中,渐觉身心如云如影,乃至如同化入虚空。
第三阶段:寂止念佛。久久随息念佛凝心,忽然之间佛号亦忘,惟觉一片虚静明朗,可放舍佛号,安住此寂止状态,如实而观,久久无妨。
第四阶段:观相念佛。久住寂止,或恐耽著于空,故当由空中生起光明,观想佛相或极乐世界,初观一相,渐及全体,清净明了,至开眼闭眼,皆如对目前。
第五阶段:观心念佛。观想佛相分明,亦恐执着于境。故需由妙境反观能生此境之妙心,妙境妙心非一非二,心外无境,境外无心。此心与佛亦不一不异,心、佛、众生是三无差别。
第六阶段:实相念佛。心境具脱,无念无不念,一色一香皆是实相,当下即是净土,何需往生西方。
层次愈高,往生品阶越高,但亦不可定执先后次序,可随具体情况而先后易观,或随个人相应而专修一门,于任一阶段若善修习,均可直契妙果。
善智法师:善护其心
守护好自心。善护其心就是要守护好我们这颗心。学佛,不管修学任何法门,根本的是要在身口意三业上断恶修善。其中护心是清净三业的根本。心是一切善法和恶法的源头。心,就像猿猴、野马一般躁动不安,狂妄不羁。如果不守好意念,言谈举止就很容易出轨。心也是一切善法的源泉,要开展一切善行、利他的行为,也要通过护心,不去纵容凡夫习性,不去纵容贪嗔痴。这样才能从凡夫人格走出来,建立菩萨的行为规范,真正走上菩萨道的修行。
如何守护好心?修行,经常用放牛作比喻。心就像狂放不羁的牛,我们要对其管理,不能让其任意毁坏善法的庄稼,就要用正念的绳子拴住它。念,就是对我们曾经熟悉的境界忆念不忘,有正念和妄念的分别。念佛、法、僧就是正念,念五欲六尘就是妄念。比如我们持名念佛,佛号就是正念的绳索。所以我们念佛时,要让心安住于佛号这一善的所缘境,将自心融入弥陀功德海中,避免心进入忆念五欲六尘的串习中。
心安住于善法。我们置身于五欲六尘的环境里,整个社会充满了种种诱惑,保持清净心显得非常不容易,所以需要努力培养正知正念,需要亲近善知识,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持戒禅定忍辱精进般若。对心的状态时时进行观照,时时处在了了明知的状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时安住于善法中,自然就不容易与恶法相应。
界文法师:念佛的五种增上利益及三种发心
法师的开示包括称名念佛的五种增上利益,应具备的三种心,以及回向的四大类善法。
第一种利益:灭罪增上缘。《观经》云:“念一句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我们这一生因为各种原因造作了种种罪业,念佛的时候,念念之间净化身心,业力在念念间消融净化。第二种利益:护念增上缘。在我们忆佛念佛的过程中,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佛、清净海会诸佛菩萨都会来护念,守护和祝福我们身心健康,所做变得吉祥,善愿容易成就,从而生活品质产生变化,获得吉祥安康。第三种利益:见佛增上缘。念佛达到一定境界时,可能会感受到阿弥陀佛的佛光,体验弥陀的存在,甚至在三昧中、睡梦中亲见阿弥陀佛。第四种利益:摄身增上缘。临命终时,摄受我们能够去除一切干扰和障碍,吉祥往生极乐世界。生有所依,死有所归,活着的时候有依靠,临命终时有地方可去,不再害怕生死轮回。第五种利益:证身增上缘。我们有了这种忆佛念佛、发愿往生的愿力,阿弥陀佛会给我做证明,我们便不会堕落恶趣,不会沉溺在轮回中。
念佛应发起的三种心。一是至诚心,虔诚认真地打开心量,专注、真诚、纯净地把心向阿弥陀佛打开。二是深心,深刻的信解阿弥陀佛的大愿、西方净土的清净无染、念佛的因缘关系。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三是回向发愿心,将所有善法念念回向念念发愿,回向顺缘具足、增福增慧、求生净土、增长净业等。通过回向发愿,所有修行和善根都能成为净土之因。
回向发愿的四大类善法。第一修戒为因,身业语业意业守护不犯,在家居士就算没有来寺庙授戒,但是在生活中以戒律的标准守护身自心,也是一种善业道,也可以回向成为往生极乐的资粮。第二修施为因,布施供养的行为,诸如一炷香一朵鲜花一杯净水,以至于身体供养,同修道友间彼此微笑打招呼,见到师父问询,所有利益众生的行为及供养,都可以成为往生净土的资粮。第三修慧为因,佛法是智慧的宗教,印经、诵经、听闻教理,谈论佛法、闻思法佛、请转法轮等智慧的行为和善业都可以回向。第四护法为因,守护正法、护持道场,让佛法久住,不仅需要出家人来办理,也需要每一位佛弟子来护持,所以我们发心做义工、尽己所能守护正法的行为都属于护法。护法的一切善根也可以回向增长善业福德、吉祥往生,成为未来出离轮回、成就法身的善根。
文:正丽 摄影:赵德明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