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人世间杂志 > 接纳、无常、无我

接纳、无常、无我

发布日期: 2018-10-31 浏览量: 4,486 次浏览

——界文法师

很开心,又到了我们禅修的时段。 

一般来说,打坐的时候要回避风吹,宁愿稍微热一点。当内心安静下来以后,热就不太会成为问题,有时打坐汗水非常多,心却非常清凉。所以,我们感觉到热的时候,要观察热;当我们在感觉到冷的 时候,也要观察冷。要观察我们的心,对它的接受 或抗拒。当我们把觉察力放到这些部分时,慢慢地,我们就发现自己调整到一个最好的状态了。 

我们今天在正式坐禅之前,要继续介绍禅修的理论,因为禅法是一门非常深奥的技术,理论知识非常重要,所以不能盲修瞎练,需要我们学习。

昨天我们说到,禅修中有三个方面的要素、三种心的形式:第一个就是正念,对此时此刻的身心的觉察、觉照;第二个是定,就是你的内心慢慢地 清澈、纯粹、沉淀、统一,让你的心能够专注起来、宁静下来;第三个是慧,就是你的心要去观察,要去看,要去了解,要去领悟。在拥有了念、定、慧 三种品质的时候,这一颗心去按照身、受、心、法四个方面来观察: 

身,是我们的姿势、动作、呼吸。

受,是我们愉悦和不愉悦的感受、中性的感受。

心,是我们心理的状态,散乱的、还是清澈的, 紧绷的、还是放松的,心喜悦、还是心有烦恼。

法,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想到的所有现象,在此时此刻所发生的,进入我们的六根的,全部都是我们在禅修的过 程中要去洞察处理的。所以,要从“身、受、心、法” 四个方面去管理、运用我们的心。

今天,我想要介绍的是禅修的态度和见地。在打坐的过程中,这样一种态度非常重要。我今天要介绍三种最基本的态度。

面对、接纳、不抗拒 

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你处在任何一种情境之下,作为一个禅者,他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就是无条件接受,因为在那一个当下,它已经是事实。你不需要跟已经发生的事实搏斗,而是应该面对它,面对它就是如此的一个真相。在《阿含经》里,佛陀 就用“中第一支箭,不再中第二支箭”来形容这样 一个禅修的态度。他说,阿罗汉、觉悟的圣者们, 甚至佛陀本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被人误 解;乞食的时候没有吃到想吃的食物;也有人会生 病;也可能天太热或太冷;或者来到的城市周围的人不太友善。不管是圣者还是凡夫,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是圣者的态度是,当他中第一支箭,他 不会中第二支箭,当他的身体经受了痛苦折磨的时 候,他的内心没有抗拒或者委屈。他已经接受了, 就是如此的,所以他不会中第二支箭。但是作为一个没有经过禅修训练的人,在中第一支箭的时候, 他会产生抗拒、难以接受。在这个时候,他不光产 生了身体的痛苦,心灵也经受了烦恼跟痛苦,这就 是中了第二支箭——这就是凡夫跟圣者的差别。

所以说,作为一个禅者,就必须要有一种面对的态度,不管是好的,坏的,苦的,乐的,友善的 或是不友善的,都要无条件接受。当我们能接受时候,突然有一种释然的感觉。你的心不再转向抗拒这个环境,而是转向在这个环境下,我如何让自 己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如何让自己在此时此刻安乐。所以,这个用心的着力点就回到了关怀自我、关怀别人的状态上来了。否则,我们就会把能量耗 散在跟已成的事实搏斗。这种搏斗,你是不可能成 功的,而且它会耗尽你所有的精力、体力和时间。就像大家既然来到了静修营,不管是否是自愿来的, 既然已经来了,它已经是事实了,大家此时此刻已 经坐在禅堂里了,而且已经决定不会离开的话,那 么这个时候,你要提醒自己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无条件接受。因为,这就是我们已经决定的事实。那么在这个决定的前提之下,我要做的是什么呢? 就是来觉照我的身心、觉照我所处的环境,观察我的身、受、心、法,来领悟、来体验、来从中学习和成长。那么,这就是一种禅的概念。不光是在禅堂里,包括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后所处的任何一个地方、所有的时候,这个态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它 能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安宁,体验到生命是幸福的,是全然在每一个当下无条件的接受,全然展开的一种自我关怀,自我了解。关怀自己,理解别人,展现慈悲喜舍的态度,这样的生命会活得非常精彩,会生活得非常喜悦。 

包容的无常观 

禅修的第二个概念是什么呢?就是无常,要有包容的无常观。 

我们所见到的万事万物都是无常的,法师说话的声音,每一句生起来的当下就灭去。第一个字不消失, 后面的字就无法听见。我们不光要知道它的生起,也 要坚定地相信,它会灭去。声音是无常的。如果我们 能够体验这一点,内心突然就会觉得空灵,会跟之前 不一样。同样,在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不管好吃的还 是不好吃的,对胃口的还是不对胃口的,它在喉咙里 的时候,味道就已经消失了。这是一个事实,这就是 真理。当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对食物可能就会有一种更从容、更淡定的态度,食物对我们产生的 打搅就会更少,我们的心也更加安宁。甚至产生好奇心,会看到,不断有新的味道生起来,每一餐都是新的,同时你也知道,每个味道会灭去,它既新鲜又空灵。 这是非常有趣的一种过程。包括我们的身体感受,我们的念头,都是如此。 

此时此刻在禅堂里坐着,感觉是舒服还是不舒服,要意识到,一个半小时之后,当钟声敲响的时候,所有的感受都消失了,所有的过程都会灭去。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话,突然,对此时此刻就会非常有正念,你会更愿意去观察每个时刻。

无我的态度 

第三个概念就是无我的态度。比如说,你感觉 到累,在这个时候,你不要说:“啊,我很累!” 不要去认同它,陷入其中。而是应该告诉自己,我观察到了一个累的现象、一个累的感觉。累是一种身心现象、一种感受,是被你观察到的,如果你这 样去标明,累到底是怎样的?它在我身体的哪个部 位?它在我心的哪个层面?你就会产生很多好奇心, 你开始探索、调查、觉照,当你这样来做的时候, 很可能你的累就被疗愈了,感觉没有那么累了。甚 至于你从累的底部突然就挣扎上来了。 

如果你无法洞察它,你就无法去疗愈你自己。 所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把自己抽离出来一点点,像旁观者一样看,就是不要充当演员,你要 当观众,这是更轻松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实际上,成为一个旁观者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不仅 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旁观者,对于自己的身 心现象,你的身、受、心、法,我们也要能做一个旁观者,去洞察它,去了解它,去体会它。 

有了这三个禅修的态度,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就 会变得非常不一样了。 

【问答环节】

1.问:佛教讲的无常和无我非常好,但我感觉, 实际上做到会很困难。 

答:你感觉到很难做到,说明你已经开始真心 实意地想去体验了,这就是一个进步。无常每一刻 都在显现给我们看。声音是无常的,感受是无常的,心念是无常的,它是世间的实相,只是说,我们要 提醒自己而已。不是说要创造一个新的问题,而是 要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说,禅,说难非常难,说容易 也非常容易,它就是现成的。 

2.问 :我平时不是一个贪睡的人,但在打坐或听经时,总是容易睡着。请教法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你在打坐的时候容易睡着,可能有几种原因: 第一,疲惫了,身体需要休息。在禅修的时候,你得 到充分的放松,你的内心安静,在这种时候你睡着了,这种情况是健康的,醒了之后你觉得特别有精神。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你已经睡得很充分了,但仍然在 禅修中昏沉,仍然会睡着,这有两种可能:第一,你对禅修方法不感兴趣了,这个时候会有无聊的感觉,你就会睡着。如果你已经睡足了,但是在禅修时还是会睡着,你就要反思自己,我对这个禅修方法感兴趣 吗?如果不喜欢这个禅修方法,可能换一个禅修方法, 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第二如果你所运用的禅修方法是你很喜欢、很认可的,你仍然会睡着,这就是觉 照力不够的原因。这个时候建议你要观这个昏沉,观这个入睡的感觉,在昏沉中保持觉照力,把你的身体 挺起来,眼睛睁开,观自己的昏沉,刹那之间,这个 过程就会被你的观照力所照破,人一下子就清醒过来 了,清醒过来之后,你会觉得你的禅修效果特别好。 

3.问:我这次参加静修营是因为精神上面不太愉快。修学两年来我身体一直很多病,因为听说打坐 可以治愈病症,所以参加了很多教打坐治疗的学习班,但没有什么效果,参加静修营三天,我一吹空调 就腹胀、肚子疼、想呕吐。如何能用打坐来解决我身体的问题? 

答:我给你一个建议,你要特别地做放松的练习,在坐禅的过程中,把身体调整好后,一定要反复地 放松。另外,就是要对自己修慈心,要修到一个非常充分的地步,不要急着对别人修。这样,你的精 力就会越来越足,慢慢的,你的身体就会得到疗愈。 

4.问:如果我在禅修时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 我的呼吸就会变得短促、粗重,反复如此,有些起烦恼。我的对治方法是做一下深呼吸,这样呼吸短促、粗重的感觉就消失了。如果我把心念放在其他地方,状况也能消失,但是很容易地,我又会回到呼吸上,就是这样反复。

答:你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你发现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你的呼吸问题就消失了,你就可以观自己的坐姿,观自己的表情、心态,不断地放松,四念处、身受心法都是禅修的对象,不仅仅是呼吸, 那么呼吸会自己出来,你继续放松,一边观呼吸一 边放松,身体跟心渐渐就自然了。一开始有点不自 然也不要紧,给自己一点时间,慢慢地就自然了。 等到你放松之后,呼吸就变得很轻,从粗重变到微细、微弱,你观这个微弱的呼吸,你的心就会越来越深地进入到禅境,是这样一个过程。

5.问:修慈心的过程中,观别人的时候可以观想出来,可是像母亲、爱人这些最爱的人反倒观不出来,越用力越观想不出来,这个时候我出现了恐惧心理,我就想,是不是我不爱他们。今天修慈心的时候,我把自己与他们拉开了一点距离,就观想出来了。这是什么道理? 

答:修慈心的时候,不一定要观想出所修对象 的样子,只要你意识到是他,想着愿他身体健康、远离病苦就可以了,不是说非要把他的样子呈现出来的。今天我们修慈心的氛围是很好的。在这种氛 围中,你的心会比较轻灵,所以你能够呈现他的影像, 而最亲近的人已经不需要呈现他的影像了,他就在 你的心里。

6.问:通过禅修,感觉双盘是最好的一种形式, 但我还做不到,所以对此比较纠结。请法师开示! 

答:双盘时我们的腿痛,受不了,而不痛的散盘,我们又觉得不甘心。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保证你能够安心地坐一段时间, 如果连五分钟都坐不住,那这个姿势就是不适合你的。一般来说,在缅甸的禅修里,是不要求双 盘,也不要求单盘的,很多的禅修者都是散盘的, 但是它要求你能够长时间地坐禅,这是更重要的,因为心的安定需要一个过程,慢慢的才能稳定下来,时间上是需要一定的量的。 

最后,祝愿大家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禅修方法,不断提升,成就圆满的人生!

摘自|《人世间》杂志第22期

返回目录页面

排版|觉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