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西园动态 > 普仁大和尚法语

普仁大和尚法语

发布日期: 2018-09-23 浏览量: 13,134 次浏览

一.与青年人谈戒定慧三学   

佛教提倡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追求良好道德、规范自身行为、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相对应,在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开设的戒律讲座即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佛教道德观、儒家五常观”这三部分展开,这是戒学。

然后是定学,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为什么成就不多、成就不大,内心浮躁?我想,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定学。一个人的起点那怕很低,只要能相应的把心定下来,那么我相信,他终会有所成就。反之,一个人即便起点再高,如果心定不下来,做事情“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那么最终也将一事无成。其次是心态,只有把心态调整好了,身心才会健康,事业才会有成,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最后是慧学,即智慧。学佛的道路从闻慧开始,从文字般若开始,进而在戒定慧三学上全面展开,我们这次菩提静修营设置的课程都很科学、合理,每一节课都是很重要。我相信对大家很有帮助,会终身受用,并将影响到他人。

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苏州西园戒幢律寺住持普仁大和尚在 “苏州西园戒幢律寺第十二届菩提静修营”上的开示。  

二.成为法门龙象

古德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具有相当佛学造诣的理论人才,更离不开学修并重的弘法人才,我们既要在学上下功夫,又要注重实修。只有学好了才能走出去,才能把佛法传播出去。要“以学导修,以修证学”,学修并举。只有注重实修,才能调整好心态,才能抵挡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弘法利生,成为法门龙象。 

三.福慧双修

在做事中培养福报,在教理教义中汲取智慧、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调伏身心。只有要把自己真正融入进道场中,认真修行,调整心态,一门深入,不断学习,才能在修行上少走弯路。

四.光前裕后,继往开来

广慧老和尚来到西园寺后,面对被兵火毁坏的西园寺:荒草萋萋、殿毁僧散、断壁残垣、生活困难,仍然不负重托,发下大愿,托钵四方,不辞劳苦,奠定了西园寺的宏伟基业。明开、安上老和尚“文革”期间舍身护寺的伟大壮举,无不体现着“为佛教、为寺院,牺牲自我”的担当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大德先贤的担当精神,不畏困难,为后来者树立正信佛教的典范,光前裕后,继往开来。

五.谈道风的建设

道风建设既需要刚性的戒律、制度约束,还需要定慧等持的修学,只有定慧跟进、充实的持戒才能稳固和持久。 

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个人不要怕起点低,只要肯精进,不忘初心,坚持下去,最终都能有所成就。 

七.学佛,心是根本

如果一个人没有精进心、惭愧心、感恩心,即便起点再高,也很难有成就。

八.开发自己的智慧

我们应如何开发自己的智慧呢?我想应该从经教方面着手,学修并重,才能开发自己的智慧,降服自己的烦恼,坚守道心,达到智慧如海。

九.常怀一颗慈悲心 

再过两天就是观音菩萨成道日了,我们要做好节日当天的一切安全工作。同时为让从四面八方到寺院进香礼佛的信众高兴而来,欢喜而归,那么我们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在发心工作中常怀一颗慈悲的心。

一个人如果缺乏慈悲的心,贪嗔痴就会趁机而入,心态就会不平衡,那么就不会感觉到幸福,久而久之心理也会不健康。自利尚且不能,谈何利他?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要有一颗慈悲的心,这样我们的身心才会健康、幸福;我们每个人对别人要有一颗慈悲的心,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才会非常和睦;我们每个人对社会、对国家也要有一颗慈悲的心,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有序、国家就会长治久安。只有如此,才是我们纪念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弘扬观世音菩萨慈悲精神的真正意义所在。

2016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十七)早课结束后,普仁大和尚在过堂中开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