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杂志29期 08-八正道修习之正见
发布日期: 2018-06-19 浏览量: 1,112 次浏览
八正道修习之正见
界 文
修习正见使我们了知因果,了解四圣谛,如此,我们就能体会到真 正的快乐,行于中道,而不会落入苦、乐的两种极端。
正见是踏上八正道的第一步
佛法是理性的,不仅仅是信仰,我们一开始就要具足最初的正见, 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一开始的正见不具足,我们所有的道路就会 偏离。所以,踏上八正道的第一步,要具足正见。 所谓正见,就是对我们的生命、对轮回、对三宝、对真理、对解脱 的一种正确认识。简单地说,是一个人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包含了我们 的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甚至是修行观。你怎么看待生命?怎么看 待轮回?有没有过去世?有没有未来世?有没有因果?有没有善恶?有 没有解脱?有没有真理?从古至今,各种哲学、各种宗教都在谈这些。 有的人说没有因果,行善或作恶没有果报。有的人讲没有过去世,有的人讲人死如灯灭,没有来世。大家对世界的认识、对真理的认识都不一样。 佛教的正见说起来很复杂,但概括起来最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世俗谛 层面的,也就是世间的正见;一种是胜义谛层面的,也就是出世间的正 见。所谓世间的正见,就是没有证到圣果,或者在世俗间、世俗谛的层面, 我们要具备正知正见。出世间的正见,是对圣者所见到的智慧、诸法实 相的洞见、了达。
世俗谛层面的正见,最重要的就是缘起和业果。有因有缘诸法生、 有因有缘诸法灭,万事万物、一切的善恶都有它的来源,都不是无因无 缘的,这样慢慢地具备了缘起观。然后深信业果,了解到是我们的心造 作善恶,它会影响到我们未来生命的品质。缘起和业果是世俗谛层面最 重要的正见。
胜义谛层面最主要的正见,主要是两种无我,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 真正的你的本质是什么?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所谓的“人”“自 我”,只是假名的存在。这就是人无我。我们听到的声音、尝到的味道、 感受到的接触,所有的色、声、香、味、触,包括五蕴本身,都是无常、 空、没有自性,这就是诸法的无我。
所以,对于佛教的正见,如果我们能掌握了世俗谛层面的缘起和业果, 胜义谛层面的人无我和法无我的道理,基本上我们的正见就已经很好了。 我们的正见越透彻,看待事物就越接近真理,烦恼就越少,内心也就会 越有确定感,不再迷茫和怀疑。不会像墙头草一样的,这个跟我们这样 讲我们觉得对,那个跟我们那样讲我们觉得也对,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正 确的。了解了正见,我们自己就知道分辨对错,具备了取舍的能力。
修习正见,了知因果缘起
“有因必有果”的观念是正见的第一部分。接下来,我们来举一个 例子,看看正见对我们的重要性。前几天我出门了,出门以后回来坐在 火车上。我旁边的位置上坐了一个老太太,老太太带了一个小女孩,小 孩大概两三岁,抱在怀里边。我们前面坐了一对小年轻,一男一女。他 们的座位放得有点低,朝后仰,结果就跟坐在后面的老太太产生了冲突, 还差点打了起来。这件事情发生了,我们应该如何从佛法的角度看待, 这就考察我们的正见。
1.世俗谛层面了解正见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是过去双方没有结善缘,过去生是冤家,双方 遇到一起了互相看不惯对方,就会吵架。也有人会说:这是他们双方的 业力。那对不对呢?这样讲,好像也有道理。佛教讲因果,讲业力。有 因有缘诸法生嘛!双方一见面就吵架,肯定是没有结善缘,过去生的缘 不对劲。但是如果只是这样来讲因果,总是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因为 我们没有天眼通、没有宿命通,看不出来这位老太太和这对小夫妻到底 过去世造了什么样不善的因缘,今天吵架吵得这么厉害,骂得一塌糊涂。 那么这种因果的说法,因为没有真正看到到底是什么具体的因缘,所以 我们讲起来的时候心里就觉得有点空,有点不是很有底气。有的时候, 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来讲给别人听,人家可能还觉得玄玄乎乎的,觉得 你迷信,因为都是建立在猜测和推论的基础上,拿不出直接可见的证据。 另外,无始轮回中,我们与其他众生都曾经结下过数不清的善缘和恶缘, 为什么偏偏就这个恶缘现起来,别的善缘就没现起来?还是给不出清晰 有力的回答。
如果用细致的方式来分析这个因缘,我们就看到,烦恼的生起有三 种因缘共同完成:种子、对境,加上不正思惟。什么是对境呢?看到对 方觉得不喜欢,听到对方的说话方式感觉不舒服,就会引起彼此的愤怒。 除了业力的种子、不悦的对境之外,还要加上不正思惟,才会让烦恼彻 底爆发。老人觉得:位置那么挤,你还向后靠,为什么这么自私,一点 都不为别人着想?年轻人就想着:位子就是这样设计的,它就是给人靠的, 我怎么就不能靠呢?感觉到挤你可以好好说,凭什么骂人。年轻人有道理, 老年人也有道理。但如果双方的思惟方式都只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来思考, 不愿意本着慈悲友善的态度去如实观察和理解过程中每个人的因缘,那 么嗔心和攻击性就会越来越强烈,引起冲突,甚至有可能造成悲剧。
如果我们心里没有嗔恨的种子,不管对方怎么说难听的话,我们也 不会生气,是不是?有些人遇到这种情况,他就不大会生气。内心的种 子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嗔心的种子力量大,有的人嗔心的种子力量小, 往往跟串习和积累有关。至于为什么对他起嗔心,同样的情况对别人就 不起嗔心,那也许就和缘分有关,过去生没有结善缘。所以因果就能解 释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从佛教的正见来分析这个吵架的事件,就能分析 得非常清楚。
知道了三种因缘,我们就能用三种方法让烦恼未生的不生,已生的 消灭。
第一种方法,嗔心的种子,可以通过修行来改变。因为它也是无常法, 受到因缘的影响,即使嗔心已经现起,我们也可以用慈心和正念观照来 对治,消减它的力量。心里发火的时候,就对自己和对方修习慈心,或 者看到事件中每个人被烦恼所扰的痛苦,也生起自我关怀、关怀他人的 情怀。当这样用功的时候,愤怒就会消减、灭去。如果我们的正念很强 大,也可以直接去观照这个嗔心,因为它是无常的,即使不做任何对治, 它也肯定会自行消失,关键是不要让自己非理作意又生起新的嗔心。
第二种方法,就是改变对境。适当回避和远离容易引发自己负面情 绪的人、事;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不讲伤害性的语言。这样我们就不 容易发生冲突。所以佛法里也常说:亲近善知识,远离恶友。
第三种方法,就是改变思惟方式。佛教的无我观、无常观、缘起观, 都很有帮助。如果我们能够运用出离思惟、无嗔思惟和不害思惟,自然 就能做到烦恼不起。
所以,佛教的正见在生活中都是可以运用的。要很完整地来看待缘 起的过程,不光要关注过去生的业力因果,更要看到我们对外境的反应, 以及内在是如何思惟的,这三个方面会引发烦恼与痛苦的显现。这是在 世俗谛的缘起层面来理解正见。
2.胜义谛层面了解正见
从胜义谛的层面怎么来了解正见呢?有人会说:法师,我知道,五 蕴。老太太在骂我的时候,我知道那不是真的有一个老太太在骂我,不 过是五蕴的显现,而五蕴本身也是无常流变刹那不住的。同样,也没有 一个真正的“我”被骂了。如果他骂的是我的头发、牙齿、皮肤,它们 不会有感觉;如果骂的是感受、心念,感受、心念刹那都在灭去,这个 心识本身也是无常的。这样来看的话,被骂的只是一个“我”的概念。 这样的话,五蕴皆空,也能度一切苦,也就不需要生气了,你不会对五 蕴起烦恼。为什么阿罗汉是不会生气的?因为在他的眼里,他已经看大 家都是五蕴,所以他不会生气。我们虽然懂了这个五蕴的道理,但是心 里其实还是认为有个自己,有个别人,心里的执着还在,我执和法执都 还在,所以就会起烦恼。但是懂了五蕴无我的道理之后,我们的烦恼会 减轻。换一种方法去想,我们比较容易想得通,看得开,放得下。但是 阿罗汉亲自证到了无我,看到了五蕴,他绝对不会起任何的烦恼。所以, 胜义谛的正见力量不容易出来,它和我们的修证有关。但是一旦证到了, 力量是非常大的。
在八正道里,我们的正见既是一开始就要具备的起点,也是我们最 终要证悟的终点。一开始从听闻佛法开始,大家来闻法、听讲座、看书, 产生闻慧。然后思惟法义,把法师讲的道理思惟,想通,吸收,这是思 慧。最后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禅修过程中实证,这就是修慧。闻、思、 修三种智慧,产生决定的正见。正见具备了,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 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3.在运用缘起正见的过程中,切忌随便地解释因果
有时候我们知道了因果的见地之后,往往会随便地说,这是你杀生 太多了,这是你的冤亲债主。但是你没有真正见到,只是猜想,这个就 不能随便说。我们最好说那些我们确定的,这样的话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别人才容易接受。否则的话,因为你讲的别人看不见,你自己甚至也看 不见,冤亲债主在哪里你也没看见,讲多了别人就烦了,别人不相信。 但是我们讲一些我们能摸得着、看得见的部分,他就会很愿意接受。所 以有人生病了,我们都讲赶快去超度啊,写牌位啊。也有用,因为消业障, 增加福报嘛。但是疾病我们说有四种原因:一是四大不调,地水火风不 协调会生病。二是养生不当会生病。吃得太多、吃得太少、睡眠太多太少、 冷热没注意都可能会生病。三是业力的原因会生病。不一定都是前世的 业力,过去生杀生也可能会带来业力让我们得病,但是这一生的业力也 可能会让我们生病。杀生不一定是身业,有时候语业或者是意业也有可 能会带来业力。比如说嗔心大、发脾气,是一种意业,没有行为。但是 经常发脾气,你的肝就不好,容易得癌症。所以有时候我们解释这个业力,解释得非常机械,而且不完整。对业力要非常细致地来看待它,包括身 业、语业、意业。说话方式不好也可以带来业力的,也会引起身体的疾病。 心念上的这种烦恼,贪欲太多、嗔恨心太重,都可能会带来疾病。业力 带来的疾病要透过忏悔、调整心念来对治。四是非人带来的疾病,即“冤 亲债主”。如果你确定这是非人造成的,那你可以通过跟他沟通的方式, 来度化他,疾病就好了。
所以我们分析一种疾病,要细致地从四个方面去检查。第一,看看 患者的四大是不是调和。是不是发热?是不是水大多?是不是地大太多? 是不是跟风大有关?第二,看他的生活方式健康不健康。第三,看他的 业力。业力不光是前世的,也包括这一生的,不光是身业,还有语业和 意业。第四,看有没有非人的原因。所以说运用正见的过程中,我们大 家一定要非常的细致,说话要注意尽量说你能确定的东西,尽量说你知 道的、符合事实的东西。这样的话,一是很准确,二是别人能接受。切 忌随意地解释因果,尤其不能非因计因,不是这个原因,你却认为是这 个原因,说错了,就会引起别人的诽谤,让别人退失信心,而且解决不 了问题。
修习正见,了知四圣谛
《品类足论》中这样解释正见:什么是正见?谓圣弟子等,于苦思 惟苦,于集思惟集,于灭思惟灭,于道思惟道,无漏作意相应,来简择 来解了来通达,产生了毗婆舍那审察,这些就是正见。显然,最核心正 见其实是对四谛的认知。
四谛是什么?苦集灭道。苦集灭道的内涵是什么?一般认为轮回的 世间是苦,苦的原因就是集,苦可以灭去,苦的息灭就是灭谛,趣向灭 谛的道路就是道谛。苦集灭道四个字就把全体的佛法都已经说尽了。但 我们对苦集灭道,知道了概念,还要精确地把握它的内涵,这样的话, 我们的正见才能具备。
1. 苦谛
什么是苦?在佛法看来,苦是逼迫义。我们被什么所逼迫呢?无常、 苦、空、无我。接下来,我们从四种特征来认识轮回世间的本质是苦。
(1) 无常。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了解。好朋友之间,相处了一段突然分手了,你会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无常。有个阶段,工作干得好 好的,突然一下子你的一个大客户失踪了,忽然你的单位解体了,又是 无常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不再,每掉一颗牙,每长一根白发、 少一根黑发,都会让你感受到无常,所以在这时你会体验到逼迫义,果 然世间是苦。
(2) 苦。苦本身对我们的逼迫不用多说,佛法说生老病死,生病是 苦,衰老是苦,死亡是痛苦。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我们的一生中 经历了太多的缺憾,轮回的世间就是不圆满的。甚至佛陀在世间,也会 示现所经历的种种不圆满,有的弟子背叛,被外道所诽谤,生病,等等。 不了解这些的时候,我们在生活中被人诽谤、被人在背后说坏话,可能 会想不通。但是,我们学习了佛教的正见之后,就会意识到这很正常, 因为苦谛!轮回的世间本身就是有这些东西。
我们跟自己的所爱别离,我们不想要碰上的东西偏偏会碰上,我们 所渴望的、所追求的,并不是都能得到——求不得。当出现这些情况的 时候,我们要意识到这就是轮回世间的本相。苦,对我们也有种种的逼迫。
(3)空。因为轮回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的和合,如梦如幻。当我们 回顾转眼而逝的一生,我们相信这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肯定很多人都有 共鸣。空所显现出来的就是如此!众缘和合而有,因缘离散的时候了不 可得。从小活到大好像活得很真实,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分钟熬过来、 打拼过来,但你回头一看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就像做了一场梦。轮回的 世间给我们显现出空的本质。
(4)无我。无我的本质,就是非自在义,不能主宰。禅修的时候你 想让心定下来,结果偏偏杂念纷飞。早晨到点了,铃声一响,你想早点 起来排班,但身体就是不愿意动,懒在床上,迟迟不肯爬起来,也很无奈。 有时你告诉自己要早点休息,明天要好好地干活了,可是你一直在那儿 打游戏,眼睛不愿意离开手机屏幕,直到深夜。等第二天爬不起来的时候, 你又非常自责:又是糟糕的一天!这都是无我,因为我们不是自己生命 的主宰。你会发现我们被烦恼、被业力、被内外种种因素所影响和推动, 这就是轮回世间的本相!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够理解苦谛,才能了解 佛陀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也许突然你会有种震撼,突然对轮回有一种 新的感觉,但是不要担心,不要认为只有你一个人是这样,你要意识到 所有人,轮回中的所有生命,不光是人类,包括动物界、天人,更不要 说饿鬼界和其他的众生。每一个轮回的众生都跟我们一样,经历了这种 苦谛的逼迫,他们都在无常、苦、空、无我的世界里。
2. 集谛
这一切的产生,所有苦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那就是集谛。原因只 有二个:一个是烦恼;一个是业力,依烦恼而起的业。我们实际上是被 烦恼和业力所推动的,在烦恼和业力这二者中,佛教认为烦恼是最根本 的。业力从哪里来,业是依烦恼而起;如果没有烦恼,业就比较好处理了, 所以说产生苦的核心实际上是烦恼。
(1)烦恼。了解了轮回世间的因和果,依烦恼而产生所有轮回世间 痛苦的本质,我们就会对烦恼有一种新的认知。很多人学习佛法,是懵 懵懂懂来的,觉得生命挺迷茫的,想要有种信仰,让自己得到归属感; 有的人特别喜欢神秘主义,追求神通,想得到天眼,看到鬼神,知道过 去世……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来,但却很少关注自己的烦恼。事实上, 烦恼这个概念在佛教里面是非常核心的,它是我们轮回世间的基础和前 提。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烦恼,不知道烦恼是什么,那我们的正见还差得很远,可以说我们皈依了就入了佛法之门,但真正走上修行之路,要 从具备正见开始。
什么是烦恼?有人说“我很烦”,以为这就是烦恼了,但其实佛教 所说的烦恼远不仅此。佛教里认为,一切烦恼生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 特征,可以把它辨识出来,那就是让我们的身心不寂静。不寂静性是诸 烦恼的共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特征。所以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待烦恼, 不要认为自己生气了是烦恼;开心了,就觉得自己没有烦恼,不一定!
此时此刻,我们大家可以闭上眼睛,反观一下自己的身心,问问自 己:我的身心宁静吗?很可能向自己心里看的时候,会发现心里像马蜂 窝一样嗡嗡嗡嗡,充满了动荡,那就要意识到,自己的烦恼还是蛮多的。 意识到烦恼是我们解决烦恼的第一步,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心的动荡, 我们就无法上路。
有人说:我在家很烦恼,但我到寺院里就不烦了,内心就感觉静下 来了。也有人说:法师你昨天带慈心禅的时候,我的心体验到了安定, 在这个时候没有烦恼。这句话对不对呢?其实只对了一半,在此时此刻 没有体验到烦恼,但你回到红尘中去,柴米油盐酱醋茶种种尘事扑面而 来的时候,你的宁静可能又随风化去了,所有的动荡又都回来了。那就 要意识到这时烦恼只是暂时没有现起。在一个清净的环境里,没有激发 你烦恼的外缘的时候,你体验到了暂时的宁静。但一个真正的觉悟者, 他要达到怎样一种状况才算是烦恼真正灭去了?就是在滚滚红尘间、在 任何的时候内心都是宁静的,这才是真正的烦恼减轻、烦恼断除的指标。
以前每一届的静修营结束,我们都会收到一些回馈,说想念西园, 不想回到红尘间。有人说这是静修营综合症,可以理解,这很正常。那 是因为体验过宁静,才能对比出不宁静,这会让你产生落差,这是正常的, 并不一定说是你出了问题。但我们要想疗愈我们的综合症,就要进一步 修行。等到哪一天,你在你的家、在你的工作场地,也像在西园一样的 宁静、从容、喜悦,那种感觉才是真的好,是我们需要去努力的。
3. 灭谛
所谓的灭,就是灭尽义,它的核心就是断尽了烦恼,绝诸了戏论。 有人说:打坐可以,不要让我涅槃了。千万不要认为灭谛就是我被消灭 了,涅槃被认为是死去了。但实际上涅槃不是死去,是内心的宁静。所以我们看到灭谛有二种,烦恼灭的时候,你得到了有余涅槃。依灭就是 我们舍去了五蕴后,身心也舍离,这时证得的是无余涅槃。当然大乘佛 教还有无住处涅槃,不堕轮回,不灭生死,也不沾烦恼,犹如莲花不着水, 亦如日月不住空。但不管是哪种涅槃,它们的特质都是一样的,就是烦 恼的灭寂。
关于灭谛的四行相有四个字来形容:灭静妙离。灭,是烦恼灭。静, 不仅仅是指安静,而是你的身心感觉到一种寂静、安宁,不寂静的身心 终于宁静下来。妙,意思就是当我们的身心宁静的时候,我们体验到一 种非常清净、非常愉悦的感受,那是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是在一切快乐 中最殊胜的快乐,因此称为妙。离,我们前面讲到轮回苦谛中的那些所 有的逼迫、无常、苦、空、无我,所有的这些不自在对我们所产生的逼迫, 所有的轮回的过患,永远地脱离了,永远地不受它们所影响,它再也不 逼迫我们了,这就是离。
所以,佛法的修学目标,实际上是以通往烦恼的减轻、内心的安宁 作为方向的。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一点,我们就会想要看幻境、出神通、 得感应。有时我们可能比较注重一些外相,我念了多少声佛号,持了多 少遍咒语,诵了多少部经,放生了多少动物,印了多少经书,所有的这 些都是修行,但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烦恼的灭除,没有注意到身心的安宁,那么可以说没有功德。就像达摩见梁武帝,梁武帝建了那么多道场, 护持了那么多的佛法,剃度了那么多的僧侣,但达摩说没有功德。所以, 我们要意识到学习佛法,其核心所朝的方向。
4.道谛
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如法修学。这是 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按照佛陀所教导的正确路径和方法,依次第努 力不懈地修行,最终就可出离轮回,解脱生死,令生命得以圆满。
有的学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接触了佛法一段时间,发现自己 的性格变得沉稳了,内心越来越安定,做事越来越有理性,整个生命变 得趋向于从容不迫,对很多东西不像过去那样想不通、看不开、放不下, 而是体验到一种通达的感觉,体验到一种透彻、豁达、开阔的感觉,那 么要恭喜你,你在学佛的道路上是真正在进步着。
所以,我们有时不要太自我批判。有的人讲:我修学已经好几年了, 人家都证到神通了,看到前世了,我还什么都没看到,觉得很着急,觉 得学了这么多年我还是个凡夫,一点神奇的东西都没有展现。但你的内 心可能更安详了,变得比之前更加理性,能用智慧来看待因缘,理解因缘, 把握因缘,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不要去追求、羡慕别人的神通。提婆达多虽然拥有大神通,但是他内心的烦恼依然非常严重。 所以,了解了我们自己的方向,有非常清晰的努力的地方,这样我们的 修行就上路了。而且,越往前走,我们修学的自信心会越强,对佛法的 信心也会越来越强烈,也会发现佛陀所说的都是如实的,他所说的是真理。 按照佛法来修行,我们的生命将走向觉悟,将更加的自在、从容,这都 是我们可以去体会的。
佛陀在《大念住经》中讲:朝行如是,暮必得升进;暮行如是,朝 必得升进。早上开始接触、开始努力,可能到了晚上的时候,你已经发 现自己在进步了;晚上在努力,可能第二天早晨你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变 得不一样了。佛法的每一种修行都是非常贴近我们身心的,都不是在讲 我们生命之外的东西。如果你能真正按照法义来实践、修行的话,这种 进步必然会发生。它不是因为你的意志力,说我要进步就进步,而是因 为因缘和合,创造了烦恼减轻的因缘,烦恼就会不断地降低。创造了内 心安宁的因缘,我们的内心就会越来越安宁。
有人听到这里可能会说:法师您讲得很好,我当然希望我的内心安宁, 但我感觉快乐容易得,安宁很难。我可以花几万块钱去娱乐场所狂欢一场, 我可以点各种好吃的让我快乐,但让我内心宁静,特别是能保持一种稳 定的宁静,在任何情况下都很从容,法师我觉得你讲的太难,我怎么才 能做到?
确实如此。世间五欲的快乐容易得到,吸毒能感觉到飘飘欲仙,打 游戏也很快乐,但这些快乐都是无常,它本身也属于苦谛,也有无常义、 空义、无我义。但是内在的宁静超越了苦谛。怎么才能得到呢?那就是 通过八正道!我们了解了苦、了解了苦集、了解了苦的灭去和苦灭的道寂, 我们就已经在走向内心安宁的道路了。
关于正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教理,不断地听闻正法。 运用缘起的正见、无我的正见、空性的正见、无常的正见来帮助我们思考、 分析、处理、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帮助我们的生命不断地提升。
当我们的见解变得更“正确”的时候,我们修学的八正道的其他要 素也都会变得深刻。正语是建立在正见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它也滋养着 正见。正念和正定使正见加强和加深。正业必须建立在正见的基础之上。 正命使正见更清晰。由此可见,八正道的八种修行是互相滋养的。正见 既是八正道的所有其他要素的因,又是它们的果。
摘自《生命的回归》
返回29期目录请点击:这里
排版|刘燕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