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 悲观者的启示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 悲观者的启示

发布日期: 2017-06-05 浏览量: 1,810 次浏览

——略论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文|廖乐根

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现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的先驱和唯意志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其哲学思想对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等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叔本华的人生观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色彩,这几乎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不能仅仅以悲观主义为理由,从而全面否定叔本华人生哲学的意义与价值。其实,叔本华的人生哲学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有些思想和观点是相当深刻和精辟的,而这些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一、意志与死亡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是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的。这在他的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他认为,人和世界的本质就是意志,而作为本质的意志,是通过理念外化为具体事物而成为它的表象。他所说的“意志”是指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本能的、永不停息的欲望和冲动。

1、生存意志与生殖意志
  叔本华将意志分为两种:生存意志和生殖意志。所谓生存意志,就是指人首先必须要生存、生活,因此就有获得衣食等基本物质条件的需求,并以此为前提,进而发展自身以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这种意志在叔本华看来,就是奋斗不息、百折不挠的内在的生命力,同时不幸的,它也是一切欲望和痛苦的根源。他认为,我们如果想要一件东西,并不是由于发现了需要它的种种理由,相反却是由于我们想要得到它,然后才去找出各种理由;我们甚至会利用许多哲学和神学来遮掩自己的欲望。人们为了衣食、为了家庭和事业而艰苦奋斗,这一切的内在动机只是对基本生活的需求,对更丰富、更美好生活的欲求而已,都是人的生存意志的表现。叔本华甚至认为,人的肉体本身就是意志的产物。 
  不幸的是,尽管意志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然而,古往今来又有谁能逃避死亡的命运呢?于是意志为了对抗死亡,便拿出了它的“绝招”,这就是意志的第二种形式——生殖意志。生殖可以说是生物最强烈的本能。叔本华认为恋爱和婚姻其本质是占有,是为了个体生命的延续不断。 
  在这方面,意志的表现是与理智无关的独立作用,盲目地在无意识的原始状态中活动着……因此,生殖器官实在是意志的中心,与象征理智的头脑分居两端……前者是生命绵延的本原——确保生命的永恒不绝。(p426)

2、关于死亡
  显然,生殖意志也只能保持生命个体的延续,而对死亡本身是无能为力的。那么,叔本华是如何看待和面对死亡的呢?他认为,虽然生命的结局是不可避免走向死亡,但却没有必要为死亡而悲伤,因为死亡不过是生命新陈代谢的一种方式罢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是非常自然的事。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死亡。
  从这一观点出发,一个人要求延长自己的个体也是不对头的……把尸体用香料油胶浸透也同样是傻瓜,这正像是把自己的排泄物密封珍藏起来一样。(P380)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讲,叔本华认为,我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生,也没有真正的死。因为,生与死是相对的存在。生意味着我们从意志变为现象,而死则表示我们又从现象回到意志,而生命意志是永恒不灭的。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点,就不必恐惧死亡的来临。
  一个人要是理解了这一观点并且守住这一观点,他诚然可以由于回顾大自然不死的生命,回顾他自己就是这自然而有理由为他(自己)的和他朋友的死获得安慰。(p379)
  叔本华进一步指出,人之所以害怕死亡,不是因为死中有痛苦,而是惧怕生命个体的消失和毁灭。人们宁愿选择痛苦而逃避死亡,因为死亡将使个体的生存化为虚无,而痛苦却至少表明我们仍然存在于世,仍然活着。这无疑是人的可悲和荒谬之处。
  应该说,叔本华的生死观是相当深刻的,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是十分明智的。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死亡迟早会到来,死亡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死亡,为死亡早作准备,而不是一味的恐惧死亡,为死亡而悲伤是没有意义的。

二、生命的痛苦与解脱

叔本华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痛苦,人生充满着痛苦与不幸。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是无能为力的,只能一味的忍受痛苦。人生还是充满着希望的。

1、痛苦的原因及其表现
  既然人的本质是意志,人的生命不过是意志的表象,而意志本身就是永无止境的欲望。因此,人生必然要受到欲望的支配。无论是在欲望满足之前,还是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之中,还是在欲望暂时满足之后,人都是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痛苦的折磨。所以,人生注定是痛苦的,是不幸的。 
  由意志而产生的欲望,决定了生命的本质即是痛苦,人的欲求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一个欲望满足了,另一个欲望又产生了,每一次满足都只是新的欲望的开始。同时,由于欲求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种种阻碍而难以达到,这样人生就是在痛苦中不断地斗争、挣扎。
  无聊、厌倦与空虚也是痛苦的表现。人一旦在短时间内欲望获得了满足,欲求便暂时失去了对象,此时倦怠和空虚就会乘机而入,那种感觉同样不好受。
  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P402)
  一旦欲望与痛苦放松了一个人,让他稍获喘气,倦怠便立刻接踵而至,使他不得不另求消遣。(P404)
  在一定程度上,人愈是成功,相应地却愈厌烦。
  正如贫穷是人们苦恼的通常原因,厌倦却是上流社会的祸祟。而在中等阶级,星期日代表厌倦,其他日子代表缺乏。(P404)
  当今社会又何尚不是如此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是生活在空虚和无聊之中,没有激情与活力。“真没劲”、“真累”、“没意思”成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共同的“心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叔本华还进一步告诉我们,一般人所谓的幸福和快乐,在本质上其实是消极的,是痛苦的消极性休止。因为幸福其实一个愿望的暂时满足,幸福的前后两边都是痛苦。 
  一切的满足,或平常所谓的幸福,就其实体与本质而言,只是消极的……我们对真实拥有的幸福与利益,从未完全地意识到,也从未珍视它,而仅视之为当然的,这仍是因为它们仅以拟制痛苦来消极地满足我们,但当我们一旦失去,才渐渐觉察出它们的价值;因为需要、穷困、不幸才是积极性的,才直接地传达给我们……(p411)
  叔本华对人生的透视和人性剖析是深刻的。我们的生活难道不正是这样吗?世间的幸福和快乐都是短暂和变化无常的,其本质仍然是痛苦的,而我们往往忽视这一点。我们总是在追求永恒。更为糟糕的是,当我们拥有暂时的幸福和快乐时,却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没有真正的享受它,没有好好的珍惜它、利用它。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生活在过去与未来的妄想之中,生活在期望、牵挂和恐惧之中,相反却忽视和错过了生命当下的每时每刻,从而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的后悔与遗憾。也许只有在突然的灾难与不幸降临到自己身上之时,我们才偶然而伤心的发现,活在当下,加倍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真实地过好每一天,是多么重要。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苦难所赋予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这个角度上说,痛苦与不幸并一定是坏事,它甚至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让人从迷惑走向觉悟所不可缺少的。

2、解脱痛苦的方式和途径
  既然生命的本质是痛苦,而痛苦的原因是在于生命是意志表达自己欲求的工具。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痛苦是来自生命本身,而不是生命之外。任何外在的力量也无法真正解脱人的痛苦,要从根本上解决人生的痛苦,必须从生命的内在着手。
  叔本华认为,要彻底解决和战胜痛苦,必须通过意志的自我否定来实现。要理解何谓意志的自我否定,就必须先明白什么是意志的自我肯定。“意志的自我肯定就是不为任何认识所干扰的,常住的欲求本身。”(p448)其实,这种自我肯定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就是伦理学上的利己主义。“每个人都想一切为自己,要占有一切,至少是控制一切,而凡是抗拒他的,他就想加以消灭。”(p455)
  要利己,往往就会损人,这就是意志自己对自己的斗争。要解决这个问题,摆脱意志的自相残杀,就必须认识到,所有的人,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一意志的个体化、现象化,是同一个本体。因此,对他人的伤害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伤害,损人即是损己。一个人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他的意志就会掉过头来否定自己,这就是意志的自我否定。叔本华的这一思想是相当深刻而有价值的。
  只有对意志进行自我否定,才能从根本上使生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种生命意志的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欲望的控制和节制,乃至禁欲。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做到绝对的禁欲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也是不值得提倡的,但少欲知足却是可以做到的,而且这是幸福人生所必须的。因此,意志的自我否定,并不是对痛苦本身的逃避和怨恨,而是要警惕和避免过分的享乐和纵欲,充分地认识到欲望的膨胀给生命带来的危害与痛苦。
  为了摆脱和战胜生命的痛苦,叔本华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方式、方法,当然有些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和行不通的,但也有些是可取的,有价值的。他认为,通往真正幸福和快乐的道路,不在于财富而在于智慧,要用智慧来克服意志,他主张利用哲学、艺术等来净化意志。尽管这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叔本华强调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对人生的重要性。从他的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他觉得佛教的“涅槃”思想让人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三、小结

通过上文简要的分析与论证,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叔本华的人生哲学从总体上呈现出悲观主义倾向,但却能从中发现和挖掘出很多积极的、有意义和价值的思想,能给我们的现实人生许多有益的启示。生命的本质是痛苦的,这痛苦来源于意志的盲目和非理性的冲动而产生的永无止境的欲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就没有任何希望,通过对意志的自我否定,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最终解脱痛苦。所有这些思想和理论,都是极为深刻的,我们不能轻易地加以否定,而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切实的体验。

注:本文的引文均出自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排版|慧纬)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