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 从《阿含经》谈如何亲近善知识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 从《阿含经》谈如何亲近善知识

发布日期: 2017-04-17 浏览量: 2,331 次浏览

文|释慧澈

[提纲]“佛法难闻,良师难遇;人身难得,诸根难具。”在末法时代的今天,我想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有幸获得人身,当我们有幸六根俱全,当我们有幸遇到善知识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亲近善知识呢?我想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阿含》是佛世流传之教法;是佛灭度结集之圣典;是师徒之间代代所传,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所公认的根本佛法。然而长期以来,在我们汉地却被当作小乘经典而被忽视。这里,我希望就《阿含》所提及的一些观点谈谈“如何亲近善知识”这个问题,希望能对没有接触过《阿含》的读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阿含 善知识 亲近

(一)善知识的定义

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巴利语kalyana-mitta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多。《佛光大字典》解释为,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又作知识、善友、亲友、胜友、善亲友等。
  《阿含经》中对善知识是如何定义的呢?首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跟善知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其它称呼吧。在《杂阿含》中有善男子、善丈夫、善知识等叫法;在《中阿含》中有真人的叫法,在《长阿含》中有善友、族姓子的叫法;在南传经典中,他们又把它译为善知识、善士、善男子、良家子等。总之一句话,这里所谓的“善”,都是跟正法、正律、正义、胜法、无罪等向上、向善等相关联的美好事务。 
  《杂阿含》卷第四中是这样给我们定义的:“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增一阿含》中对善知识的描述是:“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
  尽管经中没有对善知识作明确的定义,但是我们从对善知识的诸多描述中不难发现其一般的规律,即所谓的善知识,就是本身具有崇高的德行,又能将世俗凡夫导入解脱、导入圣道的人。

(二)善知识的种类

想要亲近善知识,在认清了什么是善知识后,还得分清有哪些善知识,即善知识的种类,这样我们才可以有方向,有目标地去亲近它们。在《阿含经》中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世俗的善知识和出世的善知识两类。
  第一,世俗的善知识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持戒严谨的善知识:“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2.断疑解惑的善知识:“云何善知识?与己同体者,非彼善知识;放逸而不制,沮坏怀疑惑;伺求其端绪,安于善知识;如子卧父怀,不为傍人闻,当知善知识。” 
  3.精通五明的善知识:“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子,容色绝妙,于后夜时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诸光明皆悉遍照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天子说偈问佛:何等人能为远游善知识?何等人能为居家善知识?何等人能为通财善知识?何等人能为后世善知识?尔时,世尊以偈答言:商人之导师,游行善知识;贞祥贤良妻,居家善知识;宗亲相习近,通财善知识;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

第二,出世的善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四沙门果:
  ⑴须陀洹:旧译为入流,新译为预流,是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名。入流是初入圣人之流的意思,预流是预入圣者之流的意思。
  ⑵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三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心起贪爱,迷惑不了也。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中,又各分三品也。)
  ⑶阿那含:声闻乘四果中的第三果名,华译为不还,或是不来,是断尽欲界的烦恼的圣人的通称。凡是修到此果位的圣人,未来当生于色界无色界,不再来欲界受生死,所以叫做不还。
  ⑷阿罗汉:华言无学,即第四果也。谓此人断色界、无色界思惑尽,四智已圆,已出三界,已证涅槃,无法可学,故名无学。(四智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2.七善人及无余涅槃者:
  (上)中般涅槃(者)、(中)中般涅槃(者)、(下)中般涅槃(者)、生般涅槃(者)、无行般涅槃(者)、(有)行般涅槃(者)和无余涅槃者 
  3.善知识:“世尊正法、律,现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缘自觉知,是则善知识,善伴党。非恶知识,恶伴党。所以者何?我为善知识,众生有生法者,解脱于生。众生有老、病、死、忧、悲、恼苦者悉令解脱。” 
  4.传正法的善知识:“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5.真人:“彼行法如法,随顺于法,向法次法,彼因此故,得供养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谛法者,不自贵、不贱他,是谓真人法。”

(三)如何亲近善知识

1.“亲近”的字义
  亲近按照它的英文翻译,可以有三种理解:
  (1)to associate with/resort to义为:恭敬、供养
  (2)to practice义为:协助、共事
  (3)to serve义为:服务、服侍
  2.为何要亲近善知识
  ⑴消除宿业,增长福慧
  “善良马百匹,黄金满百斤,骡车及马车各各有百乘,种种诸珍奇重宝载其上,宿命种善根,得如此福报,向佛行一步,十六分之一,过前福之上。” 
  ⑵增长信心,道业坚固
  “若习善知识,如来及声闻,清净信善逝,根生坚固力,所住之善趣,及生大姓家,究竟般涅槃。” 
  ⑶入圣流所必备的四大条件
  “有四种入流分,何等为四?谓亲近善男子、听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复问舍利弗。入流者成就几法?舍利弗白佛言:有四分成就入流者,何等为四?谓于佛不坏、于法不坏、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⑷成道果、度脱众生
  “夫善知识之人,即是全梵行之人。与共从事,将视好道,我亦由善知识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以成道果,度脱众生不可称计。皆悉免生、老、病、死。……若善男子、善女人与善知识共从事者,信根增益,闻、施、慧、德,皆悉备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亲近善知识,信、闻、念、施、慧皆悉增益……。 ”
  3.如何亲近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当我们认清了什么是善知识,善知识都有哪些种类,亲近善知识都能获得哪些福报以后,我们是否应该接着讨论究竟如何如法地去亲近他们呢?
  经云:“世尊知、见、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有十法而可尊敬。我等若见比丘有此十法者,则共爱敬、尊重、供养、宗奉、礼事于彼比丘。”
  我想,我们每个学佛的人都应该按照经上所说,依教奉行,要把善知识当成自己的父亲,当成自己的老师去尊敬、去供养、去奉侍、去共事……继承如来家业,担当弘法利生之重任。

小 结

经上说:“于所二力最为殊胜,云何为二:一者于外力中善知识力最为殊胜 ,二者于内力中正思惟力最为殊胜。当知此中离诸障碍,先修福业,于衣食等无匮乏等,名余外力。除正思惟相应想外,余断支分,名余内力,外善知识者,谓从彼闻无上正法,由此故名从他闻音。内正思惟者,谓此无间能发正见,为上首 道。”善知识是方便力,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将佛法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否则永远只能是拾人牙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