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 甘泉随想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 甘泉随想

发布日期: 2017-04-25 浏览量: 1,705 次浏览

文|释昌法

荒漠中的小城作为我生命中一个滞留了很长时间的驿站,离开时间久了,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深深的思念与眷恋。最为难忘的,不是小城的生活,而是那荒漠瀚海。我常常一个人骑车进荒漠戈壁滩的深处,体尝荒漠戈壁滩的广袤与自我生命的渺小。也常常站在小城西郊的大桥上,浸沉于荒漠日出时的辉煌与日落时悲壮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情结,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有关荒漠戈壁的话题或看到这样的字眼,总能触动我的神经,引起我的特别关注。
  去年,我曾买回过一本美国考门夫人的著作叫《荒漠甘泉》,我从旧书摊上看到这书名,心有所动,马上就翻阅了起来。虽说是基督教的著作,却也意蕴精湛,内涵丰富,发人深省。书中有一段话这样说:
  荒漠指的是心灵的荒漠,譬如软弱、忧伤、痛苦、丧失信心等。我们的心处于这种状态时,就好比干沽的荒漠,而坚定的信念与爱心则是甘泉。有了这甘泉,软弱、忧伤、痛苦都可以被战胜,当我们恢复了喜乐与平静后,我们的心充满了甘泉的滋润。
  这段话让我很感动,它与佛陀的教法有许多共的地方。
  当我们活在痛苦、忧伤、焦虑、不安等等负面情绪中时,我们的心就如荒漠般的荒芜。烦恼幻化莫测,时而以海市蜃楼的幻景出现,勾起我们内心深出的无限贪求。时而又以粗暴的角色肆虐,在飞沙走石地努吼中看我们的惊惶失措,苦不堪言。我们生在烦恼中,活在情绪里,却永远走不出这个荒漠。不是不想出来,根本不知道有出来的可能,根本不知道荒漠之外还有绿洲。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有一个人,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这无明的荒漠中,无限的悲心让他不能安住在优越的环境中,他从王宫中跑出来,开始探求走出这荒漠的道路。不只为自己,为了千千万万身在荒漠,活在痛苦、悲伤、忧虑中的人们。荒漠不在别处,在我们的心中,那位叫悉达多的伟人认识到这一点,他努力地,勇猛精进地改造自己的内心。六年的精进,昔日的荒漠上,流水潺潺,绿树迎风,百花吐蕊……
  正如考门夫人所说,坚定的的信念与爱心是甘泉,佛陀以对芸芸众生的无限悲愍与爱心,以坚定不移的信念而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带领千千万万的人走出生命的困境,绿化了他们自己的荒芜。这种悲愿与决心,是源泉,是原动力。
  长期以来,法师悲心切切地弘扬着菩提心的教授,我的心时而扬起,时而沉没。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一直伴随着我,先要自己成就,自己绿化了,才能诉之他人怎样做。不能完全绿化,最起码也在生起成片的绿洲后才行!而且,一开始,我没佛陀的伟大与高尚。我初发心学佛的动机是解脱自己,并非成熟有情。成熟他人的心量,是在后来熏修中,逐渐弥漫了开来。
  唯识学上讲五种性,只有菩萨种性与不定种性的人才有可能成佛。我不知道自己是那一种性,如果是其它种姓,我的努力岂不白费!虽然在菩提心教法的熏习下,于众生的悲心也时时现起,弘法利生的使命感也日日增上,但我的心劣陋,没有直下承当的勇气,不敢肯定自己是菩萨种性!但不至于连不定种性都不是吧!最好如中国人普遍喜欢的——没有什么五种性,一切众生皆能成佛!岂不皆大欢喜。想起这个,有点自我调侃的味道!
  依照五种性说,我们是那一种性才是根源,才是甘泉,有了这个甘泉,加上出离心和菩提心,我们就有了绿化荒漠,改善我们生命的可能,这也在情在理。
  我想起了家乡小城的绿化。那是一座很小的城市,因为重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在荒漠戈壁滩上建起这座小城。早先,市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绿化,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必需投入一定的时间来参与。掘地一米至一米五深的坑,筛去大石块,填上细沙,再用大卡车从外地运土来填上,用水浇灌一年,然后才可以种草植树。几十年过去了,小城绿树成荫,景色如画,非昔可比。小城的绿化之所以卓有成效,不仅是因为小城人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还因为它有祁连雪山溶水而积成的丰富的地下水力资源。这祁连山庞大的自然水库,就是小城的甘泉。
  过去,没有接触佛法时,我沉迷于荒漠的波澜壮阔,很少认为我的心如此的荒芜有什么不好,也从没有想过我的荒漠中会有甘泉。孰不知,即使在自然界的荒漠中,也有着自然的甘泉。去过敦煌的人一定知道月牙泉。
  当年,余秋雨行脚至敦煌,当他爬上鸣沙山,看到安安静静躺在山脚下、如明镜般的月牙泉时,让他意外,让他惊喜!在他的作品中曾抒发了不少感慨。当然,余秋雨本来就知道有月牙泉存在,我们学佛前却不知我们心灵的荒漠中会有甘泉。有甘泉的地方,会自然而然的被绿化,如同月牙泉附近的郁郁葱葱一样。自然界的荒漠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甘泉,在甘泉的周围就有小块的草地,这就是绿洲的雏形。
  如果承认唯识学的五种性说,那么菩萨种性、声闻、缘觉、不定种性的人心中本具成就的因素,如同沙漠中本来就有甘泉一样,绿化起来就很容易。要不然,即使我们多努力,拿着树苗到处栽,而没有泉水的滋养,会有多少效果呢?这让人为无种性者悲哀!
  如同大多数中国学佛者一样,我不大愿意相信有一种人无种性,我更相信后天熏习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出离心与菩提心就是甘泉。成就了我们的这两种心,我们的心中就有了永不干涸的甘泉。
  一个人,无论他信佛与否,生命中总有清流出现。如同荒漠也会被雨水滋润。这无明荒漠中的清流,也会引发人悲天悯人的世间真善美的一面,如果不善加呵护,这清流会如雨后的积水,是那样的短暂而经不住酷日的暴晒舜间消失无存。虽其短暂,但这舜间而逝的不稳定的清流却能引发人们对究竟真善美的探寻,把我们推向学习佛陀或者其它圣哲的道路。这清流是什么呢,就是佛法,如果一个人开始接触佛法,他生命中就开始有了清流,如果不断的接触佛法,不断的熏习,这股清流的力量会越来越大,汇聚成永久的甘泉,在我们生命的荒漠中滋润出绿洲。
  在不断地寻求中,或历经斩荆披棘后,或峰回路转时,或餐沙饮风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渴望已久的甘泉潺潺流动,滋润着心,感动着心。时时与生命的甘泉同在,那甘泉就是时时寻求出离,并且成熟众生的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