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 略论杀戒

戒幢佛学研究所2002级学员文集 · 略论杀戒

发布日期: 2017-03-27 浏览量: 2,029 次浏览

文|邵勤之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中对杀戒的描述极为详细,下面的分析旨在从中理出一个头绪,为后面的安乐死分析提供一个依据。这里依次需作三层区分,即犯与无犯、可悔与不可悔及可悔的轻重。
  先谈区分犯戒与不犯戒(无罪)的标准。有两种情况的杀人行为是不犯戒的。(1)对行为本身的不自觉,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
  若狂、不自忆念杀者无罪。
  有居士起新舍,在屋上住,手中失梁,堕木师头上,即死。…佛言:“无罪。”
  (2)对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致死的行为的后果的不自觉(此处有例外,见下中罪可悔条),如:
  又一居士山上推石,石下杀人。…佛言:“无罪。”
  次谈区分可悔与不可悔的标准。凡是故意杀人且致死的行为均不可悔。这里的“故意杀人”意味着(1)“杀”(包括身、口二业)——对行为本身的自觉;(2)“人”(包括人胎)——对行为对象的自觉;(3)“故意”(“令彼因死”)——对行为结果的自觉。这里的“致死”意味着(4)事情如所料发生。只有具备了这四个因素的行为才是不可悔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举了。
  末谈区分可悔罪轻重的标准。经中讲的可悔的种类有五种,及中罪可悔、下罪可悔、三方便可悔、小可悔和可悔等,但并未给出后四者的确切差别,所以这里单给出中罪可悔的区分标准,而将后四者统称为“可悔”。中罪可悔有两种情况,即(1)对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致死的行为的后果的不自觉,但在行为之前,对方已经给予了警告,如:
  又一人坐,以衣自覆,居士唤言:“起!”是人言:“勿唤,我起便死。”复唤言:“起!起!”便即死。…佛言:“犯中罪可悔。”
  (2)事情不如所料发生,包括(i)对行为本身的不如所料,如:
  又一人病痈疮未熟,居士为破而死。即生疑。佛言:“痈疮未熟,若破者人死是中罪可悔,若破熟痈疮死者无罪。”
  (ii)对行为对象的不如所料,如: 
  若居士方便欲杀人,而杀非人,是中罪可悔。
  (iii)对行为结果的不如所料,即被害人因种种原因未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