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总007:认识菩提心 • 心得篇 • 慈悲随想
发布日期: 2016-05-25 浏览量: 2,496 次浏览
慈悲随想
乐 根
一
佛法虽然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但千经万论,归结起来,不外乎三根本——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佛法三主要道。对于大乘佛教来说,其中最根本的又是菩提心。所谓菩提心,简单的说,就是为究竟利益一切有情而誓愿成佛的坚定决心。没有菩提心,就不可能成就无上佛果。
菩提心的基础是慈悲心,尤其是大悲心。被喻为经中之王的《华严经》说得非常清楚:“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要发起殊胜的菩提心,首先必须发起真正的慈悲心,特别是大悲心。因为,悲心是慈心的深化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慈心就包含在悲心之中。
所谓慈悲心,简单的说,就是无条件给予众生快乐,不忍众生受苦,并强烈希望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慈悲心与通常所说的爱心、同情心和怜悯心有相通之处,但并不完全等同,两者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区别。它是人世间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是至高无上的爱。慈悲是真正的平等,就像太阳的无限光芒,无分别地洒遍世界每一个角落。慈悲心是一种彻底的利他之心,没有丝毫自私和我执的成分,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索甲仁波切说得好:“慈悲不只是对受苦者表达怜悯或关怀,不只是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痛苦而已,它更是一种持续和实际的决心,愿意尽一切可能来帮助他们缓和痛苦。”
要发起纯正的慈悲心很不容易,因为慈悲与无始以来的我执互相抵触。然而,这并非完全不可能,因为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慈悲的种子。只是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和烦恼习气,让它沉睡得太久了。但如果我们想要提升生命品质,完善人格;如果我们真正想从各种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如果我们决心行菩萨道,发誓成佛度众生,就必须尽最大努力、通过种种方法,开启这个无价之宝,发起大慈大悲之心。这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二
要发起真实的慈悲心,首先必须对痛苦有足够的认识和体验。众生始终轮回于痛苦之中,生生世世遭受生老病死的折磨。我们每天都能直接或间接的知道发生在世间的种种苦难与不幸:天灾人祸、疾病饥荒、恐怖活动等等,遗憾的是,我们似乎对此有些麻木了,不容易被这些苦难所触动、所震撼。我们固执地认为,痛苦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我们甚至从未想过这些事也许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更没有想到死亡随时都可能来临。更可怕的是,有时我们还会幸灾乐祸,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当纽约世贸大厦在恐怖和悲伤中轰然倒塌时,不是还有人欢呼喝彩吗?正是由于这种对痛苦的麻木和冷漠,我们无法对众生生起真正的慈悲之心。
身为佛教徒,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真的认识、感受到了痛苦吗?从内心深处真切体验自、他及一切有情的苦难,是学佛的开始,也是发起慈悲心和菩提心的第一步。让众生的苦难唤醒我们的慈悲和良知吧!
当然,仅仅认识到痛苦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所有痛苦归根结底是因为我执造成的。生命中所有负面的情绪——自私、贪婪、愤怒、傲慢、嫉妒……都是因我执而产生。顽固的我执,是生命痛苦和堕落的根源。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精心建造的我执牢笼之中,所以很难对他人生起真实的慈悲。为什么我们不能慷慨布施,因为担心“我”会受到损失;为什么我们不能忍辱,因为认为“我”会受到伤害;为什么我们不能无条件的帮助他人,因为觉得这样“我”会吃亏;为什么我们没有勇气承担众生的苦难,因为害怕“我”会因此失去幸福……
由于强烈的我执,我们很难真正关爱他人。我们对别人的爱和帮助是有所求、有所得的,即使没有物质的回报,至少希望别人能在精神上有所表示,假如对方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我们就会失落、难过,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要做个好人。而对于真正发起慈悲心的人来说,他知道帮助别人其实是在成就自己、完善自己。由此可见,了解我执的伤害和自我的虚妄,了解无我的真实利益,对于激发我们的慈悲心是何等重要。
我们固执地认为“我”才是生命中最好的保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我们不惜一切代价地维护自我利益,但真理和事实却正好相反。我们拼命想要维护的东西——我执,恰恰会给自己、同时也给他人造成最大的伤害。而慈悲的修行,正是要摧毁我执这个强大的敌人。我执越弱,慈悲就会越强,勇气和信心也会越强大。所以,慈悲才是我们无尽的宝藏,是我们真正的保护。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慈悲是不会损伤人们的,它像自天而降温煦的雨,落在地面上:它是双倍的祝福;慈悲祝福施予的人,也祝福接受的人。”
在深刻理解无我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认识到一切现象在本质上都是虚幻不实的,是空性的显现,是个人自心的投影。我们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从根本上说都是不真实的,都如梦幻泡影一般,了不可得。如果我们能保持这样的信念,就能逐步消除对外境和自我的贪恋。我们的执著愈少,就愈能看清一切现象的虚假,进而不被其迷惑。这样,内心的焦虑、恐惧就无从产生,慈悲心也就开始生起。因为我们深深了解到,众生之所以在轮回中遭受永无止境的痛苦,根本原因就是无明,不了解一切现象的本质如梦幻般虚妄不实,从而产生颠倒执著
三
要发起真实的慈悲心,认识到众生与自己密不可分是至关重要的。所有众生都有佛性,在这一点上,众生是平等的。即使是所谓的邪恶众生,我们也要看到他们本质上都具有佛性,而不应轻视他们。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因为好与坏都是由因缘和条件决定的,并非一成不变。
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个人的存在是与社会分不开的。整个世界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网络,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他人和群体,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谓的自由和独立,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绝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的形成,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所有众生都有一个共同愿望和基本权利,那就是离苦得乐。把别人看成和自己一样,都希望得到快乐,远离痛苦,是启发慈悲心的有力方法。它将打开我们的心扉,激发我们的慈悲,使我们有更多智慧去了解如何关爱并帮助他人。如果每个国家和民族都能以同样方式互相看待,那么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快乐共存就必定能够实现。
可惜,无始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自己的快乐比别人重要,有意无意地伤害他人和其它众生。更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甚至以众生的痛苦为快乐。不是有人残忍地活吃猴脑吗?他们想通过这种吃法,寻找所谓的刺激和快乐。多么可悲呵!难道我们没有被眼前一个生命的嚎叫与哀怜所触动吗?生命对每个众生都无比珍贵,我们凭什么剥夺其它众生生存的权利?因此,了解一切众生都想避苦趋乐,并从内心尊重一切受苦的众生,对于启发和训练我们的慈悲心非常重要。
通常,我们都觉得众生与自己是分离的,与自己毫不相关。但佛法告诉我们,所有众生都与我们有莫大的恩情。在生命轮回中,众生曾不止一次做过我们的父母亲人。我们怎能弃之而不顾呢?怎能忍受如母有情在轮回中受苦受难呢?不忍众生苦,进而发愿代众生受苦,这就是珍贵的大悲心。
四
把慈悲和爱的对象由自己转向他人,乃至一切有情众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他相换,这是激发慈悲心极为重要的方法。随时随地,我们都应尽量把自己放在受苦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别人着想:如果我是对方,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我们可以利用呼吸来修习这种自他相换的施受法。吸气时,观想吸入一切众生的苦难、恐惧和怨恨;呼气时,观想自己所有的爱心、功德和成就毫无保留的给予众生。
自他相换的修行是对治我执、激发慈悲的良药。尤其是当我们生病时,这种修法非常有效。我们发愿承受众生所有的病苦,并将所有的幸福与安祥奉献给众生。寂天菩萨说过:“如果修行人不能舍自己的快乐予众生,并代一切众生受苦的话,便没有开悟的希望了。”由此可见,要想开悟乃至成佛,仅有智慧是不够的,还须具足真实的慈悲心和广大的菩萨行。
利用这种自他相换的修行,还可将贪、嗔、痴三毒转化成智慧功德。这是一种极为善巧和殊胜的修法。当我们贪欲炽盛时,应立刻观想:愿自己的贪执能代换一切众生的贪业,并由此清净一切众生因贪业而产生的果报。对于嗔恨和愚痴也可以同样观想。
利用逆境修行,化逆缘为菩提道,对于激发慈悲心也非常重要。当我们遭受不幸和痛苦时,不要被痛苦所淹没,要知道世上并不只是你在痛苦,你的痛苦并不一定比别人严重。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来说,逆境与苦难非但不是坏事,还是转化烦恼、启发慈悲、成就智慧的难得机会。他甚至会用心感激苦难,说不定这是佛菩萨对我们的考验和加持呢,通过这种方式来净化我们的业障。如此,苦难就不再是苦难,而成了无价之宝。
有一个利用逆境修习慈悲的感人故事,令人震撼。“文革”期间,一位高僧经常遭受红卫兵的虐待和批斗。每次批斗之前,他就开始发愿:“我要为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而修忍辱波罗蜜。”在批斗过程中,任凭他人打骂、诽谤和侮辱,他始终安住在空性的禅定之中,如如不动。批斗结束后,他就默默地回向:“愿将此功德回向给所有打骂我的人,同时也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愿他们都能离苦得乐、成就佛道。”这是多么伟大而高尚的人格啊!
对一切众生心怀感激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我们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或仇敌很难生起慈悲,这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所谓罪恶之人,并不是生来就是恶人,也不一定永远都是坏人。我们的慈悲可以启发他、帮助他、转化他。而且,我们还要认识到这些众生自身也是受害者,他们在无明和烦恼的驱使下,不由自主的造下种种恶业,在轮回中枉受无尽痛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切地同情、关爱和慈悲吗?其实,给我们制造麻烦和痛苦的人,也是帮助我们修行积德的恩人,为我们提供了修习忍辱和慈悲的机会,我们实在应该感激才是。
作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任何众生都是我们慈悲的对象。如果没有众生,我们就无法修行了。《华严经》说得太好了:“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众生以各种方式促使我们发起慈悲心,帮助我们发展迈向觉悟所必须的高贵品质。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一个众生,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卑贱的众生,或许他们就是诸佛菩萨为激发我们的悲心而示现。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对一切众生心怀感恩。
五
随时随地,我们都可以修习慈悲。一句诚挚的问候、一丝真诚的微笑,都是慈悲的体现。吃饭时,要想到世上还有很多众生在忍饥挨饿;穿衣时,要知道还有很多众生衣不蔽体,到处流浪;身体健康时,要想到还有很多众生正遭受病痛折磨,身心憔悴;心情愉悦时,要明白还有很多众生正经历精神痛苦的煎熬。总之,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世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受苦的众生。我们要真诚发愿:奉献自己的快乐,承担众生的苦难。
当看到有人慷慨布施时,要随喜;当看到有人帮助他人时,要赞叹;当看到别人事业有成时,要欢喜;当看到有人从苦难中超越时,更要从内心为他感到高兴。总之,当我们看到任何人行善或成功的时候,都要从内心为他们感到快乐。发自内心地随喜赞叹,是重要的修行,也是积累福报的有效方法。它能扩大我们的心胸,增长我们的慈悲。相反,如果心怀嫉妒,就是把别人的快乐当作是自己的痛苦,就是自寻烦恼。嫉妒是慈悲的大敌,它不仅伤害他人,更伤害我们自己。
即使我们没有与众生直接接触,没有用实际行动直接帮助众生,照样可以修习慈悲。早晨起床时,训练自己第一个念头是:对一切众生心怀慈悲。晚上入睡之前,应检查和反省自己:今天我真的慈悲了吗?如果能坚持这样的修习,慈悲心就会逐步增长、不断壮大。
有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慈悲,认为自己很慈悲,而抱怨那些我们认为不慈悲的人。其实,这已不是真正的慈悲了。慈悲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作为一个慈悲的行者,我们无权要求他人像自己一样,更不必为此烦恼。我们唯一要做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感化他人。学佛,重要的是对治自己的习气,而不是拿佛法到处挑别人的毛病。
有时,我们还会为自己不慈悲找到很漂亮的借口。当遇到一个可怜和需要帮助的人时,我们可能会说:这是他的业障,是他自作自受,即使帮助他也无济于事。尤其对那些恶业较重的众生,我们更是不屑一顾,觉得这样的人是罪有应得,根本不值得同情和帮助。有时,当我们关爱他人而对方不领情时,我们就会有受伤的感觉,觉得众生难度,于是放弃对众生的慈悲。但我们错了,我们只是在为自己的不慈悲寻找借口。因为,真正的慈悲是无我、无所求和无所得的,也是任何一个菩萨行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真正的慈悲并不一定总是以和善和仁慈的形式出现,有时,表面看来似乎还有些冷酷无情。因为众生的根机千差万别,烦恼和习气多种多样,且程度有深有浅,不可能以固定的模式去对待他们。对于那些刚强难调的众生,需要用一些特别、甚至看起来比较极端的方法。这也是慈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为真正的慈悲是发自内心的。你可以表现得很严厉,甚至愤怒,但你的心依然慈悲无限。
慈悲并不是单纯的善良,不是仅仅做一个好人;慈悲不是没有原则,不是感情用事;慈悲不是溺爱,更不是纵容。慈悲与智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智慧的慈悲不是真正的慈悲,甚至会带来伤害,好心可能会做错事。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六
慈悲的力量不可思议。如果说世上有一种最大的力量,那就非慈悲莫属。慈悲能给我们巨大的勇气和信心,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在纷争烦扰的世界中,只有慈悲才是我们永远的保护。仇恨不能解决仇恨,化解仇恨的唯一方法就是慈悲。慈悲是和平和幸福之源。在无限的慈悲之光照耀之下,任何愤怒、攻击和伤害都显得软弱无力。
无论是面对仇敌,还是妖魔,慈悲都是至高无上的良方。佛陀成道之前,是用什么方法降伏魔王、魔军和魔女的呢?他没有刀箭,更没有枪炮,只是静静的、安祥的坐着,他唯一拥有的就是无限慈悲。与其说,佛陀是降伏了外在的妖魔,不如说是彻底熄灭了内心的烦恼火焰。试想,当一个人内心不再有贪婪、愤怒和愚痴的种子时,还有什么能够伤害他呢?
西藏大瑜珈士密勒日巴在山洞中闭关修行,也曾遭遇许多恶魔围攻。一开始,他是用各种策略来驱逐它们,但都无济于事。后来,他完全改变了心态,不再视它们为恶魔,而是生起了无比的慈悲,全然敞开自己接纳它们,并对它们说法。这样,他才真正降伏了诸魔。与其说他是降魔,不如说是“与魔共舞”!
与佛陀一样,密勒日巴用无限的爱与慈悲,降伏了自己内心的烦恼,从而降伏了外在的恶魔。什么是魔鬼?什么是天使?创巴仁波切说:“降魔跟转化烦恼是一回事。魔鬼和天神全是我们用烦恼制造出来的:在我们的生活和世界里,不受我们欢迎的就是魔鬼,受我们欢迎的就是天神和天女。其余都只是布景。”
慈悲还是对付孤独和寂寞的绝妙良方。真正心怀慈悲的人,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因为他的内心始终充满无限之爱。他慈爱所有众生,也必然为每个众生所敬爱。而且他的爱是无私、无我的。就像天上飘过的云,空中飞过的雁,不会留下任何踪迹,毫无牵挂和执著。正如宗萨钦哲仁波切所说:“悲心也是治疗寂寞的最好方法。寂寞是因为以‘自我’为中心,太注意自己而产生;当你努力减少自己的寂寞时,反而更加寂寞,因为你把自己锁在自己里面。只要你从自我中踏出一步,开始关心别人、发展悲心,就能从寂寞中解脱,而发现许多伴侣——这并不是我们一般所了解的‘爱你的邻人’,而是爱一切众生。”
印度著名的佛教圣者无著,曾在山中闭关修行,专门观想弥勒菩萨,热切盼望见到弥勒菩萨,以便从他那里接受珍贵的教法。可整整十二年过去,还未见到弥勒菩萨,非常失望地放弃了禅修。在回去的路上,他见到一条躺在路旁的狗,下半身已经腐烂,流着脓血,布满蛆虫。虽然如此可怜,仍本性难改地不停狂叫。此情此景,使无著生起了极大悲心,他先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给狗吃。接着,准备抓掉狗身上的蛆,但他担心用手会抓伤它们,因此决定以舌头去吮。正当他跪在地上,闭上眼睛升出舌头时,奇迹出现了:狗突然消失了,而渴望已久的弥勒菩萨就在眼前……原来这一切都是弥勒菩萨的化现。十二年的修行,逐渐净化了无著的业障,最后,由于无比真诚的慈悲心,所有业障彻底消除,终于亲见弥勒菩萨。
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慈悲的故事,令人震撼、感人至深,也说明了慈悲的力量广大无边。
慈悲无价,慈悲无限。愿慈悲之光洒满人间、普照苍生。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