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三风建设 > 寺院管理 > 庄严道场 > 沉寂百五十年 盛世再响华章

沉寂百五十年 盛世再响华章

发布日期: 2015-12-08 浏览量: 5,720 次浏览

西园戒幢律寺位于姑苏城西,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始名归元寺,距今七百余年。明崇祯八年(1653),东土律宗第二十一祖茂林律师任住持,更名戒幢律寺。此后,西园寺成为律宗道场,法会极盛,名重江南。清朝学者钱谦益在《牧斋有学集》中记载,西园寺鼎盛时期曾占地340余亩,常授戒度僧者五千余指。
佛教兴衰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历史上,西园寺曾屡次兴废,迭遭劫难。尤其是咸丰十年(1860)遭兵燹,使寺院受到严重毁坏。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浙江按察史盛康与吴郡士绅倡议修复旧观,公推江南宗门五老之一的广慧和尚担此大任。和尚不辞劳苦,托钵四方,费三十年心血,先后重修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天王殿、放生池及安僧的配套设施,使西园寺再度成为江南名刹。但作为传统寺院必不可少的山门及钟鼓楼,却再也无力恢复。后人仅能从清朝王昶《重修西园钟楼碑记》中记载的“戒坛之东南矗然而起者为钟楼”,遥想当年盛景。
西园寺是全国首批开放的重点宗教活动场所之一。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每年接待许多国内外政要及国际友人。但以前只能从偏门入寺参观、敬香礼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佛教圣地和历史名胜的形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在城市化发展中进一步完善风景名胜的布局,在市政府和各级领导关心下,在社会各界人士支持下,前花园改造工程终于在2003年9月19(观音纪念日)破土动工,并于2005年春节前全面竣工,恢复了山门殿、钟鼓楼等建筑,使寺院格局更为完整。
如今的西园寺,以上塘河南岸古朴庄严的照壁为起点,黄墙黛瓦,双龙盘绕,为全寺屏障。“戒幢律寺”四个描金大字,标识着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立寺原则。而背面镌刻的“自觉觉他”,则揭示了学佛者应有的人生态度:不仅要自己觉悟,更应将一切众生导向觉悟之路。
姑苏自古就是“人家尽枕河”的水城,西园寺亦坐落河畔。由照壁隔河望去,殿堂重重,绿树掩映,仿佛彼岸净土。过去,每逢香期,城内外善男信女皆乘一叶扁舟顺河而来,泊船上岸,敬香礼佛。临河而建的御赐牌楼,正是为了接引信众。而今,入寺之路从双虹般横跨上塘河的仿古石拱桥开始,恢复了由山门入寺的传统,使游人、香客能完整瞻礼这一佛教圣地。
双桥分别名为“福德桥”和“智慧桥”,由方丈普仁法师命名并题写。福、慧是成就佛道的两种根本资粮,也是人生幸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入福德门则违缘皆除,所愿皆得;开智慧门则通达自在,更无胜者。以此寓意西园寺住持率两序大众祝福民众福慧增长。
山门前,是三千多平米的花岗岩广场,名福田地。正中,矗立着古朴雄浑的御赐牌楼。牌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四柱挺立,隔成三门,对称而参差有致。上部为重檐木枋楼,结构精美,呈展翅若飞之势。牌楼中门镌刻的“敕赐西园戒幢律寺”,标明了西园寺曾经的历史地位。正中竖匾的“震国戒幢”,亦为光绪御笔,乃广慧老和尚1903年进京恭请《龙藏》时由皇帝敕赐。“宗风振律大启丛林,佛日增辉重开阊阖”,古老牌楼上的这幅楹联,既是西园寺昔辉煌的见证,更是今日欣逢盛世,梵刹重辉的写照。
与其相映成辉的,是新恢复的山门殿。山门为寺院第一重大门,形如阙而开三门,又名三门殿,标帜空、无相、无作三解脱门,并含信、解、行和智慧、慈悲、方便之义。在“戒幢律寺”的匾额两侧,悬挂着贴金楹联,联云:“一水设双桥广渡群生登觉岸,三风垂百世严持净戒证菩提”。一水设双桥,指以福德、智慧双桥接引众生。登觉岸则寓意双关,既指进入彼岸的佛国净土,又指启迪众生觉悟,开发自身本具佛性。三风垂百世,则指西园寺多年倡导并实践的三风建设,分别为“家风、道风、学风”,这一“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教育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和“学修一体,持戒习律”的发展方向,曾被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居士誉为“西园寺模式”。此联真实贴切,内涵深广,由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佛协副会长刘炳森书写。殿门上方,更有雍正帝御赐墨宝“宗风真脉”。两边则是从镇寺之宝——元僧继善法师血书《华严经》中集句的楹联,联云:“发菩提心悉使众生离诸苦,得正法流普于十方演妙法。”山门背面“净域同登”的匾额,则由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题写,下方楹联为弘一大师《华严经》集句联。“平等观诸法满足一切大愿力,悲心救世间速成无上佛菩提”,短短二十余字,精辟概括了佛教的信、愿、行、果,令人深思。整座山门不仅建筑精美、宏伟,与寺院原有建筑风格一脉相承,更在几幅楹联中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山门后,是万余平米的前花园,芳草如茵,有豁然开朗之感。穿过绿树掩映的菩提道,则是按传统格局营造的木结构钟鼓楼。佛教中,钟鼓法器为龙天耳目,早晚功课和重大法事活动皆须钟鼓齐鸣,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钟鼓楼落成后,清凉悠远的晨钟暮鼓,朝朝暮暮将祝福和祈祷传送,祝愿法界一切有情“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
这是沉寂了一百四十五年的钟声。
百余年前,广慧老和尚为中兴祖庭而殚精竭虑;文革期间,明开、安上两任方丈为保护古寺而奋不顾身。他们的无我奉献,使西园寺成为苏州地区唯一未遭毁坏的寺院,保留了八百多尊古佛像和六万多册古版书籍。但山门殿和钟鼓楼的付缺,不仅是广慧老和尚未竞的事业,也是明开、安上法师的遗愿。如今,盛缘具足,前花园改造工程终于全面竣工了。
2005年2月7日,普仁大和尚率两序大众为福德、智慧双桥、山门殿、钟鼓楼、前花园整体改造工程竣工举行了庄严的洒净仪式。2月9日,山门殿首度开放。除夕到西园寺敬头香,是苏州及周边地区信众沿袭多年的传统习俗。今年,西园寺还特别举行了诵经法会,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是夜,西园寺在华灯掩映下成了一片璀璨的世界。辞旧迎新之际,由普仁大和尚敲响的一百零八声新年钟声,将吉祥喜庆的气氛推向高潮。钟楼前,数千信众深深合十,虔诚聆听。这钟声,是西园寺走向辉煌的象征,也是佛教在新时代发展的见证。
山门殿、钟鼓楼等全部工程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耗资八百余万元。本着告慰先人,无愧于后人的精神,工程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和传统建筑材料,并在保证古刹原貌的基础上,增加夜间亮化工程,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人天路上,修福为先;功德林中,布施第一”,佛教的发展,是众生之幸;佛教的事业,是众生福田。诚邀广大信众积极参与这一载入西园寺志的宏伟工程,共同推动佛教在新时代的发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