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湖畔忆秋水
发布日期: 2015-05-02 浏览量: 2,274 次浏览
蔡日新
我与明秋水先生的会晤只有一面,但我们之间却一见如故,这大概就如古书上所说的“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吧。
秋水先生是一位富有感情、充满了正义感的诗人,他的一生屡遭坎坷,但反而磨砺了先生的意志,同时也成就了他的诗歌创作。
我清楚地记得,就在两年前的一个春风料峭的日子里,我在西子湖畔的华侨饭店得以遇见秋水先生与谢小玲女士伉俪。当时的秋水先生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人了,但他不服老,还一直坚持让我们这些晚辈称呼他作“老哥哥”。其实,那也完全是因为他的艺术生命没有衰老的缘故,是他那颗诗人的童心注入了他永恒的生命,当然这更与他晚年的遇上知己谢女士直接相关。惟其如此,秋水先生结束了他移民阿根廷作“亡国奴”的人生旅途,终于叶落归根,回到了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找到了他人生最后的归宿。
秋水先生一生酷爱诗歌创作,其中既包含了他个人的爱好,同时也与他父亲钟爱新诗的这一传统密切相关,这从秋水先生的诗句“追寻爸爸不死的朗诗声”中,完全可以找到依据。此后,秋水先生伴随中华民族的灾难一起成长,他为了抵抗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的蹂躏,毅然加入了学生军;随后就读黄埔军校,毕业之后从事新闻工作,担任《救国日报》总编辑。由于受良知与正义感所驱遣,秋水先生的报道往往臧否时政,故而屡屡得罪当局,乃至被国民党特务认为是“匪谍嫌疑”,致使先生不容于本土,尽管先生此后曾经任教于军校,但还是无法洗清嫌疑,他被迫移民阿根廷作了“亡国奴”。晚年回国,因与谢女士有夙缘,喜结良缘,终于成就了他晚年的黄昏恋,也唤醒了他窒息已久的诗魂,旋有《黄昏之恋》的诗集问世。此后的创作与整理《八十自选诗集》,先生无处不得力于贤内助谢女士的帮助。
记得在西湖的华侨饭店,秋水先生让谢女士记录我的地址,以便将他的《八十自选诗集》赠送。先生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他还在酒店为我们高唱《夜半歌声》以助兴,唱罢腮边挂着泪珠,这就是他那富于情感的诗人气质。也是由于受这种气质所决定,他自然会不自觉地得罪于当局,但却又成就了他的诗歌写作事业。
在我们从西湖分手之后,秋水先生写过三次信给我,其内容全部是讨论诗歌创作的。我清楚地记得他最后的那一封信是将他代后记的《八十吟》草稿寄来,并很客气地征求我的意见。我当时为之激赏,希望这部诗集能够早日问世,但此后却再也没有收到秋水先生的回信了……就在今年的二月底,我收到了由杭州谢女士寄来的秋水先生诗集《追寻永生的旧曲》(即《八十自选诗集》),当时我立即写信询问秋水先生的健康状况。但由于谢女士不胜悲哀,她迟迟没有回信,直到今天才收到她自杭州寄来的回信。展信一读,令我大惊失色,原来那位童心永驻的秋水先生,竟然长离我们而去了!!对此,我不胜悲痛,同时也希望谢女士能节哀,在秋水先生走后,继续整理先生的遗稿,担当起聚集明家亲族、祭扫秋水先生墓陵的重任,并在每次的聚会中代我给秋水先生斟一杯酒,在每次祭扫之中代我为秋水先生送一束鲜花……
时2002年4月18日写于长沙兴汉文外酌爽斋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