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幢佛学研究所·武昌佛学院的重建
发布日期: 2015-01-11 浏览量: 2,726 次浏览
武汉大学宗教学系:宫哲兵
武昌佛学院是由近现代新佛教运动的泰斗太虚法师创办的,它使佛教教育从古代的师徒衣钵相传进入到现代的学院教育体系,在中国佛教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1994年开始,武昌佛学院重建,它使太虚法师的教育事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得到继承和发扬。
一、武昌佛学院的历史回顾
1、佛教教育的改革
太虚生于1889年,幼年作学徒,16岁出家。22岁时遇辛亥革命,受孙中山等进步思想家的影响,树立了“以佛教入世救世的宏愿热心”。革命后社会上兴起办西式学校的风潮,太虚在佛教界响应,主张佛教教育学校化。1913年,在寄禅法师追悼会上,太虚发表了有名的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讲演。
为了推动这场新佛教运动,必须先造就一批勇于改革的僧才。1922年,太虚在武昌千家街创办了武昌佛学院,它的目的不是培养一宗一派的讲经法师,而是培养一批改革僧制的人才,他们经过“严格的长期训练、养成高尚优美完善的德学,以佛法为修学实习的中心,旁参以近代的思想学说”。①僧人学员毕业后,能胜任寺院的住持,组织现代化僧团。居士学员毕业后,能推广佛法,成立佛教正信会。
武昌佛学院的课程有佛学、文史、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等,具有了现代科学的内容。佛学课程中有性、相、台、贤、禅、律、净、密等,体现了八宗平等的精神。学院对学员有严格的管理体制、制定了通则、佛堂规则、自修室规则、寝室与饭食规约、告假规约等。
2、意义和影响
1947年,太虚法师圆寂于上海,不久武昌佛学院也因种种原因而停办了。仅仅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武昌佛学院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在此之前,中国虽有北京的僧教育会、上海的华严大学、宁波的宗观学舍等,但均缺乏现代教育体制,而且时间短暂,影响不大。武昌佛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实行现代教育体制、兼学佛教与近代人文学说的培养新型僧才的学校。受其影响,新型佛学院蓬勃兴起,如厦门闽南佛学院、四川汉藏教理院、九华山江南佛学院等,开创了佛教教育与佛教改革的新局面。
武昌佛学院被人称为新佛教运动的发源地。近现代不少著名的佛教人物都是该校的学员。如法尊,从1931年起主持四川汉藏教理院,1950年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1980年任院长。他精通藏文,有佛学译著20多种。又如法舫,先后主持世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奉化雪宝寺等,多次主编《海潮音》月刊。他精通英、日、巴利文,佛学著作丰富。1949年以后,弘法于香港、锡兰、马来西亚等。
3、太虚的学生昌明
除了武昌佛学院以外,太虚还创办了四川汉藏教理院等学校,还在衡阳罗汉寺法光佛学院等其他学校讲课,他的学生弟子遍布全国。其中有一位学生,可能是命中注定要继承他在武昌佛学院开创的事业。他叫昌明,1935年在湖北枝江弥陀寺出家,1940年在衡阳罗汉寺法光佛学院学习。当时太虚法师经常到罗汉寺讲经,并参与管理工作。
太虚酷爱书法,昌明常为他研墨铺纸。太虚曾赠昌明两幅对联,并谆谆给予教导:“修佛,首要修身,做高尚之人,做利益众生之人。做人学好了,自然而然进入了佛陀妙境。....今后的佛教,还归佛陀人本原义为其首要任务,要把被歪曲了的佛教扶正过来,就必须进行佛教改革。佛教只有改革,才有生命,才有前途。”②
五十年以后的1994年,武昌佛学院重建,第一任院长就是昌明。这一年是太虚诞生105年,而昌明也已经77岁高龄了。昌明已从一个佛学院的学生成长为一名高僧大德,他是武汉归元寺和黄梅五祖寺的方丈、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海潮音》杂志社社长。
二、重建佛学院的教育思想
1、培养僧才是教育目标
90年代初,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湖北省佛教僧才奇缺,许多大小寺庙长期空闲无僧人或无住持,这与湖北在佛教教育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近代以来,湖北有华严大学、法界学院、中江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其中武昌佛学院贡献最大、影响最大、创立了新型现代的办学体系。
1994年,在昌明等高僧大德的迫切要求下,在湖北省和武汉市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由湖北省和武汉市佛协具体筹备,终于恢复重建了武昌佛学院,院址选定在洪山宝通禅寺内。昌明在复校典礼上的讲话,处处声明该院的办学宗旨是对太虚的继承:“武昌佛学院创始人太虚佛学思想的正信精华:学佛必须先学做人,成佛必须先成人。我们办学宗旨就是培育僧才,振兴佛教。”③
2、人间佛教是理论基础
太虚在创办武昌佛学院的同时恢复了《海潮音》杂志。1928年,该杂志最早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思想。1934年,该杂志出过一期专论“人间佛教”的专刊。此后,太虚的学生如慈航、法航、印顺等,都是以宣传和实践“人间佛教”为改革宗旨。昌明院长在学校多次讲道:开办佛学院必然是人间佛教的呼唤。湖北省佛协秘书长万松亭先生也一再声明:学院以人间佛教思想为理论基础。
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入世济世。他说:出世亦入世,世法即佛法。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号召佛门弟子投身抗战洪流,自己还率领佛教代表团至缅甸、印度、泰国等,宣传和联络抗战。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昌明则要求学院学子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爱国爱教,利国利民,为国家的富强做贡献。为了适应社会和建设的需要,学校除开设佛学课以外,还开设文化课,内容有古汉语、历史、地理、政治、书法、体育、财会等,此外每周安排一次专题讲座。
3、八宗平等是治学精神
所谓八宗平等,就是说佛学院不是传授一家一派的佛教,培养一家一派的讲经师,而是学习各家各派的佛学理论。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佛教不同派系之争,还可以促进不同派系之间的融会贯通。这种教风学风正是起始于太虚创办的武昌佛学院,当时规定的三年六学期的授课内容是:
第一学期的课有大乘起信论、大佛顶首楞严经、小乘佛学概论、佛教各宗派源流、因明入正理论疏。第二学期的课有百论、中论、十二门论、心经、金刚经、文殊般若经、印度佛教史、印度外道概略。第三学期的课有成唯识论、摄大乘论天亲释、解深密经、楞伽经、弥勒上生经、中华佛教史、西洋伦理及心理学概略。④第四、五、六学期的课就不列举了。
太虚主修唯识宗,但触类旁通。昌明主修禅宗,也博采各家。当今中国佛教最大两宗是禅宗与净土宗,昌明在《赞融禅合净,颂法界巨擘》一文中称赞圆瑛法师说:“根于禅而归于净,融禅合净,弘禅弘净,禅净并重。”⑤恢复重建的武昌佛学院也贯穿这一精神,在佛学课中,除禅宗各经典外,还有净土经典、律学纲要、丛林知识、唯识学、八识规矩颂、三十唯识颂、南普陀启示等。
三、重建后的管理和教育方法
1、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一所学校的基本条件是校舍、图书和教师等,不具备这些条件,就难以稳定。宝通寺提供了校舍,做出重大贡献。原武昌佛学院学生隆根法师从新加坡捐赠图书三千多册,闽南佛学院、四川自贡佛学院、浙江三门县多宝讲寺等也捐赠不少佛教书籍,解决了图书问题。聘任了三位专职教师,其中有的是原武昌佛学院的毕业生。聘任了十多名兼职教师,其中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
学校的中心是教学,即使在寺庙中也不例外。昌明院长常常交待不要因修行礼仪冲淡了教学。宝通禅寺方丈道根法师也多次指示客堂,佛事活动避免安排在教学时间内。为了协调院庙关系,双方共同学习和遵守《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方法》第七条:“佛事活动适当安排,避免妨碍僧人学习,庙院的协作,必须继续加强,更有利于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正常秩序的巩固。”
建校以来,每学期上课17周,最后两周复习和考试。每周六天上课,礼拜天休息。每天讲五节课,一节课自习。按惯例放寒暑假。这一切与社会的大学相同,而且严格执行。从开学之日起,按时上课,按教学计划授课,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学生严厉批评和处理。既教育了当事人,又警示了其他学生。兼职教师因事有时不能按时来授课,则及时调整。如武汉大学吕教授赴日本访问,不能按时讲佛学概论课,于是及时改讲大乘清净平等觉经。
2、积极组织好教师队伍
三个专职教师上课非常认真,从不迟到。讲课内容深入浅出,学生反映比较好。但是他们都年老多病,不解决实际困难,就不可能安心教学。仪模老师的家离校较远,且老伴有病,学校作为特殊情况,允许他在家备课。他工作积极,时常带病坚持来校上课。徐皓老师中风,学校派人每月按时送去工资。直到临死前他还来电话说:稍好即来上课。
太虚时代的武昌佛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一批著名的僧俗教师任课,如空也、史一如、杜汉三、张化声、妙阔、大勇、大敬等。武昌地区有许多著名的高校,为选聘高级兼职老师提供了方便。但高校老师各有本职工作,教务处往往优先让他们选择上课时间。这些高校教授来院授课提高了教学质量。如请华中师范大学的彭端智教授讲印度佛教史,请武汉大学的吕有祥教授讲三论宗概要、佛学辩证法,请武汉音乐学院的周耘教授讲佛教音乐。有时将路过武汉的著名学者和法师也请来学校开讲座。古汉语专家童勉之、香港的圣一法师,都曾来院开课或开讲座。
大胆起用年轻的学僧,承担课程。能利法师刚从南京栖霞佛学院毕业回来,学校听说后请他来担任了唯识宗的课程,讲得不错。律学这门课长期没有教师,在湖北省找不到人选。灵岩佛学院首届毕业生乘实法师,本为天台山国清寺教务长,因意见不合欲离。路过武汉,经与宝通寺道根方丈交谈后,允诺来武昌佛学院教律学和佛学概论。
3、关心学员的学习与生活
武昌佛学院对学员的要求是“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即一边上课学习,一边修行参禅。在生活方面,与僧人一样,睡禅房,吃素食,早晚打坐。学院重建不久,条件比较艰苦,上课的环境较差,有时正在上课就有僧人穿堂而过。但是全体学员按昌明院长的指示,“边教学,边建设,边发展,边前进”。⑥总的来看,学员生气勃勃,蒸蒸日上,勇猛精进,成绩斐然。
坚持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学校是教育单位,不能象丛林那样动辄迁单,外出游方。对于不请假而离校者,根据情节轻重和悔改表现而分别给予处分。有的学员冒充教务处向外骗取经书、法物,已勒令其退学。有的学员因患传染性肝炎,学校劝其休学,虽然苦苦哀求不走,但仍坚持让其离去。
关心学员的生活,是稳定学员的前提。虽然提倡精神修养,但也需保证基本物质需求。对贫苦者给予适当补助,除发月单费和衣帐被席外,节日还有所资助。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佛事活动可得一些供养,学习成绩优秀者可得到一些奖学金。总体来说,学院生活水平低于城市水平,但高于农村生活水平。学员生病,一般就近在医院看病,学校出费。如学员西来住院、古妙阑尾炎开刀,都由学校安排和出费。
几年来,不少学员已毕业成才,成为寺庙的住持和监院。如见忍法师,在黄梅五祖寺任监院,在黄冈市任政协常委。几年来,他从海内外引进不少资金,用于寺院的维修和新建。他招收的海外弟子就有几十名之多,为五祖寺的复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毕业生依正法师被咸宁大乘寺聘为住持,另有四名已在宝通寺担任职事。太虚大师当年提出的“教制革命”,就是主张从佛教学院选人去寺院当住持,他的理想在今天的武昌佛学院里已经实现了。
武昌佛学院从创立至今,已有79年的历史了。它曾经是中国最正规、最有影响、最富于改革精神的佛教高等学府。目前,它属于重建初期,困难重重。但不久的将来,在太虚的学生--昌明院长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它必定会重振雄风,重放异彩。
注释:
①太虚:《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
②③⑤⑥《昌明方丈法偈选》第138、238、220、238页。
④转引吕有祥:《太虚法师与武昌佛学院》,《太虚诞生一百周年国际会议论文集》,香港法住出版社,1990年。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