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总第015期——禅观理念精华
发布日期: 2010-03-14 浏览量: 1,124 次浏览
——[缅甸]雪吴敏•西亚多
雪吴敏。西亚多(Shwe 00 MinSayadaw),1913-2002, 当代缅甸上座部佛教高僧,国际知名禅师,是缅甸仰光雪吴敏国际禅修中心的缔造者,教授四念处禅法,强调心念处的重要性,其禅法在众多的.上座部佛教禅修流派中别具特色。
1、没有觉知,就无法拥有智慧,人生就变得没有意义。只有觉知,才有智慧,因此人生才有成就感。
2、不要错过宝贵的机会让你们的孩子得到良好教育。只有教养良好的孩子才能成为教养良好的成人。只有教养良好的成人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
3、要警觉;正念而活。这是佛陀的两个教导。保持正念是获得涅架之道。
4、你可能拥有善业,但屈从于懒惰,因而人生没有成就感。你可能拥有才智,但屈从于懒惰,因而成功远离你。
5、如果你的工作做得恰如其分,而我也如此,还有什么说的?
6、如果你寻求一一种快乐人生, 你就一直觉知吧。当你持续觉知时,心就保持清明而充满快乐。
7、如果你不忘觉知——涅粲。 如果你忘了觉知——坟墓。Appamaada意为不忘。为了培育善法,我们牢记觉知。这导致超越死亡、不死。Pamaada意为忘记。我们忘记过一种健康有益的生活,而这导致死亡——一次,一次,又一次。因此,不要忘记觉知你的语行和身行——一直。
8、有三种途径来认识佛陀/真理:用眼看;通过想象思维;以智慧了解。我们必须学会欣赏智慧的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了解法。只有如此我们才真正认识佛陀。
9、反观你自心!如果有任何一种苦,是你自己造的因。
10、烦恼心可能生起在每一 个根门接触之时。持续不断的觉知至少会防止他们的执取。
11、成熟并非他人所能给你的-个封号。真正的心智成熟是通过成长与培育获得的。12、佛教依靠那些具有一颗高贵心灵并精通佛陀教法的人,他们具足戒、定、慧。只有这样,以耐心与坚持不懈,一个人才能有效的服务于佛教。
13、我们禅修以培育正见。这无法以自我获得。如实观察任何体验,禅修自然进步。这是培育正见之道。
14、苦行(自我压抑)与欲乐行(自我沉溺)是两个极端,我们必须避免。当我们避免一个极端时,我们易于陷人另一种极端。只有依靠觉知与智慧,我们才能发现中道。觉知直至智慧之光出现!
15、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需要拥有一个好心肠和正确的态度。如果他人状况好,随喜他们。如果他人状况不佳,同情他们的不幸,并给予他们你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就会和谐融治。
16、老、病和分离不可避免。你的未来取决于业行。只有观智才能使你解脱。
17、这个国家的人们买鱼、鸟和其他被捕捉的动物放生来做功德。有时他们的发愿有一点让人惊异:“我放 了你们一次,愿我被释放十次。”然而希望被放意味着再生一 这是好事吗?更好的发愿应该是:“ 犹如这个生命已经免于绝境,愿此善行有助于我从老、病、死中得到解脱。”
18、你观看过发怒的人吗?嫉妒的人?骄傲的人?你见过疯子吗?佛陀说过:“世间凡夫是疯的。”意指世间凡夫由于被烦恼之火燃烧而发狂。
19、 “如果你好,那么我就对你好。”这种念头实际上意味着:“ 如果你不好,我就坏。”这真是一种可怕的态度。一个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不管他人行为如何,仍然品德高尚。
20、在你的生命中,你能依靠什么?特异功能?神?宗教仪轨?占星术?吉祥咒符?请记住,实际上只有善业我们能够依靠。
21、相信吉日和凶日,只是迷信。然而,如果我们整天充满正思维、正语和正行,是真正吉祥。而如果我们整天都是邪思维、邪语、邪行,是真正不幸。请记住这个!
22、修行念处禅使烦恼变弱。当嗔心生起,对它保持觉知,而它不会持久。当贪心生起,对它保持觉知,而它不会抓取它想要的。这就是烦恼如何变弱的。
23、有三个巴利词,记住它们是有益的:Alobha——无贪, Adosa——无嗔, Amoha——无痴。无贪是贪的反义词。贪是吝啬,不想给予。如果你能清除贪心即使一- 刹那,这是无贪。无嗔是嗔的反义词。嗔是当你没有获得你想要的东西时有不满意、不高兴等。如果你不想有嗔,培育慈心。无痴是痴的反义词。痴是无知,当你有贪和嗔时,为了清除痴,我们必须保持正念。最后的无痴只随着正念和智慧出现。
24、人们丟了即使一点点钱,哇!他们是怎样哭喊的?他们在每一秒钟丢失了无量的善法,又如何呢?没有人知道为此而哭泣。
25、在世间,审计员去-间又一间办公室检查账目,看它们结余如何。但不要仅仅监控生意账目,请监控你的意行、语行和身行。在结余中,你是善行多还是不善行更多?每一天,审计你的行为很重要。
26、素食或生食,并不意味着烦恼之火就不来碰你。并非食物本身决定是否有烦恼。要免于烦恼的燃烧,当进食时要正念正知。这是要紧之处。
27、现在,当你有机会时,建立一个坚固的修行很重要。当不幸来临时,我们会为我们没有准备好而遗憾。因此,当条件允许时,我们必须当下用功。
28、佛教是佛陀的教学。清净语行和身行是戒学。清净心,学习平息忧虑与悲伤,是定学。清净我们的知见是慧学。只有这三学成为我们自己的经验时,我们才能真正好、快乐,而远离危难。
29、他人无法测量你对法体悟的程度。你必须实际修行法而开发你自己的智慧,以亲见真谛。你无法通过听闻或阅读来体验法。现在努力,你现在就会了解。请问你自己:“心清净没有?”只要观看。每一个觉知的时刻就是清净的时刻。
30、在禅修中如果我们执取只能有好的体验,那么不好的体验易于出现。如果我们不愿意有不好的体验,好的体验不易出现。要知道,禅修是如何简单观看体验,不管它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如果我们能够像这样观看,我们会认识到事物单纯的本来面目,没有好的或坏的特性。我们的任务仅仅是承认我们正体验到的任何东西。(宗净 译)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