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阿含经专题 > 阿毗达摩·解脱道论·五通品第九

阿毗达摩·解脱道论·五通品第九

发布日期: 2006-01-01 浏览量: 2,864 次浏览

解脱道论·五通品第九

优波底沙 造
僧伽婆罗 译

尔时坐禅人。如是已作定自在。住于第四禅。能起五神通。所谓身通天耳通他心智通宿命通天眼通。身通者变义。天耳者越人耳义。他心智者了他意义。宿命者忆前生义。天眼通者过人眼见。

问几种变?阿谁修变?云何应起变?

答变有三种。谓受持变。作变。意所作变。

云何受持变。彼坐禅人以一成多以多成一。以身增长乃至梵世。此谓受持变。

云何作变。彼坐禅人舍自性身现童子形。或现龙形。或现梵王形。如是等此谓作变。

云何意所作变。彼坐禅人从此身化作余身。随意所造一切身分诸根具足。此谓意所作变。

复次变有七种。所谓智变、定变圣变。业果报所生变。功德人变。明术所造变。方便变。

问云何智变。答以现无常为断常想。成智变。以阿罗汉道断一切烦恼。成智变。此谓智变。如长老薄拘罗。长老僧吉栗者。长老部吼多波罗。此谓智变。

问云何定变。答以初禅断诸盖成定变。以非想非非想定断无所有定变。长老舍利弗多。长老先时婆。长老昆檀若。郁多罗优婆夷沙摩婆底优婆夷。此谓定变。

问云何圣变。答若比丘乐于不耐。当住非不耐想。成住有非不耐想。若比丘乐于非非耐。当住不耐想。成住有不耐想。若比丘乐于非不耐及非非耐想。当住非非耐想。成住有非非耐想。若比丘乐于不耐及非。非耐当住不耐想成住有不耐想若取。问云何于非不耐住不耐想。答于爱念处以不净令满。或以无常取。

问云何于不耐及非不耐。住非不耐想。答于不爱念及爱念处。或以慈令满。或以界取。

问云何于非不耐及不耐。住不耐想。答于爱念及不爱念处。或以不净令满。或以无常取。

问云何于不耐及非不耐。离二句住舍念现知。答此比丘以眼见色。成不欢喜不忧。成舍住念现知。如是于一切门。此谓圣变。

问云何从业报生变。答一切诸天一切诸鸟。有人者有恶趣生者。飞行虚空作变。此谓从业报生变。

问云何有功德人变。答转轮王。树提长者。阇提长者。瞿师罗长者。复说有五大功德人变。此谓有功德人变。

问云何明术所造变。答持明术人。读诵明术。能飞行虚空。或现作象。或变作马。或变作车。或变作步。现种种军。此谓明术所造变。

问云何方便变。答以出离断贪欲。以罗汉道断一切烦恼。如陶师等其业具足。于是正方便生故。一切事变。此谓方便变。

问云何谁修变。答于虚空为九。或于虚空为五。一切入以作第四禅自在。是其修变。

复说色界第四禅以作胜故。是其修变。

复说四禅二自在。是其修变。

问云何当起变。

答此比丘修欲定胜行相应如意足精进定心定慧定。亦如是欲者欲乐作变。定者心不乱。彼坐禅人欲乐变变意修行定。受持四种精进。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已生恶不善法为断。未生善法为生。已生善法为增长为不忘。为更起为修满。此谓胜行成就者。唯彼三法为满语言。六分成就。如意足者。为得如意作道。唯彼法如意足。

复次是欲定胜行成就。此谓如意足。为得如意。以初义修者。修彼法多修。此谓修欲定胜行成就如意足。彼坐禅人。如是现修。是其方便。或退或住。彼以精进令起成精进定胜行。成就如意足。若彼方便迟若退若惊怖。彼心迟作速相。意若心退作定心。若心惊怖作舍相。彼成心定胜行。成就如意足。彼若无有烦恼心。欢喜分别饶益不饶益。修行诸法。是其修时。复此法是不修时。彼成分别定胜行。成就如意足。彼坐禅人修四如意足。以作自在心。其身随心其心成随身。彼坐禅人于时安身。于心安心于身。以由身心变。以由心身变。以由身心受持。以由心身受持。或乐想或轻想着于身。于着成住。彼坐禅人如是现修成最轻。其身成最软最堪受持。如铁丸为火所烧随意作物。如是以修心成身轻。以轻故入第四禅。安详念出能分别虚空。以智受持。如是于虚空此身当起。以智受持。于虚空成起。如风吹绵缕。于是初坐禅人。不当速远行。何故其来作观。当起怖畏。若有怖其禅成退。是故初坐禅人。不当速远行。以次第当行。最初以一尺渐渐上以观。复依彼相作精进一寻。以此方便次第随其所乐当起。

问彼坐禅人于虚空或从禅退。彼从虚空转当落地耶。答不然。是从其先坐处起若远行。退者还至先坐处。其见自身如先坐。有神通人。是其止法。彼坐禅人。如是次第作观。至受持自在作。不一种变。以一成多。以多成一。或现彻过壁彻过墙彻过山。身行无碍犹如虚空。于地或没或出犹如在水。于水上行犹如行地。行于虚空犹如飞鸟。手摸日月。如是大神通如是大力身。乃起至于梵世。以一成多者。以一令多。或一百或一千或一万等。以变入第四禅安详出。次第以智受持。我当多成多。如小路阿罗汉。以多成一者。欲转多为一。以智受持。我当转多成一。如长老小路阿罗汉。或现或不现。彻过壁彻过墙彻过山。行不障碍犹如虚空。彼坐禅人。如是以修行虚空一切入。入第四禅安详出。彻过壁彻过墙彻过山。已转成转以智受持。此当成虚空。已成虚空。彼坐禅人于虚空。彻过壁彻过墙彻过山。行不障碍犹如虚空。或现者何义开。或不现者何义。不开。彼坐禅人不开令开。彻过壁彻过墙彻过山。行不障碍。此何义。于地令作出没犹如在水。彼坐禅人。如是以心修行水一切入。入于第四禅。安详出转地作隔。以智受持。此当成水彼坐禅人于地成出没。犹如性水。于水上行。心不障碍。犹如行地。彼坐禅人。如是以心修行地一切入。入第四禅。安详出转水作隔。以智受持。此当成地。已成地彼坐禅人。于水行不障碍。如行性地。行于虚空犹如飞鸟。于是三行步行风行心行。于是坐禅人得地一切入定。于虚空受持道路以步行。若得风一切入定。受持风如绵缕如风行。以心行令满身心。或乐想或轻想。以着身身已轻。以心行行如飞鸟。如是以心行。行已手摸日月。如是神通。如是神力。彼坐禅人有禅人有神通。得心自在。以是修行心入第四禅。安详出手摸日月。以智受持。此当成近手。彼成近手。彼坐禅人或坐或卧。以手摸扪日月。起身乃至梵世。彼坐禅人有神通得心自在。乐行梵世。如是四如意足。以如是修行心。于远受持近。于近受持远。或多受持少。或少受持多。以天眼见梵天色。以天耳闻梵天声。以他心智知梵天心。彼坐禅人三行。以二行行于梵世。是法于一切受持变(受持变已竟)

尔时坐禅人欲起变意。如是修四如意足。以心得自在安身于心。安心于身。以由身安心。以由心安身。以由身受持心。以由心受持身。或乐想或轻想。着于身已着身已着身已着成住。如是坐禅人现修其身。成最软最轻堪受持。如铁丸为火所烧随意作物。如是坐禅人已如是修行。心成软堪受持。令满身心。彼坐禅人若乐除自形色。作童子形。入第四禅安详出。次第转童子形。已转以智受持。我当成童子形。如是作意成童子形。如是龙形。凤凰形。夜叉形。阿修罗形。帝释形梵形。海形山形林形。师子形虎形豹形象马形。步军形。已转以智受持。我当成步行军。如是作意成步行军。问受持变作变何差别。答以受持变不舍形色受持。以作变舍形色。此谓差别(作变已竟)

尔时坐禅人欲起意所造变。如是心得自在。修如意足。入第四禅安详出。于其身内作意。犹如空瓶。彼坐禅人如是作意。于空自身内随其所乐为变化。随其当成转。已转以智受持。随其当成。如是作意。成随相似。以此方便多作变化。作变化已成行。若坐禅人以所化身欲向梵世。于梵世前即化自身如梵形。随意所造。一切身分具足。诸根不少若神通人于此逍遥。彼所化人亦复逍遥。若神通人于此若坐卧。现出烟焰。若问若答。彼所化人亦坐亦卧。亦出烟焰。亦问亦答。是其神通所造变化。彼所化人。亦以随作如是等(意所造变已竟)

云何散句变所造色。于至时分别。是时彼不现。未至时分别于其间乐说。彼受持成不现。若不作分别时。念念不现。于化人无寿命根。所化饮食。事变种智。成九事。小事大事不可说事。过去事未来事现在事。内事外事内外事(散句已竟)

问天耳谁起云何当起。答八一切入。彼二一切入。于第四禅得自在。从自性耳起天耳界。

复说云何色界于四禅得自在。是其能起。复说于四禅亦起。

问云何当令起。答初坐禅人如是修四如意足以心得自在。入第四禅安详出。次第依自性耳界。若远声作意声相。或近声作意声相。若大声作意大声相。若细声作意细声相。若东方声作意声相。如是于一切方。彼坐禅人如是以修行心清白。以耳界清净。令心行增长。彼坐禅人以天耳界清净过人耳闻两声。所谓天声人声。或远或近。于是先师说。初坐禅人先闻于自身众生声。从此复闻身外众生声。从此复闻依所住处众生声。如是次第作意增长。复说初坐禅人。不能如是先闻自身众生声。何以故。不能闻细声。以自性耳非其境界。初坐禅人远螺鼓等声。彼声依自性耳。以天耳智应作意于声相。令起天耳智。或细声或大声。或远声或近声。唯天耳应取。于是初坐禅人不应作意于最可畏。何以故。于可受声应说欲爱。于可畏声应说惊怖耳畏智。彼成三事。小事现在事外事。若失自性耳。天耳界亦失。于是得声闻自在。闻千世界声。从彼缘觉最多。如来闻无数(天耳已竟)

问他心智谁能起云何应起。答光一切入于第四禅得自在。得天眼起他心智。云何应起者。初坐禅人如是修四如意足。以心得自在。清白不动入光一切入。于第四禅安详出。从初以光令满其身。以天眼见其自心意色。此依色意识起。如是知。以自心变见色变。此色从喜根所起。此色从忧根所起。此色从舍根所起。若与喜根相应心现起。意色如酪酥色。若与忧根相应心现起。成如紫色。若与舍根相应心现起。成如蜜色。若与爱欲相应心现起。成如黄色。若与嗔恚相应心现起。成如黑色。若与无明相应心现起。成如浊色。若与信相应及智相应心现起。成如清色。彼坐禅人如是以自身变。分别色变。尔时以光令满他身。以天眼见他心意色。彼以心变分别色变。以色变分别心变。如是分别起他心智已。起他心智除色变分别。唯取心事。彼坐禅人如是以修行心清白。或有爱心知有爱心或无爱心知无爱心。若有嗔恚心知有嗔恚心。若无嗔恚知无嗔恚心。如是一切可知他心智者。其事八。小事大事道事无量事过去事未来事现在事外事。彼无漏他心非凡夫境界。生无色处众生心。唯佛境界。若声闻得自在。知一千世界心。从此缘觉最多。如来无量(他心智已竟)

问忆宿命智谁能起。几种忆宿命智云何应起。答八一切入二一切入。于第四禅心得自在。是其能起忆宿命智。复说云何色界处。答于第四禅心得自在。是其能起。复说于四禅得起几种忆宿命。答三种忆宿命。一者多持生。二者生所造。三者修行所成。于是多持生者。以四行忆宿命智。善取彼相故。见彼分相故。诸根分明故。摄彼性故。此四行多持生忆宿命。于彼最胜彼忆七宿命。诸天诸龙诸凤凰。以生所成忆宿命。于彼最胜忆十四宿命。修行所成者。修如意足。

问云何应起忆宿命。答初坐禅人如是修四如意足。以信得自在。清白至不动。从现坐处。于一日所作事。或以身。或以意。或以口。忆一切事。如是于夜所作。如是一日二日。次第乃至一月忆彼一切事。如是二月所作事。如是次第乃至一年所作事。如是二年三年百年所作事。如是乃至初生所作事。忆彼一切。尔时久远过去心心数法有后生。心心数法现生。依初心心数法得生。以心相续生。现观因缘。忆识流转。两俱不断。于此世生。于彼世生。彼坐禅人如是以心修行清白。忆宿命不一种。如是一生二生三生四生等。如是一切。初坐禅人于此生已忆一切。若坐禅人不能忆彼生。彼不应舍精进。更重令起禅。已起禅善哉令自在。如磨镜法。善哉已得自在。现忆如初。于彼成忆。若自从一生。出彼心成忆。彼最乐已见方便。不可忆畜生生。及无色生及无想生不可想。无想性故。长老输毗多于彼最胜忆宿命智。七种小大不应说过去内外。内外于过去已所得道果。或国或村当忆。彼成过去想。忆宿命智。从智忆阴相续。忆宿命智。从此外道忆四十劫。过彼不能忆。身无力故。圣声闻忆一万劫。从此最大声闻。从彼最大缘觉。从彼如来正遍觉。自他宿命及行及处一切。余唯忆自宿命。少忆他宿命。正遍觉随其所乐忆一切。余次第忆。正遍觉若入三昧。若不入三昧。若不入三昧常忆。余唯入三昧(忆宿命智已竟)

问天眼谁起。几种天眼云何能起天眼。答光明为九。或光明为五。或光明一切入事。于第四禅得自在。有眼性是其所能起。
几种天眼者。答二种天眼。业果报所成。修行所成。于是典藏天眼。从果报所成。是以得见宝藏或有珠或无珠。修行所成者。修行四如意足。

云何能起天眼者。初坐禅人如是修四如意足。以心得自在。清白至不动。光一切入。入第四禅作意光想。及日想受持。此日如夜。此夜如日。以心无碍无所著。现修行心成有光明。彼坐禅人修行其心。成有光明。无闇障碍。过日光明。彼坐禅人如是心修行。以光明令满于内。作意色形。以智令满光明。彼非天眼。以智见内光明色。此谓天眼。彼坐禅人以天眼清净过人眼。见众生或终或生。或粗或妙。或善色或丑色。生于善趣。生于恶趣。如业所作。如是一切众生。于是若能起天眼。此烦恼彼所应断。所谓疑不正忆。懈怠睡眠。慢邪喜恶口。急疾精进。迟缓精进。多语种种想。最观色。此烦恼以此一一成就若令起天眼。其定成退。若其定退光明亦失。见色亦失。是故彼烦恼善哉应断。若已断此烦恼。若复不得定自在。以不自在天眼成小。彼坐禅人以小天眼知少光明。见色亦小。是故世尊说。是时我小定。是时我小眼。我以小眼知少光明。我见小色。是时我无量三昧。是时我无量天眼。我以此无量天眼。我知无量光明。我见无量色。于是初坐禅人非可爱色。非可畏怖色。如初说过天眼五种事。所谓小事现事内事外事内外事。依天眼生四智。未来分智。自所作业智。如行业智。业果报智。于是以未来分智。于未来色当起知之。以自所作业智。见他人所造业。以此业此人当往彼趣。以如行业智。见人生趣。以此业此人先生此知之。以业果报智。至此时至此趣。至此烦恼。至此方便。此业应熟。此业不应熟。此业应多受。此业应少受知之。于是声闻得自在。见一千世间。从此缘觉见最多。如来见无量(天眼已竟)

于是此散句。以天眼为见色。于一种修行定。唯见色不声闻。若以天耳为闻声。于一种修行定。唯闻声不见色。若为见闻二俱修行定。亦见亦闻。若为见闻知他心。修行于定。亦见闻知他心。若为见一方。修行于定。非见余方。不闻不知他心。若不少修行于定。于一切方。亦见亦闻。亦知他心。五神通。世间神通。有漏色界系凡夫共。若善神通。学人及凡夫共或阿罗汉无记神通。五神通。不于无色界生(解脱道说神通道已竟)

点击返回阿毗达摩·解脱道论

排版 |高珮琦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