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第十九章 菩萨地道
发布日期: 2006-01-01 浏览量: 4,402 次浏览
前章所言之五道亦可释为十三地或十三个阶次。颂曰:
“初修学地诚信地,菩提萨垛之十地,
以及究竟之佛地,总共说为十三地。”
《菩提道灯论》云:
“欢喜及其他等地……”
“欢喜”是指(见道)之初地,“其他等地”是指前面之资粮及加行二位,和初地以上之其他等十地也。
初修学地 是指资粮道位中,自己的身心尚未臻于成熟之阶段。
诚信笃行地 是指加行道时,于空性之体理具足(异常)诚信之阶段。此时凡是与波罗蜜多不相应之法,如悭吝等见(性)所断之烦恼,以及迷妄之所知障等,皆能降伏令不现行。
菩萨十地是指初欢喜地至法云地等十地诸阶位,《圣十地经》云:
“诸佛子!十地者诸菩萨之十地也,如菩萨欢喜地……离垢地……等是也。”
初欢喜地 乃第一次见道时,证空性之阶段。后二地至十地则为修道阶段。修道的意思是说串习修习那初地所证之真如空性,使之成熟圆满的意思。
菩萨十地(或十个地阶)皆有总别二法。总法又分三:地阶之体性、地阶之语义和十地差别之因。
地阶之体性者 以现证法无我理之(出世)智慧偕同与彼相应之三昧,以此(定慧二轮)致力于(菩萨)学处者是也。
地阶之语义者 住于某一地时,以彼地阶之功德而能进升至更高之地阶故名为“地阶”。用譬喻来说:住于某地之智慧而(身心)享受之,就像牛圈中的牛,享受反刍时一样;用智慧本身所行之道路,就像跑马场地一样;此(出世)智慧乃一切功德之出生处,好象沃田一样。因为这些缘故,所以称之为“地”。
十地各各之原因者 此就证悟之深浅或成熟与否而区别者也。各地之不同类别,现以九门特征而论之:
(一)定名特征,(二)名义特征,
(三)习成特征,(四)修行特征,
(五)清净特征,(六)证悟特征,
(七)所断特征,(八)投生特征,
(九)威力特征。
初地之名称特征 欢喜地
初地之名义特征 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名为欢喜地。《庄严经论》云:
“接近大菩提,能成利生事,
心生大欢喜,故名欢喜地。”
初地之习成特征 于一切时处,心无虚伪或欺诈等十种法皆得圆成。如《现观庄严论》中所云者。
初地之修行特征 住于此地之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但于布施波罗蜜多特为偏重,意乐满足一切众生心愿故。《十地经》云:
“住初地菩萨于十波罗蜜中,偏重布施度,非不修行其他波罗蜜多也。”
初地之清净特征 《十地经》云:
“欢喜地(菩萨)视野广阔,以本愿力故诸佛现前,众多百千万乃至万亿那由他如来皆悉现前。见诸佛已,生殊胜广大心,恭敬供养承事如来及其僧伽。此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于诸佛所听闻正法,受持勤修,以四摄法成熟众生……多劫供养敬事佛法僧,教导有情众生使其成熟,此诸善根皆悉回向无上菩提。以此三因广大功德而得清净。如彼金匠锻炼金块,越锻越纯,成办精品,初地菩萨亦复如是,以诸善根,清净身心,诸业成办。”
初地之证悟特征 大体而言,十地之各地于根本定之证境皆相同一致,其不同者在后得位(之功德)。分别言之,初地悟入法界之平等性,因而获证自他之平等性,此点《辨中边论》中亦曾说及“普入”之义。
初地之所断特征 因烦恼障而起之八十二种烦恼,皆为初地见道时之所断法。因现证法性故此诸烦恼皆断舍无余,于所知障而言,则有三种相,其断除之相则似皮壳之层层脱落也。证初地时,五种怖畏亦得脱离。《十地经》云:
“方证欢喜地时,五种怖畏即得除遣;所谓资生缺乏之怖畏,名闻不彰之怖畏,死亡怖畏,堕于恶道之怖畏,处众不安之怖畏。”
初地投生之特征 住于此地之菩萨,多投生南瞻部州为转轮圣王,能净除众生之悭吝障碍。《宝鬘论》云:
“于此成熟故,为转轮圣王。”
但此亦仅就其法尔自性而言者。其实,为成就利他故,众生有任何需要,即以其所需之方式而投生,因此能显现种种不同之相,如《本生经》中所训示者。
初地之威力者 经云:
“菩萨住欢喜地,意乐增上发大精进,若得出家,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获百种三昧入正定聚,能见百佛得其加持,决定胜解,能动摇百世界,往游百佛刹,显现百世界,成熟百众生,住世百劫,能知百劫前际后际,开显百种法门,化现百种化身,每一化身具足百数弟子眷属,普皆显现……”
二地之名称 离垢地是也。
二地之名义特征 住此地菩萨不为破戒之障所污染故名为离垢地。经云:
“不为破戒染,故名离垢地。”
二地之习成特征 住此地菩萨圆满持戒,精勤律仪,报恩等八种善行。颂曰:
“持戒报恩及忍辱,欢喜雀跃大慈悲……”
二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萨普修十种波罗蜜,特于持戒波罗蜜偏重修持。
二地之清净特征 上述之三因中,广大善根能得清净。经云:
“譬如金块,若彼金匠能如法锻炼,以火熔冶则能净除一切杂质而得纯净。二地菩萨亦复如是,其善根较前更为广大清净,堪能作业。”
二地之证悟特征 此地菩萨能证悟法界最胜义。自念:“我应精勤努力,现证一切法究竟圆满义。”此即一切义理中最胜之义。
二地之所断特征 从烦恼障之角度而言,二地至十地之间,修道所断之烦恼障共有十六。其中属于种子性者,尚未能断除而置之。现行之烦恼则皆能降伏之。从所知障之角度而言,则尚有染污,尤待净除。
二地之投生特征 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于四大部州为自在转轮圣王,能使众多有情,不作十恶,奉行十善,其福报之果相有颂曰:
“以七宝庄严,成利生轮王。”
二地之威力特征 能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证入千种三昧。
三地之名称 发光地。
三地之名义者 住此地菩萨能开显法门及诸三昧,能使众生得广大法见,故名发光地。如颂云:
“使法见广大,故名发光地。”
三地之习成特征 具闻法无有厌足等五种德相。如颂曰:
“闻法无厌足,于法捐利养,”
三地之修行特征 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特于忍辱波罗蜜精勤修持。
三地之清净特征 如前所述,以三种因而得清净广大善根。经云:
“如彼善巧金匠,能陶冶金块不减本量,尽诸暇疵,住三地菩萨亦复如是,住于善根,离诸盖障,欢喜清净,诸事成办。”
三地之证悟特征 住此地菩萨悟入法性及彼相应之法,实乃最胜之真理。为闻此法一颂一句,不惜身命,愿投三千大火聚中……。如经所云。
三地之投生特征 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帝释天王,能善巧降伏诸众生之贪欲烦恼。经云:
“天王甚善巧,能降诸贪欲。”
三地之威力特征 能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证入十方三摩地等等。
四地之名称 焰慧地。
四地之名义特征 此地菩萨有以菩提分相应诸法,智慧光焰照耀,能焚二障故名焰慧地。颂曰:
“有火光明智,能焚二种障,
不违菩提法,故名焰慧地。”
四地之习成特征 此地菩萨有常住山林等十种德性。颂曰:
“常住山林贪欲小,知足清净持戒律……”
四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精进波罗蜜偏重修习。
四地之清净特征 如前所述,以三因力而能清净广大善根。经云:
“譬彼金匠能造纯金变铸种种庄严花巧,非彼顽金所能比拟。住四地菩萨亦复如是,其(广大)善根非下地诸菩萨等所能比拟者。”
四地之证悟特征 此地菩萨因证入一切无执之理,故于法无贪爱。
四地之投生特征 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夜摩天王,堪能摧伏一切众生之坏灭见。颂曰:
“为夜摩天王,于诸坏灭见,
悉能摧伏之。”
四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获百万三昧。
五地之名称 难胜地。
五地之名义特征 住此地菩萨努力精勤教导众生,使之成熟,而诸众生反作种种逆行。菩萨见此不生烦恼,此二事者实为甚难,而菩萨能之,故名难胜地。颂曰:
“能成利生事,又能护自心,
此实甚艰难,故名难胜地。”
五地之习成特征 为利益故于成家结友的十法,此地菩萨皆悉远离之。颂曰:
“家庭及亲友,贪恋复爱慕,
喜住闹处等,菩萨皆远离。”
五地之修行特征 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禅定波罗蜜偏重修习。
五地之清净特征 如前所述,以三因力,使诸善根广大清净。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以技巧净冶金块镶嵌宝玉,世难其匹,亦非他金所能比拟,五地菩萨广大功德亦复如是,以方便智慧二者观察臻于极净非下地诸菩萨等所能比拟。”
五地之证悟特征 住此地菩萨证相续离言胜义,能知十种平等性。
五地之投生特征 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兜率天王,能摧伏诸外道见。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兜率天王,
一切外道见,皆能摧伏之。”
五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千百万三昧等。
六地之名称 现前地。
六地之名义特征 此地菩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而生死涅槃二俱现前,故名现前地。颂曰:
“依般若蜜多,生死与涅槃,
二者俱现前,故名现前地。”
六地之习成特征 能得布施等六法之圆满学处,亦具声闻缘觉乘之六种出离法,此十二种法皆得具足。颂曰:
“布施持戒及忍辱,精进禅定及般若,
如是六度皆圆满,(是为现前地功德)。”
六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般若波罗蜜多偏重修持。
六地之清净特征 如前所言,此地菩萨以三种因能净善根。经曰:
“譬彼善巧金匠,能以技巧善镶绿妙宝玉,于彼金饰,世难相匹,亦非他金所能比拟。六地菩萨亦复如是,能运善根,以方便智慧,深入观察,得获清净光明,非彼下地菩萨所能比拟。”
六地之证悟特征 住此地菩萨,知诸法实相非烦恼,非不烦恼(非清净非不清净),彼缘起法者,本无净不净故。
六地之投生特征 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化乐天王,能善巧摧伏诸众生之现前我慢。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化乐天王,
声闻难比拟,能摧诸我慢。”
六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亿万三昧。
七地之名称 远行地。
七地之名义特征 此地菩萨所行之道乃惟一无二之路,其行(甚深)甚远,已至道之极端,故名远行地。颂曰:
“所行惟一道,其道甚深远,
故名远行地。”
七地之习成特征 住此地菩萨能清净除我执等二十种谬见,于(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等二十种觉分法,善能依止具足,如(现《观庄严论》所云者)。
七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萨总修十波罗蜜,特于方便波罗蜜偏重修习。
七地之清净特征 如前所言,以三种因,成就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以一切珠宝巧镶金饰备极庄严,阎浮世界一切珠宝,难以比拟。七地菩萨亦复如是。彼广大清净善根非声闻缘觉,乃至下地菩萨所能比夺。”
七地之证悟特征 住此地菩萨,能证离一切言语义,知契经所言诸法毕竟离言。
七地之投生特征 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自在天王,于声闻缘觉之现观成就,极为善巧。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自在天王,
于圣谛现观,成博学法师。”
七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万万亿三昧。
八地之名称 不动地。
八地之名义特征 住此地菩萨于有相起意念或于无相起意念,二者皆不可动摇,故名不动地。颂曰:
“二种意念所难动,是故名为不动地。”
八地之习成特征 住此地菩萨能于一切众生所行皆能如实知晓,如是等八种圆成法皆得成就。颂曰:
“一切众生之心意,皆能现知而游戏。”
八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愿波罗蜜多偏重修习。
八地之清净特征 如前所言,以三种因而得成就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造金饰,阎浮大王或以为冠,或以饰头,美妙庄严,其他众生所有宝饰无能比拟,八地菩萨亦复如是,其广大善根,至极清净,一切声闻缘觉乃至下地菩萨,难以比夺。”
八地之证悟特征 此地菩萨彻悟一切法,离念想识如虚空相,证空性无生义,不惊不怖,获无生法忍。获无生法忍故,知不增不减义,若诸烦恼或灭或增皆不可得。颂曰:
“能知不增不灭义,及住四种自在处。”
四种自在者:于无分别得自在;于清净佛刹得自在;于智慧得自在;于业得自在。第八地菩萨于四种自在中证获前二项:即于无分别得自在,于清净佛刹得自在。据另一种说法,则八地菩萨能得十种自在:即于寿命得自在,于心得自在,于资具得自在,于业力得自在,于生处得自在,于愿得自在,于敬信得自在,于神通得自在,于智慧得自在,于法得自在。
八地之投生特征 住此地菩萨多投生为大梵天王,善能决择声闻缘觉诸教法。颂曰:
“彼异熟果者,为大梵天王,
大千之主宰,于声缘教法,
善能作抉择,余者难比拟。”
八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证百万亿尘沙数三昧。
九地之名称 善慧地。
九地之名义特征 此地菩萨具各各妙明善智故。颂曰:
“各各妙明智,故名善慧地。”
九地之习成特征 此地菩萨获愿无边等十二种功德故。颂曰:
“清净愿无量,能识天人语……”
九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特于力波罗蜜多偏重修习。
九地之清净特征 如前所言,以三种因,得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善巧金匠,能造至妙金饰,为转轮圣王冠冕、项链庄严,非余大王及四州有情所有宝饰堪能比拟,九地菩萨亦复如是。以广大智慧善根而为庄严,非诸声缘及下地菩萨所能比夺。”
九地之证悟特征 于四种自在中,此地菩萨证获智慧自在,得四种各各正明智。何谓各各正明智?《圣十地经》云:
“何谓四种各各正明智,所谓法各各正明智;义各各正明智,决定句各各正明智,诸学处各各正明智。此四正智于一切时相续不断。”
九地之投生特征 此地菩萨多投生于第二大千世界中,为大梵天王,善能答辩一切诸问题。颂曰:
“彼异熟果者,于二千梵主,
有情诸问难,皆能善回答,
声闻所难及。”
九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一顷刻,一须臾间,能入千万亿无量诸佛刹微尘数三昧。
十地之名称 法云地。
十地之名义特征 住此地菩萨能降法雨,如大云聚,能降伏有情微尘烦恼,故名法云地。又,能证诸三昧及陀罗尼门法,遍满虚空如大云聚,故名法云地。颂曰:
“二者俱堪能,如法遍虚空,
故名法云地……”
十地之习成特征 《现观庄严论》中无有解说,但《圣十地经》中云:
“噫!诸佛子!如是诸菩萨乃至九地间,于无量所知法,以抉择慧分别观察,分别审择,……等十法圆满修习,乃至于一切智得灌顶位……”
故知十地者即是一切智智之灌顶地也。何故名灌顶位耶?住十地菩萨,为十方诸佛光明灌顶,故名灌顶位。欲知其详,应读《十地经》。《宝鬘论》亦云:
“诸佛放光明,为菩萨灌顶……”
十地之修行特征 住此地菩萨总修十波罗蜜,特于智慧波罗蜜多偏重修习。
十地之清净特征 如前所言,以三因力成就广大清净善根。经云:
“譬彼天神大庄严宝,无需工匠技巧,出现自然美妙庄严,置大自在天王顶而为冠髻或置其颈为宝饰,其余大天诸珍宝饰,无可比拟。十地菩萨智慧之因亦复如是。一切有情,一切声闻,乃至九地以下,诸大菩萨等,所难比拟。”
十地之证悟特征 于四种自在中,能圆证业力自在,随众生所乐所需,能作种种变化神通,成办利他事业。
十地之投生特征 住此地菩萨多变现为大自在天王,能于一切众生、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善巧开示诸波罗蜜多法,颂曰:
“彼异熟果者,生净处天王,
无边智境主,胜大自在天。”
十地之威力特征 于一刹那,一腊缚,一须臾间,能入不可说万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三昧,于一刹那间,能于一一毛孔中,示现无量无数诸佛菩萨并诸眷属。(以此广大不可思议境界)为诸人天种种众生广为示现。为应各各众生之所需故,能作种种变化示现,或现帝释,或现梵王,或现护世,或现王身,或现声闻缘觉,或现如来身……。《入中论》云:
“刹那刹那间,能于一毛孔,
示现诸佛陀,及无量菩萨,
并诸眷属等,天人阿修罗,
大众所围绕,无边显示现……”
说菩萨十地竟
佛位究竟道者
此乃金刚喻定。彼时修道所断之烦恼障及所知障,一时顿断无余。
以上诸地需三大阿僧祗劫始能历尽。《菩萨地论》云:
“此诸一切需三大阿僧祗劫始能圆成。第一大阿僧祗劫时,菩萨超越资粮及加行二道得欢喜地。此亦必须恒常精进而后能得,若不精进则不能得。第二大阿僧祗劫时,菩萨由初地进至七地,再超越之而得八地。此一阶段为决定性。因诸地菩萨皆决定精进也。第三大阿僧祗劫时,菩萨由八地、九地而进至第十法云地。或有菩萨具大精进则能超越若干中劫,或大劫者;能超越阿僧祗劫者,则未之有也。”
返回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目录点击:这里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