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典籍·南传中部·双想经
发布日期: 2006-01-01 浏览量: 2,837 次浏览
双想经
北传中阿一〇二、念经(大正藏一、五八九页。)
本经是说世尊成佛前,修行中之功夫的一种体验,即除去欲、患、害意等及双双相对立之想,灭前者,自然令后者不生,举说种种之譬喻。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言:诸比丘!
彼等比丘应:世尊!
世尊乃说:
诸比丘!予先未成正觉,于菩萨时,予生如次之念:今我自时时开始想念而住。
诸比丘!如是予其欲之想念、嗔之想念、害之想念,此为一分。
其离欲之想念、无嗔之想念、无害之想念,此为第二分。
诸比丘!如此,予住于不放逸、热心、精勤而住。
予欲之想念生,予以其如次了知之,即:予此欲之想生,其是至害自、至害他、至害两者。以灭慧、伴着烦劳,不资于涅盘者也。
诸比丘!予思:是害自,其欲念消失矣。
诸比丘!当予思:是害他,其欲念消失矣。
诸比丘!当予思:是害两者,其欲想消失矣。
诸比丘!当予思:是灭慧、伴着烦劳、不资于涅盘者也,即其欲想消失矣。
诸比丘!如是,予随舍反覆生起之欲想,驱逐之,其除去之。
诸比丘!如是予于不放逸、热心、精勤而住。
嗔之想生起,其予如次了知,即:予此嗔之想生。其是至害自、至害他、至害两者。以灭慧、伴着烦劳、不资于涅盘者也。
诸比丘!当予思:是害自,其嗔想消失矣。
诸比丘!当予思:是害他,其嗔想消失矣。
诸比丘!当予思:是害两者,其嗔想消失矣。
诸比丘!当予思:是灭慧、伴着烦劳、不资于涅盘者,其嗔想消失矣。
诸比丘!如是予随舍反覆生起之恚想,驱逐之,以除去之。
诸比丘!如是予于不放逸、热心、精勤而住。
害之想生,予如是了知,即:予此害之想生,其至害自、至害他、至害两者。以灭慧、伴着烦劳、不资于涅盘者也。
诸比丘!当予思:是害自,其害想消失矣。
诸比丘!当予思:是害他,其害想消失矣。
诸比丘!当予思:是害两者。其害想消失矣。
诸比丘!当予思:是灭慧、伴着烦劳、不资于涅盘者,其害想消失矣。
诸比丘!如是予随舍反覆生起之害想,驱逐之,以除去之。
诸比丘!比丘多随想、从随观、应此而心之倾向生。
诸比丘!若比丘以随想、随观:多作欲之想者,即舍离欲之想。
多作欲之想者,彼其心即倾于欲之想。
诸比丘!若比丘以随想、随观:多作嗔之想者,即舍无嗔之想。
多作嗔之想者,彼其心即倾于嗔之想。
诸比丘!若比丘以随想、随观:多作害之想者,彼即舍无害之想。
多作害之想者,彼其心即倾于害之想。
诸比丘!恰如雨季之最后月,于秋,谷物受稔时,牧牛者以护牛,彼以彼等之牛,从其处至此处,以鞭打之,控御、阻止之,制御之。
而此故,诸比丘!实彼牧牛者,若不然者,由其因缘或得笞刑、或缚刑、或强夺、或骂詈者也。
诸比丘!如是予于不善法以见患、堕落、杂秽,于善法见远离、功德、净化力。
诸比丘!又如是予于不放逸、热心、精勤而住。
离欲之想生,于是予如次了知之:予此离欲之想生。其不至害自、不至害他、不至害两者。以增广慧、不以伴着烦劳而资于涅盘者也。
诸比丘!若其一夜随想、随观者,予由其因缘而不见恐怖。
诸比丘!若以一昼随想、随观者,予由其因缘而不见恐怖。
诸比丘!若其以一昼夜随想、随观者,予由其因缘而不见恐怖。
但予过度随想、随观者,予之身体即疲劳也。若身体疲劳者,即妨害于心也。若妨害于心者,心即远弃等持矣!
诸比丘!如是予即于内安立心,令镇静,成为一心,令等持之。是故,不为令妨害予之心也。
诸比丘!如是予于不放逸、热心、精勤而住。
无嗔之想生。予如次了知,即:予此无嗔之想生。其不至害自、不至害他、不至害两者。以增广慧、不伴着烦劳而资于涅盘者也。
诸比丘!若以一夜随想、随观此者,予由其因缘不见恐怖。
诸比丘!以一昼随想、随观此者,予由其因缘,不见恐怖。
诸比丘!若以一昼夜随想、随观此者,予由其因缘,不见恐怖。
但予若更过度长久随想、随观者,予之身体即疲劳矣。若使身体疲劳者,即妨害于心。若妨害心者,心即远弃等持。
诸比丘!如是予于内安立心,令镇静,成为一心,令等持之。是故,不为令妨害予之心。
诸比丘!如是予于不放逸、热心、精勤而住。
无害之想生,以此予如次了知,即:予此无害之想生。其不至害自、不至害他、不至害两。以增广慧、不伴着烦劳而资于涅盘者也。
诸比丘!若以一夜随想、随观此者,予由其因缘不见恐怖。
诸比丘!若以一昼随想、随观此者,予由其因缘不见恐怖。
诸比丘!若以一昼夜随想、随观此者,予由其因缘不见恐怖。
但予若过度长久随想、随观者,予之身体即疲劳矣。若使身体疲劳者即妨害于心。若妨害于心者,心即远弃等持。
诸比丘!如是予于内安立心,令镇静,成为心一,令等持之。是故,不为令妨害予之心。
诸比丘!比丘由多随想、随观,应此而心之倾向生。
诸比丘!若比丘多随想、随观离欲之想者,舍欲之想念;
以多作离欲之想念者,于彼其心即倾于离欲之想也。
诸比丘!若比丘多随想、随观无嗔之想者,即舍嗔之想念;
以作多无嗔之想者,于彼其心即倾于无嗔之想。
诸比丘!若比丘多随想、随观无害之想者,即舍害之想念;
多作无害之想者,于彼其心即倾于无害之想。
诸比丘!恰如夏之最后月,一切谷类于村郊收获时,牧牛者以护牛。彼或住于树下,或住于露地,应念:我有牛。
如是,诸比丘!应念:有此等之法。
诸比丘!予有发勤、勇猛、精进。有确立不乱之念。
有轻安不激之身。
有等持一向之心。
诸比丘!如是予即离欲、离不善之法、有寻、有伺,从离生喜乐以成就初禅而住。
于次寻伺已息,内澄靖,心成一向,无寻、无伺,从定生喜乐以成就第二禅而住。
次不染于喜,舍住,正念正智而以身正受乐,彼圣者之所谓:舍、念、乐住成就第三禅而住。
于次以舍乐、舍苦,先已灭喜忧,不苦,不乐,舍念清净,成就第四禅而住。
如是心乃等持、清净、皎洁、无秽、无垢、柔软、堪任而以得确立不动。
予心以向忆宿命智。如是予以忆念种种宿命。
即:二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种种成劫、种种坏劫、种种成坏劫。而且予于其处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以有命终。于其处死,于彼处生。于彼处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食、如是苦乐之受、如是以有命终。又于彼处死、于此处生。
如是予俱其一一之相及详细之状况,以忆念种种宿命也。于此予于夜之初更,到达第一智。于此无智灭而智生;暗灭而明生。此实唯对不放逸、热心、精勤而住者而显现者也。
如是心乃等持、清净、皎洁、无秽、无垢、柔软、堪任而得确立不动。
予心以向有情生死智。即:予于清净,以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以知各自随其业而有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幸福、不幸。实此等有情是以身为恶行、以口为恶行、以意为恶行,以诽谤圣者,抱着邪见,持邪见业。彼等身坏命终而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又其他此等之有情,以身为善行、口为善行、意为善行,不诽谤圣者,以抱正见、持正见业。彼等身坏命终而生于善趣天界。
如是予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有情之生死,以知各自随其业而有卑贱、高贵、美丽、丑陋、幸福、不幸。于此,予于夜之第二更到达第二智。于此无智灭而智生;暗灭而明生。此实唯对不放逸、热心、精勤而住者而显现者也。
如是心乃等持、清净、皎洁、无秽、无垢、柔软、堪任而得确立不动。
予心以向漏尽智。即:予如实知此是苦,如实知此是苦之集,如实知此是苦之灭,如实知此是苦灭之道,如实知此等是漏,如实知此是漏之集,如实知此是漏之灭,如实知此是漏灭之道。予于彼如是知、如是见,由爱欲之漏心解脱;由存在之漏心解脱;由无明之漏心解脱。解脱已,解脱之智生。了知生已尽、梵行已成、所作已作、更到无此存在之状态。
诸比丘!于此,予于夜之三更到达第三智。于此处无智灭而智生,暗灭而明生。此实唯对不放逸、热心、精勤住者而显现者也。
诸比丘!譬喻森林幽谷之中,有一大深沼,于其边住有大鹿群。因此而一人出,彼不欲为鹿群之利益,不欲饶益、不欲安稳,以塞彼(鹿群)平稳安全之好行道,以开恶道,以配置所驯练之牡兽及牝兽。诸比丘!如是实彼大鹿群其后遭遇灾祸、不幸、损灭。
诸比丘!又因此而一人出,欲为彼大鹿群之利益、欲饶益、欲安稳,开彼鹿群平稳安全所好行之道,塞恶道,以除去驯练牡兽或牝兽。诸比丘!如是实彼大鹿群其后达到增大、兴隆、成满。
诸比丘!予为教其意义,以说此譬喻。其意义者,即:
诸比丘!大深沼者,即是欲也。
大鹿群者即是有情也。
不欲利益、不欲饶益、不欲安稳之入者,即是恶魔。
诸比丘!恶道者,即是八邪道,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也。
驯练之牡兽者,即是欢喜贪染也。
驯练之牝兽者,即是无明也。
诸比丘!欲利益、欲饶益、欲安稳之人者,即是如来、应供、等正觉者。平稳安全而好行之道者,即是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也。
诸比丘!如是予开平稳安全而好行之道,塞恶道,除去驯练之牡兽、除去驯练之牝兽。
诸比丘!由师欲声闻之饶益.为慈愍依慈愍而为事者,实依予而为。
诸比丘!有此等之树下,有此等之空闲处。诸比丘!禅思勿放逸、勿后悔。实是我所教诲也。
世尊如是说已。彼等比丘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