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当代法师 > 纵然化身百千亿,不曾一身到繁华

纵然化身百千亿,不曾一身到繁华

发布日期: 2006-01-01 浏览量: 2,357 次浏览

——《光明行》序

法云法师

 

韦庄有诗云:

长年方悟少年非

人道新诗胜旧诗

这次蒙东初出版社不弃,为我出版小说集。重新校读数年前乃至十数年前的拙作,只觉思想浅薄、文笔幼稚,深感“少年非”之汗颜,却无优胜的“新诗”问世。

当年在菲京佛校任教时,泰锡度仁波切莅菲弘法,我曾有缘拜谒,得知仁波切擅长意境高远的水墨画。记得他的名言:

“接近真理或实相的方法很多,艺术也是一种方法。”

“佛法与艺术是没有分别的。”

家师也不断慈悲鼓励,希望我为佛教文化耕耘,寓真理於文艺形式,反映人生,启示真谛。

故我一直在思索,如何以文字般若显示世间实相,尝试将日常生活之见闻觉知,形诸笔墨,希望能燃点心灵之明灯,照亮暗晦的世间。

然而,却时常感愧,才疏学浅,行解俱芜,力不从心。我只希望读友们在展读此书时,能体会笔者跋涉万水千山、风雨飘摇之坎坷长路,以及缅甸、泰国等佛国淳朴、敦厚之风情。能感知当年一位饱经忧患的孤苦青年,那一段艰苦的人生历程;那追求真理、奉献尘刹、热忱而纯真的一颗诚挚之心。

而今仍“心热如火”,却“眼冷似灰”。文友曾言:“佛化小说亦需真实感情的描写。”佛教称有情识的众生为“有情”,感情乃我人所面临最现实、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将其净化与提升。每念凄风苦雨中生活的众生,我常感人世间有太多的悲情,亦常怀悲天悯人之情。岂不闻:“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唯希望挣脱自私偏颇的私智私情,能有一种疏导,一种提升,超越凡情,化为砥砺志节的力量,期望成就仁慈而柔软之心境、博大而深广的愿行,激发为大慈大悲之深情。

我亦常感现世太过繁复,而生性淡泊、简静,因自幼安于清贫艰苦的生活,出家即秉承不作经忏、不化缘的宗旨,至今仍习於“半肩行李半肩书”的云水生涯。学生笑我:“生活太不讲究”,无论春序秋季,仍然仅有当年台湾比丘尼大德智道法师所赠的一件长衫及二件中褂换洗。

我常自忖,天资驽钝,疏懒成性,本无学禅的大根器、大智慧。近年却喜读禅典,亦静坐、习禅。以单纯之心,浸润於禅悦法喜。

中国文字,含蕴丰富深刻,“禅”者,“示”“单”也,揭示出单纯、简朴、纯一(这倒与我清简的个性相契),犹程明道言:“人心不能有所系。”即生活不能有所贪染,明白晓畅的心境,单纯的心地,亦平常心也。如何才能恢复原有清纯、净明的本来面目?“收其放心”、“一切现成”,古今圣哲,其伟大崇高、深远清明的人格,无不得力於生活的简单化,一念的简单化。

近年来,颇感身心皆有很大进步,自幼备历艰辛、孤苦体弱,现身心健康、精神充沛,尽量把情识知解的障碍抛开扬弃,渐有一种安闲平淡的心情来观照世间,面临任何情境,能以一种泰然空明的态度处之。

日常生活中,别人认为重要的事(诸如有人借我的钱,或常随喜布施助人,乃至世人热衷的名利之事等),我却时常淡忘,不复记忆。甚至人们羡慕我近年参访讲学于美国、新加坡、澳洲等大都会,过后,我仍不复存于记忆。“纵然化身百千亿,不曾一身到繁华。”虽谈不上完全对境无心,却常有一种“无事于心,无心于事”之感。若没有完全放下,又哪能提得起呢?

我常赞赏仰慕禅门大德之慧光流转,风标万古,憬悟到一个完美人格的实现,是要经历无限艰困,乃至痛苦的磨炼。每由衷心的向往,发愿追随步尘,唯于起心动念处反省改善,于心行深处,努力实践与体验。常为禅师那伴着直心而来的摄受一切的慈心而感动。圆悟勤禅师所言:“日月运行太虚,未尝暂止,不道我有许多名相,天普盖,地普擎,长养万物,亦不道我有许多功行。得道之人亦复如是,于无功用处,施用功用,一切顺违境界,皆以慈心摄受。”

在无常的因缘之中,于寄身的危脆世间,唯朝夜惕励,“归一心源,利益众生。”

目前生活单纯、平淡、修行尽分,度众随缘(一方面充实进修,亦随缘帮助澳地正信佛法及慈善文化工作的开拓,现即将赴大陆佛学院义务讲课),心境日寂,甚少为文,倘无特殊因缘,大概写小说的笔要尘封了吧。(不过在港澳报纸,撰写佛教散文未尝停息)

这本肤浅的作品,我一直都不敢拿出来献丑,要感谢圣严法师和东初编辑大德的厚爱及热心勉励,方有《光明行》的诞生。

“无一物中无尽藏”,犹春蚕食桑叶,蜜蜂采花粉,那桑叶、花粉何等平常,但最终提炼高价值的丝绸和高营养的蜜糖。愿我献给读友们的断简残篇,有如桑叶和花粉,经过您们的体会和酝酿,而成就宝贵的丝绸和蜜糖吧!

恩师妙公上人,肩负星洲佛总主席重任,老人法务虽繁忙,仍秉承慈悲普济之一贯精神,对徒众关怀备至,为《光明行》写下了序诗,本书承蒙中国佛教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封面题签,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吴立民所长赐序,皆使本书增光不少。并蒙澳门作家李艳芳、陈伯辉二位居士提出宝贵意见,谨此一并申谢!

深夜,独对孤灯,走笔至此,忽骤雨倾盆,风声,雨声,电扇转动声,汇成一阙大自然交响曲,我的思绪,亦融入其中。脑际忽然浮现唐代诗僧齐己的《片云》名句,与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水底分明天上云,

可怜形影似吾身。

何妨舒作从龙势,

一雨吹销万里尘。

 

 

  法云写于1993年6月20日

 

点击返回 法云法师文集

排版|正信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