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
发布日期: 2002-12-31 浏览量: 3,461 次浏览
当个人利益影响到他人利益时,应该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王一蘅:设法不影响他人利益就是。大家能各退一步,天地自然宽了。如他人不愿意退,自己多退一点也没有什么。
邓兰:首先要尽可能不影响他人利益,如果冲突不可避免,则应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竞争。只要不在背后搞阴谋诡计,就无需愧疚在心,因为规则适用于任何人。
刘昆:个人利益是重要的,但也没有重要到要去牺牲他人的利益。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当然以谦让为益,有几大利益:首先,谦让可能会引起对方谦让,这样一团和气多好;其次,从长远看,谦让是最终得益的,古时封侯,一位有远见的人就选择了最贫脊的山地受封,结果几百年下来无人与之争,子孙家园安好繁荣,而其他王侯的封地早已几易其主了;第三,从整个社会来看,如果大家都有谦让的精神,则世界就如人间净土;第四,对于个人,谦让是非常有效的修行。
见明:一是相互协商解决;二是寻求法律帮助。
震邦:我的原则是以不影响他人利益为前提。
菡萏:应该把他人和自己做等同观,牺牲个人利益以化解矛盾。损人利己虽然能得到一时之利,但决不会长久;舍己为人却能修善积德,获得福报。如果矛盾尖锐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应以佛祖舍身饲虎的忘我精神为榜样。但这一点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如果没有修到那种境界,也就不要强求。
净印:首先看大方向,一般来说,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并行时,我服从他人利益;当我的利益高于他人利益时,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服从我。
蒙卫芝:通常是个人利益向他人利益作适当的让步,或者采取其它办法弥补他人的损失。
果菁:个人利益服从他人利益,但这必须是真正有利于他人的利益。
徐冉:先人后己,是地藏菩萨的大愿。佛都让别人先成,何况利益冲突。天天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若不在现实中效法,则有口无心,自欺欺人而已。虽种远因,现世必定无法感应道交。
李亚琴:当我们将利益让给他人时,这份谦让、友爱和无我,同样能使我们获得与世间之利不能相比的大利。所以我非常崇尚佛教这种自利利他的精神,能在利他的同时利己,将纷繁的世间矛盾化为统一。
刘腾亮:利益矛盾是永远存在的,现实社会并不是理想化的存在,合法而现实的未必合理,如“按劳分配”、“机会均等”等等,似乎都是公正的原则,但在实践时却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一切。其次,要按公正原则保护个人利益,协调和他人的利益关系。我们不可能在利益发生矛盾时,永远无条件地放弃自己的利益。我是个商人,必然会有讨价还价的交涉,自己多一点,别人必然少一点,这时公平交易原则就很重要。
对于曾经失信于您的人,是否还会给予帮助?尤其是物质上的帮助?
范卫平:失信于我的人,我还是要给予对方帮助。因为失信有多种原因,现代社会可能找不到不曾失信的人了,包括我自己。个人是渺小的,社会的漩涡让你大部分承诺都不可能兑现。
方应看:我不会,因为有比他更值得给的人。
王一蘅: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好人都帮不完,失信者哪里还用得着去理会。
邓兰:只要不是太过份的要求,我会帮助。如果自己的一点小麻烦能解决别人的大问题,何乐而不为?但通常不会主动提供帮助。
刘昆:这样做有一点儿难度,古人也说“远小人,近君子”。多接触具有正知正见和道德修养的人,对于培养自己的心性至关重要。别人失信于我,我当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地相信他,已经试出了水的深浅,再去往里瞎跳是要出危险的。但如果对方陷入生命危险或必需援助,我还是会义不容辞地帮助他,不管是物质还是其他方面。若是一般情况,我会选择“NO”,因为这样他才会从中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反省自己,否则就会纵容他。
洛可:我希望自己能有如此胸襟。
乐伦:如果确认他无法借机去骗别人的话,我还是会帮助的,但只是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
夏莲:佛说怨亲平等,这世上找不到一个不曾和你做过亲人的人。我心里觉得一切人都很亲,为什么还要强分别呢?
见明:我想每个人都会有犯错的时候,都会期望得到别人的谅解,所以我还愿意帮助。
明静:如果的确需要帮助,我会伸出援手,尽己所能。也许这个过程中会有思想斗争,但我相信自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若莓:伸出友好的手,帮助他走出困境,真诚地为他解除烦恼,使他愧疚自己的失信,是对他心灵的帮助。
菡萏:应该持有这样的心态:他是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众生。在他遇到危难求助的时刻,应该以德报怨,尽自己所能帮助他,感化于他。不但在物质上,在精神上也要这样。
净印:人失信于我是一念之差。一件事失信于我,不会一生失信于我或别人,所以需要的话,可以帮助他。
蒙卫芝:这要看他打算利用别人的帮助干什么。用来干好事,可以适当帮助;不干好事,坚决不帮助。
果菁:我还是希望能给予随缘随份的帮助,但我会选择我认为真正有利于他的帮助形式。
徐冉:虽然对众生永不失望,但在他继续造业时,不能协助造业;若肯回头,必定继续帮忙。
李亚琴:一切众生应如我母。对曾失信于我的人,同样希望他能改过自新。主要是帮助他对治品格上的缺陷,而在物质上视具体情况而定,总之还是要给他改过的机会。以自己人品的力量感化并引导他,既要有原则,又不失佛门弟子的慈悲。
刘腾亮:我想我不会刻意去帮助他,但是如果他确实需要我帮助时,我还是会帮助的,因为培养宽容之心是佛弟子的基本功课。被人欺骗是很难受的,每当此时,我常常会反思自己是否也曾欺骗别人,是否就是自己应得的报应?想想无始劫来自己或许这样对待过别人,再由别人这样回报于自己,实在感到可怕。
排版|正信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