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人世间杂志 > 平心而论道

平心而论道

发布日期: 2002-11-30 浏览量: 1,627 次浏览

原文下载自“南传原始佛法丛林”

  编者在文字上做了某些改动。

  尽管回答问题的人是一位南传上座部的行者。但是编者认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与南传佛教在对文中所涉及的问题的基本认识方面实际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编者竭诚欢迎各位通晓汉传佛教或藏传佛教教理教义和法相的读者们用投稿的方式来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问:相对于基督教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医院、教育、义工等)佛教似乎有消极避世的行为,对于人类的进步意义何在?佛教是否彻底否定人类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之间必须首先在我们双方的用词方面达成一致,否则就有可能引起可怕的误会!

人类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人生幸福的权利,南传佛教是认同这一点的。只有那些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损人利己的独裁专制者及其御用文人们才会试图通过强制的手段来剥夺,或通过欺骗的手段来将人们——除了他们自己——的注意力从这一方面引开。在这个问题上南传佛教与那些只要求人们无限制地付出并不求任何回报的表面上听起来“总是令人泪流满面”、“总是令人觉得高山仰止”,但实际上究其根源皆是为某个剥削阶级服务的伪善理论是完全不同的!南传佛教是彻底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其教理教义完全是围绕着为人类通过完全自主地努力来彻底解脱人生的烦恼这一核心展开的。这个教义不是为了除了自己之外任何一个人或“神”——不管是具体的“神”还是某种抽象的“主义”——的。

人类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个体的基本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欲界知见——其中执有“天道”知见的也是极小的一批。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互相争夺资源,以求使得自己的利益得到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将幸福的基础建立在物欲的满足和某种精神境界的达成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照世俗的说法就是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在各个民族里都产生了一批弘扬“人天乘”善法的高山仰止的大师:如孔子,老子,庄子,耶稣,大雄(印度耆那教的教主)等。其中孔子、耶稣等人的教义属于人天共法,而老、庄、大雄等人的教法则属于天法。这些教法确实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脊梁!也是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个体都认同的基本社会意识。在世间生活的人们将其中的绝大多数知见拔高、神化为“人性本来就应该如此!”,“若不如此如此,你还算得上个人吗?!”,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种世间善法在维持人类社会的稳定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这些世间善法都有一个缺陷:即将幸福的基础建立在“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无常”法之上——不管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还是“某种精神境界的达成”都是“无常”法。按照佛法来说,就是因缘所生法。因缘一旦不合,一切努力都将化为泡影!道友不难从古往今来治乱兴亡和社会主流意识的变化中体会到因缘所生法的奥秘。中国古人言:“天时、地利、人和”,在某种程度上也说出了因缘所生法的部分奥秘。

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世间善法都不足以给人们带来永恒的幸福。所谓的“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实际上并不“基本”。所谓的“人性”也并非真正的“人性”。这种善法在因缘和合时给人类社会带来和平安宁的同时,在因缘不契时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普遍的不安和失落。再换一句话说:这些世间善法教人执着某些本来是“无常”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本来是不该作为幸福的基础的。

南传佛教的解脱道是一种不同于人天善法的善法。首先,南传佛法放弃了将幸福寄托在不随自己的意志转移的“无常法”的现起上的主流做法,将幸福的源泉收归自心,认为通过纯心理的调整便能够使得人们获得永恒的幸福——涅磐。由于阿罗汉们去除了一切对于世间无常法的执着,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过着世间生活的人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行止也与世间众生很不相同。

南传佛教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利保留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南传行者们尽管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世间生活之人完全不同,而且也看到了世间知见的某些根本过患,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因此而轻视他人,也不会通过强迫或欺骗的手段迫使他人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们是一群完全脱离了世间知见束缚的与世无争的人,他们的存在不会影响到在世间生活的任何一个按照世间善法的规范生活的人。但是他们也不会按照任何别人指定的生活方式来生活。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都是经过他们自己的反复思考之后选定的——同样他们也尊重别人经过独立思考后作出的人生抉择。

不过,从世间善法的角度来说:阿罗汉们的生活方式是常常被人们非议的。认为他们毫无慈悲心和社会责任感,甚至有些具有浓厚的专制思想残余的偏激人——如韩愈——起劲地鼓动要消灭这些“寄生虫”。就是汉传佛教对南传佛教的这种作范也颇有攻击之词。对此,南传行者的态度是“默摈”(不予解释)——因为这牵扯到基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是没法通过论辩的方式来解决的。

阿罗汉的生活方式被世间生活的人认为是“消极避世”的根源在于:人们普遍认为一些东西对于人生幸福的达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那些在世间竞争中一败涂地的人才会声称自己根本不在乎那些东西——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实际上狐狸比人更想吃到葡萄!一些世间知见深重的狡猾者也常常搬用佛经中的警句来粉饰自己,以麻痹别人对他的警惕,以求出奇制胜。但是阿罗汉不是狐狸。因为他们是真的不在乎那些东西。

人在幼年时期,天天都想吃零食,说不喜欢吃零食都是假的,为的是在妈妈面前故意装乖。人长大了之后,多数人都很少吃零食,难道他们也是为了在妈妈面前卖乖而不吃零食吗?

南传佛法并不否认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只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之不同而已。

至于佛教在世间的善举似乎不如基督教做的多。这点是有历史上的原因的。

(1)因为基督教社会近500年来发了财。因此有大量的资金转入慈善行业。而南传佛教流行的地区商品经济不发达,用来做慈善事业的钱自然较少。(2)南传佛教僧团有“手不过金银(钱)”之戒律(防止僧团中还未证阿罗汉果位的人在世俗的诱惑下产生腐败),僧团几乎没有财产。故以教团的名义搞的慈善事业相对较少。

至于汉地某些佛教团体大量聚财,大修庙宇,搞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的行为,南传佛教是不以为然的。与其将世间信众的钱收拢起来去办大事,倒不如让他们自己发心去办更自然、顺手一些,何苦与世间争功?!

 

问:不杀生等条款对于人类的正常生活来说应该如何来理解?那些农民,医学科学家在工作时不可避免的要伤害生命。难道我们吃粮食、吃药的拣了便宜,他们反到因此造罪,难道人类应该放弃那些职业?

另外,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忍”是不是意味着女人要忍受强暴,看着父母被别人追打也要忍?何种程度是一个界限?

答:呵呵,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有两个:(1)为什么我们要杀生?(2)杀生的危害是什么?

杀生的原因不外乎有如下几种:(1)为了人类的色身的健康而杀生——如道友所指出的农民、医学科学家一类。(2)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而杀生——如为了吃肉一类。(3)为了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杀生——如打苍蝇、蚊子、老鼠、杀罪犯及正义战争一类。(4)为了那些即使从世间善法的角度来看也是残忍的欲望而杀生——如残害动物及非正义战争之类。其中第(4)种情况显然不必要讨论。

在世间善法的“人法”范围里,前3种杀生都是符合世间规则的。尽管在“天法”的层次上,对于杀生一事也是持否定的态度的——如道家及印度教等,但是并不彻底,总有某些可以“开戒”的特殊情况——如《薄伽梵歌》中就歌颂正义战争。

人类社会的主流思想是欲界知见,这种文化氛围使得杀生成为一件可有可无之事:在生存环境优越时,人类可以表现出足够的慈悲心;而在条件恶劣或所愿难以果遂时,人类自己的利益与其他生命的利益相比就占了绝对优势,于是人们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损它利己”的杀生举动。这是欲界知见的必然结果,也是欲界善法之所以不可能圆满的原因之一。

在阿罗汉眼里是不存在必须杀生的任何道理的。因为他们已经解除了对色身和属于无常法的任何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东西的执着。阿罗汉们旅泊三界,了此残生,抱定了“于山间死当如鹿死”的气概,随缘度化。你给他供养他接受,不给他供养他也不动心。色身的健康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不必关心的事情,只须随其自然,这样也就解除了对食物和医药的任何执着,对苍蝇、蚊子、老鼠等令“人”痛恨的生物也就不存在任何嗔恨心;至于口腹之欲,与阿罗汉更是毫不相关。

既然阿罗汉连对精神境界的执着都已经完全舍弃,世间的任何变化都不足以影响他内心的平静和愉悦,因此才能严守不杀生的信条。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阿罗汉自己虽然已经完全地断除了与杀生相关的任何现行心理活动!但从来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所有的戒条都是针对自己的!!!他们根本不需要通过“损人”来达到“利己”的目的!!!

实际上世间善法中的“天法”对杀生也是持否定态度的。所谓“天法”,就是舍弃了物欲,但将某种精神境界的达成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目标的善法。在他们的思想体系里,由于舍弃了对色身的执着,因此也反对前两种杀生的行为。其中还有许多人对第3种杀生也持否定态度。如果道友跟他们探讨关于杀生的问题的话,您就会听到如下的解释:喏!当你决定杀生时,你的心里就充满了嗔恨。此时你再反观一下内心,就会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平静和安详已经遭到了彻底的破坏!醒来吧!朋友!你不是在杀生,而是在自杀啊!许多佛教徒在向他人宣传杀生的害处时也借用天道朋友们的类似说法。

南传佛教的认为杀生来源于“嗔恚”这一欲界不善法(烦恼)。对于那些彻底地断除了欲界烦恼的阿罗汉来说,是根本不可能起杀生的念头的。

对于在世间生活的佛教徒来说,只要他们没有能够修成离欲的阿罗汉,嗔恚这一恶法就不可能断绝,随时可能现起与嗔恚相关的现行心理活动。于是,他们终于觉察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背离了正道,立即就运用自制力来强行压制这种已成燎原之势的心理活动,使其影响面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心中,而不产生任何足以影响到他人的行为。“忍”之一字就是这样来的。没有烦恼,哪里需要忍耐?!

对于南传佛教行者来说,“忍”之一法只是“亡羊补牢”的最后一招,并非制服烦恼的究竟法。南传佛教认为,只有通过对于“身受心法”的如实觉观——四念处——方能将各种烦恼在它“起于青苹之末”时就连根拔除。并且将四念处认为是唯一的一种能够通向解脱圣果的道路。用汉传佛教的话来说:这就是所谓的“不忍而忍”。从世间人的角度看起来是无上的“忍”——一切在常人看来难忍之事都被阿罗汉“忍”住了嘛!但是从阿罗汉自己来说,他的心相根本就不是象世间人理解的那样的忍!对于阿罗汉来说,他们的“忍”是不存在任何界限的。也许“忍”这个词不如“超脱”这个词来得确切。

南传佛教认为:世间的忍是不能达到制服烦恼的目的的,甚至连暂时减轻烦恼都难以做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世间的忍所起的效果还不如暂时“逃避”一下(所谓的“转移思路”)。只要存在必须忍耐的东西,说明你对某些方面必然存在执着。如果这种执着不能通过四念处来拔除的话,实际上,你的忍只是在表面上做做样子而已。

在各种世间善法里,忍辱都被作为一种美德来宣扬。即使是对于那些南传佛教的信徒来说,在他们没有证得解脱道的时候,“世间层次上的忍”仍旧是一件不可轻视的助道因缘——尽管这种忍并非究竟。在这个方面,南传佛教与世间善法是存在一些共同语言的。

但是“世间层次上的忍”也经常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变成便于他们对他人进行剥削压迫的精神枷锁和精神鸦片。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对妇女的所谓“妇道”的说教就是这样的一种十分肮脏的“假冒伪劣”善法!不仅如此,所谓的“三纲五常”之类的东西也同样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恶法。因为这些恶法都违背了“众生平等”的基本原则,即使从世间善法的角度上来看都是应该“批倒批臭”的。一些披着佛教外衣的不纯分子为了自己的私利也在宣扬这些肮脏的说教,但是他们绝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也不是真正的佛教徒们的道友!

大千世界,光怪陆离。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生活轨迹前进着。个人的因缘并不相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是父母被别人打,其被打的因缘也各有不同——如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寇欺侮和因为做汉奸而被中国人痛打的性质就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任何现成的结论。而“自己是不是该忍耐”这一问题必须由当事人自己解决。而在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一个熟稔四念处的南传佛教行者和世间人——也包括孟子等世间善法的弘扬者——在理性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是会有明显的差异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