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协会张琳副秘书长致辞
发布日期: 2002-01-31 浏览量: 3,693 次浏览
在国家宗教局的批准下,在江苏省宗教局、苏州市宗教局的指导关心下,在当地佛协的积极努力下,“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今天胜利召开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这次会议的召开,讫今已经过将近一年的筹备,在此期间,江苏省政府和江苏省佛教界作出了极大努力。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代表,我为苏州市佛教界、江苏省佛教界能够成功举办这次盛会表示由衷的随喜和赞叹。通过这次会议的组织工作,也充分证明苏州市的佛教界、江苏省的佛教界有能力举办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我们也应为此感到自豪。
在会议筹备期间,国家宗教局曾多次过问,对会议的筹备工作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刀述仁副会长本来也准备出席,但因为公务活动未能到会,所以委派我代表他作一个书面发言。
这次会议参加的人数虽不多,但规格很高。今天我来到会场,看到两国的教界代表和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感到非常高兴。中国和越南都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进行努力。在新世纪到来的今天,在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两国佛教界能够坐在一起研讨佛教教育的前景,意义非常深远。相信我们今天走出的这扎扎实实的一步,能够为中越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流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希望,经过两国佛教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使这次学术研讨会在中越两国历史上留下美好的一页;在当代佛教史上写下重要的篇章。
下面,请允许我代读刀述仁副会长的书面讲话。
尊敬的中越两国法师们、学者们、朋友们: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中越两国佛教界的法师和学者相聚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研讨佛教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佛教教育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并且影响深远的事情。
我们之所以非常高兴的与越南佛教界共同开展这一项活动,其中有历史与现实两方面的原因。
中国与越南自古就建立起友好的睦邻关系,不仅两国人民往来密切,两国佛教徒也始终保持着广泛的交流。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中,双方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这是历史方面的原因。另外,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和越南都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佛教组织,这在当今世界佛教中是绝无仅有的。把全国佛教界纳入一个统一、健全、严密、协调的组织之中,这是一种优势,是开展各项佛教事业的有力保障。这一优势,特别体现在佛教教育方面。因为在现代社会里,佛教教育与普遍教育一样,都应纳入健全的教育体系使之统筹兼顾,环环衔接,层层深入。在这方面,越南佛教界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些成绩是值得中国佛教界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这就是我们与越南佛教界一起研讨佛教教育问题的现实原因。
也许有人会问,当前世界佛教面临的问题很多,为什么偏偏选择佛教教育问题来研讨呢?
我认为,佛教教育问题是当代佛教面临的最大和最紧迫的问题。
佛教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在佛教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上,有二千三四百年的时间是采取传统乃至原始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往往以师徒授受、衣钵单传为特点。至多是以寺院为学院,以宗派为传承,教学内容也仅限于教义本身,世间学问不被重视。但是百余年来,科技发展迅猛异常,人类社会日新月异。致使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的佛教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这些巨变迫使佛教界的有识之士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探索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条使千古不变的佛理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相适应的道路。
二十世纪初,我国一些著名高僧大德如太虚法师、杨仁山居士等就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并付诸了实践。其中影响最大、成果最丰的是将佛教教育从传统做法改为院校教育;把经咒、佛事的传授扩大到历史、地理、伦理、外语等世间学问中来。这应当是现代佛教教育的初创阶段。这一教育形式的出现,在佛教界产生了极大影响。虽然它没有全部取代传统的教育形式,但它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及所起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战争的世纪,是人类充满苦难的世纪。中越两国人民都曾经在战争与苦难中承受了煎熬。二十世纪末,世界虽然仍不平静,但我们终于看到了新世纪的和平曙光。在和平环境里,科技的高度发展使世界面临着新的更为深刻的危机,这些危机主要来自于被我们人类所破坏的环境。同时科技时代也给佛教弘法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佛教界在僧才培养的方向、形式和目的等方面就必须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步并与之相适应。
关于佛教与社会适应性问题,我有两句话概括。第一句是“以不变应万变”。意思是,任凭社会不断发展,佛教的基本教义和核心思想不可变;第二句话是“以万变应万变”,意思是佛教要与社会同步发展,要在慈悲济世、弘法利生的精神指引下,以圆融的做法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利益社会。
我想,这也应当成为制定佛教教育方针的总原则。我们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而进行佛教教育改革,而佛教教育改革的结果会使新一代佛教人才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这是一种承前启后,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意义不言而喻。
世界的未来充满挑战与机遇,其中人类的和平与进步,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仍是佛教徒关注的主题,我们希望未来一代佛教栋梁能与全人类共同承担起上述重大的使命。我们寄托希望于佛教教育。在未来的几天里,两国的佛教教育家们会就佛教教育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我相信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将会对两国佛教教育事业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我也希望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使中越两国佛教界的合作、交流和友谊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排版|正信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