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居士学者 > 陈星桥 > 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铜川市举行

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铜川市举行

发布日期: 1999-01-01 浏览量: 2,527 次浏览

 

陈星桥

 

由玄奘研究中心、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等十个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3月22日至23日在陕西省铜川市举行,来自日本、韩国、越南、印度、俄罗斯、尼泊尔、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美国、德国等国和来自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台湾的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一次规格高、富有成果的会议,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与会代表范围广,人数多。既有国际国内知名的学识渊博的专家,又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中青年学者,还有一些深研唯识法相的法师、居士,以及热心佛教文化事业的企业界和新闻单位的代表;

二是学术交流涉及的领域宽,研究深入。学者们除提交了60多篇论文以外,还通过大会发言、分组讨论、个别交谈,从宗教、哲学、翻译、历史、地理、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多角度地对玄奘法师的一生及其伟大业绩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翻译方面,巫白慧先生《玄奘译经的准确性和创造性》,通过对玄奘《因明入正理论》译文的分析,对玄奘法师的翻译艺术给予了充分肯定;韩镜清老先生提交论文《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就玄奘法师对唯了别识的某些误译和误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黄心川先生《玄奘的佛经翻译与玉华寺》,对中国佛教的佛经翻译事业进行了回顾,认为从玄奘起我国的译经已从被动翻译状态转入了主动状态。指出:玄奘毕生翻译出佛教经律论75部1335卷,约为他从印度带回来的经卷总数657部的11.4%,较我国历史上五大翻译家中的鸠摩罗什、真谛、法护、义净所译总和1222卷还多了113卷;玄奘译经约占隋唐译经总数2471卷的53%,其中一半以上(680卷)是在玉华寺翻译的。此外这方面的论文还有郭良鋆的《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照》、李利安的《〈金刚经〉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王亚荣的《玄奘译场的人数及其职事》等。

在唯识理论及法相宗方面的论文最多,主要有俄罗斯E。A。土尔卡诺夫《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哲学》、韩国吴亨根《玄奘法师的译经与韩国唯识学》、韩国郑京植《法相宗的三时教判》、韩国柳炳德《圆测的唯识学和其学风的世界化》、韩国唯真《对法相宗三类境说的研究》、日本末木文美士《日本法相宗之形成》、惟贤法师《玄奘法师与唯识学》、正刚法师《试析奘传唯识中的“能变”义》、周贵华《了别与显现》、林国良《唯识心理学刍议》、梁劲泰《从潜意识到阿赖耶识》、徐仪明《真如说与玄奘的创新》、徐绍强《玄奘译〈解深密经〉之唯识思想》、卢海山《唯识学在中国的初期传播》、徐文明《慈恩宗衰亡的原因探析》、麻天祥《佛法空有观念的逻辑调适与法相唯识学在中国的传衍》、董平《略论法相宗的中道观》、严耀中《唐以后唯识学的南下》、黄夏年《王恩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等。

其它方面还有冯其庸的《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察》、荆三隆的《大乘般若经与玄奘的贡献》、韩廷杰的《玄奘对因明学的发展》、曾庆福的《论因明三支式的逻辑性质》、段启明的《玄奘法师与玉华寺》等等。在讨论中,学者们重点就唯识宗的五种姓说、四分说、八识与九识说、玄奘的会通思想、慈恩宗衰落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唐以后法相宗的流传情况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三是东道主陕西省和铜川市对这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非常重视,长时筹备、精心组织,为与会者提供了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良好的后勤服务。3月22日上午组织专家学者们参观了玄奘法师最后译经和圆寂之地玉华寺遗址,参加了铜川市玉华玄奘纪念馆暨玉华博物馆开馆仪式;当日晚上还举办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会后组织参观了黄帝陵、铜川市新区、秦始皇兵马俑和大慈恩寺,给各国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大会闭幕式上,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从时、处、主、众、论、行六个方面对会议的圆满举行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专家学者们提交的论文及学术发言作了点评,认为这届会议比1994年召开的第一届大会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末后他提出了三点希望:

1。大力弘扬玄奘精神。玄奘一生万里求法、译经讲学,表现了一种忘我的拚命的精神。从佛教来说,他是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的楷模。弘扬玄奘精神,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2。深入研究玄奘思想。要研究“慈氏学”。玄奘法师一生各宗皆弘,并非只讲唯识,否定中观。玄奘法师著有《会宗论》,他的会通思想值得提倡。我认为佛教判教开宗的时代已经过去,圆融诸法的时代已经到来。法相宗的四分说、三类境理论与心理学关系密切,而五重唯识观关系到修行实证的问题,对佛教徒来说特别重要。

3。继承发展玄奘的事业。如佛学研究事业、佛经翻译事业、国际友好往来事业等,这些方面有很多事亟待我们去做。

吴立民先生表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以上三个方面的工作全面带入廿一世纪。

 

(原载《法音》1999年第4期第39页)

编辑:李路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