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居士学者 > 陈星桥 > 《维摩经》教学心得

《维摩经》教学心得

发布日期: 1985-01-01 浏览量: 2,705 次浏览

 

陈星桥

 

前几个学期,我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担任了《佛遗教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大乘起信论》、《金刚经》和《心经》等六部经论的教学,初步摸索到一些经验。上学期,我开讲鸠摩罗什所译的三卷本《维摩诘所说经》(以下简称《维摩经》)。罗什的译本比其他几种译本要简明流畅。它优美的辞藻,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深为广大佛教徒所喜爱。在历史上,《维摩经》是一部很受社会欢迎的佛经。晋代名僧支敏度说,此经乃是“先哲之格言,弘道之宏标”,“厥旨幽而远”,把它看成是阐发佛理的最高准绳;僧叡法师则说:“予始发心,启蒙于此,讽咏研求,以为喉衿,”把它当作佛教理论的启蒙读物。僧肇大师因为遇见旧译《维摩经》而出家,谓“每寻玩兹典,以为栖神之宅”。此经不仅为高僧大德所尊崇,还广泛流行于士大夫阶层。它对中国禅宗的形成,也起过巨大的作用,有人把它与《楞伽》、《圆觉》并称为“禅门三经”。敦煌莫高窟尚存有隋、唐、五代、宋几个朝代绘制的《维摩诘经变》壁画六十八铺;现在国内外已经公布的敦煌遗书中,各种有关《维摩经》的卷子多达九百三十余卷,其中《维摩诘经变文》大约有三十卷。《维摩经》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于此可以想见。我很喜欢这部经典,为了把这部重要的经典讲好,我作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也得到了一些经验。

一、讲某经之前,先为学生提供和介绍与这部经有关的知识、资料,并说明它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增加认识的广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阅读较多的参考资料,备好课。

二、《维摩经》共分十四品,每讲一品,我都在黑板上列出该品的结构层次。讲完一品之后,将它的中心思想写在黑板上。全经讲完后,进行全面总结,揭示全经的主题,指出它在佛教思想理论上的意义和在文化领域中产生的影响等。这样就使学生对每一品乃至全经的要义容易把握,加深记忆,有利于复习。

三、因为是最后一个学期,所以对于经中已经学过的名相和前后文义理相同的地方,只作简单的提示,而对经中富有启发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思想、观点、方法以及中心大意则不妨讲详细些。这样做,既可避免名相解释的重复,又可改变脱离现实,一味谈玄说妙的倾向,使佛经教学详略得当,学生学有所得,兴趣盎然。

四、《维摩经》文义俱佳。经文以对话形式为主。为了使学生能深入经义,体验、想像维摩法会的盛况,我找了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维摩、文殊、天女、舍利弗、迦叶,用白话文上台复讲《问疾品》、《不思议品》、《观众生品》和《佛道品》前半品;又组织三十三位同学上台分别背诵两首偈颂,并相应于《入不二法门品》中的三十三位菩萨,撰稿共谈不二法门。学生们对这种复讲颇有兴趣,准备得认真,讲得较好。这对于活跃教学气氛,丰富学生的想像力,锻炼、提高他们朗读和表达的能力,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比较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如让学生备课,讲解一段经文;自己查工具书做作业,解释字、词、名相;让同学们先总结某两品的中心思想,然后我再加以综合;出几十个课外思考题,让学生课外去思考等,教师则加强辅导。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进步快,学得扎实。

通过教学,我对《维摩经》的认识也加深了。《维摩经》是以大乘性空缘起的理论(含有如来藏缘起和法界缘起的内容)为基础的。它处处显明了“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的空有不二之理以及“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的积极的入世思想。在谈到佛国净土时,佛陀直接了当地说:“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明确指出:“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一切众生故。”为了实现这一宗旨,菩萨就应当修直心、深心、大乘心,乃至修习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和三十七道品,通过净行以净其心。是以佛陀总结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经中的主人翁维摩居士就是本着这种理论和信念,以种种方便去庄严国土,教化众生,自净其心的典范。我觉得,《维摩经》所阐发的这些思想理论,尤其是心净佛土净的人间净土思想,在我们为贯彻赵朴初会长提出的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四化建设服务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导意义。

 

(原载《法音》1985 年第6期)

编辑:李路野

下一篇: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