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普法师-转心四法系列
发布日期: 2018-12-07 浏览量: 17,471 次浏览
(一)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又跟大家见面了。上次刚告别,这次又见面。
大家刚才在供香、供花、供灯的时候有没有在观想?一定要观想才能供养。
释迦牟尼佛,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在菩提树下成道。在初成道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没有打算在这个世间说法,他说他所证悟的法过于深奥了。这个时候,我们娑婆世界欲界的天主帝释天和色界天的天主大梵天(他们是代表了我们整个娑婆世界的两位天主)从欲界天和色界天来到了初成道的释迦牟尼佛面前,以一个黄金的千辐法轮和一个洁白的右旋法螺作为缘起来供养释迦牟尼佛,一再地祈请释迦牟尼佛说法。因此,佛法才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世间能够有佛法的缘起,是因为两位天王以这样的缘起来做供养的,所以,凡听法前要做供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这次要来讲什么内容?转心四法。什么叫转心四法?这四条叫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这四条出自于佛的根本乘,也就是小乘的《阿含经》当中的经义,佛在《阿含经》当中经常讲到这四个内容。为什么叫转心四法?佛陀说,这四个法能够转变凡夫的心,如果要出轮回,先要修这四个法。按照传承,转心四法有两种讲法:一种是先讲暇满难得;第二种是先讲轮回过患。我原来打算按照第一种先讲暇满难得。现在我临时改成了第二种讲法,就是先讲轮回过患,因为这个非常重要。
轮回之中,我们究竟有什么样的过患,令得我们必须要解脱的?我们都读过《地藏经》,对吧?轮回过患最主要是什么?是苦。因为这个世间很苦,所以,我们必须要去依靠佛法和追求解脱,这是我们佛陀一切法的缘起。我们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以后最先讲的法是《华严经》。但是,《华严经》可不是对人道众生讲的,它是对八地以上的大菩萨讲的。佛陀对人道所宣讲的最初的法是什么?是对五比丘讲的四谛:苦、集、灭、道。第一个就是苦谛。我们读《地藏经》会有这样的词句:“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那时候,诸佛菩萨都会到我们娑婆世界的忉利天宫来集会,来干什么?来称叹、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最后四个字是重点——“知苦乐法”。知苦和乐法这是十方诸佛都非常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地方:他能够在五浊恶世这种地方教化众生,让他们知道苦,又因为知道苦,心向正法,他心中生起对佛法的那种爱乐之心。苦,是我们这个世间当中佛陀说法的缘起。因此,佛陀最先说法的时候,说四谛。苦、集、灭、道,第一个先说苦。佛陀在《阿含经》当中说:“此是苦,汝应知。”你必须要知道这个世间什么样是苦,知道苦了以后,人生会有一个方向。这是我们释迦牟尼佛要讲苦的一个原因。
我记得上次在讲《普贤行愿品》的时候,给大家略微地讲过苦。我们佛陀说,这个世间叫纯大苦聚。就是,释迦牟尼佛他以一个成佛了的人的智慧去看待这个世间的一种眼光。他没有说这个世间是乐的,反而说这个世间纯大苦蕴。什么叫纯大苦蕴?纯,就是说这个世间只有苦。而且是大苦,这种大苦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的人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明明觉得好像这个世间还是有不少乐的,对吧?大夏天的时候,我们吃一根冰棍就觉得很乐;口渴的时候,喝一杯水,吃一片西瓜,我们也觉得很乐……这些年,社会上有个词叫“小确幸”。我们还是会觉得这个世间当中还是有不少乐的,不管是大乐还是小乐,对吧?我们中国人过去有“人生四大乐事”这个说法,对吧?这个世界还是有那么多可以值得乐的事情,为什么佛陀会说纯大苦聚?他是一种什么角度或者什么眼光来说这句话呢?
我们今天就来讲轮回的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内容,大到我们一节课是不可能讲完的,我们只能挑人道里面的苦来说,因为人道离我们最接近,然后我会挑一点点六道的苦提一下。说到苦,我们整个三界里面,从欲界到色界、到无色界,整个三界众生,如果都要说苦的话,三苦充满,我以前也讲过的,苦苦、坏苦和行苦。苦苦,我们后面这四次课里面会慢慢地讲解,因为我们讲到因果不虚的时候,会慢慢地讲到六道的苦,六道的各种因果轮转。
坏苦,是什么意思?坏苦就是说,我们这个世间当中所有的苦,它是会变异的。我记得上次讲《普贤行愿品》的时候,也给大家稍微讲了这个的概念。我们世间当中能想见的种种的乐,比如,我们中国人过年都会说“恭喜发财”,中国人是很喜欢钱的,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代表乐。财富的增加,能使我们能够获得一种快乐,获得种种的物质享受。我们不否认它是会带来乐的,但是这种乐会变异,而且会很快地变异。
我记得我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拿到一个红包,那时候是十块钱,拿到一张五十块钱就了不得了,我很乐,把它揣到兜里面,特别开心。但是当我慢慢长大,开始上学了,兜里零花钱就多了一点。出家以前工作有了收入,然后慢慢地收入一点一点增加。我好像就觉得这种财富的增加到某种程度上就变异了。起初我拿到钱的时候很开心,可是当我拿到的财富在不断地增加的时候,我发现这种虽然也还是乐,但这种乐却比不上我小时候拿着五十块钱的那种乐。假如我们这个数字变成一百万、两百万、三百万……到达某一个界限的时候,这种财富所带来的乐就会很低。这种乐是会变异的,这会让我们非常苦恼。我们众生都是在追求安乐,避免痛苦。可是当发现我们很用力地去追逐的这些乐,在不经意之间就在漏失,让我们很苦恼,这就是坏苦。就是这种乐它会变异。我记得我上次打了一个比喻:一个很爱吃苹果的人吃了第一个苹果,觉得很开心。可是当他吃到第二个苹果的时候,吃苹果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比不上吃第一个带来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可能到第五个的时候,吃苹果所带来的感受就不是乐了,而是一种轻微的痛苦,因为这会让他吃得很撑,吃上去很凉。可能如果增加到吃七个、八个、九个的时候,这就会变成一种急剧的痛苦。如果我们仔细地去观察、去思考世间当中所有的乐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我们会发现它是会变异的,忽上忽下,这就是坏苦。
最后是行苦,行苦非常可怕。三苦里面,苦苦是我们正在遭受的这个痛苦本身,对吧。我们今天生了一场病,这种病让我们生不如死,很痛,这种是苦苦。坏苦,是我们的乐在变化。而行苦,在我看来更可怕。行苦是什么意思?行就是变化的意思,行苦是孕育诸苦的意思。我们刚刚讲到“人生四大乐事”,我能够想见得到的,人世当中最开心的事情,可能是什么?是一个家庭里面有一个新成员诞生了。一个小孩、一个婴儿来到这个世间,嗷嗷待哺的时候,我们看到,非常非常多的父母在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时候那种眼神,恨不得把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送给他。恨不得说,我这辈子就要对你好。可是,当这个孩子出生的那个刹那,就意味着这对父子、这对母女,一定会有分别的那天,这个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刹那就决定了的,躲不开,大家明白吗?行苦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去享受世间种种乐的时候,无论什么乐,当获得乐的同时,同时也种下了苦的因,有一天这种乐一定会反过来成为我们的苦。这就是行苦,是我们三界众生都没有办法能够脱离的。我上次讲解到天人之乐,六道之中最乐莫过于天人。可是,天人在他将要堕落的时候,他的那种五衰相现,他周围的天人都要远离他。天人身上是没有臭秽的,可是当他要堕落的时候,身上会发出臭秽,他头上一辈子都没有枯萎过的花朵会枯萎。种种的衰败出现的时候,他以他的神通能够见到他堕落以后所能生到的处所,这个时候他内心当中所出现的那种苦,与地狱众生等同。
我相信大多数人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都是幸福的。相比起我们的先辈生活在战乱、饥荒的年代。尤其是在一些特别的年代,我们的先辈是眼睁睁地看到人性当中扭曲丑恶的一面。相对他们那辈人,我们是幸福的。可是,当这种幸福有一天它被剥离开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产生苦。我们送别亲人的时候一定会哭,对吗?我们在送别他的时候,我们种种与他相处的一幕一幕都会出现在眼前。我们曾经与他相聚时的乐,在我们分别那天,反过来都变成了苦。这就是行苦,它告诉你,哪怕你现在不苦,有一天一定苦。所以这个让人很绝望。
这是我们讲解的三种苦。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的佛陀说这个世间尤其是人道众生苦的时候,说人道有八苦,对吧?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盛。我们一个一个来讲。我尽量给大家多讲一点内容,但是看到时间有限,我们尽量精简地多讲一点内容。
死苦。我记得我以前在讲八关斋戒的时候,详细的在一节课里面给大家讲解过。这是一个众生要死的时候,他要经历的每一种痛苦,四大分离、三相显现时候的感受,这是佛在经文当中,佛陀以他的智慧照见后,在经文当中给众生宣说的。
生苦。这是一个众生由父精母血合和的那一刹那,一个神识入胎,入到这个胚胎当中,它孕育到母亲的身体里面。从它孕育到母亲身体里那时起,母亲身体里面所有的感受它都感受得到。当母亲喝杯热水的时候,它好像被浑身的热水所包裹;当母亲喝一杯凉水的时候,它好像整个身体浸在冷水当中一样。它的感受会比已经出生的人要强烈。当它包裹在母亲的胚胎当中的时候,就好像被一座山压着一样,动弹不得。生苦,苦的不止是孩子,还有母亲。我们中国人管生日叫什么?叫母难日。我有时候想,女人来到这个世间,她承受的苦,纯粹从生理上讲可能就要比男人多,男人没有体验过生育之苦。我们能这样想象一下生育的痛楚,过去我听过一个比喻,就像我们把手放到小轿车车门上,用力地夹一下的痛苦,女人生育的时候每几分钟一下,每几分钟一下。当然我是没有生育过,我是听别人说的。我小时候真的有被车夹过,我印象非常深,小时候手放到车门上一下被夹了,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我家有一个长辈在生育的时候,生了三天三夜,这就是难产。后来我们在问起他的时候,他就是一脸形容不出的复杂的表情来给我们说,终身难忘。他那个年代还没有计划生育,但是他只生了一个孩子,就是因为他太恐惧这种苦。这是生苦。
老苦。老苦这个事情很可怕,从我自己的一个长辈说起。过去我的奶奶她年轻的时候是个运动员,身体非常好。我家那边有一条很大的江,我奶奶年轻的时候每天从江的这头游到那头,再从那头游回来。可是到她年老的时候,她连下楼梯都很费劲。老苦就是这种衰老、这种衰败。我常常想,我们年轻人其实不太容易懂,对吧?我们经常听说“老”,我们常常听到“死”,但是当我们没有去经历过的时候,这种东西它是一种很遥远的概念。可是当我们去慢慢体会的时候,这个事情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过去,密勒日巴尊者曾经打过一个比喻,老人站起来的时候就像拔木桩子,他好不容易才站起来;他走路的时候像一个人在捉小鸟,因为他身体衰败了,所以只能轻声轻脚地慢慢行走;当他坐下去的时候像一个重物重重地砸到地上一样。我看到我的奶奶当年就是这样的。密勒日巴尊者又说,外皮极具诸皱纹,内湿血肉现凹凸,痴聋盲哑尽迷乱。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当衰老在我们这个身上出现的时候,我们身上慢慢会出现皱纹,我们的肌肉开始松弛,我们原来平整的肌肤会出现凹凸,我们的六根作用开始衰退,我们耳朵听不见了,眼睛看不见了……这个在老人身上我们是一定看得到的。
过去我常常看到我们家的那些姐姐们在聊天的时候,尤其聊到化妆品的时候,乐此不疲。我听到这个精华液,这个神仙水,这个面膜多好多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去热衷于这些东西?因为我们不希望这个色身衰老,我们拼了命地要去延缓,乃至于能够让我们看起来稍微年轻一点,我们花不可计数的钱和精力。我听他们讲有的时候,办一张美容卡一年要花一两万,甚至更多,乐此不疲。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不愿意衰老,不太愿意面对这件事情,我们不断地去骗自己也好,骗别人也好。尤其我们常常说女士不可以问年纪。我们恨不得六十岁的时候看起来像二十岁,因为不愿意面对衰老。但是,这个事情我们避免不掉。我们哪怕给每一寸肌肤,每一寸的肌肉,花上成千上万的钱去养护,去拼了命地用各种东西去保养,甚至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维护,它终究会衰败。而且最可怕的是什么?这种衰败没有办法能够回头。假如我们今天生了病,我们今天感冒了,感冒七天,哪怕再难受,不怕,我们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对吧?哪怕一个月,我们流鼻涕,我们咳嗽,我们吃了药,我们多休息,我们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可是衰老这个事情它不会过去,它只会越来越严重。我们常听说“你今年看起来好年轻啊!”我告诉你,这一定是骗你的。
衰老,是我们人生当中没有办法避免的一个事情。大家知道这种苦痛吗?我们曾经看到,一个那么幼小、稚嫩的婴儿,那么可爱,他一天一天在慢慢地长大,到衰老,到皮肤发皱,到慢慢生出老人斑,到慢慢地他再也拿不动东西……这种衰老我们没有办法能够躲得开。哪怕我们科技发达如今天,我们只能尽量地去延缓、推迟这个事情,还未必有效,我们抵御不了它。衰老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我们身体机体的衰败,还有我们心理上的痛。我常常喜欢跟老人聊天。他们往往会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怎么样,对强壮的、美好的那个时期,内心当中多么的不舍,多么的留恋。从中我慢慢地就能体会得到,而这种事情我们一定要到老了才懂。 我们中国人常说,韶华青春,青春易逝,我们留不住它,这是我们一种苦痛。这种苦痛,你告诉年轻人,年轻人不会懂。我年轻的时候,我家的父母、爷爷奶奶经常对小辈说,多穿件衣服,不要睡那么晚,会老的,老了会生病的。小辈听得懂吗?听不懂。他没老过,他不懂。当我的同龄人开始经历到身体的衰败,头发越来越少了,或者精力越来越不行了……种种的衰老慢慢出现在他的生活当中的时候,他开始慢慢懂这个事情,而这个事情回不了头的。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会想着老,但是我们老的时候,回想起我们年轻的时候怎么样,每一点都是苦。这就是老苦。
再来是病苦。病我想大家都会有过经历的,这个世间当中绝少有人没有生过病的,所有众生,尤其是人道众生,我们吃五谷杂粮,怎么会不生病?我们听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哪怕是一个人身体再强盛,身体特别好,一病就不在了。病痛所带给我们的那种痛苦,很难抵御。我们常说修行人要有道心,或者我们修行要有力量,这话说起来容易。我记得有一次印象特别深,我得了特别重的感冒,身上在发烧,承受着巨大的冷的时候,当时我内心当中有什么感觉?我只有一个感觉,快点好,好难受。那个时候再跟自己说,你不要怕,这个世间都是虚幻无实的,你要念佛,你要观空。空不掉的,我告诉大家。这种时候,就是我们中国有一句话: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今天还没有到那一步,我们觉得好像有把握,但是真到那种强烈的病苦发生的时候,做不了主的,除非我们的修行足以抵御这种生老病死苦。这不是开玩笑。
我家的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时期是在医院里面度过的。在他住到ICU病房的时候,我在重症监护室里看到周围每一个跟他一样躺在床上的人:有的还有意识,有的没有意识。当他有意识的话,每天他有的说得出来,有的说不出来,他身体承受着常年卧床、身上的并发症带来的巨大痛苦,但是他内心当中又有想要活的欲望,这样不断地煎熬。我们说过去的世人,他只有两种,要么叫做生,要么叫做死。但是我们今天的科技,它进步到我们还有第三种状态叫做不死不活。当一个人躺在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仪器的管子,依靠药水来维系他的生命,管子一拔生命没有了。他没有办法选择,他到了那步可能连话都说不出来。大家见过吗?因为长期卧床,身上的肌肉、手脚都不断地萎缩,走不了路了,眼睛视网膜也因为长期的病变,已经衰退到看不见东西了......承受着这种痛苦。他活在这个人世上,能支撑他活着的,就是他一点点都不想死。可是,他的生命已经没有质量可言了。这种病苦大家能想象吗?我们是没有到那天,我们还可以选择,我们还可以尽力地去修行,去念佛,可能我们还能躲得开那天。如果往生了能躲得开,不然我们都要经历这种病苦。不要说我们没有得那么沉重的病,只是一个重感冒都可以躺在床上。我仔细地去观察那时候的状态,心里面没有别的念头,所有好吃的、可以娱乐的东西摆在我面前,我是没有心思的。大家能理解吗?在一个病人面前,跟他说这个东西很好吃,他是没有心思的。这就是病苦。
病了之后,还有死苦。我们过去给大家讲解过死苦。死苦简单来讲,就是我们死的时候四大分离。大家见过去世的人吗?临死的时候,人到了某个阶段说不出话来了,脸上会憋得通红,他这个时候在经历他的地大分离的时候,身上就好像被一座山压着。他的痛苦就像一只乌龟活活地把它的壳剥掉一样,生剥活龟,这是地大分离。地大分离过之后,到水大分离。他内心当中好像有一口痰一样,或者想喝水,但是他那时候说不出话来了,这个时候他身体里面已经控制不住水大,他的大小便控制不住了,眼泪不住地往下流,这是水大分离。然后到风大分离的时候,出息多过入息,他的气息慢慢在衰弱。最后到火大分离的时候,这个人身体上的体温慢慢地消退。这个时候他说不出来,但是在他的境界当中所经历的火大分离的痛苦,就像一个人放在火上烧一样。水大分离的时候就放在寒冰上一样。风大分离的时候,就像在暴风雨当中不断的飘荡一样。那是说不出来的痛苦。这是死苦。
再来讲讲我们世间的另外几种苦,求不得苦。求不得苦,这个世间是很多的。有一次我看微信里面有个人发了一组图,我觉得好恰当。他讲的是什么呢?讲的现在很多人在互联网创业。我过去出家前我是做互联网行业的,就出了一组广告,我看的时候好感慨。这个说,因为理想,我们成了兄弟,因为钱,我们成了仇敌。大家见过吗?这个说,我二十八岁,我头发白了一半;那个说,我感觉自己已经快要成功了,但是我这种感觉已经是第六次了。因为我们人还是在不断地追寻,我们用了所有东西在追寻。这个说他的创业的历程是什么?陪聊、陪酒、陪笑、赔本;那个说,我不敢停下来,为什么?因为怕配不上曾经的梦想,也怕辜负了曾经遭受的苦难。这个说,为了想做的事情,我不得不去做我不想做的事;那个说,在车里哭完,笑着走进办公室。这个说,亏了钱,失去了健康;那个说,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这个说,四十度的高烧,待在车里出了一身汗,接着还要去做提案,不能倒下,不想到此为止;那个说,忍受孤独。这个说,下一次我不会再为了钱低头;那个说,我这个没有安全感的人,却要让所有人都有安全感。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绝不陌生。
我出家以前有一部电影叫《无间道》,大家看过吗?里面有一句歌词,我印象特别深,“我们在一条没有终点的路上不断地努力前行。”明白吗?轮回就是没有终点的一条路。我们不断地在每一世里面,用我们所有的经历,我们的热情,我们所有能拿得出的东西,不断地去追求我们想象中的那个叫做安乐的东西。我们拿到手了之后,发现这个也不是安乐;我们挣钱了,于是我们发现钱好像也不是安乐;我们去组建家庭,但是家庭它也会变化,它也会带来种种的烦恼。我们不断地去追寻种种东西,我们希望去追寻安乐,可是这种东西好像都不是真正的安乐,因为它里面都会带着苦。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就像济法师经常讲,我们在一个错误的路上,不断地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去追求快乐,于是我们得到的是越来越多的痛苦,这是我们轮回里面的一个缩影。这就是求不得苦。
我过去在北京工作,看到那么多的年轻人,每天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为了一个理想也好,为了生活能够更好一点也罢,忍受了那么多的痛苦。面对现在那么多的社会问题,高昂的房价、社会的保障、医疗,他们忍受着所有的东西,都还在拼了命地前进。我觉得中国人是很努力的,我当初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我亲眼见到的就是这样,我看到周围人都是很努力地在向前奔。但不管怎么去用力,最后都会有苦在等着他们,这就叫做轮回过患,这种苦是躲不开的。这是求不得苦。过去因为我做的是传媒行业,所以我得以在这个行业里面接触到很多人。我们现在都知道马云,中国互联网最成功的商人。我们当初能够见到那么多与他同期创业的人,我们做的相似的工作,他们每个人都咬着牙在坚持。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成功出来的马云,但是,我们看不到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最终走到某一步停止了,他们内心当中承受着求不得苦。这只是我们人生里面的一个缩影,我们人生当中有那么多的求不得。现在开玩笑地说,一个大学里面有几个女神,有几个男神,可能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求不得苦。过去我在上学的时候,出来一个“奶茶妹妹”,引发了中国的年轻人一致的叫苦连天。为什么?我们生命当中有对于美好东西的追求,但是,是不是所有美好的东西我们都能够追求的到?不是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当中都经历过求不得苦。
爱别离苦。我印象中非常深的就是我过去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上海的一个医院里,一个姑娘在刚要高考的年纪,得了重病。她跟她的父母说我不想死,我想要活。她家里人几乎是下跪一样的跟医生说,我把家里的房子卖了,救我女儿一命。而最后她还是离开了。我认识的另外一个教授,他一辈子意气风发,到他女儿因为白血病过世的时候,他才开始体会到,人生的那种别离之苦。当我们用尽所有方法,却没有办法阻止的那种别离,这种别离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当中一定会经历的,我们一定会送别你的亲人,送别我们所有所骄傲的东西。我们看得到的别离,叫生离死别。这个世界还有一种别离我们看不到的别离,就是比较隐形的。尤其是女性往往会控诉她的先生说:“跟我结婚之前,他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他可勤快了,可殷勤了,结果结了婚之后,就变成另外一个人。”后来别人跟我讲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我说,这个世间当中有十对夫妻,九对都会吵架,还有那一对是不说。
爱是什么?我们佛法当中怎么定义爱的?我们在《圆觉经》当中说:“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爱是一个很不可理喻的东西。我们上次讲《普贤行愿品》的时候,说这个世界的恩德,爱这个东西,可能是我们人类的所有情绪当中最汹涌澎湃,最不着边际也最不可理喻的一种情感。这种爱,它一旦进到人的心里的时候,这种牵缠大家很好理解。我们想象自己的子女,或者夫妻之间感情特别好的,想起对方的时候,仿佛有一种力量在你心里面不断地纠缠脱不掉。这种情感你试试什么时候就会爆发了?这份感情没有了的时候就会爆发。因此,我看到多少女性不断地控诉自己的先生,其实说到底都是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曾经的爱,现在没有了。这个东西它不但麻烦,而且它变化得很快。我以前说大概夫妻要靠爱过一辈子很难,这个东西变化太快。而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我们内心当中被这种强烈的爱欲所沾染的时候,会做出各种所有我们能想见得到、想见不到的最不理智的事情。这种像千军万马一样的力量,拦都拦不住。过去看中国的历史上,周幽王宠褒姒,烽火戏诸侯。他就是为了博得他的那位美人一笑,他可以不惜丢掉一个江山。我们看到世间当中的那么多爱情故事,为什么可以生死相许,就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情感,它牢牢地控制住一个人的心理,那种牵缠它始终潜伏在众生的心里缠脱不掉。我们对于子女的爱、对于夫妻的爱、对于所有东西的爱,这种爱之强烈,乃至于到我们到死的那一刹那都丢不掉。你看了多少人在去世的时候,抓住他心爱的人、心爱的事物不肯放手。这种强烈的情绪导致了我们整个轮回的发生,我们轮回就是因为这种强烈的贪欲,这种爱,这种爱染心,不断不断地催生我们下一次的轮回,不断地在转,而这种爱却丢不掉。
而这种爱,它本身也是苦。给大家举个例子好了,历史上特别有名的管道昇,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大才女,他的先生是中国历史上特别有名的一位书画名家赵孟頫。管道昇四十岁的时候不生育,赵孟頫想要纳妾。于是这个时候,管道昇就写了这篇特别有名的叫《我侬词》:“你侬我侬特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俩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什么意思呢?就是我恨不得我们俩就像两个泥人一样,我们全部和开来,重新塑,这样的话,我恨不得我里面有你,你里面有我,我们永远都分不开。我要跟你,活着在一个被窝里面,死了都要放在一个棺材里面。所以我看到这个的时候,我觉得好可怕,明白吗?我们对于这个世间的人或者事物的贪恋,我觉得这首词写得特别生动。当我们这个世间人他强烈的有一种贪恋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恨不得我活着跟你在一起,死了都不放过你。
我们看到上面一句:“情多处热如火。”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词叫热情如火,对吧?它像火一样地烧燃,势不可挡,这个就叫做爱。而当这种爱,它触发到一种别离的时候,给我们身心所带来的那种痛苦很难形容。我们见过多少年轻男女失恋的时候,他们哭得不行不行的,甚至有的实在盯不过了,一条绳子上吊死了。为什么这种东西它能够给我们强烈的苦,甚至我们连生命都不要了?因为,当这个爱它有多浓烈的时候,反过来当我们失去的时候,它就有多痛苦。这种痛苦可不是一下断掉的。知道吗?很多夫妻的这种爱是一点一点流失的。结婚了二十年,你们成为了亲人,对吗?但曾经的那种爱好像不一样了,这种每天的变化,对他最初的那种浓烈的、强烈的爱,慢慢地淡漠、慢慢地减退,甚至慢慢地转移的时候,你内心当中受到那种强烈的苦。这个也是爱别离。但是它最后爆发是在最终生离死别,送别我们的亲人的时候。于是我看到很多年老夫妻,平时老婆婆恨死那个老头子了,每天看到他牙痒痒,可是真的到那一天分别的时候,却非常痛苦。就像从前我的外公在我外婆去世以后,几年之间迅速的衰老。为什么?那就好比是他人生里面拄惯了的那根拐杖,忽然之间找不到了,人生里面羁绊了他一辈子的那个像空气一样的存在,忽然没有了,非常不习惯。这种爱别离也一定会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面。哪怕是出家人,当我们去送别我们的师父,我们的亲友的时候,我们也在同样经历了这种爱别离,我们曾经在一起的时候那么好,我们一起求道,乃至我们在师父面前那么慈爱。当我们跟他要分别,我们内心当中也会受到这种强烈的无常之感,它就是爱别离。
所有的这些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盛,所有的东西,它始终是伴随我们所有人的生命,我们一生是摆脱不掉的,大家明白吗?我们无论用什么方法,这种东西始终会伴随着我们。刚才说了有那么多求不得的例子,虽然有那么多求不得,那么多失败的创业例子,但还是有成功的。那他就没有求不得苦,比如说我们的马云,他成功了,他有那么大的企业,他有那么大的财富,那当他没有求不得的时候,他就有爱别离。一定会有别的方面让他爱别离,也一定会有别的方面让他求不得,也一定会有别的方面让他憎怨会。
憎怨会苦,我给大家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佛在《阿含经》中说,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乞食的路上,见到了一个很奇特的鬼道众生(这个世界有很多的鬼众)。这个鬼道众生,因为他往昔的业力,生为非常奇怪的一种身相。当他乞食回来之后,别的尊者去请问,于是他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了。佛陀说:“我亦见此众生,而不说者,恐人不信。”佛陀说,我虽然是佛陀,但是我也不说,为什么?因为我都担心有人说了之后他不相信。所以者何?如来所说,有不信者,是人愚痴,受长夜苦。大家相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轮回?我们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恶道的众生?有,是吧?那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地狱道,也没有见过鬼道众生,他们在哪里?我们现在往往会把它解释成,这个鬼不在外面,就在心里,对吧?我们经常会有人这么解释,是不是?我们看佛是怎么讲的。佛教《楞严经》里有个词叫“飞精附人”,《菩萨内戒经》里面提到个词叫“冤家债主”。我们经常说“冤家债主”,这个词不是我们佛教的,大家不要乱讲,是不是佛教的?它出自《菩萨内戒经》里面。佛说:“菩萨当悯念冤家债主,留住某甲身。”这什么意思?佛在《灌顶经》当中列举了很多各种鬼神,说这样的许多众生,他会留住在人的身体中。我PPT里面本来列举了另外一个经文,佛在《长阿含经》第二十卷里面有讲过,。大家知道这个世间的鬼在哪里吗?鬼道众生在哪里?佛说,这个世间凡有空处的地方,就有鬼神。屋舍里面有鬼神,道路上有鬼神,一切世间凡有空闲的地方,全部都有鬼神,只是人见不到而已。这个我本来列出来了,我不知道PPT后面有没有。佛在《长阿含经》第二十卷当中会讲到。有些时候,我们常常会听说,因为某个众生,突然间有一天被附身了,开始说话,对吧?大家听过这个事情吧?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佛就在经里面说过,某某的鬼神留驻某甲身中,他就附在这个人身上。《楞严经》当中会讲到“飞精附人”。这是佛所讲的。
有一年,我去参访一个道场,道场中有一位非常有修行的大德。在那个道场当中,有一个年纪比我稍长一点的出家人,修行很好。在一次坐禅的过程当中,他看到了自己的前世。他前世做古时候的一个军人,他在禅定当中还能看到他往昔世身披坚甲在一个打完仗的战场上面,那种满目的疮痍,尸骸遍野。他说内心当中的感受,是那种经历过战乱之后的内心的苍凉感(他跟我说的那个词非常有意思),在这禅定当中他都可以体会得到。他后来去跟那位大德求证:“我这个到底是幻象还是真的?”大德告诉他是真的,他真的是见到了自己前世的样子。但是这个事情他没有跟别人讲,只有我们很少数的一些出家人知道,因为涉及到别人的隐私,我们那时候也不会对外讲。有一次,在一个很特殊的时候,突然间这个道场里面有一个女居士忽然晕倒了,晕倒之后醒过来一边哭一边指着那个出家人大骂。我们说:“你骂他做什么?”她说:“他杀了我!”当时我们就说:“好,你来都来了,不如就聊两句吧。那他怎么杀了你?”于是她一桩桩、一件件地跟我们去讲这个出家人前世如何在战场上面杀了她。这个事情没有人知道,我们都没有对别人讲过。我们当时怀疑这个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不太相信,因为这个世界假的太多了,一个人可能他精神有问题,他说我被附体了,那太有可能了。于是我们把这位大德请来。大德一看,说是真的。这时候我们兴趣就来了,好不容易见到一个活着的鬼,我们得好好聊一聊。于是我们就很详细地问她说:“那在你的境界当中,你所见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给我们一点点讲一讲。”她还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那哭诉她所承受的痛苦,一边说还一边指着出家人接着骂。虽然大德这么说,但是老实说,我当时还不是很相信。因为我们看到佛经当中,佛陀对于鬼道众生有种种的描述,于是我们就故意问很多佛经上面有描述的情况,我们看一看她讲出来的东西,是不是跟佛当年讲的是一样的。她跟我们宣说了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在那个世间,如何像一条野狗一样到处地游荡,如何地没有居所,如何地痛苦。当她那么痛苦的时候,当她看着那位出家人的时候,她前世的仇人的时候,内心当中的那种苦恨,她宁可什么都不要,要报仇。这是世间的憎怨会,这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缩影。当见到我们真正的仇人,这种怨仇,它是会超越生命的,大家明白吗?不是说我们所结的仇,这一辈子终结了就没有了,不是的,它会延续的。
我们往昔世有没有造过这样的冤仇?恐怕有哎。我们见到这么多的修行人,我常常会有遇到有人说:“法师,我们有一个师兄修行不了。”我说:“为什么修行不了?”当他想要念经,或者想要修行的时候,他内心、他的身体上就发出种种的奇怪的现象,或者抽搐,或者怎么样,还有不少,他往昔世的恶业力令他没有办法能够去修行,明白吗?面对这种事情,我们也只能忏悔。
当初那个众生有一个令我印象特别深的举动,当时她在那位女居士身上因为哭了很久,没有力气瘫在地上。我们于是赶紧找了一个居士把她扶起来。她一边在骂的时候,一扶起来头一抬看见天空。印象特别深,那天是一个大蓝天,一片云都没有,天气非常好。佛经当中形容鬼道众生,他永远都处在就像照片上一样的迷蒙状态,因为他的业力所蒙蔽的缘故,他永远看到都是这样的。我看到这个照片的时候,我觉得好像有点像我们前几天的雾霾,是吧?好像我们在雾霾时候,跟鬼道世界也差不多了。这是我们前几天雾霾的时候的照片。可是他所经历的饿鬼道的世界,还远远不只是看不见而已,那里面很危险。因为他处在鬼道众生的时候,他看到的这个世间不但有他这样的鬼,还有种种的像野兽一样的鬼在这个世界游行,于是他要像一个动物一样每天东躲西藏。所以,当他在人身上的时候,一抬头看见蓝天,说了一句话。当时我印象特别深,扶着他的那个居士听到这个话,一下就哭了。他在一边骂的时候,一抬头,突然停下来说了一句:“这么好的蓝天,我多少年都没有见过了。”当时扶着他那个居士哗一下就哭了。
我们前面讲解的所有的生老病死、憎怨会、求不得、五阴盛,我们人道的苦不过是轮回里面非常微细的一种苦,我们现在再苦,都是不苦不乐的中间的觉受。我们有苦,但这种苦是堪忍的,是我们可以忍受的,对吧?可是当我们堕到恶道里面的时候,就不是这样的了。我们在之后讲到因果不虚的时候,可能会跟大家讲解六道的众生分别是什么样的。我记得以前在讲经快结束的时候,跟大家讲了一句,一定要珍惜我们现在得到这个人身。我们下一次会讲解到暇满难得,我想到时候大家会有更深一点的体会。当我们一旦失去这个人身的时候,就没有选择的机会了。我们今天还有的选,我们没有堕落到恶道,我们没有生到天道当中。我们人道当中再苦再累,那种苦乐是有限的,我们不会连看到蓝天都会哭出来。可是当我们一旦不是这个人身的时候,就不知道了。
轮回苦,我们今天讲到的是非常非常少。我真的要展开讲,可能讲一个月都讲不完。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只能讲到这里。所以,为什么要讲解轮回苦?当我们知道这个世间苦的时候,我们才有这样的心情,觉得原来我们是要出离的,我们不是要沉湎在这个轮回里面,我们要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做改变的话,哪怕我们这辈子稍微的乐,我们在这种乐中又会造更大的苦因,对吧?我们在皈依共修里面说,发心里面有一句叫“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后面还有“及众苦因”。我们今天承受着人道不苦不乐的这种果报,但是我们在这种果报当中,我们造下了多少会让我们未来世继续沉沦在恶道当中,继续饱尝痛苦的因呢?所以,为什么要去认识苦?佛陀为什么在一切教法之前要先说苦谛?我们一定要先明白苦,内心当中才会生得起这样的信念:“我不要这个轮回了,我再也不要在这个轮回里面去打滚,我要解脱。”只有在这种信念之下,轮回它才不是一个盲目的、没有目的的行为。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这是我们要认识轮回苦的原因。
我们今天讲轮回苦就讲到这里。我们继续下面的流程。因为轮回苦,所以我们要更加发自真心地去发心、去忏悔、去供养。拿出这本小册子来。念的时候要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心这样去发愿,发自真心的这样的愿,有力量。
(二)
我们先来称念佛号。我们刚才听见梵呗团有念文殊菩萨的心咒,那么除了念佛号之后,继续称念文殊师利菩萨的圣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今天冷不冷啊?很冷啊!我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看到外面雪都铺满了,我就想,今天必须先感谢所有发心的义工,他们比我们还辛苦,很不容易。同时,各位在那么冷的天气里还能来听法也是很难得的。
我们今天接着来讲转心四法。转心四法有两种讲法,一种是先讲暇满难得,一种是先讲轮回过患。我们上一次讲了轮回过患,这次接着来讲暇满难得。讲轮回过患的时候,因为时间关系留了一个话头没有讲,所以先把这个讲完。
我们中国人,或者说不只是中国人,这个世间的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想象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想想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概念大概是什么样的?我过去看过一首古诗,我觉得写的真是好极了,把中国人也好,或者说我们人类想象中的那种美好生活写得淋漓尽致。
那首诗怎么写的呢?第一句是“千亩良田丘丘水”。过去我上学学的《经济学》里有一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我看到这首诗的时候,觉得我们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有经济学的概念:幸福先要有财产。不只有田,而且还得是良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很多房产,而且这个房产地段还特别好,就是千亩良田丘丘水。有了钱了以后还要有什么?第二句叫做“十房妻妾个个美”,就是有了财富之后还得有家庭,还要有爱情,这是第二个。那么第三个呢?第三个叫做“父为宰相子封侯”。有钱了,有了家庭了,最好还要有权势,而且得三代同堂,有父还要有子,家族里人丁兴旺,这是第三个要求。第四个要求是 “我在堂前翘起腿”。就是还得有闲适,要有空闲来享受这一切,而且能翘起腿,说明身体还挺健康的。这大概是我们这个世间对幸福的一个很形象的描述。
我们上期讲到轮回过患,说这个世间是苦乐交杂,有苦有乐的。但是,所得到的这些乐其实抵不过苦。大家能理解这个意思吗?就是我们苦乐相抵的时候,是不太容易抵得过的。比方说,我们现在全部拥有这一切,“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当然出家人是没有这些了。然后“父为宰相子封侯”,都有这些之后,还有健康。大家想象一下,这时候突然可能来了一个蜜蜂,往这个人脸上扎了一下,这时所有财产、家庭、子女、健康所带来的这些安乐,其实在一刹那之间就没有了。我们这个世间因外在而得到的安乐,它是非常地脆弱的。当与苦相遇的时候,往往苦会占上风的。这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一个规律:苦的势力要强于乐,乐又会变化。我们上次讲过三种苦:苦苦,变苦,行苦。变苦就意味着所有这个世间有漏的乐是会变化,会减弱,甚至到某一种程度上又会变成苦。这是我们为什么要认识世间苦的一个原因,这个世间就是佛陀讲“纯大苦聚”。哪怕你看起来是乐的,很多东西你再仔细地剖析,其实它本质上还是一种苦,一种轻微的苦。它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很多外在因素的变化,在某个时刻又会变为苦。而且当这种苦和乐去相抵御的时候,往往乐抵不过苦。所以,当我们哪怕拥有这一切的时候,其中任何一环发生了改变,都会让我们品尝到巨大的苦。当财产受到损失的时候,比如破产了,哪怕我们还很健康,哪怕家庭依然很美好,我们还是没有办法能够抵御这种财产损失所带来的苦。又或者这个人,财产也很好,子女也很好,身体也健康,但是他的爱情失去了,他也难免会感受到这种爱别离苦。
所以,这个世间的安乐是一个很摇摇欲坠的东西。你不知道哪一天哪一环出现了问题,这个乐刹那之间就会变成苦,这是我们说的轮回过患。所以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的意义,要走一条菩提大道。为什么要走一条菩提大道?因为这是一条唯一的,我们有可能彻底摆脱所有的苦的一种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机会的话,我们在这个世间不管怎么轮转,最终还是逃不出苦的。这是我们上一次讲的轮回过患。
我们现在来讲暇满难得。虽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苦的世界里,但是我们得到了这个最苦的系统里最宝贵的一个东西,就是我们的暇满人身,这是最为宝贵的。
“暇满”这个概念,出自《中阿含经》。《中阿含经》里面讲到八无暇,人身远离了八种无暇之后,我们才可以称为暇满人身,暇满人身是非常稀有的。我们来看一个出自《中阿含经》的颂, “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佛陀说,一个人远离这八种无暇处,这个人身才能称之为暇满人身。为什么?因为如果生到八种无暇处,任何的一处都是没有办法修行佛法的。
大家读过《地藏经》吧?《地藏经》中有非常详尽的对于地狱的描述,众生一旦堕落到地狱道中根本没有闲暇去思考。就像《地藏经》里说“一日之间万死千生”,你不断地遭受这种剧烈的苦的时候,心里是没有第二个念头的。打个比喻,假如我们的手割开一个口子,那种疼痛会让我们可能即使坐在这里,我在讲什么各位是听不清楚的。为什么?因为这种强烈的苦,它强烈地占据了你的心识,这时你的心识是不太容易有那么大的心力,能够压制住这种苦而听和思考的。而假如有情堕入到地狱当中,所承受的苦痛远远不是手割开一个口子所能相提并论的。过去有一位大德在禅定当中见到地狱道众生,单是看就能感受到它身上强烈散发出来的那种苦,那种在地狱中被猛火烧燃,被兵器割截,身体成了一块一块的巨大的苦,可能连思考都没有办法。所以一旦堕入到地狱当中,没办法能够思维佛法。
那饿鬼呢?在饿鬼道中,当它强烈的贪呈现为果报的时候,这种饥渴,这种匮乏,这种在饿鬼道当中互相的倾轧,同样令得它没有办法能够修习佛法。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今天我们没有吃早饭,没有吃中午饭,没有吃晚饭,甚至我们连续饿了三天之后,我们的心识里面可能只会想到怎么样去找点吃的。再过两天,可能心里面想的就是我有什么办法不被饿死。因为这种肌体所带给我们的匮乏感,这种强烈的痛苦很难依靠单纯的心力去压服,这是很困难的事情。而饿鬼可不是三天两天没有饭吃,而是长劫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这种匮乏。这时候不要说去想佛法,心识当中它只是想我怎么可以不饿。所以一旦堕入到饿鬼道当中,也没有办法去修习佛法。
接下来说旁生。旁生就是我们常说的畜生道。我以前观察那些小鸟,从它出生开始就要面临的可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工作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它面临的是最基础的生存的问题。如果天冷了找不到东西吃,它会饿死。每天睁开眼睛,它就要抵御天敌来侵食。我们看到西园寺有很多鸽子,哪怕西园寺已经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了,它还是躲不过猫。西园寺有很多猫,每次猫看到鸽子的时候,都是虎视眈眈的。所以一旦生到这样的旁生道当中,终其一生可能都在跟自然做抗争。它要去觅食,要去抵御,哪天一眼睁开就被吃掉了。这种恐惧,这种终其一生的恐惧,这种匮乏感,加上它们的智慧没有像人这么通达,所以它也没有办法去修行佛法。
而后是边鄙地。边鄙地是什么?佛法当中把有佛法流传的地方称之为中土,没有佛法流传的地方就称为边鄙地。这个世间很多的边鄙地,其实不只是很偏远的地方,哪怕是江苏,乃至苏州这个已经是佛法非常昌盛的地方。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每次我去外地需要到火车站去坐车,在出租车上,司机都会问我:“哎,你们是不是受了什么打击啊?为什么要去出家呢?”他说:“你看你这个样子,应该也是上过大学的。”哪怕是像苏州这样佛法昌盛的地方,大多数的人依旧是不太容易理解佛法所传导给大众的一种价值观。所以这个世间有很多的地方,连佛教没有听过,还有很多。所以当我们生到这样的地方的时候,没有机缘能够听受佛法,这是边鄙地。
不遇佛出世。世间有佛出世的时候,这样的一个大劫,我们称之为明劫,或者光明劫。没有佛法出世的时候,就称之为暗劫。从时间轴上来看,世间明劫是非常少的。可能数百个大劫,甚至数千数万个大劫之中才有一个明劫。哪怕是明劫,佛出世了,就像我们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缘起一样,佛陀成道以后没有打算说法,这时帝释天和大梵天降临到刚成道的释迦牟尼佛面前,以一个黄金的千辐法轮和一个洁白的右旋海螺作为缘起来供养世尊,一再地祈请世尊说法,世尊才说法,我们这个世间才有佛法。而这样的机缘,如果我们熟读佛经就知道是非常稀有的。佛法出世,这样的因缘并不多。佛法出世了之后,这个教法能流传在世间,这样的机会也不多。而我们今天恰巧不但避开了地狱、饿鬼、畜生、边鄙地,而且遇到了佛出世。
还有长寿天。长寿天在佛经当中有好几种说法,一种是在无色界天,一种是在欲界天,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四禅天的边上。长寿天虽然是天道,但是生到那里的众生,非常长的劫数当中没有任何思想。有的经文中说,长寿天的天人会在禅定中一过十八劫。我们一个世间从生起到毁灭称为一大劫,一大劫中含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二十小劫,就是八十小劫。长寿天的天众,有的说在长寿天中一过过了十八劫,有的经文说是八千劫,总之是非常长的时间里是没有任何思想的,没有任何思维的变化。所以,如果生在长寿天当中,也没有机会能够去修习佛法。
邪见呢?佛法中说邪见的分类有很多,最常见的是两种,一种是常见,一种是边见。常见,现代人比较少。边见,或者说断见,就比较多。断见是什么?就是现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信奉的,叫做“人死如灯灭”,没有后世,也没有因果。这种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这种邪见会令人们没有后世的观念,也不相信、不承许因果。轮回和因果是佛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和基础,当我们不承许它们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深入佛法的,因为所有的佛教理论都建立在这两个概念之上。有这样邪见的众生,现在世间很多,非常多。
然后是喑哑。喑哑有两种,一种是我们生理上有一些缺陷,比如耳朵听不见,比如没有办法说话。一种是心理上的,由于这种生理的缺陷而导致的心理上的一些不太健康的部分。这样的一种机体的障碍,当我们想接受佛法的时候,没有办法像普通人一样很顺畅地去接受。这也是一种很难以逾越的障碍。
以上就是佛陀说的八种无暇。有人说人身不难得,现在世界上有六十亿人,好像不太难得。可是如果我们以这八条标准去看,暇满人身其实是非常难得。但是,暇满,这个只是暇,还不是满。满是什么?满有十条,有五自圆满和五他圆满。五自圆满是什么?就是我们看到的所依圆满、环境圆满、根德圆满、意乐圆满以及信心圆满。
所依圆满跟刚才我们所说的类似,就是我们必须具备这个暇满的人身,这个闲暇的人身,不但得人身,而且要远离八种无暇,那我们才有一个最基本的接受佛法的机会。
环境圆满。这个我觉得中国人是很有发言权的。往前看一百年,在战乱饥荒的年代,人要接受佛法是很困难的事情。孔子说,“幽兰生于空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我们反过来看,不以穷困而改节的,称之为君子。而在这世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君子啊。当然我们希望这样。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一个平静的、安乐的生活环境,没有衣食丰足,没有这样一个条件的话,不太容易能够接受佛法,因为我们要为生计奔波,对吗?所以,各位为什么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就是因为我们有起码的生活保障。我们有闲暇有机会能够坐在这里听一听,除了生计之外,还有什么对于我们的生命是有所助益的,我们才能够有这种追求。我们很庆幸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没有战乱,没有饥荒,所有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有机会,有闲暇去修行佛法,这是环境圆满。
根德圆满是说,假如我们的六根当中有任何一支是缺坏的,是损坏,我们也没有办法去容纳佛法,这是根德圆满。
意乐圆满指什么?意乐圆满是说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志向,但是当我们的志向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想探索一点对于我们的生命真正有益的,就像刚才讲的,我们有没有一个机会是可能终于有一天摆脱这个,像济法师讲的这个苦的系统,这个凡夫的轮回的系统,我们是有兴趣去探索,到底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生命的可能。我们要有这种意乐,这种发心,我们才可能去探索,走到寺院里,去听一听有没有这样的可能。而这个世间,老实讲,有这样的意乐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怎么让生活更好,收入更增加,社会地位更提升。所以能有这种意乐的人,其实在整个人群的基数里面,占的比例并不多,这是意乐圆满。
最后是信心圆满,就是对于佛陀所教导的这些法,你内心当中得有一种信受,而不只是把它当做一种文化来听一听。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他其实也没有办法真正地深入到佛法里面。
以上就是五自圆满。就是除了要远离了八种无暇之后,还要具备五种自圆满。除了这个以外,还要具备五种他圆满。自圆满是我可以自己决定的,可以自己改变的。他圆满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必须是客观条件具足。
他圆满的第一个是如来出世。刚才也讲到了,如来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佛法流传到今天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已经流传了两千五百年,还有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佛法流传到今天是将近两千九百年。但不管如何,佛法到今天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这个流传当中,一辈一辈的祖师大德能够将这个法流传下来是非常稀有的。法显大师取经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去者成百归无十,后人安知前者难”。我们读一些过去祖师们西行求法的传记,比如玄奘大师的传记,其中的艰辛不是我们后人可以轻易地想见的。佛法经历过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之后,它还能够流传到我们面前,真的是一个奇迹。这个世间有多少东西不过几十年便消失殆尽了,而佛法能够流传两千多年,是非常不容易的。
还要自入圣教,就是不但佛法要住世,而且我们自己要愿意去投身到这样的圣教中去修学。最后一个是还要师已摄受,就是你得有师长来引导,来摄受,来说法。具足这五种他圆满,才称之为满。八无暇称之为暇,这个称之为满,八无暇十圆满加起来才叫暇满。
除了这几个条件之外,我们还要规避两种八无暇,叫暂生缘八无暇和断缘心八无暇。这个比较细微,我们刚才讲到的这十八条是比较粗大的,这后面的十六条是比较细微的。第一个叫五毒粗重。五毒是什么?贪、嗔、痴、慢、疑。五毒粗重这一条主要讲的是贪,嗔两条。我出家以前看到一个比喻,我觉得比喻得非常好。它说,一个城市就像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面所有的上班族就像在这个森林里出没的野兽。这个比喻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过去我也身为其中的一员,我特别能明白其中的心境,我特别理解。上次讲到世间人创业时种种的苦。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活在这个年代的人的脚步都要比过去快。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所遭受到的这种冲击,这种竞争是远远超过过去的。所以为什么法师要倡导用佛法来入世,就是我们能见到非常多的,只要愿意观察的话,会观察到很多人被这种社会现状所蚕食,不断地被这种无论是社会关系,还是工作,被这种所谓的理想蚕食。我们会不断地滋长强烈的贪,强烈的嗔,在这种滋养下过完这一辈子。所以当我们在这样的一种轮回的系统里,被这种毒所侵蚀的时候,内心当中满满的是这种贪、嗔、痴、慢、疑,不太能够很容易地接受佛法。
第二条叫愚昧无知。愚昧无知讲的是贪嗔痴里面的“痴”。我们看到哪怕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你去慢慢了解的时候,会发现他的内心中其实不一定对于这个人生有所思考。他们内心当中更为关心的是他眼前所能看得到的利益。这是佛法里讲的不太有智慧的一个表现。
第三个是被魔所持。就是在这个世间当中,有很多的众生,比方说信了邪教,信奉了一些不善的知见之后很难扭转过来,而后是懈怠、懒惰,这个年代很多,可能比过去还要多,也没有办法去信受佛法。
然后是恶业涌现。在我们这个年代,恶业涌现的众生有很多。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见到,但是作为出家人,我们经常有很多的机会见到各类的众生,从他们身上所涌现的种种恶业没有办法能够抗拒。就像有的人,当他愿意去接受佛法,去修行佛法的时候,他往昔积累的恶业就会强烈地爆发。这样的众生有很多。
还有一个是为他所转。这个为他所转也是我们现代人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我听到很多我这个年纪的同龄人,我的同学,或者我的朋友,他们会跟我说,他被这份工作捆死了,或者被他的某一个生活捆死了。所以哪怕他有意愿去接受佛法,但是他没有这样的闲暇。这是我们这个年代特别突出的一个特点。
还有就是求乐救怖。求乐救怖是什么意思?就是当我们带着一种强烈的目的进入到佛法当中的时候,比方说希望去达成某一个愿望,为了这个目的而信受佛法,当这个目的达到了之后,很多时候这个人就不再相信佛法。对这样的众生而言,佛法是一个他达成目的的工具,这样的一种情况也不太容易接受佛法。
最后一个叫伪装修法。这个我必须要好好地讲一讲,这个很重要。尤其是所有的义工菩萨,你们要听听这个,这个很重要。过去我们上学的时候读马克思理论,有句话叫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说人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说的一个社会人,当他处在任何一个团体或者任何一个组织里面的时候,就很自然地会扮演这个组织里的一员。为了符合这个社会或者这个团体,这个组织里的期许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来很符合这个组织的要求。我以前给大家举过一个例子。比方说有一个特别爱吃苹果的人,看到一个苹果,一只手要伸过去,这个时候可能有一个声音告诉你,“哎,不行,别人看着呢。”于是又缩回来。当我们要融入一个团体,需要不断地去在意别人的看法,要看到别人对我们的期许是什么?就很容易佯装出一个很良善的样子,这种就称之为伪善。这种伪善是没有办法能够调伏相续的。它是在我们的烦恼之外再包裹着的另外的一层烦恼。这种假装修法,当我们所修的法不能调伏我们内在的相续中的烦恼的时候,它只是在这个烦恼之外粉饰了一层好看的外貌,这样的一种修法的方式没有办法调伏烦恼,也没有办法对我们的后世有帮助。所以,学佛人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在一个团体里的时候,我们为了得到别人的期许会假装自己很慈悲、很爱布施、很友善,这是非常非常大的一种障碍,叫伪装修法。各位要去检讨有没有这样的一种障碍。这是暂生缘八无暇。什么叫暂生缘?就是这种缘,它是暂时的,可以被转变。
后面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叫断缘心八无暇,断缘心八无暇要转变要难于前面的八种。我们一个个来讲。
什么叫为今所缚?跟刚才的为他所转有点像,但是为今所缚要更严重。比方说社会上有很多人很愿意接受佛法,但是他得养家糊口,所以他没有这样的闲暇,哪怕是做一点点的事情,哪怕像各位周末到这里来听一听讲法,也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为今所缚在我们这个年代很常见。
第二个是人格恶劣。过去有一位祖师留下两个偈语。他形容一个善良的人格,叫做“此乃清净人规法,三世诸佛方便道”。什么意思?就是说善良的人格是我们能够接受佛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在人世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准则,而在佛法中,这是三世诸佛能够成就佛道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便道。当一个人内心中的人格是恶劣的时候,哪怕他愿意接受佛法,佛法到他的心中也会被他内心的烦恼所染污,会染污成另外一个样子。并且这种已经成为品格了的东西不太容易转变,可以转,但是要难。所以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我们要避免这种人格恶劣,无出离心。很多人修行佛法,他还没有能够发出那种我愿意出离这整个轮回的系统的这样一种心,可能修行佛法就是一种爱好。他是个佛法爱好者,但是并不愿意真心地去修行佛法。
无有正信是说我们这个世间当中,他面对正法的时候不太愿意接受,可能如果讲解这个世间的邪见的话,他比较乐意接受。
这个年代也很多众生喜爱恶行。种种的恶行,它与正法相悖,未来是会感召苦果,但是他内心习惯了做这样的恶行。举个例子,比如说抽烟。按这个世间的标准来说抽烟不是一个特别大的过错。当他内心已经习惯于这种行为的时候,要去做转变是要花很大的力气的,不太容易。抽烟只是一个小例子,它影射很多很多。
还有心离正法。我们前面讲到很多的众生,他哪怕进入佛门了之后,内心对于佛法并不欢喜,不太愿意接受佛法,虽然也愿意到寺院里面去拜佛,也愿意去烧香,也愿意去布施,但你让他来听一听佛法,来学习一下,内心是不愿意的,这种就是心离正法,也没有办法。
第七个是毁坏律仪,这个情况恐怕也不少。在这个年代,我们很多人接受五戒之后,很轻易地,很容易去毁戒。乃至于菩萨戒,八关斋戒,种种的我们所说的戒律,那是会令我们后世得到一个非常大的乐果。我们在后面讲到因果不虚的时候,可能会讲到毁坏律仪地同时会产生非常大的苦,不单是产生苦果,而且它会断绝我们修行佛法的机会。我们出家的时候会问遮难,遮难是什么?就是说你有没有曾经在这一辈子中有受过戒律,而后破过根本戒。比方说我承诺不偷盗,但是我破了根本戒,我偷盗了。这种违戒的行为不只令我们后世感召苦果,而且会产生遮难,令得你今生再想要接受更深的教法是不可以的,这种就叫遮难。比方说一个人如果受过五戒,在他破过根本戒后,当他想要去出家,去受出家戒的时候是不得戒的。这是非常严重的毁坏我们后世乐和修行的一种方式,就是毁坏律仪、毁坏戒律。这也是我们没有办法修行佛法的很重要的一个缘。甚至在小乘佛法中说,如果一个众生一生当中破过根本戒的话,他这一生是没有办法修行的,因为他再怎么修行也不会证果,是没有结果的。当然在大乘佛法当中,佛宣说了更多的方便,还是可以忏悔,还是可以转变,但是这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行为。
最后是失毁誓言。比方说发菩提心,当我们发了菩提心,发了“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样的一种愿心之后,有一天你退悔了,说众生太难度了,再也不要度众生了。这种退悔心,退失誓言的心,会令后世遭受很大的苦果。在经典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尊者,往昔发了菩提心,而后退悔菩提心之后,令他很多世当中,在轮回当中遭受了非常大的苦。是谁呢?就是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往昔曾经发过菩提心,而后又退回之后令得他在轮回当中遭受了非常多生的困苦,就是失毁誓言。
暇满人身,我们只是略讲,它一共是三十四条,三十四条也只不过是大略的一个总结。我们要远离这三十四条才可以称为一个暇满的人身。而暇满人身是非常非常稀有的。我们现在光听这样的概念,不太能理解到底有多稀有。佛陀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从地上抓一把土,如果得到暇满人身的众生是这把土的话,那么没有得到暇满人身的众生就如同大地的土一样。在《阿含经》里,佛陀又打了个比喻:假如有一个大海,不只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大海,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成为一片大海的话,在海面上漂流着一个木轭,(一会儿我给大家解示一下木轭),那个木轭上面有个孔。在海底有一只瞎眼的乌龟每一百年从海底浮上来一次,恰巧这只乌龟上来的这一次,头刚好钻到了这个木轭的孔里面。相比这么难的机会,佛陀说得到一个暇满人身比这个还要困难。龙树菩萨在对乐行王的教诫,也就是《亲友书》里面讲解的,引用佛陀的这个教证,说“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佛法说我们得到一次暇满人身,比这个还要难得。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木轭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国家流传下来的一个木轭,可以套在牛的背上耕地的一个东西。木轭的一个孔非常小,假如它飘在大海里,有一只瞎眼的乌龟从海底浮到海面的时候,头刚好能够钻到这个木孔里面。这么稀有的一个机会,佛陀说,得到人身比这个还要更稀有。
所以佛陀说,“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饿鬼则如白昼之星”。如果“饿鬼道的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道又如白昼之星”。如此相比较,如果“旁生道的众生犹如夜晚的繁星,那么善趣的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我们虽然见不到饿鬼道,见不到地狱道,但是我们可以见到畜生道,对吗?我过去在山上看到山里有很多蚂蚁,可能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地方,里面所有的蚂蚁就可能比一个城市的人口还要多,尤其是在山上。所以,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去想,畜生道的数量与人道相比较的话,人道是远远不能相比的。
很多人很害怕蟑螂对吗?过去我看到一个报告说,一个家里如果能见到一只蟑螂的话,可能这个家里实际有的蟑螂的数量就是两万只。而且蟑螂是不断不断地生育的。我们仅仅看这个世间昆虫的数量,还不包括别的,只是昆虫的数量,人道的六十亿远远不能够与之相比。佛经里面说,“饿鬼道众生的数量与旁生道相比,如同夜晚的繁星”,可是同饿鬼道众生相比,地狱道的众生更不可思议。
我上次讲经的时候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佛陀在《长阿含经》里说,“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无空过者”。佛陀说,一切世间没有空的地方,只是你们看不见,皆有鬼神。“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儿市肆及丘冢间皆有鬼神,无有空者。”只是各位看不见。这只是这个世间道当中的饿鬼道,可是地狱道众生与之相比更多,所以我们今天能够得到这个人身是极为稀有难得的。
我们得到这个人身的意义是什么?第一个是不苦不乐。前几次也讲过,纵观六道的话,恶道太苦了,是没有办法修行佛法的。那善道应该可以的吧?乐道太乐了。过去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特别爱玩电脑游戏,是可以一宿一宿地玩。你从这一个侧面就能看得出来,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世间人,打麻将的时候可以三天三夜不下火线。所以在这个世间,当我们耽于某一种乐受的时候,不太容易能从这种乐受当中轻易地脱离。就像我前几次给大家讲过的,这个世间的有漏的乐,它有一个特征是什么?它会染著。这种乐的力量越强,我们内心中对于这种乐的染著就越强。没有办法依靠自己的意识就能转变,说这样不好,我不要去染著,它不是轻易可以转变的。如果我们看到我们整个生命轮回缘起的十二因缘的话,从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六入缘处、缘受,当我们产生的这种内在与外在相交,产生这种乐受的时候,自然在我们的心识当中会产生爱取。这种爱是很自然的,从十二因缘的过程当中,很自然地前一个推倒下一个而产生。所以当我们在这个世间面对乐受的时候,内心很容易产生这种贪著,这种执取。这种执取我们不太容易能够很轻易地摆脱。
这个世间最明显的是谈恋爱的人。古诗当中怎么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都听过,后面还有几句,叫做“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年轻人看到一个非常好的女子的时候,内心当中那种强烈的贪著纠缠着他的心,当他见不到的时候,晚上就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种辗转反侧,就是我们世间对于这种有漏的乐境的一种贪著的表现,写得非常好。我们对世间的乐境内心当中产生的这种执取,非常强烈。这还只是人道。与天道的乐相比,人道的乐是非常微弱的。我们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幸亏这个世间的这种爱染,爱恋,它不长。假如要是长的话,可能这个世间的人都没有办法修行。
所以人道的特征之一就是不苦,也不太乐,他能够有比较稳定的一种心绪,能够修行佛法。我们常说,一个人在强烈的情绪中的时候,他不太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常常说冲动是魔鬼,比如说一个人在盛怒之下的行为,在强烈的嗔恨当中不太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一个人在强烈的贪爱当中的时候,他所有的心思都是想着我怎么样得到这个东西。人道的特征和它的功德之一,就在于不苦也不乐。而这样不苦不乐的机会,在一切众生当中是很少的。我们纵观六道,只有人道有,虽然别的六道偶尔也会有,但是很稀少。
还有,思维稳定很重要。我们来打个比喻。一个很爱吃苹果的人,桌上有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不是自己的。于是他第一个念头:我想伸手过去把那个苹果抓过来,可是第二个念头告诉他:不行!这个是别人的东西。当内心的烦恼现前的时候,人是可以有一个思维出来与之对抗的,这样不行,这样不好。你可能会接着思维,这样是一个偷盗的行为,偷盗的行为在现实当中可能会招致不好的名声,后世可能会得到苦果,你会有一个思想上的一个对抗。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不善的行为,你可以有一个去跟它抗衡的力量。但是,这种思维的力量不是一直都在的。举个例子,当我们生病的时候,这种思维的意志力就大大地减弱了。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这种思维力是慢慢减弱的。生前特别爱抓那只苹果,这种对于苹果的贪恋,不断地去抓取。当你是一个思维稳定、健康的人,你可以用你的思维不断地去调伏心相续当中的这个贪念:这样是不对的,这样会感受苦果,这样是毁坏律仪的,这样会怎么怎么样……你慢慢地在内心去调伏这种相续的话,它慢慢会减弱,会减轻。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为什么不能伪装修法。可是当我们只是在这个烦恼之外包裹了一层伪善的话,这个烦恼是不会被调伏的。当我们临终的时候,包裹在外面的那层伪善,那种心力,它是会慢慢、慢慢减弱的。当临终的时候,这种外在的包裹,那层伪善去掉了之后,那个内在的烦恼就会强烈地现前。你们有没有见过临终的人,那种烦恼爆发得特别厉害。
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形象就是一个高僧的样子,但是其实他一生当中并没有真正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所以在临终的时候,当别人去为他念佛的时候,他烦恼炽盛到念佛的声音传到耳朵里面都觉得非常刺耳,好烦,不愿意听。所以,伪装修法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我们所有学习的佛法是真的要去针对内心的烦恼做调伏。因为不管你在这个世间伪装得多精湛,在临终的时候,这种伪装的力量慢慢去掉的时候,现前的就是你真正内在的相续,而这种内在的烦恼是会在你临终的时候把你拖入到恶道当中去的。所以一定不能伪装修法,要真正地用所学习的佛法去针对自己的内心做调伏。
佛陀为什么不允许这个世间的众生喝酒?人在喝酒的状态下的意志力是会减弱的。你内在的烦恼爆发的时候,就类似于一个众生临终的时候,外在的那种抗衡的力量没有了,内在的相续的烦恼爆发了。如果是一个内在真正已经非常清净的人,这时候他是没有什么可以爆发的。可是对于一个凡夫而言,当他外在的这种控制力没有的时候,内在的烦恼强烈地爆发,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情,会造作非常多的恶业,而这种恶业又会导致未来世感召种种的苦果。所以,人的其中一个功德就在于人的思维稳定,可以对于很多东西有一个理性的抉择。可是当我们主动抛掉了理性的抉择,比如说去酗酒,去喝酒,或者不止是酒了,还有包括酒在内的很多迷幻物。讲到毒品的危害,毒品比酒更强烈地去爆发人内心当中的这种贪嗔痴。这种东西不只是对我们现世有危害,对我们的后世会产生极为有害的影响。在强烈的药物作用下所产生的这种乐受,人的意志力是没有办法抵御的。佛在印度讲禁酒,酒不止是酒,正如梵文的原文,佛陀是禁止一切迷幻物。所有一切迷幻物佛陀都是禁止的。
人的一种功德叫思维稳定。我们生前尚且可以去抵御,当我们没有了这个抵御的力量恶业现前的时候,把我们拖到恶道当中的时候,这种在恶道当中呈现出来已经成为果报的时候,这个时候内在的烦恼会比在人世的时候还要更强烈。比如说有情堕入地狱道中的时候,内心当中产生的那种嗔恨,比活着的任何时候都要更强烈。堕入到饿鬼道的时候,内心爆发的那种强烈的贪欲比活着的时候还要强烈。如果活着的时候尚不能够去控制和调伏的话,堕落到恶道当中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能够与之相抵御的。
我常吟白居易写的这首诗,叫做“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就是我们不能佯装修法,明白吗?哪怕在这个世间装得再没有人看得出来,真伪没有人知道,但是我们内心那种烦恼一定会在未来际让我们偿还。
中国有一句话,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很现实的。当我们在基本生活水准以上,可以有一个稳定的生活的时候,才有余力去遵守礼节。当我们衣食丰足的时候,才知道荣辱。当我们在平和的生活状态之下的时候,比如说在人道当中的时候,我们才有这样的力量去思维和修行佛法。衣食足,而后才知荣辱。当一个人缺衣少食,甚至连生存都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候,他根本没有这样的心力去思考生存以外的事情。而当我们堕入饿鬼道、地狱道、畜生道当中的时候,我们所面临的是比活着的时候更为困难的现状。身为人道众生的功德,就是因为我们不苦不乐,思维稳定,可以对后世做出选择。你对一只狗说,你修行佛法吧,你未来世能当人,它选不了。对于地狱道众生,饿鬼道众生更是这样,它没有这个能力对它的后世做一个选择,而人道是有这样的机会的,这是我们身为人道暇满人身的意义所在。这样的暇满人身因什么因缘而得到?佛举了那么多的比喻,那么稀有,那么难得,那你什么因缘才能得到?有没有人知道?你以什么样的力量能够得到这样的人身?
《俱舍论》里说,第一必须要具有非常巨大的福报。第二要持戒。你往昔曾经持过戒,至少是五戒中的少分,或者是五戒全守。以这样的持戒的力量,加上巨大的福报,还要有第三个发愿,愿我来世得到暇满人身,最好是五戒俱持。以这样的力量,以福德力、持戒力和发愿力这三种力量合和。一定是因为往昔世有这样的因缘,各位才有机会得到这一世的暇满人身。这样的暇满人身很稀有,它能够给我们的后世提供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比如说我修行佛法,比如说我在修行佛法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接近解脱,这样的机会。当没有这个人身的时候,是根本无从选择的。这是我们得到暇满人身的意义。
这次讲暇满人身,下一次就要讲暇满人身虽然很珍贵,但是同时,它是很容易失去的。我们下次就要讲无常。
(三)
我们大家一起先来称念佛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本来上周要给大家讲无常,结果就先用这种方式给大家示现了一次无常。我们这次讲寿命无常。在教法中,讲寿命无常通常会从大了讲,什么叫从大了讲呢?就是要先从这个世间一个大的三千大千世界它的成住坏空开始讲。但是这样讲太大了,我们这个时间不一定够,我们就反过来从小了讲。
上次我因为有事情必须要出去一趟,本来按计划昨天晚上可以赶回来,结果延误了。我紧赶慢赶,刚到寺院放了行李,搭了衣就来了。这本身也是一种无常。佛陀说我们世间外在的一切万象,山河大地和内在的一切,刹那刹那都在无常变化当中。早些时候,我们听到这种无常的教法,内心当中其实不会有太深刻的体会。佛陀讲转心四法: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种教法在佛教里面来讲叫作似浅而深。深不是它不好理解,它很好理解。深的意思是说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得到。这种体会要你听过之后,慢慢慢慢地从你不断地经历,经历世间的种种,不断地看,不断遇到很多事情,慢慢慢慢能够体会到一点点意味。这个时候你才发现,原来真像佛陀讲的那样。所以这种教法它看起来很浅,实际很深。
记得差不多十年前,我刚上大学,那是一个小孩刚刚开始离开父母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那时候什么都是新鲜的,我记得我刚去大学的时候,我看到周围的同学,每个人面对这个世界新鲜的不得了。年轻的时候,人是很有活力的,你面对什么都会有一种好奇感。所以我印象中,还记得我们当初上大学的时候,看到这个世界,就好像这个世界都是彩色的。
过了几年,大学毕业了。那时候看到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一个个开始工作。刚开始每年会见他们一次,每次见到他们的时候,就发现他们身上会有一些变化。我原来的一个室友,他是一个运动员。他从毕业开始一年年变胖,胖得减都减不下来。大家慢慢就没有了那种活力,年轻的时候那种永不知疲倦的活力——好像身上的劲永远都用不完一样。听到他们会抱怨说工作好累,觉得身体怎么都休息不过来,开始为很多东西烦心,有的着急结婚,有的着急离婚,有的要买房子,有的要换房子。佛教管这些叫作轮回琐事,就是这种细碎的但是又摆脱不掉的事情,慢慢慢慢开始纠缠在这里面。
过去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出过一道题,黑板上写了一行字:生活是一张()。有一个括号,让我们自己填。我记得有个同学说生活是一张网,它能网住所有人。那张网是什么编成的?是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那些细碎的东西,把一个人捆在这个生活里面,挣脱不掉。
后来有一年,我记得是在临近春节的时候,突然有个人告诉我一个消息,有一个同学去世了,二十多岁。我以前在讲八关斋戒的时候,偶尔会讲到这个故事。他是个医生,快要结婚了。有一天下班,先开车送女朋友回家,又把车开回到医院,准备加班,在医院的停车场,躺下就没有再起来。这个时候我就在看,我看周围的人是什么反应。大家不断地哀悼、惋惜,回忆跟他相处的所有时光。特别好玩的一件事情发生了:大概一个小时过后,大家差不多就不再聊这个事情了。
你突然发现,他的死给身边人的影响可能就是一个小时,给亲人的影响要久一点,可能要维持几年、几十年。但是再过了几十年之后,可能这个世间就没有人记得他了。你会发现我们人生中的哪怕对你来说是最惨烈的事情,可能不过就是给别人的心里留下一点点的涟漪,然后每个人就会继续马不停蹄地去行进他自己的人生,他不会为谁停下的。但是死亡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
我以前也常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位教授,他说他一辈子过得特别顺畅,从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苦,直到有一天他女儿得了绝症,一直到他女儿去世之间的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这个时候他开始思考生命是什么?人生是什么?我们都知道我们有一天要死的,对吗?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好像不会去思考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
我的一个同学,他们家对门有一位老人家,他说那老人家七十岁的时候还不会怕,两年之后,到七十二岁的时候会怕。怕什么呢?每天都在担心有一天他会死。但是年轻人不太会想,死亡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遥远的概念,总觉得这一天离自己很远,生命是可以挥霍的。我们可以把精力花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努力工作,我们经营家庭,我们维持人际关系,我们在工作上希望可以得到更大的成就。可是到头来,在我们人生的最后一站,你发现这些东西它是无用的。一个人在世间努力经营了一生的东西,我们的财富、我们的名誉、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种种种种,到人生最后一站的时候,发现这些东西它帮不上忙,哪怕你的亲属都围绕在你身边,他们也帮不上你的忙。
所以无常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无常是一个我们不太会思考的东西。我喜欢读历史,读历史往往会读出一种苍凉感。佛经里有两句话:飞鸟归大地,生者皆归死。就是说,鸟是会飞的,但是它不管怎么飞,有一天它一定会落到大地之上,这是它的归处。佛陀就比喻说,一切众生有生者,它的归处就是死。
假如有一天,我们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面对我们生命的终结,一幕一幕的人生,从小时候到长大,到成家,到第一个孩子出世,到慢慢看着孩子长大,自己衰老,到有一天自己也要离开这个世界。这一幕一幕出现在自己眼前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觉得我这一生过得好有意义,面对死亡,面对轮回,我不害怕,还是说你觉得我没有把握?我见到的大多数人,可能是后者。
死亡没有降临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它往往是一个好像跟自己有关联,又好像没关联的东西。我发现人在两个时候突然会发现,原来我也会死的。第一个是自己最亲的人去世的时候,第二个是自己得了绝症的时候,才突然间惊醒,原来我也有死的那天!
曾经我的一位亲人得了重病,他的亲属来看望他的时候,都会跟他说,没事的,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等你好起来,我带你去哪里玩,等你出院跟我一起去吃什么什么”。我们在讲这个话的时候,不是在安慰他,我们只是在骗自己。其实我们也有那一天,其实我跟他没有两样,不在今天,也一定在某天。所以佛陀说:飞鸟归大地,生者皆归死。
佛陀在《无常经》里说: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死者。我们从出生开始,刹那刹那地在变老,这种机体的衰老没有办法延缓,我们可以尽量地让它推迟,但是没有办法去控制。我们不断地在经历无常,但是因为它太快了,我们丝毫察觉不到。不是因为太慢了,而是因为太快了。其实无常是刹那刹那在变化的。佛经中讲,阿罗汉在证果以前,因为他们观照无常的力量非常强大的时候,他们在禅定中观照到世间的万法,从外在的山河大地到内在的身心,刹那刹那变化,从生起的刹那迅速地坏灭,生起——坏灭——生起——坏灭,这种相续刹那刹那在进行的时候,他内心当中生起那种强烈厌离的情绪,他没有办法排解。所以证到这一步,叫生灭随观智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办法忍受世间的无常,而要迅速地去追求涅槃之道。这种智慧,我们凡夫在粗心所中,在散心所中,这种非常粗分的心识,我们感受不到。我们感受不到这个时钟其实它不断不断地在崩坏,我们看不到。我们也感受不到每一个刹那,我们身上的细胞,我们的骨骼,刹那刹那在生灭、生灭。
所以佛陀说众生有四种颠倒,其中一种颠倒叫作以无常为常,我们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一直认为人生是无限长的,因为它是无限长的,所以我们可以无尽地挥霍;我们把精力花在那些其实没有太多意义的事情上,我们不断地跟周围人去争吵。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很好玩的事情,我们对别人很客气,但是对家人很恶劣,我们可以不断地争吵,反正吵了,他还在;我们认为修行可以放一放,反正明天还有时间。我们凡夫这种无始劫来的强大的颠倒心,让我们对于无常这件事情没有感觉。这是佛陀说的凡夫的一种颠倒。可是我们去观照无常的时候,真的到死亡来临的那天,它就像什么?它像一个陀螺不断在转,但是有一天它会摔下来。一定有一天,在座的各位,你们呼出的那口气没有办法再吸进来,我们这个手再也没有办法举起来,你们这个眼睛闭上再也睁不开。你们的生命到了终结的那一天的时候,佛经里打了个比喻,这个时候人的心力不断地衰弱,现前的就是你相续当中的吸气,和一生中所造作的善恶业。这个时候你没有办法选择,你会像狂风里的一根羽毛一样,顺着你的业力飘荡,这个时候你没有办法选择。于是我们不断地,生生世世在轮回里轮转,当我们好不容易做人的时候,我们又会关心别的事情。
我不在寺院的这段时间,有一天我在路边的一个小店吃饭,听见周围人在谈论他们的生意,如何做生意与规划,设想他这个生意做成了以后,要挣多少钱等等。中国人有句话叫“不知老之将至。”我们一生很少去关注人生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有一天到我生命的终结怎么办?我们很少去关注这个事情。我们通常一辈子都在回避这个事情,到最后没有办法回避的时候,我们只能哭。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笑着来的吗?不是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世间都是哭着来的。但是我们走的时候是有得选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是,大多数人走的时候,哭得比生出来时还惨,这是我们一生中的一个缩影。我们读历史的时候会有很多有趣的片段。我们看到历史上那么多帝王一夕之间变为阶下囚。我们读过宋代的靖康之耻,金军入侵了当时的东京——开封,两位皇帝前一天还贵为天子,后一天就成为阶下囚;历史上有曾经当过乞丐的人最后当了皇帝;世间的那么多亿万富翁,不多久变成穷光蛋;又有多少人穷困潦倒,最后变成亿万富翁。大家看过唱京剧的舞台吗?舞台上有两个门,一个写着出将,一个写着入相。我们这个世间就好比一个舞台一样,所有的人来到这个世间演一出戏:悲欢离合。演完了之后就要散场。所以我们读到历史上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动人心魄的故事,会给我们一种苍凉感。
我读过唐代孟郊的一首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什么叫做一日看尽长安花?不是说他真的骑着马去看遍整个长安的花,而是说一个新科状元出来了之后,炙手可热,于是满长安的大户人家都恨不得把自家的千金小姐嫁给他。那种春风得意,好像他人生中最开心的就是这一天。可是你看他一生的行履,写过这首诗之后,他一生郁郁不得志。
还有另外一位诗人韩愈,他晚年的时候位极人臣。当时,因为宪宗皇帝要迎佛骨,就是现在法门寺的佛骨舍利,要迎到宫廷里面来供奉。韩愈是儒家,他反对说这个不好,于是写了一封《论佛骨表》奉给唐宪宗。宪宗皇帝从小是出过家的,他师父是我们禅宗非常重要的一位祖师——黄檗禅师的弟子。所以他对于佛教有一份很深厚的感情。当他见到韩愈的这封《论佛骨表》之后,勃然大怒。韩愈写诗说,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他说我这份佛骨表早上奉上去,晚上我就被贬斥到千里之外的潮州。后来韩愈离开京城的那天,漫天大雪,雪大到马都不肯往前走。韩愈有一个侄子,大家知道是谁吗?就是中国著名的八仙里的韩湘子,韩湘是韩愈的侄子。在那种非常悲凉的时候,韩湘来送他,韩愈看着韩湘,老泪纵横地写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他说,我这把年纪了,人虽没有亡,家不在了。今天你来看我,希望他日你来替我收了这把老骨头,我死在他乡的时候要为我收骨。可是谁能想到,一年之后,韩愈又再次风风光光地回到了朝廷。我们人世间能够看到多少这样的故事,悲欢离合,风云变幻。小到个人,中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家国,刹那刹那都在变化。这个世间有那么多动人心魄的故事,那么多伟大的时代,那么多辉煌的王朝,可是它们也没有办法躲过时间的侵袭。时间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敌人,我们在世间所有的舍不得的东西,骄傲的东西,最得意的东西,全部都会被时间呑没。
有的人在世间最得意的是他的儿女。可是孩子慢慢长大了,同父母渐行渐远。世间人说养儿防老,去年我看到一个新闻,有一对老夫妇养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说:我会赡养父母。但每个人只赡养四个月。于是老人就在几个儿子之间不断的流动。到大儿子养了四个月之后,就送到二儿子家,在二儿子家四个月之后又送到三儿子家,三儿子时间到了又送到大哥家。大哥说,时间还没到,我不收,大哥愣是不开门。第二天,老父亲冻死在老大家的门口。世间就是有这么荒唐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很多。有的人最得意的是他的家产,不过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后,他的子女、骨肉至亲可以为这份家产打得头破血流。
有的人得意的是他一生的名声。我过去见过一位老人,非常清廉的一位好官。他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非常非常在意。当他的名誉有一点点受损的时候,他会勃然大怒,为了维护他自己的名声,他可以不顾情面。你耽著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会成为你的障碍。然而所有这些你在乎的事情,它都是无常的,它都抵御不住无常的侵袭。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人家,年轻的时候做官,他年老退休之后不习惯,突然间没有人端茶递水,没有人嘘寒问暖之后,他忽然之间很不习惯。可是你要知道这个东西它是无常的。这个世间所有东西都在崩坏当中,它不断不断在变化,没有什么是你的。当一生终结的时候,只有你所做的善业、恶业是自己的,你摆脱不掉,这些业会跟着你。除此之外没有什么是你的。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比较富有的人说,我家有很多财产,有多少套房子。可是他房产再多,在他死的那天,不要说那个房子,连他躺的那张床都不是他的。前一刹那气刚断,下一刹那别人就要把你从那张床上抬下去。我们在世间的拥有东西好像是你的,其实都不是你的。那我们人生最后留下了什么?你活着时候所骄傲的一切,你的子女多大的成就,你一生有多少丰功伟绩,你积累了多少财富,你做了多少事情,当你死的那一天,我们到底留下了什么?
如果我们将来能够证得宿命通,你看一看那些伟人,多少位高权重的人,他的下一世又轮回,为什么?所以,佛陀说这个世间不可乐,不可爱乐,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乐的。而凡夫不知道,看不懂,我们身处其中,我们也看不懂。
我过去读过一本书,里面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对他的大臣说,你知道吗?我的舌头死了,我再也尝不出味道了。对于一个舌头死了的人,所有的美味没有意义了。他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开始,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当上了国王。又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几十年,最后人慢慢老了,先是舌头死,慢慢心死,而后人也死了。我好像拥有了一切,可是当我面临死亡的时候,我面临的是跟一个普通的农夫一样的结束。他说,但是我年轻的时候不懂这个道理。当我看到没有吃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流口水,当我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心里就要争。可是到了今天我发现这些没有意义。
人生面对无常的时候,我们好像都觉得我们都是里面那个意外,可以把握。我有一个同学,我经常跟他讲无常的道理,他觉得很有感触。可是前段时间他妈妈病了,很可能是癌症的时候,他还是接受不了。无常是告诉我们,你不断地要问一下自己:我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不至于在那些不重要的事情上虚掷人生。就是无常教给我们的道理。
可是无常之后,为什么我们所有人的命运,我们所有的际遇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好有时坏。为什么?是什么推动了我们这所有的变化?是业力。我们下一次要讲最后一个——因果不虚。
今天我们要留点时间,因为今天有位信众给我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好几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看字体应该是个男孩子。
问:他第一个问题,佛教对于人类的起源有什么说法?
答:佛教不叫人类起源,佛陀在许多经文中讲过世间的起源。比如说《起世经》《楼炭经》讲过,世间形成的时候,光音天的天人来到人的地面上。我们在欲界天中的五欲杂居地。一个世间先有天人,天人来到人间,吃了世间的谷物百草,天身是非常细分的。经论中讲到天人的色身,物质,与我们人间的这种粗重的这种物质相比,是非常细微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西游记里有一幕,孙悟空采人参果,人参果一掉到地上一下就没了。于是孙悟空说肯定是土地公偷去了。于是把土地公叫出来,土地公说:大圣,你不知道是那个人参果,遇土则入。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呢?佛经中说天界中的微妙的这种色法,当他与人间这种粗重的色法相遇的时候,它就会像油融到沙子里一样,瞬间就不见了。所以当天人来到这个世间的时候,他第一次吃到人间的这种粗重的食物,他的身上开始变得粗大,飞不起来了。于是这个世间最初有了人,是由光音天而降。这是佛教对于人道起源的一个讲述。
问:第二个问题,他说现在有很多试管婴儿诞生,佛教对于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他们是怎么来的?他们有没有前世,有没有后世?
答:佛教讲一切众生的生成,包括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的。一个神识以四大为身体,这个众生就生成了,但是这种四大的生成不是一定要在母胎中的。所以一个试管婴儿,在父精母血结合的刹那,这个神识已经进去了。这个跟众生投胎盗母胎中的过程是一样的,他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容器。
世间除了这种由父精母血的胎生以外,胎卵湿化中化生的众生,甚至连这个媒介都不需要。因缘和合,它自然就化生。有的众生它会依附在草木甚至石头之上。因为因缘的缘故,他就生在这个无情物上,他会以为这个无情物就是自己的身体。佛经里也常说树有树神,这个树神就是他投生到这个树,以树为身体,他甚至没有经过父精母血,甚至他都可以生成一个众生。
所以试管婴儿并没有对佛教的轮回观产生一个冲击,它只不过是一个容器的变化而已。那么他有没有业力?有没有前世后世?当然有。当一个众生,他在逝世的时候,他的暖寿识,他的色身开始崩坏,但是他的神识会出来。当这个神识再重新投入新的一期生命的母胎当中的时候,他的业识,他前世的种种,乃至于他的性格、业力都会跟随他,还会有下世。因为当他的一期生命终结了之后,又会有新的一个下世叫来世。
问:第三个问题他问轮回到底有没有区域性?是不是这辈子是中国人,下辈子一定还是中国人?
答: 不一定。一切众生他投生的时候会依据一个往昔世的愿力。比如说为什么佛教主张要不断地去念佛,要求生净土,这种愿力很重要。第二个是业力,你不断的造作悭吝的业,不布施的业,这种业力会导致你的未来世生于饿鬼中。如果一个众生他的业力可能更适合美国的话,他可能就会出生在美国。
为什么大多数众生会在同一个地方不断地转世呢?因为他与这个地方不断地结缘,于是他与这块地方或者这一群人业缘最重,所以他会继续投生到这个地方。如果我们人轮回也有地域性的话,人就不可能堕落到六道当中了。我应该这辈子是人,下辈子还是人才对。不是的,人生到哪一道,要看业缘。
问:还有一个问题,说佛弟子可以出入别的宗教场所吗?比如说要去教堂或者道观,可不可以?
答:佛教并不排斥别的宗教。但如果各位将来能够证得眼通会看到,这个世间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神奇,有它自己的护法神。假如您是一个受过皈依的佛弟子,去到别的宗教场所的话,如果非要去的话,要心存尊敬,但是又不能起皈依的心。当你对别的任何宗教起了皈依的心,就会破坏自己的皈依体。如果你生起了不恭敬的心,可能你会触怒那里的鬼神。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能不去,最好不去。
问:下面有个问题说,藏传佛教有辩论,辩经吗?
答:汉传佛教比较少。辩经的传统,佛教有三种方式来讲述佛法,一个叫讲,一个叫辩,一个叫著。讲就是讲述佛法,就像我今天一样。辩就是不断地去辩论佛教当中的义理。著就是著作经典,著作论典。我们汉传佛教比较少辩的传统,因为辩经要建立在很熟悉因明的这样一个基础之上,而我们汉传佛教因明是比较弱的一块。所以汉传佛教自古以来比较少辩经的传统,但是藏传佛教辩经的传统是非常兴盛的。
问:最后一个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很多人。他说汉传佛教提倡素食,那么对于待发育的儿童,比如说手术后要康复的患者,或者产后康复的妇女等等,是不是还要坚持素食?
答:佛陀在不同的教法当中,他是宣讲不同的法门的,并不是所有的法门针对所有的众生的。佛陀并没有对在家人说一定要吃素。出家人吃素是因为许多出家人受过梵网菩萨戒,而梵网菩萨戒当中有这一条。但是并不是所有出家人都受梵网菩萨戒。有的戒律,比如说瑜伽菩萨戒中就没有这条。这就是为什么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他们并不禁肉食。
目前来说,只有汉传的出家众受梵网菩萨戒的比较多。但是也不是所有出家众都受,有一些出家众是不受梵网菩萨戒的。当你受了这个戒条,就应该受持这个戒律。但是对于没有受过这个戒条的人,无论是在家众还是出家众来说,都是可以自行选择的。出家众因为要维护僧众的这样一个威仪,因为要避免世间人的讥嫌,哪怕他没有受过这个戒,他应该要受持这个戒律。可是如果对于在家人而言,我会建议你依实际情况而定。
吃素有没有功德?吃素有功德。因为素食,我们可以减少杀戮。但是吃素并不是修行人唯一的选择,尤其是面临你的色身的衰败,你需要去弥补的时候,可以进适量的肉食,但是一定不能杀生。佛陀对于信众,乃至于佛陀对僧团中的僧众的规定是,要食用三净肉。
什么是三净肉?第一个不见杀,它不是在我眼前被杀的。第二个,不疑杀。你不会有疑问说这个众生它是为我而死的。比如你到饭店说,这只鸡你帮我宰了,我要吃。它虽然不是你杀的,可能也不在你眼前死,但是它是为你而死。还有就是不闻杀,你没有听见它死了。
这种三净肉对于居士来说是可以食用的。这个要视情况而定,一些发育中的儿童,比如说术后康复的患者,产后康复的妇女,这种时候就可以选择。佛教并不是极端的教条主义,吃素有很大的功德,但是不强迫。大家要针对情况适量的做抉择。
我补充一句,刚才最后的问题,我想起来五台山的梦参老和尚,别人问到他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他说他过去游历到西藏的时候,他说藏地的出家人食肉的时候,他们一定吃的是净肉。这个有什么区别呢?从因果上来讲,一个众生你剥夺了它的生命,你未来际要还他一条生命。但如果你吃了一口肉,大不了死了以后也还它一口肉。这是开个玩笑,因果不是这么算。如果我们吃的是净肉而不是杀生的肉的话,虽然不能说一点过失没有,但是过失会比较小,但是杀生一定不能做。
(四)
对于大多数佛教徒来说,或多或少地听过因果,也或多或少地会相信因果。可是,这个世间要一个人深信因果却很难。佛陀说业因果决定世间苦乐。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不断在变迁,尤其当我们读历史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大到一个世间,小到一个个人的这种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不断地在人生中流转、变化。那么多故事读下来,我们会感觉到世间无常。到底是什么东西决定了我们每个人一生所要经历的苦乐?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就含着金汤匙,有的人终生都在跟贫困做斗争;有的人年龄很小,可能没有活过五岁就不在了,有的人可能活过100岁;有的人一生经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有的人一生都好像过得很平顺。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命运有那么多的不一样?
读历史让我很感慨。你看历史上有那么多迥然不同的故事:秦代出现了一位人称少年宰相的甘罗,他12岁时官拜宰相;大诗人李白,中国人称他为叫谪仙人,他仕途不济,一生都郁郁不得志;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大画家梵高,终其一生都在贫困当中度过;我们又看到中国古时候陶朱公范蠡三次散尽家财,却又都千金散尽还复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我读过一个民国时期的真实故事。北京有一户人家,女儿十七八岁时嫁人,她嫁的是一位空军少将。1949年的时候,她的先生跟她说:“我们恐怕要去一个岛。”大家知道是什么岛?台湾。小女孩问:“那我们要去多久?”先生说,“估计要去一两年。”于是小女孩说,“可以,但是我要回家跟我的母亲说一声。”她回家跟母亲说,“妈妈,我要随我的先生去台湾,去一两年就回来看你。”可当这位小女孩再回到北京的时候,她已经年近60岁了。所幸的是当她回到家里的时候,她母亲还在,她一把跪在妈妈身前,妈妈只说一句话,“你真会玩,这一玩儿就玩了40年。”骨肉分离,一分就是40年。可是我们又读到别的故事。民国时候的大将白崇禧,广西人,我的老乡。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要离开大陆去台湾的时候,家里有十个子女。他家的奶妈子害怕这十个孩子里面有哪一个走丢了,于是用一条草绳将姊妹十个拴在一起,后来就是这一根草绳保全了他们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
所以,为什么会这样?有的人妻离子散,有的人家庭和美。我们看到人世之间有那么多的不一样,乃至于任何两个人没有命运完全一样的。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种的不同?佛陀说,是业、因果。最简单地说,一个人在世间,你所有的种种苦乐,最终都是由业、因果决定。所以佛陀说,世间人最根本的离苦得乐的方法就是善于取舍因果。
佛陀讲,世间有十善道,有十恶道。什么是十恶道?比如,杀生。大家请记得一个最根本的原理,叫做,凡你给予众生的,未来自己都要承受。你给别人带来痛苦,那么未来际一定有那么一个刹那,你也要亲受这种痛苦;你与众生安乐,也必然在未来承受这种安乐。所以在入行论当中,寂天菩萨写过这么一句话:都说世间的众生,没有人是不希求安乐的,但是他毁灭安乐就如同毁灭敌人一样;世间的众生都希望离开痛苦,但是每一个人造作的都是未来痛苦的因。寂天菩萨说:如果有一个人,他发自内心地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安乐,乃至于比自己得到安乐还要更渴望。这样的人未来际反而会成为最安乐的人,也就是佛。可是,我们每个众生无始劫来都在心心念念地想要自己得到安乐,可结果却是,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凡夫。
佛陀说,一个众生在世间要获得安乐,最基本的是要奉行十善道,要戒除十恶道。什么是十善道呢?十恶道反过来就是十善道,十善道反过去就是十恶道。简单地给大家讲一下十恶道。第一个,是杀生。过去龙树菩萨在印度曾经写过论典说,一切众生所有能造作的业里面,杀生业最重。一个众生活在这个世间,因为我们而剥夺掉他的生命,这样的业力令得我们未来世或者被疾病,或者也会被别的因缘剥夺掉生命。佛陀讲,一个世间越到劫末的时候,众生的业缘是越重的。所以,我们看到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还是不断地有各种疾病、各种困厄,乃至世界上依然有战争、依然有这样的困苦。不但有,而且以佛法的眼光看,还会越来越重。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众生的业缘,尤其是杀生的业很沉重。这是第一条,杀生。
第二条,偷盗。这个偷盗不仅仅是说要当个小偷去偷窃,而是说除了这样的不与取之外,我们还用种种的方法将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占为己有。而这种业果一定决定着我们未来世乃至于在今生当中,它的业缘就令得我们财富的不平稳,乃至于我们会遭受到种种的痛苦。比如,亿万富翁可能在一夜之间家财散尽。如果从因果上来看,他最根本的是往昔曾经造过不与取的恶业。当我们亲受这种痛苦的时候,它带给我们身心的磨难可能很难抵御。
邪淫。在这个世间,在这个年代,我们看到这样的业力越来越炽盛。离婚率越来越高,乃至于不离婚的夫妇当中,他们夫妻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劣。我们都不愿意去承受这些,而这些痛苦最根本的因,都是往昔曾经造过邪淫的业。
杀、盗、淫,我只是举了其中的三个例子。每一种恶业未来际都会感招果报。佛陀说,一个众生如果想要知道自己往昔是造过什么业的话,就看自己今天所遭受到的一切。反过来,如果想知道未来世的自己将会遭受什么果报的话,就看自己今天造作什么样的业。佛讲因果,除了杀盗淫这三个很重的业果之外,一共十恶业。这十种恶业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去思考一下。除了杀、盗、淫,还有妄语。妄语会令得我们未来际经常容易受骗,而且我们的语言没有力量。恶语、绮语、离间语,我们凡由嘴而造的种种恶业,未来际都会遭受到别人的诽谤、欺骗、轻慢。而除了身语两业所造作的恶业之外,还有我们内心当中的贪、嗔、痴。这些恶业令得我们在世间屡屡地遭受痛苦。
这十个恶业看起来很浅,其实很深。为什么深?就像过去鸟巢禅师说的一样,八十岁的老人都晓得,但是三岁的小孩儿做不到。当我们去取舍因果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先把因果放一放,对吧?我过去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个众生被劝导说不杀生,给他讲解杀生的种种果报。他听的时候会说,“看来不杀生真的是有好处的。”可是当他真的要杀生的时候,他会怎么说?“佛法也不能尽信。”我们都懂,但是能做到的不多。
佛陀讲一切众生的业果,它成熟起来有四种果。第一种,叫异熟果。当我们去造作这样的善业或者恶业,这个业果最终成熟的时候,会令得我们投生在三恶道或者三善道。我们今天为人,可是有没有把握说我下一世,此生终结之后,我依旧为人?不一定!佛陀讲六道轮回,我们之前也给大家讲过,人身难得,对吗?一个众生在轮回当中不断流转,这一世作人,你下一世可能作狗;这一世平安、富贵,可能下一世贫穷、夭折。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一生一生在轮回当中的苦乐?是业因果。我们今天所造作的种种因,决定了我们未来世会有什么样的生命历程。这是异熟果。
第二种,叫等流果。等流果又分两种,第一种叫同行等流果。有人善的习气很重,我们看到很多人打小出生就是个孝顺孩子,父母很省心。我过去认识一个小伙子,从小就对三宝特别有好感,本性当中他就有这种好乐三宝。他去寺院看到佛像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欢喜,不用人教,他就会去拜佛,就愿意亲近三宝,愿意去打坐、去诵经。我们就会说这个人他往昔往世的善业力很重,所以令得他在这一生当中依然有这样善的习气,他的本性爱乐三宝、爱乐佛法。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出生就带有一份前世的习气。这种习气的造成,就是因为一个人在世的时候不断地造作某一种的业,这种业缘会延续到下一生,这是同行等流果。还有另外一种,叫感受等流果。一个常杀生的人,他未来世就会生在常好杀生的环境当中。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常行杀生,他未来世出生之后就会体弱多病;一个人在世的时候常行布施供养,那么他的生生世世当中就会生在财富具足的家庭,他内心也始终会有一种爱乐布施的习气。人的性格当中很大一部分,是你累世不断地造作和积累的这种习气。而这种习气又会在你的未来世引发新的果报。
所以,人在轮回当中一生一生不断地在重复,有的人善业力越来越沉重,有的人恶业力越来越沉重。所以,偶尔我会劝诫一些居士,说你们有某一个习气,你可不要想着这个习气只是给你的现世带来一点点的损害,这种习气是会影响到你们未来际,很深远的。而当我们是个人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对习气做选择,做对抗。可是,假如今天我们所有的善、恶业缘已经成熟为果报,当一个人已经堕落在恶鬼道,在数百年、上千年的时间当中不断地承受这种饥渴,你跟他说你要去学习布施,他做不到。所以,业因果是佛陀开示给我们选择未来苦乐的一条光明大道。以上是等流果。
还有增上果。增上果是当我们造做一个善恶业,这种业不但会在未来把你带到善道或者恶道当中,不断增长习气外,还会影响到你未来生存的环境。一个喜欢杀生的人,他会转生到一个充满危险的地方,从小可能身边就充满了野兽,乃至于每天都生存在生命危险当中;一个喜欢侵占他人财产的人,他的未来世从小就受到经济上的欺凌;一个爱乐邪淫的人,未来所生活的环境也会污秽肮脏。所有的业因果,未来世除了导致自己的业因果之外,还会表现在你所生的环境上。
还有士用果。什么叫士用果?就是你所造作的种种善恶业,在轮回中它是会增长的。今天你布施了一个苹果,当这个业果成熟,未来际你收获的时候可不止是一个苹果。佛经当中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位在家人去往他方的路上遇到一位生病的比丘,他很悉心地照顾,并且用水果来供养他。以这样的一个善业力,命终之后他生到了天上,成为天子,九十一劫。在他九十一劫的天子寿命当中,凡是他内心想要的东西,会自然地呈现在他面前。在九十一劫的时间受报完了之后,他下生人间,这个时候遇到了出世讲法的释迦牟尼佛,并在释迦佛的座下证得阿罗汉果。
释迦佛成佛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发出十种微笑。其中一种是,感慨这个世间的众生以微细的善业或者恶业之因,未来感招广大不可思议的果报。反过来,假如我们今天造一个微小的恶因,未来所要承受的恶业是没有办法想象的。苦乐是由我们往昔所造作的善恶业缘所决定。我们都听过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教理,可是我们内心当中始终会觉得好像很遥远。
世间有一句俗语叫“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我常常听到别人会这么说,为什么我一生当中行善积德,可是却从来没有离开困苦?为什么有的人他明明杀人放火,明明无恶不作,可是为什么看起来他和乐美满?因果的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可是我们人往往没有那么远的眼光。所以,当我们去造作这样的善业和恶业的时候心里会犯嘀咕,我所做的这一切有没有意义。我们常说,发菩提心未来能得到广大的乐果,可是大多数人看不到;我们常说你不要杀生,你要放生,可我们还是会看到不断行放生的某些人还是疾病不断。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看不到这种业果成熟之后的果报,我们只能依靠信。我们只能说,好吧,我愿意相信;或者,我实在坚持不了了,我没有办法相信。
业果的成熟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甚至可能在我们这一生当中都不会成熟为果报。可是,业果它一定会成熟。你所造过的所有的善恶业,功不唐捐,未来一定会在某一个刹那呈现在你自己的生命历程当中。当我们这么听的时候,还是觉得道理我们听过,可是当我们不能够真实证道的时候,内心始终隔着一点什么,对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虽然不断地在讲因果,可是面对因果取舍的时候,我们好像还是不会选择。
我曾经亲近的一位大德告诉我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位大德有一次在打坐的过程当中现见了一个众生,那个众生浑身着火,不断地在这位大德面前磕头。大德问,“为什么你会浑身着火?”这位众生很痛苦地说,“因为我生前造作两种恶业,所以死后不断地承受这种果报。”一个是他生前曾经放火烧山。那时他是猎人,有时候打猎会放火烧山,以此恶业生到大烧燃地狱;另外一个是他因为在世的时候常行邪淫,以这样的恶业生在剑叶林地狱。这位大德见到这个众生的时候,都能感受到这个众生身上被火烧燃以及身肉被割截成一片一片的感受。这个众生说,“因为我们往昔有一点因缘的缘故,我今天能够来见您。希望您将这段典故将来告诉更多的人,那么我的业力会减轻一点点。”我听到这个真实的公案时,内心非常地感慨。
可是,我们大多数的众生并没有能力现见这样的真实例子。佛经讲,“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际时,果报还自受。”百千劫啊!业果不断不断地成熟在我们轮回的每一段生命历程当中。而这种成熟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我们看不清楚,因而会错觉生命的苦乐不是由善恶业的造作来决定。佛陀说,业果是我们众生能够把握未来苦乐的最基本的方法。所以,我衷心地非常劝诫大家,当我们未来要去取舍因果的时候,要很小心,要很小心!
今天我在讲经之前收到了一份问题,我看了一下,洋洋洒洒36个问题。我在想到底是多讲一会呢,还是找个时间给大家做一点解释呢?我挑其中的一些给大家解释吧。有一个提问说,佛教中会常听人说你要去多积累福德,你要多做福报。难道我们学佛就是为了这么一个功利的利益吗?
答:佛陀教导一切众生的法,是为什么?佛陀说法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导我们未来际如何能够远离痛苦和获得安乐,对吧?不断地积累福德和戒除恶行,就是我们在未来世能够获得安乐的方法。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误解,觉得说我们不要谈福德,我们不要老说你做了这个事情有福,因为这样听起来感觉很功利,难道学佛是为了单纯得到福报吗?佛陀关心的是我们一切众生未来世如何得到安乐和远离痛苦,凡是令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都会教导我们。可以很模糊地说,你未来世的安乐,都由你这一生所积累的福德决定。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排斥积累福德?
在《入行论》当中,寂天菩萨说,“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寂天菩萨说,临命终,当你的业缘呈现,业力幻化成了狱卒要把你用锁链锁走,这个时候能救护你的是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所积累的福德力。可是,大多数众生往往在这个时候会感慨自己一生当中没有积累下福德。所以,我们在世修行佛法很重要的一方面是积累福德。不要把它看得很功利。就好比,我们吃饭是为了什么?吃饭是为了饱腹,但从来没有人说为什么你吃饭要去追求吃得饱?这样太功利了。我们在世间会造作诸多的善业、恶业,我们学习对善恶业做取舍就是为了未来能够得到安乐,远离痛苦。
有一个提问说,佛教常讲无常,我们可不可以通过一些防范避免无常?可不可能呢?
答:我们有没有见过有人从出生到死之间,没有衰老?我们有没有见过有人在从出生到死之间,从来没有疾病?我们又有没有人从出生到死之间,从来没有遭遇求不得、爱别离、憎怨会?从这个世间有人起,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避免这些,可是有谁做到了?释迦佛陀在他还是王子的时候,有一天他看见这个世间,原来是有病的,原来是有衰老的,原来是有死亡的。他不断地在思考,他已经贵为太子、未来的国王,可是以他这样的身份也没有办法避免老、病、死。而我们今天的人,也像历代所有的先辈一样,害怕衰老,害怕死亡,我们想避免疾病,可是衰老、死亡与疾病在我们生命当中依然如影随形。所以,佛陀在佛经当中很感慨地说,凡世间有生者,他必然有死亡。在生和死之间,他必然有疾病,必然会有衰老,非人力所能抗拒。为什么佛陀要去追寻解脱之道?为什么当他贵为太子,这么尊贵的身份,他依然要选择放弃?因为,我们世间所有的苦不是我们用世间的方法轻易可以抵御的,我们躲不开。这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选择给人生一个更高追求的原因。
我们上次举了一个例子,今天假如我生了一场病,感冒了,我忍一忍,我吃药,我常休息,这种疾病它可能就会过去了。可是,衰老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它是没有过去的一天。终其一生,在越往后的生命历程当中,衰老在我们色身上呈现得越厉害。从来没有人因为从小很注重保养,所以到八十岁的时候也没有衰老,从来没有。无常是面对我们每一个众生的。我们能不能通过防范来避免?恐怕不行。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同时间争,要在我们短暂的生命历程当中,尽力地造作未来的善业的原因。
于是又有一个提问说,我们假如一直在宣讲无常的话,是不是很消极?
答:过去我在佛学院上课时给学生们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有时候我们去放生,到菜市场里看到有很多笼子关着很多小鸟,它们会一只一只被抓出来,放到砧板上宰掉。当笼子里面的一只鸟被抓出去宰掉的时候,别的鸟都会躁动不安。于是,那个卖鸟的老板就会在笼子里面放上一把谷子,于是别的鸟就会很开心地吃起来,浑然不觉也许下一个被宰的就是自己。其实,当我们一直在想无常是不是很消极、应该去想快乐的事情的时候,当我们想象种种安乐,忽视疾病,也不去想我们有天会死,这就是我们的那把饲料。于是,我们不断地忽略这些我们一定会经历的事情。为什么?因为这个太可怕了,就像笼子里面所有的小鸟,我们不要去想可能下一个被宰的会是我,好好地去吃这把谷子吧。
思考无常,不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个世间有多苦,而是告诉我们向死而生。当我们明白生命是有终结的,我们人生所过的意义会跟今天不一样。一个将死之人,他会尽力地用好每一刻的生命。可是当我们没有这种观念的时候,我们的生命是浪费的,这是我们不断要去观照无常的意义。
问题中,有很多人会问,我们可不可以通过更换职业、更换城市等等的方法避免痛苦?我想如果说到职业,最尊贵的职业可能超不过国王。佛教里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国王,当他准备要当上国王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办法抵御所有的痛苦。是谁?释迦佛。我们可能没有哪一个人的尊贵可以超过他。可是当他面对生老病死,人生种种困苦的时候,他也没有办法抵御。
还有许多的问题,一一回答的话,可能我们得再有一节课这么长的时间。
今天是我们讲转心四法的最后一天。我不知道在座的每一个人到底听过多少?我反复在课里面会不断地给大家一个概念,转心四法,自情而生。这种生不是说语句上听不懂,而是说法义我们虽然懂,但很难真实地发自内心地信受。而这种转心四法,它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可以做取舍的事情。假如说高的佛法我们做不到,低的法我们又不太愿意去做,结果到头来,我们的一生好像什么都没有学过,什么都没有修过。千万不要像寂天菩萨所说的那样,当临命终的时候,我们世间能够依怙的唯有福德力,可是我们一生却没有修过。世间当中种种安乐,你所骄傲的、所拥有的一切,到命终时都靠不住。所以,我们不断地要去思考这件事情,才知道人生当中要如何去做取舍。这是我们要不断地去思考转心四法的原因。
转心四法其实很深也很长。今天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们没有办法将它一一地讲述出来。所以,我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引子,将来各位不断地修习。未来也会不断地有法师为我们继续讲解更多的佛法。希望我们能在佛法学习的历程当中精进不退。
文字整理校对:净品、正慈、李小兔、智呗,现珲,果颜,弘玲,悟真,子润,果甚、心治,念浔,许利平,法修,心溶
更多精彩请点击返回:周日昄依共修·音频精彩回放
《传普法师-转心四法系列》有一个想法
发表评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
传普法师开示真的很生动形象,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