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第二十一尊至第三十尊)
发布日期: 2016-01-01 浏览量: 31,625 次浏览
朝阳万里照四方,
花香鸟语堪欣赏,
春花沉醉莫流连,
居安有危常思量。
▲ 第贰拾壹尊 优婆鞠多尊者 ▲
优婆鞠多尊者,阿育王时僧人。禅祖尊为西天第四祖,异世五师之一。以阿育王之帝师而知名,为中印度摩突罗国鞠多长者之子。
尊者性慈敏聪慧,具辨才。十七岁出家,付法藏第三祖商那和修知是法器,乃教以系念之法;若起恶心,则于左边著黑石;若生善念,则于右边著白石。优婆鞠多依教授念,最初黑石多,渐渐黑白石相等,至满七日唯见白石时,商那和修遂为说四谛法,优婆鞠多当下证得须陀洹果,又观诸法苦、空、无常,证得阿那含果,至二十岁出家受具足戒时,证得阿罗汉果。
其时阿育王闻尊者于摩突罗国优留曼荼山之那罗拔利阿兰若处为众说法,欲往观之,尊者以其居处狭隘,遂率众一万八千人至华氏城为王说法。曾为阿育王作偈:”三宝值遇难,王应常供奉,世尊付法藏,于王及我等,当守护佛法,为摄受众生。“并告之佛陀诸旧迹。指示起塔供养,并建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阿难等诸大弟子之塔以供养之。据传,阿育王因此于世尊经历诸圣地建塔,共造八万四千塔,弘扬佛法。
据《阿育王传》卷三载,佛陀曾于摩突罗国时对阿难言”我百年后,摩突罗国有鞠多长者之子名优婆鞠多,教授禅法。弟子之中最为第一,虽无相好,化度如我。“优婆鞠多大弘法化,度众无数,化缘事毕,付法于提多迦,遂取灭度。《俱舍论光记》,卷五,谓尊者著:《理目足论》。
据考,目犍连子帝须即阿育王之师,与优婆鞠多或为同人。优婆鞠多,又作忧波鞠多、优波笈多、优波崛多、邬波鞠多、优波鞠提、优波鞠、优波崛。略称崛多。意译作大护、小护。
不是东风不是春,
他乡万里茹艰辛,
人生何处无知己,
苦尽甘来逢贵人。
▲ 第贰拾贰尊 僧迦耶舍尊者 ▲
僧迦耶舍尊者,为北印度迦湿弥罗国著名论师,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十八祖。
据《因明大疏》卷一载,尊者为部派别佛教时代之论师,尤擅长于说一切有部(即萨婆多部)之论典,及因明(论理学)、声明(文字、音韵、语法之学)等学问。据《因明入正理论后序》《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载,玄奘赴西天求法时,在迦湿弥罗国法救论师寺曾遇到他,他在因明方面热心帮助玄奘,为他详细讲解诠释,使玄奘受益良多。
僧迦耶舍,又作僧伽耶舍,意译曰众称。此尊与第040尊同尊。
生老病亡寻常事,
梦幻猜疑总是空,
莫为儿孙做牛马,
随遇而安乐融融。
▲ 第贰拾叁尊 教说常住尊者 ▲
教说常住尊者,当即为说法尊。
具有怜悯之心,有慈悲利益万物之志,不忍让众生陷入世俗之烦恼,立志要用自己的所有智慧使众生获得佛果。因此,他常住于世间,为大众说佛法。
大乘佛教主张,僧人不仅要求得自身的解脱,同时还必须广施慈悲,普度众生。其八正道之第四修行法为”正业“即要修行佛法的人不失时机地教化世间的一切众生,帮助他们脱离世俗的忧烦苦恼,皈依佛教,升往净土。《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二有”说法尊“,尊者具有怜悯之心,有慈悲利益万物之志,不忍让众生陷于世俗烦恼。他立志要用自己的所有智慧使众生获得佛果,因此,他常住于世间,为大众讲说佛法。
昨非今是定去从,
好汉不提当年勇,
人生道路千千万,
临岐不乱方英雄。
▲ 第贰拾肆尊 商那和修尊者 ▲
商那和修尊者又称舍那婆斯,与末田底迦为阿难两大弟子。为西天付法藏二十八祖中第三祖。佛教第一次结集时。受阿难指派,往古印度中部地区弘扬佛教。
据《景德传灯录》卷一、《付法藏因缘传》卷二等载,尊者系突罗国人,姓毗舍多,在胎六年而生。在阿难处受八万四千法藏,悉忆持之,又游化诸方,于摩突罗国曼陀山化二龙子,于彼处营建僧住处,至黑罽宾现龙奋迅定等五百三味,化度优波鞠多及其弟子,后飞腾虚空作十八变,而入涅槃。时为周宣王乙未年。又彼由前生愿力,于处母胎至入涅槃期间,常著商那衣,未尝脱却,因而得名。此盖基于梵语,音译商那、奢那、设若迦、奢搦迦、意译大麻;音译和修、意译为衣而来者。按巴利文大史浮陀、三菩伽、参复多、意译已生。尝与离婆多等共诣毗舍离城,阻跋耆比丘之倡十事非法。
商那和修,又作舍那婆数、舍那波私、舍那和修、舍那婆斯、奢搦迦、商诺迦缚娑。意译胎衣、自然衣、麻衣。
大海平静藏波涛,
大地平坦有陷井,
莫将罂粟认香花,
志毅心坚事可成。
▲ 第贰拾伍尊 达摩波罗尊者 ▲
达摩波罗,译作护法。六世纪印度达罗毗萘国建志补罗城人,为该国大臣之子。印度十大论师之一。
尊者自幼崇信佛法,于数百里外的寺院出家为僧。据《大唐西域记》卷五载,时佛教衰微,国王崇奉外道,特地请来一位外道论师与寺中僧众进行辩论,如外道论师获胜,将禁止佛教流行。僧众害怕失利,无人出场。值此危难之际,尊者挺身而出与外道辩论,一举获胜。结果使外道论师皈依佛教,进一步扩大了佛教的影晌。尊者博学弘远,与清辨菩萨争有空之义,造世亲菩萨唯识论三十颂之解释,而弘其正宗。极大乘佛教瑜伽唯识之旨,被视为印度佛教十大论师之首。曾住持印度那烂陀寺,玄奘曾从其弟子戒贤为学。
昔贤尚学知礼义,
粗疏浅薄事难为,
劝君刻苦莫赋闲,
开卷有益无疑虑。
▲ 第贰拾陆尊 伽那迦叶尊者 ▲
伽耶迦叶尊者为三迦叶之仲。生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之伽耶近郊。伽耶,城名,意译为象城,位于尼连禅河边,离菩提场不远。据《法华经·涌出品》:”如来为太子时,出于释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善提“。因伽耶伽叶一直在此城修道,以其所住城为名。
尊者为佛陀之弟子。即优楼频螺迦叶及那提迦叶之弟。据传说,尊者昔日曾为外道论师,其人事火,收有五百弟子住在伽耶城中。如来教化于此,与兄优楼频螺那提伽叶(即第十六尊者)合谋陷害佛陀不成,方知佛法宏大,即舍邪归正,率众弟子皈依,终得罗汉果。
伽耶迦叶,又作迦夷迦叶、竭夷迦叶。
秉赋虽自得天厚,
意志更须坚而强,
行举务必多谨慎,
败事十九是粗狂。
▲ 第贰拾柒尊 定果德业尊者 ▲
定果德业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因以修禅定而生出一切功德,故号定果德业。学修禅定,收摄散乱情思,见性悟道。使自己的心智与佛的真智融为一体,俱照万物,使自己的俗身转化为法身,以修得的佛智与神通普济众生,建立无量功德。
尊者遍谒诸佛贤圣,学修禅定,通过修禅而书摄散乱情思,清净心性,灭障尘障,观照事理,见性悟道而显现佛的真智。随心所欲地变化出种种形象。其建立的所有功德,皆源于禅定。
生来性格最坦荡,
为人诚挚美名扬,
方便于人方便己,
无忧消遥保安祥。
▲ 第贰拾捌尊 庄严无忧尊者 ▲
庄严无忧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
在佛教经典中,”庄严“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一是具德义,一是衣饰义。也就是说,以善美饰国土,以功德饰衣身曰庄严。尊者达到了庄严与无忧的统一。其佛性的修炼达到了完善的境地。其中最常用的是装饰美盛、端正尊严之义。端正尊严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象上,更重要的是指内在的品德;内由外显,只有具备高尚的品格,才能真正呈现庄严的面相。”忧“是指忧愁烦恼,这是应该加以摒弃的,否则就会如《智度论》卷二所说,”心没忧海,不能自出“。尊者刻苦修习禅定,不仅自己摆脱俗世的忧恼,还尽力将众生之心从”忧海“中拯救出来,他庄严的面相正是为了向众生昭示摆脱忧恼之后的静谧平和的心理境界。
做人第一要坚贞,
脚踏两船身不稳,
凡事三思宜谦慎,
可保无事得太平。
▲ 第贰拾玖尊 忆持因缘尊者 ▲
忆持因缘尊者即僧护。为舍利弗弟子。
《因缘僧护经》载,有五百商人崇奉佛教,出海贸易时将僧护邀请到商船上,以便在航程中为高人讲经。他讲经的声音惊动了海龙王,龙王遂祈请他到龙宫为龙子讲经,他应邀入海,为龙众讲解《四阿含经》商船返航时龙王父子将他送回航船,同回大陆。将近海岸咐,僧护又与五百商人失散,乃只身来到地狱,历见五十三地袱,见众生随各自之罪业而受苦,之后,他又来到五百仙人处,将地狱众生拔度出苦难境地。归而问之于佛陀,佛陀为他讲解因缘善恶之道,尊者牢记在心,并广为大众解说。得证阿罗汉果。
莫图得己却损人,
万事到头皆报应,
弃旧从新总不晚,
清修苦练自通神。
▲ 第叁拾尊 迦那提婆尊者 ▲
迦那提婆尊者,龙树弟子。迦那,一目之意。被禅宗尊为第十五祖。
据《传法正宗记》卷三载,尊者乃公元三世纪左右人,为南天竺婆罗门出身,或谓执师子国人。博识渊览、才辨绝伦。尝挖凿大自在天金像之眼,后又自挖双眼以回施大自在天,故以为名。初谒龙树,龙树令弟子以满钵水置于前,尊者即以一针投入水中,两人欣然契合。出家为龙树弟子,以智辩著称,后游历印度各地,大振破邪之剑,调伏外道,度人百余万。后以构怨,为外教之徒所刺,遣偈:”诸法本空,无我无所;无有能害,亦无受者。“《宝林传》卷三、《祖堂集》卷一、《景德传灯录》卷二等,亦载其事迹。著有《百论》二卷、《广百论本》一卷等。
迦那提婆,意译作单眼提婆。又作提婆、圣提婆、圣天。
返回五百罗汉目录页请点击:这里
排版:李静怡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