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共勉
发布日期: 2015-04-14 浏览量: 3,321 次浏览
正 果
这几年来我们佛教徒看到国家日益繁荣富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落实,感到由衷的高兴。在这大好时节因缘中,每一个佛教徒,不论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都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做个好教徒。为此,我提出爱国爱教、坚持正信、住持正法三事件,同教友们谈谈,以资共勉。
一、爱国爱教
1.爱国:佛教徒是人民队伍中的一部分,首先必须热爱祖国,接受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佛教协会从成立那天起,就号召佛教徒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个口号,是佛经里的深言妙语,是佛陀庄严的教导,每个佛教徒都应该遵守奉行。在爱国问题上,从报答国土恩、众生恩来讲,就是要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对于党和政府为加快四化建设而制定的方针政策热忱拥护。佛陀教导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第一句是戒学,第二句是慧学,第三句是定学。戒定慧三学是佛弟子修学佛法的总纲。依教奉行,既不会做损人利己的事,更不致有违法乱纪的罪行。由持戒而众善奉行,也就能积极参加四化建设。作的好、作的如法,也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报国土恩,报众生思“了。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世法,圆融无碍,任运纵横,万事皆通。
2.爱教。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毫无疑问应该受教。对佛法僧三宝,必须虔诚地信仰,热诚地爱护。佛陀说法教化众生的本怀是令众生改恶向善,断染证净,发菩提心,修菩萨道,以至成佛。
《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说:“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佛在《涅槃经》中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有心者,皆得成佛。《大方等如来藏经》说:“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信乐此法,专心修学,便得解脱,成等正觉,普为世间,施作佛事。”这样的宣示教导,说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一致,人人皆可成佛。这就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本怀意趣,岂可舍之而不信仰热爱呢?
我们在修行方面,首先应从观心做起,这是最究竟的法门。如《心地观经》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千经万论,说明观心制心的道理,不可具达。观察自己内心起念,是善是恶,善者护特,恶者当体消灭。在修行的方法上,佛陀教导以修持戒定慧三学为主。戒是防非止恶,定是一心不乱,慧是简择性相。换句话说,戒是防护止息身语意三业的一切恶行,不起心动念做损人利己的坏事。定是莅善法一境上,一心一意的专注不散乱。慧是于境思惟考虑,辨别真善恶。观察是善的,有益于别人的,就护持存留,而去作去为,不善的,就停息其心而不作不为。佛陀的这种正确可行的教导,使千千万万的人舍恶从善,断染证净,乃至得不可思议功德,岂可置之而不热爱吗?
在立志发愿上,佛陀教导修菩萨行的人,首先必须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种伟大的誓愿,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应依教奉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在誓度众生的能缘心上,也就是在思想意识上,要激发大慈大悲心,特别要以无缘慈同体悲来对待所化度的众生。但大慈大悲要登地的菩萨才能作到一部分,到佛果位上才能圆满成就。我们在因地就要深心学习菩萨心,运用菩萨心。以菩萨心对待有情众生,自然平等利乐。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对待一切有情特别对于人类,都应该生起与乐拔苦的慈悲心。以与乐拔苦之心待人,则人我是非,妒嫉障碍可以减轻,有利于安定团结,互助合作,尊敬友爱,和平共处。对别人(不管其与已有关系无关系)得到的荣誉财物等等,给与同情赞叹,欢喜庆慰。有此同情心,对别人得到的好处当然不会产生嫉妒障碍了。对别人遭到不幸的事,如暴力或野兽等等威胁,应协助其解除痛苦,给与安慰。这都是悲心的具体表现。这种具足同体悲心,化小我为大我的人生观,是多么值得尊敬赞叹的啊!
佛陀教导弟子,要修菩萨行,首先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以大悲心为基础的。所以在发起慈悲心后,进一步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菩萨行的根本,发了菩提心,才能渐次证得无上正等菩提。菩提心的意义,在经论中.广有说明,最根本的有两条,即为利有情和愿意成佛。菩萨与众生的关系,经论中用一棵树的茎干花叶等与根的关系做比喻,如果根坏了,则花叶茎干等俱萎变坏灭。又如同鱼与水的关系,鱼儿离开了永,就会死亡,菩萨离开了众生,就无处修行菩萨道了。圆满无缺的利乐有情,只有无上的佛陀,此外一切菩萨等,都有缺欠而不究竟。所以为利有情愿成佛,是发菩提心的根本,缺其一都非圆满。佛陀教导弟子们要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这一伟大教导,是不可思议的,值得佛弟子们的尊敬爱护。
二、坚持正信
《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信为能人,智为能度。”学佛以信为入门。有了虔诚的信仰,即可长养善根,所以信为一切正道助道功德生长之母。由于各人的根性不同,对所信仰的法门也有不同的偏重。有的教友,偏信五戒十善人天因果的善愿行。有的教友,偏信声闻乘的解脱行,发出离心,厌离三界的苦法而越求解脱。有的教友,利乐有情的心识特胜,偏信发菩提心,修四弘誓愿、六波罗蜜多、四摄化度。有的教友,厌离欲界粗苦,修习四禅八定,以得寂静为乐。有的教友,厌离三界苦,欣求极乐往生净土,以专一念佛为志。有的教友,参禅学道,真参实悟,以开悟为期。有的教友,诵经礼佛、写经弘法。以上都是正信的一分,随力行持,都能获益。我们必须树立正信,坚持正信,遇事应变,随处皆通,无著自在,心安理得,不粘着于事相,虽处逆境,任运解脱,是真学佛的自在人。
《成唯识论》说:“信,于实德能,深思欲乐,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所谓“实”就是真理事实,“德”就是佛菩萨声闻所具的功德,“能”就是自己的功能力量。对于佛陀所宣说的真理事实,相信是真实不虚的。对于佛菩萨声闻所具有的功德。相信他是无伪的存在;对于佛所宣说的真理事实和佛的功德,相信自己能证能得。对于真理事实,能深刻思考决定即得无碍忍解。对佛菩萨声闻所具有的功德,希望好乐欲求,以能证能得的坚定信受不疑,不为非理之说所动摇,就是清净的正信心。
真理事实,即佛陀宣说的教法。如四谛、五蕴、十二缘起、六度、二无我、三法印等,都是佛陀亲证亲知而宣说,皆是真实的事相理体。对这些真实事相理体坚信不疑,是为正信。
从四谛来说,就是苦集灭道四种真实不虚之相,明染净两种因果。苦集是杂染因果,灭道是清净因果。苦是逼迫义,凡是有漏的法,一切皆苦。所谓乐者,不过是暂时的相对的领受,究其本质迁流变坏来讲。还是行苦。所以世间的有漏法,都是苦苦、坏苦、行苦所摄,是真实不虚的。人的一生,扩而易知的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僧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摄一切五取蕴苦。这八种苦,一个人只要不是幼年死亡或中夭者,大都不可避免要受八苦的逼迫。这里以三苦举例来说,如有人遭受到了不如意的事,或身体上已经有残废疾病等痛苦,再给与针灸服药刀割治疗,则是苦上加苦,是为苦苦。一种心爱的东西或亲戚朋友,遭到破坏因缘,心生痛苦,是为坏苦。一切有为法,都是刹那迁流变易的,给人以不安定的逼迫感受,这就是行苦。这些都是真实不虚的事相,所以一切迁变流动的有漏法,都决定是苦。苦是果法的表露,追究其原因,都是由烦恼业行招感而来的,所以苦果的因,就是集谛。这苦集二谛,就构成有漏杂染的因果;灭是灭尽义,即断除烦恼业行因果的苦集二谛而得到的寂灭解脱,是一种清净寂灭无为的境界,是修道所得的结果。道是出离义,即证得寂灭的因行,修行道谛,可以离苦集而证得圆满寂灭的涅槃。道有正道和助道,正道即诸无漏的智慧,助道即诸有漏对治的方便善法。由此道故,知苦断集、慕灭修道。道是能证得灭谛的因,灭谛是道证之果,故由灭道二谛构成出离的清净因果关系。
解说四谛的意义,在经论中说得很多,也很深细,这里只作了简单的介绍,使教友们知道四谛是真实不虚的真理事实。佛陀在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后,首先就是到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说苦集灭道四谛法,五人听了之后,漏尽结解,证阿罗汉。最后在双林树间入灭时说《遗教经》,又重宣四谛法门。《遗教经》说:“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毋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时阿(少/免)楼驮,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谛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决定无疑。”世尊初转法轮和最后说法都是说四谛法门,可见四谛法的重要了。
又如业果,是佛教教义上最重要的内容,即一切有情的生死流转,声闻独觉圣人的断染证净,菩萨的修行六度四摄,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染净业力的体现。依业流转,依业出离,此理不虚。(妙法圣念处经》说;。“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业果决定,说明一切众生,毕竟都无主宰自在的实我我所,随善恶染净的业力,各自受报。业是身语意的造作,‘顺理利人的造作是善业,违理损人的造作是恶业。善业有生乐果的力用,恶业有生恶果的力用。善恶业招感果报的功能势力是坚强的,如善业未为邪见损害,恶业未修善法对治,纵经百千万亿大劫,也不会消失,到因缘成熟的时候,决定招感果报不虚。所以如来在许多经典里都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在业力感果上,又有别业和共业的差别。个人所招感的一切称为别业,如身相好丑,智慧高低,寿命长短等,为别业所感,是为正报。与别人共同享受的衣食住行,山水环境,医药卫生等各种共同的东西,是大家过去的共业所感,称为共业,是为依报。详细分析起来,还有别中别,共中不共的差别。这种业果决定的道理,是甚深的真理。如果每个人都相信这个真理,则人人断恶修善,人人互相尊重爱敬,自然清净和谐,天下太平。
总起来讲,信有三种差别:一信“实”有,即对于佛陀所说一切法的真理事相,深信忍可为有,就是“忍”义。二、信有“德”,即对于佛菩萨声闻圣者所证清净功德,深信思可为有,生起爱乐,就是“乐”义。三、信有“能”,即对于真理事实以及世出世间有漏无漏善法,深信自己及他人,只要依着佛陀的教导去修习,都能成就。学佛者在自己思想意识上生起这样的信心,便是正信,能对治一切的邪念和不信,专心一意地修习做出世善法,坚信不疑。所以《成唯识论》说“信”乃“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勇往直前无挂碍,坚持正信必成佛。
学佛的人,树立和坚持了正信,就决不会去做不符合正信的事。如问卦、抽签、烧纸钱、看相、算命、堪舆;观星等等,本为佛陀所禁止,岂能信受宣传?作为一个佛教徒,应以所知所解的正法,宣传弘扬,不应做违背佛教宗旨的事情。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正信,自己要依教而行,也要做宣传解释工作,令非正信者舍邪归正。一个佛教徒的言行,关系到佛教的兴衰存亡,我们要随时随地庄严三宝,光显正信。
三、住持正法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作为一个佛弟子,就应有弘扬正法的责任。如果不弘扬正法,就对不起三宝,对不起师友,对不起自己。龙树菩萨说,“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礼佛诵经、烧香供灯、建塔刻经、修庙度僧、布施供养等等,都有功德,都能部分地报答三宝的恩德。如果讲到真正要报三宝之恩,就只有住持佛法,弘扬佛法。正法久住,对三宝、对师友、对众生、对自己,都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也就是真正报佛恩了。
世亲菩萨造《俱舍论》三十卷,最后他说造论的目的,就是要住持正法。什么是正法呢?他有颂曰:“佛正法有二,调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三藏教典都可说是正法,世亲菩萨却说只有两种,这就给我们指出了正法的体性。虔诚敬信之后,指导思想端正了,烧香、礼拜,诵经,都是住持正法,乃至起心动念为三宝作些许有益之事也是住持正法;为佛教培养接班人,兴修寺庙,雕刻经典,印行法宝等等,更是住持佛法了。为了认识正法的体性,这里将《俱舍论》颂文略作解释。该论分别各种法门,皆为弘持世尊教法,最后对何为正法(一问),当住几时(二问),以颂作答:“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前二句答第一问,后二句答第二问。
法有两种:一教正法,二证正法。教即契经、调伏、对法三藏文字教典。大体上说,契经诠定学,调伏诠戒学,对法诠慧学。所以教正法,即经律论三藏经典。证正法即三乘菩提分法。对教正法,有能读诵受持宣说弘扬的人,教正法就住持在世间。对于证正法,有能依教修行者,佛的证正法使住持世间。道籍人弘,法依人住,人在法在。世亲菩萨说,随三种人住世的时间限量,正法亦如量住世。圣教总言,正法住世千载,有处又说正法虽住千载,教法住世复过于此。我觉得做一个佛教徒,不论出家在家,人人都应该发愿弘法度生。如果学佛者人人发此愿心,坚持如此愿心,便能随时随处方便受持宣说修行住持正法。有此愿力,自己身语意三业一切所作所为,都能如法如律,当体就是住持正法。
我们在佛法方面,作到受持、宣说、修行,是住持正法,积极从事“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事业也是住持正法。当前我国人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快步伐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佛教徒必须投身到四化事业中去,士农工商随条件之宜,积极去作,既是庄严国上利乐有情的事,也符合菩萨精神,更会得到人民的支持赞许,有利于弘法工作的开展。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师为了住持正法,大都是热爱劳动生产的,如百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沩开田,黄檗栽松,仰山采药,凡此等等,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佛教徒要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去做有利于人民的事业,使如来正法发扬光大。
上述几点,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一定正确,愿共勉之。
返回人生佛教思想研究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