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当代法师 > 怀疑还是相信

怀疑还是相信

发布日期: 2007-04-20 浏览量: 2,865 次浏览

——巴汉《卡拉玛经》的比较

 

真 净

 

我在伦敦大学求学期间,在一次宗教座谈会上,有位英国学者谈及,他所以选择佛教为信仰,主要是因为《卡拉玛经》。

此经记述了佛陀对卡拉玛人的一番教诲。

当时,卡拉玛人因不知如何抉择各位宗教师所言,不辨是非,不分真假,故请示于佛。事实上,这不仅是卡拉玛人所困惑的,也是人们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会面临的问题。即使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有了众多的查询工具,有了一生难以读尽的典籍资料,仍无法保证,在面临抉择时,作出百分百的正确判断。

那么,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当卡拉玛人彷徨着,无法决定接受什么教义时,佛陀针对这一问题宣说了《卡拉玛经》,告诉迷茫的他们,也告诉同样迷茫的我们: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以免成为他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识奴隶。

为此,佛陀总结了十项准则:

  1、不因传说而轻信

  2、不因传统而轻信

  3、不因谣言而轻信

  4、不因经典记载而轻信

  5、不因逻辑推理而轻信

  6、不因学说推论而轻信

  7、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

  8、不因预设成见而轻信

  9、不因说者外表而轻信

  10、不因师长所言而轻信

《卡拉玛经》突显了佛教求真、求实、求证的根本精神,有别于其它很多宗教单纯的以信为本。上述十点,更是震聋发聩的醒世之言。

在南传佛教地区,《卡拉玛经》是一部家户喻晓的经典,深受广大信众,尤其是知识阶层的尊重与推崇。

汉传佛典中,与《卡拉玛经》对应的,乃《中阿含·伽蓝经》。但在关键部分,如佛陀所言十项准则,却未见记载。

 

巴利语的部(Nikaaya)与汉译阿含经(Aagama)

 

Nikaaya,意译为“部”,指佛典被归类为各部。Aagama,《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四译作“教”或“传”,意指“佛陀教说”或“依师弟传承的教说”。

据记载,佛陀灭度后,由弟子大迦叶尊者主持了首次结集,会诵经藏与律藏。其中,经藏记录了佛陀及弟子的言教行迹。

通常认为,原始佛典的形成与部派分裂为同一时期。因此,每一部派皆有各自所依的典籍,内容基本相同而稍有差异。

原始佛典分南传和北传(汉传)两系。在南传典籍中,有《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五部。在汉传典籍,则分《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四部。其中,南传前四部与北传四阿含大体相当,但经文数目、排列及部分内容略有出入。还应注意的是,北传《长阿含经》的经典,未必对应于《长部》。而《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亦未必对应于《中部》、《相应部》、《增支部》。

《卡拉玛经》正是如此,它在南传典籍中属于增支部,但在北传典籍中却收录于《中阿含》内。

 

经题对照

 

一、《卡拉玛经Kaalaama Sutta》,取自巴利《增支部An.guttara Nikaya》三集·第二大品·65经,属上座部典籍。

二、《伽蓝经》,取自汉译《中阿含·业相应品第六》(大正藏1,438中-439下)。汉译《阿含》所收录的典籍,源自不同部派。如《长阿含经》多属法藏部;《杂阿含经》多属说一切有部;《增一阿含经》多属大众部末派。至于《中阿含》,包括印顺导师在内的教内外众多学者都认为,其中大部分经典属于说一切有部。

伽蓝,梵文kaalaama (巴利文同),汉译伽蓝,乃音译“伽蓝摩”的简称。比较而言,“卡拉玛”更接近原有发音。在汉译中,梵文ka、kaa、ga、gaa、gha有时被统一译为“伽”。如karumha,译为伽罗摩(天名);yoga,译为瑜伽;gaathaa, 译为伽陀(偈);san.gha,译为僧伽。又,此处的伽蓝并非我们通常以为的寺院代称,而是指一名为“伽蓝”的村庄,当地百姓亦名“伽蓝人”。

 

经文对照

 

  一、基本相同部分:

两经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经文内容基本相同。

1、开头

巴利文本: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俱,游行拘萨罗国…….有疑于此等沙门、婆罗门诸氏中,谁语真实?谁语虚妄?(含标点约405字)

汉传译本: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伽蓝园,与大比丘众俱……此沙门梵志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含标点约541字)

2、结尾

巴利文本:

 卡拉玛人!彼圣弟子即如是离贪、离瞋,不愚痴。以正知、正念、以与慈俱行之心……大德!请世尊存念于我等自今日起终生皈依为优婆赛。(含标点约789字)

汉传译本:

 伽蓝,多闻圣弟子离贪伺,断贪伺,心不怀诤…….一切伽蓝人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含标点约1188字)

 

  二.内容相似部分:

两经的中间部分,内容基本相似而文字差异较大。

 

巴利文本:

 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大德!为无益。复次,卡拉玛人!此有贪心之人是为贪所蔽…….若圆满执取为能引无益与苦耶?或不耶?大德!圆满之执取,即能引无益与苦,对此我等之所说是如是;卡拉玛人!汝等如何思维耶?起于人内心之无贪是为益耶?或为无益耶?大德!为益。复次,卡拉玛人!此无贪人是不为贪所蔽……若圆满执取为能引益与乐耶?或不耶?大德!圆满之执取,即能引益与乐,对此我等之所说是如是。(含标点约918字)

 

汉传译本:

  伽蓝,当知诸业有三……彼于绮语净除其心。(含标点约615字)

 

三.内容不同部分:

思考

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是巴利文版本早,还是汉译依据的版本更早?

是否佛陀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是否不同版本有不同的针对性?

是否经典在传译过程中,存在遗漏甚至人为改动?

怀疑还是相信?太多的问题,等待我们抉择。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