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的流水·下
发布日期: 2002-11-30 浏览量: 2,038 次浏览
阿姜查,泰国东北著名法师。生于西元一九一八年,一九九二年元月圆寂。幼年入道,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数年,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满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涵意却深远。他善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令弟子们开解;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的西方人从他受教。
(泰)阿姜查尊者
对一位真诚修行的学生而言,感觉越多越好。但有很多禅修者却逃避感觉,不想要解决它们,这就好像不去上学、不听老师的话的顽皮学生。这些感觉正在教导我们,当我们认识感觉的时候,我们才算是在修习佛法。在感觉中能保持平静就如同了解这里的猴子一样──一旦你了解猴子是如何时,你便不会再被它们所烦恼了。
佛法的修习也是如此。佛法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同在的。佛法不是关于天上的天使或这类东西,而只是很单纯地关系著我们,关系我们当下的所做所为。观照你自己,有时快乐,有时痛苦,有时舒适,有时悲痛,有时爱,有时恨......,这就是佛法。你看到了吗?你应该认识这个“法”,你们必须阅读自己的经验。
在你能够放下感觉之前,你必须先认识它们才行。当你看清感觉都是无常的时候,就不会被它们所干扰。只要感觉一生起,只需告诉自己:“嗯......不稳定。”你可以与这些感觉在一起,而住于平静,就如同看见猴子,就不被它所干扰一样。假如你知道感觉的真相,那就是知道佛法。你放下感觉,并且看清它们都绝对是不稳定的。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不稳定,就是佛陀。佛即是法,法即是无常性。不论谁见到事物的无常,就是见到它们不变的真理。这就是法,而这也就是佛。如果你见到了法,你就见到了佛;见到了佛,你就见到了法。如果你见到“无常(aniccam)”,就会去放下事物,而不去执著它们。
你说:“别打破我的杯子!”你能够阻止会破碎的东西不破吗?如果它现在没有破,它未来也会破;如果你不去打破它,别人也许会;如果别人不打破它的话,也许鸡会啊!佛陀说,去接受这个事实,他洞澈了这些事物的真相,视这个杯子如已破碎了。不论你何时使用这个杯子,都应该反观它已经破碎了。你了解这点吗?佛陀所了解是:他在尚未破碎的杯子中,看见已破碎的杯子,一旦它的时间到了,就会破碎。增长这种的了解,利用这个杯子,好好照顾它,直到有一天它从你手中脱掉......“碎了”,没事。为什么没事呢?因为在它还没破碎之前,你已看到它碎了。
可是,通常人们会说:“我很喜欢这个杯子,希望它永远不会破。”后来狗把它打破了,“我要杀了那只疯狗!”你恨那只狗打碎你的杯子。如果你的小孩打碎了它,你也会憎恨他。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因为你将自己给堵起来了,所以水无法流出去。你建了一个没有疏水道的堤,堤只会暴裂开来,对不对?当你筑堤的同时,也要造一个疏水道,当水涨得过高时,水才能安全地流出去。当水涨到边缘的时候,就打开你的疏水道,你必须要有一道类似这种的安全措施。“无常”就是圣者们的安全措施,如果你有这道“安全措施”,你就能安住于平静。
行、住、坐、卧,不断地修行,以“念”来观照和守护心,这就是“三摩地”和智慧。它们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可是却有不同的相貌。
如果我们真正清楚地洞察无常,就会见到所谓的常。所谓的常是事物不可避免的,都必定会如此,不可能有例外,你了解吗?只要知道这么多,你就能够认识佛,就能够真诚地恭敬他。
只要你不要将佛陀抛掉,就不会痛苦。一旦你抛掉佛陀之后,你就会经验到苦;一旦你丢弃对无常、苦和无我的反观,就会有苦。假使你能够修行这么多,那就够了,苦就不会生起;或者,如果它升起,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平定它,并且,它将是在未来不会升起的原因。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终点──苦不会再升起的境地。而为何苦不再升起呢?因为我们已经找出苦因了(samudaya,集)。
比方说,如果这个杯子破了,通常你会经验到苦。我们知道这个杯子将会是苦的起因,所以我们要从“因”中解脱出来。所有的法(此指六尘中的法尘)的生起,是因为“因”的原故,而它们也必定会因为“因”而消灭。现在,假使“苦”是因为这个杯子的缘故,我们就应该放下这个“因”。如果我们事前就能反观这个杯子已经破了,即使它还没破,“因”已经熄灭了。一旦不再有任何“因”时,苦也就不能再生存,因为它熄灭了。这就是“灭”。
你不需要再超越这点,只要这样就够了,在你自己的心理思惟这点。基本上你们都应该持五戒,以做为一个行为的基础。首先不必要去研究三藏,只要先专心在五戒上就可以了。刚开始你会犯戒,但当你觉察到时,马上停止,再回来建立起你的戒,也许你又会脱离轨道,以致于再犯另一个错。当你觉察到时,将自己从新再建立起来。
修行是这样子的:你的“念”会增进而变得更持续,就如同壶里滴出来的水滴一样。如果我们将水壶倾斜一点点,水滴会慢慢地滴出来,......滴!......滴!......滴!如果我们将水壶再倾斜一点,水滴会滴得更快,滴!滴!滴!如果将水壶再倾斜的话,“水滴”消失了,而水会像稳定的河水般流出。“水滴到那里去了?”它们那里也没去,只是改变成为一条稳定的流水罢了。
我们必须藉由譬喻来谈佛法,因为佛法没有任何形相。它是方的还是圆的?你说不上来,唯一的方法就是透过譬喻来说明。不要以为佛法离你很远,它到处都与你同在。仔细看......,一下子快乐,一下子悲伤,一下子又生气......,这都是佛法,去观察和理解它。无论是什么造成苦你都应该去对治,如果苦还存在的话,就是因为你还没清楚地了解它,所以再观察一下。如果你能够清楚地了解,就不会痛苦,因为“因”不再存在了。如果苦还存在,如果你还必须忍耐,那么,那么,你还没有上轨道。不论你卡在那里,不论你那时候有多么痛苦,当下你就错了;不论你何时多快乐,你飘浮在云端......,你看......,又错了。
如果你如此修行的话,在任何时间、任何姿势里,你都有“念”。有了正念和正知,你会知道对和错,乐和苦。知道这些以后,你就会知道该如何去对治它们了。
我是这样教坐禅的:是坐禅的时候,就去坐。这并没有错,你也应该修习坐禅,可是,禅坐并非只是坐而已,你必须允许你的心去经验感觉,随它们去流动并思考它们的本然。你应该如何去看待它们呢?视它们如无常、苦和无我,一切都是不稳定的。“这好美啊!我一定要拥有它。”那是不稳定的东西。“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当下就告诉自己:“不问定。”这是真的吗?完全正确,毫无疑问。但是试试将事物拿来当真......“我一定要得到这个东西。”你已经脱离正轨了,别这么做。无论你有多喜欢某件东西,你都应该反观它是不稳定的。
有某些食物看起来似乎很可口,但是,你依然应该反观它是不稳定的事。也许能确定,它很好吃,可是你仍然必须告诉自己:“不稳定!”假使你想测验一下确定与否,尝试每天去吃你最喜爱的食物。每天吃,想想看,最后你会抱怨说:“这道食物不再那么好吃了!”最后你会认为:“实际上,我比较喜欢那道食物。”那也是不稳定的啊!你必须让事物随它去,就如出入息一样,吸入与呼出一定都要有,呼吸依赖于交替;而一切的事物也依赖于这样的交替变化。
这些事物就与我们同在,没别的地方了。如果,无论行、住、坐或卧,我们都不再疑惑,我们将会安住于平静中。“三摩地”不是只坐著,有些人坐到他们掉进昏迷的状态中,分不清南和北,倒不如死了算了。别这么极端!如果你觉得昏昏欲睡,就经行,改变一下你的姿势。增长一些智慧吧!如果你真的很累,那就去休息一下,只要你一起床,就继续修行。别使自己掉进昏沉里。你必须这样修行,有理性、智慧、谨慎。
修行,从你自己的心和身开始,视它们如无常,其他的一切事物也都如此。当你认为食物可口时,就记住这点,你必须告诉自己:“不稳定的事!”你必须先打击它才行。可是,通常每次都是它打击你,是不是?如果你什么都不喜欢,你会因此受苦,事物就是这样来打击你的。“如果她喜欢我,我也喜欢她。”它们又再次打击我们,我们从来没机会反击回去。你必须这样来看待它:不论你何时喜欢任何东西,只要告诉你自己:“这不是稳定的事!”为了真正地见到佛法,你必须违反自己的意愿。
在一切的姿势中修行。行、住、坐、卧......。你在任何姿势中都可以经验到嗔怒,对不对?你在走的时候、坐的时候、卧的时候,都可以生气;在任何姿势中都可以经验欲望。因此,我们的修行必须扩大到所有的姿势──行、住、坐和卧,而且必须定期的做。别光做表面工夫,真实地去做!
坐禅的时候,有些事物可能会生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论这些东西何时升起,只需告诉自己:“不是确实的,不是确定的。”在它抓著机会打击你之前,先打击它。
现在,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你知道所有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你的一切思想,就会逐渐清晰,当你反观一切流失的事物的不稳定时,你会明了一切事物都是一样的。无论任何东西何时升起,你只需要说:“噢!又来了一个!”
你曾看过流动的水吗?你曾看过静止的水吗?如果你的心是平静的,它会犹如静止的流水。你曾经看过静止的流水吗?你看!你只见过流动的水和静止的水,对不对?可是,你从未见过静止的流水。它就在那儿,就在你的思想无法带你到达的地方;即使心是平静的,你仍然可以增长智慧。你的心将如流动的水,但却是静止的。心几乎完全静止,不过却依然在流动。因此,我称它做“静止的流水”。智慧可由此生起。
文中巴利文的a=A;n=n ̄;u=U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