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is_home()){ //这里描述在前******* $description = "西园寺和研究所发布相关新闻法讯的官方平台"; $keywords = "西园寺,佛教,佛学院,法讯,心理咨询"; } elseif (is_category()){ $keywords = single_cat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category_description(); } elseif (is_tag()){ $keywords = single_tag_title('', false); $description = tag_description(); } $keywords = trim(strip_tags($keywords)); $description = trim(strip_tags($description)); ?>

位置: 首页 > 教理研究 > 阿含经专题 > 第十一章·四食

第十一章·四食

发布日期: 2002-07-11 浏览量: 2,436 次浏览

一               杂  三七三(三七四)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一者抟食,二者触食,三意思食,四者识食。

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

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聚灭。

【法义分享】

◎“粗抟食”是指三餐饮食,能滋养色身。又称段食。

◎“触食”是指感官的接触享受,如看美色、听美乐、尝美食……。

◎“意思食”是指意见、思想上的同化。这是政治家、思想家最常用的手腕。

◎“识食”是深层的自我要聚集更多的我、我所,同时排斥与我相异者。这是一般宗教家、大法师们所易陷入的。

二               杂  三七六(三七七)

佛告比丘:“如是,四食有贪有喜,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亦无识住增长, ……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譬如,比丘!画师、画师弟子集种种彩色,欲妆画虚空,宁能画不?”

比丘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彼虚空者,非色、无对、不可见。”

“如是,比丘!于此四食无贪无喜,亦无识住增长,……乃至如是纯大苦聚灭。”

【法义分享】

◎要真能做到对四食无贪、无喜、亦无识住增长的,只有我慢断尽、证到无为无学的四果阿罗汉。只要还有“我慢”,那个意思食、识食都还会想要聚集增长。只是很幽微,自己很不容易觉察到。

三                    长  三○

佛告比丘:一切众生以四食存,何谓为四?抟、细滑食为第一,触食为第二,念食为第三,识食为第四。彼彼众生所食不同,阎浮提人种种饭、炒面、鱼肉以为抟 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食净抟食以为抟食,洗浴、衣服为细滑 食。自上诸天以禅定喜乐为食。何等众生触食?卵生众生触食。何等众生念食?有众生因念食得存,诸根增长,寿命不绝,是为念食。何等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 天,是名识食。

【法义分享】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杂阿含四八七经:“一切众生由食而存”。要慢慢去观察、深入去求证、去体悟。若能看到“食物链”的实相,就不会对生命起贪爱黏著。

◎“ 生命”是由“死亡”堆积而成。众生就是在“吃与被吃”的食物链中轮转。身体要延续、自我要 膨胀、我慢要抓取,识食要滋长,都是透过吃掉众生某种食物而得。若能悟到此,则惭愧心会生起,我慢、我欲、我能……会渐淡 薄。代之而起的是--惭愧的心与知足感恩的心。

四                  增  二五五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众生之类有四种食,长养众生。何等为四?所为抟食或大、或小,更乐食、念食、识食,是谓四食。

彼云何名为抟食?彼抟食者,如今人中所食,诸入口之物可食啖者,是谓名为抟食。

云何名更乐食?所谓更乐食者,衣裳、伞盖、杂香华、熏火及香油,与妇人集聚,诸余身体所更乐者,是谓名为更乐之食。

彼云何名为念食?诸意中所念想、所思惟者,或以口说,或以体触,及诸所持之法,是谓名为念食。

彼云何为识食?所念识者,意之所知。梵天为首,乃至有想、无想天,以识为食,是谓名为识食。

是谓,比丘!有此四食,众生之类以此四食,流转生死,从今世至后世。是故,诸比丘!当共舍离此四食。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点击返回目录页

上一章

下一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扫码关注 西园戒幢律寺

<微信服务号>

地址: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电话:0512-65349545(客堂) 65511746(弘法部)

信箱:admin@jced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