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一念弥陀愿 同生极乐国

——记西园寺2018年冬月精进佛七法会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佛说阿弥陀经》

时值冬月,万物蛰伏,生机暗藏。12月17日,西园寺一年一度的精进佛七法会如期而至,前花园念佛堂内燃种种灯香,鲜花环绕,饮食瓜果供奉佛前,大众齐聚一堂,专持弥陀洪名,修集净业。

上午8时,西园寺堂主常性法师主持洒净仪式,洒扫障碍、普利一切,信众数百人于道场渐渐安住。12月17日至23日佛七期间,每天会有法师开示净土信愿行三资粮,信众齐诵《弥陀经》、赞佛偈等,有序地绕佛、念佛、静坐。

念佛的利益

《观经》云: “念一句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堂内的两面墙上陆续贴满了超荐拔度及消灾牌位,对象包括父母夫妻、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堕胎婴灵等不尽相同,无不体现信众们对利益往昔亲眷的至诚之心、对所造恶业忏悔改过的厌离之心。

莲池大师言:“亲得离尘埃,子道方成就。”

如吉法师开示:“我等冥阳两界,成佛本愿”,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应观想自己带领和布施我们生生世世父母、六亲眷属、冤亲债主一起念佛,并集此佛七法会的功德利益,回向眷属及冤亲业障消除、往生净土。

念佛的体会

“佛七很殊胜,这已经是我参加的第六次精进佛七了,我每年都会来,非常感恩西园寺师父和义工们的主持和付出。”一位中年男居士分享。

“我是第二次参加精进佛七,西园寺的活动我经常参加,包括每个月的八关斋戒、放生、每周末在三宝楼举办的法师讲经说法和一些主题沙龙等。”

“我是修学同修班的学员,我也是第二次参加精进佛七法会,我经常参加西园寺的法会和活动,随着修学的次第深入,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深感佛菩萨的真善美慧和悲智愿力真实不虚。”一位90后师兄分享道。

“我是第一次参加佛七,朋友介绍过来的。一天下来感觉内心很清凉很清静,一点都不觉得累。接触了佛法以后,感觉整个人心胸变得更开阔,对很多事情都看得开了,烦恼少了,快乐也就多了。”

要说佛的本意,是想众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的,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临终接引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就立即脱离三界轮回之苦,从此日益精进,最终成佛,这才是念佛的究竟实义。

 念佛的用心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蕅益大师说,能不能往生就看我们有没有深信切愿。

关于念佛的信心和愿力,如吉法师做了重点开示。

信成就,成佛本愿。信即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就像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连接,如果没有这个连接就没有沟通,从而没有帮助,所以说,如果没有建立信心,念佛的利益很小。念佛法门,要靠感应、靠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来解决我们的道业,要从信心入手。我们念佛的时候可以尝试把手放在胸口,自问身心是否融入阿弥陀佛的功德海中。

愿成就,一心归命。“南无”的含义即为“归命”,把至重的生命交托给阿弥陀佛,并相信阿弥陀佛能把我们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世间的愿望,只要归命祈愿,都能快速成就。如果身体不好,相信阿弥陀佛能让我们平安健康,如果寿终命尽,则相信阿弥陀佛会领众接引。对于净土法门,愿成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法师特别强调:

达到信成就,净土修行就入门了,达到愿成就,净土修行就入心了。有信愿,行持自然就出来了。是故愿立则道业可成。

声声佛号中

一念弥陀愿

九品莲花开

同生极乐国

摄影:赵德明;供稿:正丽

八关斋戒的妙意与功德

八关斋戒的妙意与功德

影视剧里不少这样的剧情——主人公在遭遇了生活或事业上的挫折后,为了寻求身心暂时的清净和解脱,前往隐于山林的寺庙,与古佛青灯、晨钟暮鼓相伴,过上一段避世的时光,再经高僧一番智慧点拨之后,全身心回归正常生活……

 

其实,体验出家生活的修行方式由来已久。佛陀悲悯,为让在家弟子过一日一夜的出家人的清净生活,种出世善因,又能适应在家生活的特点,制定了在家人体验出家修行的戒律和斋法,即八关斋戒。12月1日,和每个月的首个周末一样,西园寺一日一夜八关斋戒法会如期举办,斋戒的信众们一起精进持念佛菩萨名号、聆听法师开示、参加寺院晚课、体验修习慈心禅,法喜充满,功德无量。

戒是什么

“八”指八项戒条,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不香花曼庄严其身、亦不歌舞倡伎,不坐卧大床。“关”指关闭,即关闭众生生死之门。“戒”为止恶防非。“斋”指不非时食,即过午不食。“斋”有净化身心,远离妄想的作用。明旭法师对八关斋戒的开示生动精彩。

 

戒是清凉。全身心安住在寺院道场中,放下世间的身份和标签及相应的贪著,在这里我们不是父母、子女、领导、员工、爱人,我们是独立自在的个体;我们衣食简朴,住平等舍,展现真实的自己,护持彼此的清净法缘;我们心无杂念,少欲知足,持守戒律,向佛菩萨敞开心扉,从凡夫的身语意贪嗔痴烦恼中暂时出离,内心舒适清凉。

 

戒是自由。世人追求时间自由、财富自由,但是当真正拥有了时间和物质财富的时候,烦恼和匮乏感仍然存在,仍然没有获得究竟的心灵自由。如何止息烦恼?一日一夜,我们在佛前许愿,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不会用八戒对应的行为来伤害他们,造作不善法。我们每持一条戒律,就是相应止息这条戒律所对应的身口意三业欲望及恶行,关闭贪嗔痴烦恼及堕落恶道之门。所以戒律是对我们的保护,只会让我们变得更自由。

 

戒是威仪。佛法五戒之不杀不盗不淫不妄不酒,儒家五常之仁义礼智信,五戒和五常间,道俗相乖渐教通也,“本于仁者则不杀,奉于义者则不盗,执于礼者则不淫,守于信者则不妄,师于智者则不饮酒。”威仪从来不是包装出来的标签和行头,当我们在待人接物时,时刻严以律己、诚以待人,做到不杀不害、言而有信、行而有礼,自信和威仪就会从内而外源源不断地生发,受人尊重和爱待。

 

戒是福报。八关斋戒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法师重点开示了四种利益。首先是身体健康,我们在持戒时施与无畏给法界众生,我不痛苦,也希望一切众生不痛苦,对一切众生生命关怀,种下健康的善因。其次是善缘具足,持戒可以不断积累三福业资粮,包括布施福、持戒福、禅定福,我们的人生和学佛之路也会随之会变得顺利。第三是财富增长,《佛说护净经》上说,一天持此斋戒,即可得到六十万世不愁吃穿的果报。最后是往生极乐,受持八戒可出离生死轮回,兼修定慧可证四罗汉果,念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得中品中生。

爱是什么

晚上,在善愿法师开示和引领下,信众们一起学习和体验禅修,深深地理解和感受爱的内涵。

 

爱是了解。法师讲了一个小故事:“大海里,一朵小浪花看到别的浪花都比自己气势磅礴、高大宽广,非常的自卑和烦恼,于是把自己的苦衷向一朵大浪花述说,大浪花语重心长地告诉小浪花,你要知道,我们都是大海,没有分别的啊。”当我们超越名相、标签、外表,无分别、无所著地去了解一切时,才会产生慈悲和爱心,进而导致正确的行为。正如佛陀在接纳“不可接触者”苏利陀加入僧团时的开示:“这就像恒河、耶牟那河、阿夷罗跋提河、萨罗河、牟那河和卢溪多河等河流,它们一旦流入大海,便再也没有个别的身份了。” 了解就是慧,了解可以从深入一切事物的真性而得,戒、定、慧,就是导致解脱之道。

 

爱是深情。导向平和、喜悦和解脱,才是佛陀正法。如果学佛后,以佛法为借口,变得越来越孤立傲慢、自私无情,甚至招到家人朋友的极大反感和反对,那么我们肯定学错了方向,没有理解佛陀教法的本怀。所谓慈悲,是对众生深切的爱,是无条件、无希求的爱心。每一个有漏的生命都有缺点,就好像我们的孩子有时候不听话、不好好学习,但并不妨碍我们爱他。如果没有深切的爱,我们成就佛道的意义何在?只是为了去西方净土享受吗?

 

爱是超越。佛陀说:“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一个留心专注的人,永远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和做什么,这样的人可以防止自己的思想、说话和行为令自己和别人受到伤害。通过禅修,深切体会自己的感受,不论它是好受的、不好受的或者两样都不是,当你见到感受的来源,你便会了解感受不是恒常的,解脱之道就是去深入看清事物的真相,体会万法无常、无自性、互为因缘,这才是消除无明之道,摆脱了无明,痛苦也就被超越了,佛陀是真解脱者,他不被这个世界里的任何事物束缚,而他却拥有对别人最多的爱心和了解。

 

爱是慈悲。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慈悲从关怀关爱自己开始,让自己变得真实,祝福自己远离痛苦、无敌意、无危险,祝福自己平安、平静喜悦、健康自在、快乐通达,对自己足够慈悲后,慈悲别人才会慢慢变得轻松和容易。福报来自于善心,禅定产生的定善,功德力量很强大。

 

电影《一轮明月》描述了弘一法师的一生,看过的朋友对这个片段应该都有印象,法师的日本妻子雪子临走前要求见最后一面,清晨,西湖薄雾,两舟相向,雪子忍不住问了一句:“法师,什么是爱?” 法师回答:“爱,就是慈悲”。法师的爱并没有减少,但它不再限于某个特定的人身上,不再限于贪著和占有。爱是来自对生命痛苦的洞察,和对慈悲的体认。

 

“当我爱你,在人群中,我看见了你;当我真的爱你,我看见你,在人群中。”

 

通过八关斋戒,我们尝试一日一夜静下来,尝试微笑、正语、祝福,安住在善法中,让未生善根不断升发,对已生的不善根忏悔遏止,实践慈悲觉悟的正念,落实八正道精神,法喜充满。

 

法师关怀和鼓励大家把八关斋戒的精神带回日常生活中,用充满正念的态度细心生活,对一切众生升起慈悲心,对众生对世界升起爱心,关爱自己,守护他人,让善法在我们生命里不断生根发芽,浇灌守护。同时,常发心受持八关斋戒,以期舍离世俗的烦恼系缚,迈向涅槃解脱之道。

供稿:正丽

三宝楼上梁诵经祈福法会

2004年9月18日(农历八月初五),苏州西园戒幢律寺为期一天的上梁诵经祈福法会圆满结束。
清晨的一场小雨,为连日的闷热天气带来了清凉,恰似甘露洒净。西园寺僧众和苏州周边地区的信众们参加了客堂组织安排的放生活动和诵经、上梁法会。
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曾以弘扬律宗而名震江南,是全国首批重点对外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近年来,在苏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寺院耗费大量资金和精力进行了拆迁工作,回收民居占用土地8000多平方米,加上旧有空地,拟构建旨在培养僧才、弘扬佛法、以教育为主体的三宝楼。整个三宝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预计总投资五千万元。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于2002年6月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于2003年5月试打桩,8月正式动工,将于今年年底封顶,明年完成内部装修工程。
三宝楼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希望所有关心佛教事业发展的能仁志士都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来,共同为此千秋大业贡献力量。

·释道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