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南藏佛陀语录·第二篇·08.杂 品

六二、若人执恨怨,谓被骂害我,胜我偷我财,其执不能灭。

 

注:若人被骂、被伤害、被彼胜过,或被彼偷窃,则心生怨恨,思报复之,如是,则

其执怨结怨,永不能灭。惟有看破放下,避之他去,乃能无怨报之苦。

 

六三、人若不执怨,谓被骂害我,胜我偷我财,其执则能灭。

 

注:若人被骂、被伤害、被彼胜过,或被彼偷窃,不起怨恨之心,则心中无所执着;

无所执着,则执怨结怨皆灭,无所执怨矣。

 

六四、火焰风吹熄,不知其所在;犹如灭名身,不知其所在。

 

注:火焰被风吹熄,或被人吹熄,心皆不能知火焰之所在处;犹如人修行,得灭名及

色,亦即能灭假定之名及物质,得涅槃解脱之乐,则亦无人得知名及色之所在也

 

六五、人所有诸蕴,因利益而有;不护则无益,摄护则有益。

 

注:原文“蕴”字为“根”字,根字在巴利文有时作“蕴”字用,蕴即五蕴,即色受

想行识,共五蕴,此五蕴本身,并无善恶,亦即可有利益,亦可无利益,此在蕴

之主人翁,有摄护,则有利益;不摄护,则无利益,甚且有害。

 

六六、贤者见自己,有可得利益,不应起贪欲,应灭除贪心。

 

注:人见自己之利益,则起贪欲之心,欲多得、欲速得、得之无穷。故贤者见自己有

利益,不可起贪欲,更应灭除贪心,只就应得部份而取,亦不可因此而生贪心。

 

六七、愚人择吉时,致失去利益;利益即吉时,星宿有何用。

 

注:愚人欲求利益,而不思惟事理,反寻择吉时、待候吉时,致过时过日,反而失去

利益。其实,利益本身,即是吉时,取之即是吉时,与星宿并无关系也。

 

六八、愚人用雄力,强横取人财,终被阎罗王,拘禁地狱中。

 

注:人须求财,求财当用学问人格。但愚人无知,只持有雄力,强横夺取,伤害人命

财产,最后必被阎罗王拘捕,禁地狱中,受诸刑苦。

 

六九、世间诸五欲,以心为第六;若能弃欲心,则能离诸苦。

 

注:世间之色、声、香、味、触等欲,原为自然而有,若心不贪着爱执,则亦无害。

贪着爱执起于心,故以心为第六。若心对于美色、妙声、妙香、美味、妙触,能

舍弃贪着爱执,自然不受因此诸欲之苦。

 

七〇、人为求己乐,而令他人苦;是名为结怨,终不能脱怨。

 

注:人人皆欲求乐,但恶人之求乐,与善人不同;恶人为求自己之乐,而伤害他人,

如偷人财物、伤害性命、横取欺诈等等,以为乐事,终因此而结成怨仇,最后,

必被怨结之报应。

 

七一、人虽富而惰,则如抱小木,而入于大海,终必沈海中。

 

注:人虽富有财产,但生性懒惰,则财产只有日减,不再增加,学问亦逐日退步;职

业、工作、地位,亦日日退堕,终必贫穷。如抱一小木枝,而渡大海,结果则必

沉没于海中。

 

七二、月日及沙门,婆罗门海岸;各各有力量,但女力最大。

 

注:天然之物,各各有其力量,月及日有明耀之力量;沙门及婆罗门,有忍耐苦行之

力量;海岸有抵挡海浪之力量。但此种力量,不及女人之力量,女人之力量,最

能破坏,亦能成就。

 

七三、如来为利生,而出现于世;女人及男人,依教行则利。

 

注:如来世尊,应各世界之机缘,而来示现降生,教化众生、利益众生。女人及男人

,如能依如来之教而奉行修持,则得利益;不修不持,则无利益可得也。

 

七四、入于人群中,自未知他人,他人未自知,不应心自恃。

 

注:在群人中,或往村落,自己尚未知他人性格、地位与学问,他人亦未知自己之性

格、地位与学问,切不可有自恃之心,当谦恭有礼,举止谦和。

 

七五、人依佛教行,则达吉祥岸;如商人云马,吉祥达彼岸。

 

注:人人若依佛之教诲而行,则人人皆得到达吉祥之彼岸,亦如商人,乘骑云马(即

良马),能到达吉祥之地。

 

七六、于法有慧解,礼敬有德人;现生得赞美,来世生善趣。

 

注:若人对于佛法,以智慧了解明白,又能敬礼有德行之人,则在此生中,到处为人

之所赞颂叹美;又于来世,必得生于善趣,礼乐之趣。

 

七七、色声香味触,及所生法境,是世间诱惑,众生耽此境。

 

注:世间之各种色、各种声、各种香、各种味、各种摩触,与心相合,而生各种可贪

可爱之境;

点击返回阿含经专题总目录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第三篇·09.杂 品

八七、无思或可得,有思或失去,男女之得财,不因思而得。

 

注:人有时无思无求,但得到所需之财,有时思之求之,反而失去。盖无论男人或女人,其所有财产,不因为有思有求,而能得之,唯有福者,乃能得之也。

 

八八、于内及于外,不恋喜受蕴,有智如是活,则识亦必灭。

 

注:内,即内之“受”;外,即六触,亦即色声香味触法。皆不悦喜,又能有正智,如是实际而生活,则其妄识,必能灭去。

 

八九、应于内求寂,不求他处寂,内若能寂净,则无执无舍。

 

注:修行之人,应求内心之寂静,不可向其他各地各处求寂静,盖向外求,皆不可得静寂也。又若心中能寂静,则对于任何事物,皆无所欲执,亦无可欲舍之心矣。

 

九〇、“爱”有小可喜,而有大苦恼,人若着于爱,则必堕地狱。

 

注:爱欲,虽有小小可喜可悦,但结果必有大苦恼。故人若着于可爱之事物,久之,则必造恶,而致堕落地狱。

 

九一、勿伤害他人,说谛实之语,则生往他界,亦无有苦恼。

 

注:勿存伤害他人之心,说话则说谛实真实之语,不说妄语戏语。仅此二者德行,则往生其他世间亦无苦恼。

 

九二、在家爱情劣,出家不守护,王妄行亦劣,贤常嗔亦劣。

 

注:在家之人,多有爱欲,又怠惰不勤,是劣坏之人。出家人,不守护诸根威仪,亦为劣坏之出家人。帝王,不审思而乱发命令,亦是劣坏之帝王。贤者,虽然有学问智识,但好嗔怒,亦是劣坏人。

 

九三、以不要为要,以要为不要,不正思而行,不遇要之物。

 

注:人若以不重要之事物,认为重要,又于重要之事物,认为不重要,如是不正之思惟,则有如被缚于木橛,只是绕橛而行,终生不遇重要有益之物矣。

 

九四、不悲念过去,不念于未来,于现前而活,则肤色清润。

 

注:人若能不悲念过去之事,亦不念未来之事情,唯依照目前现前之生活而为生活,则此人之身心,安泰祥和,颜色皮肤,亦清润清净。

 

九五、心不坚浮动,伤害于善友,常反覆无信,此人无有乐。

 

注:人若心不坚强有恒,又伤害良善之友人,言语又反反覆覆、无定、无信实,则此人,永远无有欢乐。

 

九六、若人嗜女色,嗜酒及嗜赌,破失自财产,是败亡之因。

 

注:若人嗜女色,则已甚坏,若再嗜酒,自然更坏,更又嗜赌,则可谓更坏中之极坏,所有之财产,必然破失无余,最后,则家破身亡也。

 

九七、女色污梵行,人爱乐女色,苦梵仅能拭,非水洗不净。

 

注:女色及女欲,为梵行之污染,人若爱乐女色,则永不能悟道。盖苦行及梵行,仅能拭去小小之不净,苦行梵行,不是清水,不能洗去一切污染也。

 

九八、命寿被老拖,被拖不能抗,见死欲求寂,应舍世间网。

 

注:性命及寿限,皆甚短促薄弱,又被衰老所拖,当衰老拖去众生之性命时,众生亦不能抵抗。若有明见此死亡之灾难,而愿求寂静者,应先舍弃世间之网缚。

 

九九、寂静不作恶,善说不乱思,则能远恶业,如风扫枯叶。

 

注:人若能寂静自居,不作恶业,说话善良,不乱思妄想,则此人已能远离恶业,能扫除恶业,如大风之能扫去枯叶。

 

一〇〇、若知此生苦,不应杀众生,因杀害众生,则必受苦恼。

 

注:一切众生,若知此世是苦,不应杀害其他众生,因杀害众生,则必受更大更重之苦恼也。

 

一〇一、不应执于爱,应具不浊心,于法有慧解,有智不作恶。

 

注:此为佛教诸比丘之偈,谓诸比丘,不应执着于爱欲,而应具不混浊之心,应具清净之心。于一切法,皆有慧解了知,有正智,不作诸恶业。

 

一〇二、已见四圣谛,断后有之欲,断苦之根源,则无复后有。

 

注:人若能见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能断“后有”,即能断来世之肉身,此后有,乃因此生之欲念而有,若能断之,则能断苦之根本原因,来世不复有此色身之受苦也。

 

一〇三、时时行布施,守护自调己,则必得大乐,因无热恼随。

 

注:人若时时布施,又能守护摄护自己之身业、口业、意业,更能调伏自己,勿令造恶,则到处必有大乐。因为所作之业,皆是清凉,无热恼苦恼,追随逼害也。

 

一〇四、喜睡喜说话,不勤性怠惰,放任而妄作,皆是灭败因。

 

注:人若喜睡又喜谈说闲话,更不勤勉,性又怠惰,遇事又放任情感轻妄而作,则此人必灭败。盖以上之性格,皆灭败之原因也。

 

一〇五、旗是战之标,烟是火之标,王是国之标,夫是女之标。

 

注:此偈与佛法无关,仅在说明各事物各有其标:战争以旗为标、火以烟为标、国以王为标、女以夫为标。

 

一〇六、比丘乐于法,悦法及念法,时时忆于法,不退于妙法。

 

注:若诸比丘,于法有喜乐之心、有悦欢之心,又时时念法,于法更常忆想,则永远住于妙法,不退转于其他矣。

 

一〇七、世上无密地,可以作罪业,人见是林木,愚人见为密。

 

注:世上并无一秘密之地方,可以造作罪业,而令他人不知不见。例如普通林木,人人皆见为林木,唯有愚人恶人,见为秘密之地,可以造作罪业。

 

一〇八、自恃不调伏,心不固无学,放逸虽独居,不能越死城。

 

注:人若自骄自恃,不调伏节制自己,心又不坚固,又无学识,更粗心放逸,如是,虽则单人独居,亦不能修行,越过死亡之城也。

 

一〇九、不留心谤语,不知他所作,诸事亦莫知,唯知自未作。

 

注:人既立志作善事,则须专心一志,勿听他人之流言谤语,亦勿知他人所作之事,及其将作之事。唯一心一意,知自己所作之事,及将来所必作之事。

 

一一〇、见放逸之害,不放逸之乐,修行八正道,此是佛教示。

 

注:能见粗心放逸之害,又能见不粗心不放逸之乐,更能修行八正道,此诸三事,皆是佛所教诲开示也。

 

一一一、不见喜境苦,见不喜境苦,不应造喜境,因离则悲伤。

 

注:人多因不见可喜之境,而生痛苦,亦因见不可喜之境,而生痛苦。故不应自己造出喜境,因一离喜境,则伤心悲苦也。

 

一一二、世间被死限,老围无可抗,常苦恼不息,如罪人受刑。

 

注:此世间众生,皆为“死亡”所限定,不能延长,又被“衰老”所包围,不能逃脱,故常苦恼,无有休息,如犯罪人之受刑。

 

一一三、既得则不喜,轻视所已得,欲得无有尽,故应礼离得。

 

注:人既得到所欲得之名利、地位之后,则渐起不喜之心,轻视所已得之名利、地位,自谓太小太低,又再起欲得其他之心。欲得之心,并无尽日,故有人若能离欲得之心,则当礼敬之,因此人已无贪矣。

 

一一四、如车因集合,故名之为车,诸蕴既集合,亦假名众生。

 

注:车,因集合车箱、车轮、车轴而成,故名之曰车。亦如众生之肉身,由五蕴,即色受想行识,集合而成,故假名之为众生。一旦五蕴分离,则亦无众生之色身及名也。

 

一一五、树根若不坏,被斩能重生,欲随眠不斩,苦则时时生。

 

注:树根若不被斩除斩伤,则新枝亦再生长不息。亦如人若不断欲随眠,随眠即时常追随不舍,眠藏于识中,则苦恼之念,时时再生,不能止息。

 

一一六、能断贪嗔痴,则能渡猛兽、海盗及恶浪,难渡之大海。

 

注:人若能断贪得之心、嗔恨之心,及痴妄之心,则必能渡过生死大海。此大海,虽有凶猛之鱼类、有海盗及有恶波恶浪,他人所难渡者,亦得渡过之。

 

一一七、人若无爱结,又无欲疑念,则已得脱离,更无其他法。

 

注:人若无诸爱结,又无欲念,更对佛法无有疑念,则此人已经脱离一切苦恼,不必更求其他之法也。

 

一一八、见苦生于爱,则心不着爱,见依着是障,则修灭依着。

 

注:人若见苦恼,是生于爱念之心,则能不随境起爱,又若见依着诸事物,乃是学道立身之障碍,则应灭除依着之心。

 

一一九、人若能盖欲,世间所难盖,则悲伤堕去,如莲叶水堕。

 

注:人若能盖住压住自己之欲念,虽此欲念,在世间实难盖压,但能盖压之,则一切悲伤苦恼,必堕亡消失。又莲叶上之水,必定堕下,不能着在叶上也。

 

一二〇、不惰不着味,不养人活己,托钵不择姓,如犀独游行。

 

注:此偈佛为比丘而说,谓诸比丘,不怠惰闲散,不着于食味之妙好或恶劣,不为自己之生活而饲养人,托钵行化不选择族姓门第,不结队成群,如犀牛之独行。如是,则为好比丘矣。

 

一二一、着爱诸众生,对圣者喜乐,因圣者无作,离爱越暴流。

 

注:坚持执着于爱之众生,见圣者无作无为,不着于爱,而能越过生死暴流,而生喜乐之心,此人虽着于爱,仍能知离爱之乐,乃有善因之人也。

 

一二二、悟解吠陀典,舍大小有障,无欲苦渴望,则能越生老。

 

注:此指诸读诵吠陀经典之修行者而言,谓若能悟解经典之理,能舍此世间大大小小之“后有”障、无欲念、无苦恼,又不渴望希求,则此人亦能越过生之苦及老之苦。

 

一二三、应修学寂静,是诸经之德,不自恃而寂,则近涅槃行。

 

注:人若能修学寂静之法,此寂静之法,乃诸经之最高德行,若能修之,而不以此自骄自大,则亦已近涅槃之道矣。

 

一二四、虑所应虑灾,防未来之灾,智者思两世,因怖畏来世。

 

注:人必考虑所应考虑之灾害,亦应设法预防未来所能发生之灾。有智之人必审二世,即此现世必须审思,于未来世亦应审思,来世如何,应知怖畏也。

 

一二五、渡暴流、知受,不着惑、拔箭,游行、不放逸,不望现来世。

 

注:人人应当渡过生死暴流,因知受蕴之苦,贤者不着于迷惑,亦即等于拔去毒箭;独自游行学道,住于不放逸,不粗心大意,对于现在世及将来世,皆无希望任何世乐。此处之受蕴,专指色及声二种。

 

一二六、因正知脱离,是坚住寂定,其心必寂定,口身亦寂定。

 

注:因正见正知,而能脱离烦恼,必为坚住寂定之人,其心必寂定、其身其口,亦寂定也。

 

一二七、不作一切恶,奉行诸善行,自清净其意,此三诸佛示。

 

注:此为“诸佛通教偈”所再解说,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此三者,诸佛所共开示教化也。

 

一二八、善王在正法,贤人在有慧,好友在不害,乐在不作恶。

 

 

注:善王所以善,在于住于正法;贤人之贤,在于有慧;好友之好,在于不害他人;乐则在不作恶业。

点击返回阿含经专题总目录

 

 

阿含经专题·佛经祖语·泰国南藏佛陀语录·杂 品

一八二、一切道路,单单有八正道的道路,是可以行到“不死法”的一条快乐安全的道路。

注:八正道,就是八条好的路,有正的见解、正的思想、正的说话、正的职业、正的生活、正的勤勉、正的想念、正的意志;安全的路,可以跑到“不会死亡的地方去”。

一八三、没有一切烦恼,就是消灭一切苦。

注:烦恼,就是各样烦乱迫恼,有贪求、气恼、愚昧等来凑合成的。心头有这烦乱迫恼、贪求、气恼、愚昧、迷惑的时候,当然就很痛苦;如果没有烦恼,一切苦亦就没有了。

一八四、无论那一样东西,会自然的生出来的,一定会自然的死灭去。

注:生起的东西,一定会死灭去。那些“色受想行识”、“色声香味触”,生起以后,就会死灭去,没有什么遗存下来。人、动物、花草,连大山大水,亦是一样,生起以后,将来会死灭去的。

一八五、缘所造成的,一定照缘进行。

注:无论什么事物,要生起来,一定要有各样的缘由;生起以后,亦就照着各样的缘由进行。人亦是这样,依各样的缘由生出来,以后亦就照各样的缘由,有时贫困、有时发财、有时患病、有时健康,接着逐渐老,最后便死去;这些都是有缘由的,没有人作得主。

一八六、无病,是大财利。

注:财利,是人人所喜欢的,可是日日在病,财利亦无所用的。所以一个人无病,便算是有大财大利的了。

一八七、饥饿,是最厉害的病。

注:人类和动物,都是用食物来保持生命,没有吃食物,就会饥饿,饥饿就会觉得痛苦。如果饥饿是病,那是最厉害的病,人如果饥饿,就失去公理智慧,看大事做小事,看坏事做好事;为了饥饿,引致双方相打相骂的很多,所以,是一种最厉害的病。

一八八、无论那一种行,都不会永远存在着的。

注:“行”是各样的缘凑成的,一样是“有心情”,一样是“无心情”。有心情的,生后要死去,同人一样,起初是孩子,然后变成少壮,然后老了,最后是死去;无心情的东西,亦是这样,起初是新的,后来是旧的,最后亦就朽坏,变成不可用的了。

一八九、一切行,实在是无常啊!

注:“诸行无常”,是佛时时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切所做所行为出来的东西,不会永远久住着的。人、动物、花草、树木、山川、国土,都是不会常住的,会生便会灭。我们知道诸行无常是很好的,因为从此知道,应该做好事、不要贪求、不要容易气恼、不要呆想。

一九○、会得“时具足”,是很难的。

注:人,不会落地狱、不会生做动物,能生做人的“时”,是很难的。生后,有人愚昧、有人残废,所以不愚昧、不残废的时,更是难得的。会生在好的国家里面的时,更是难得的。生后,会听到佛法的时,会相信佛法的时,更是最难得的“时”。可以叫做“时具足”,是很难得。

一九一、会时常看见佛的人,是很难找到的。

注:很久很久的才有一位来降生,生后,又住得不多久,所以,无论什么人,会时常的看见佛,是一种很难找到的事。

一九二、不要使“时”随便过去。

注:这里的“时”,是说应该做善事的“时”。例如应该读书的时,应该去办事的时,应该说话的时,应该布施赠给的时,应该“持戒”的时,应该礼拜的时,这些时,不应该随便给他过去,不然的话,后来会觉得悔恨不安。因为“时”一过去,就没有法子叫他回来了。

一九三、“时期”像“即时”那样的过去。

注:时期,经里分作三个时期,就是由出生至二十五岁叫做“初期”;自二十六岁至四十岁叫做“中期”;以后叫做“末期”。“即时”是“刹那”,亦就是从一数到十的时间,叫做刹那或即时。人生的三个时期,看来是很久的,但即时就到末期了。

一九四、时间,吃一切动物和吃自己。

注:时间,会渐渐的过去,一日一夜、一年一月的过去。这样的过去,就同在缓慢的吃去一切动物的生命一样,又还吃他自己。时间这样的过去,是很可惜的。

一九五、利益,一定丢掉那些不工作的青年人。

注:青年的工作有二种,一种是读书,一种是做工办事。这些工作,都可以得到利益,一种是读书,可得到学问智识;又一种是做工,可得到钱财。如果那个青年,惰散不读书、不做工,一定就会失去利益,亦就是利益丢掉他。

一九六、利益,一定丢掉那个在选择吉日吉时的人。

注:佛教,没有教人在那一天那一时,做好事的;那一天那一时,就是吉日吉时。佛又禁止弟子,选择吉日吉时。有些愚人,在等待吉日吉时,把利益丢掉了,因为利益,没有选择吉日吉时,又不等待愚人的吉日吉时。

一九七、利益,是利益本身的吉日吉时,星宿会干什么的?

注:在读书,在做工所得到的利益,是因为好好的读书、好好做工,亦就是说,利益本身的吉日吉时。不用去找什么吉日吉时,见到利益,应该马上去做,不用等到吉日吉时,不然的话,利益就会失去。愚人单单在等待吉日吉时,看看那一只星宿,在那个地方,这些星,他能干出什么来的?

一九八、权力,是世间最大的。

注:有权力,可以统治管理,可以下命令,可以叫人停止,可以叫人做,可以叫人好、叫人坏,可以叫人活,可以叫人死。这权力,可以因为做坏事得来,可以因为做好事得来。如果在做坏事得来的,就时常把权力用在坏处;如果权力在做好事得来的,就时常把权力用在好处。

一九九、吉祥,是财产食用的住处。

注:吉祥,就是福和禄(官位),所以,吉祥亦是福禄的住处;亦可以说,吉祥是住在有福和禄的人的屋宅。有吉祥的人,是持戒和礼拜的人,因为有持戒的人、有礼拜供养的人,一定有福有禄,亦一定是吉祥的人。

二○○、没有工艺的人,生活一定是有障碍的。

注:工艺,古代是说工作精细的工人,或者是工作美好的人。佛说:“有学识的工艺,是最大的吉祥。”没有工艺的人,可以说是不会做什么工的人,做工不精细、不美好的工人,要找工作,自然很难。没有好的收入,生活自然有障碍,不像有工艺的工人,生活十分顺利。

二○一、无论什么工艺,都可以得到利益。

注:无论是那一种工艺,如果是精细的或是美好的,都可以从这工作,得到利益,养活自己。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一些工艺在身,无论多少都好,都会得到利益。

二○二、懂得适可,每时很有利益。

注:适可,就是恰恰好,是说不太多、不太少、不太紧、不太松。如果对每样事物,懂得适可,都会得到利益。例如:对于吃东西、对于用钱、对于做工、对于说话、对于想事,如果做到适可,恰恰好,那就很有益了。

二○三、惭和愧,会保护这世界,好好的住着。

注:惭愧,是有羞耻的念头,而不做恶事。世界有许多种,有的是地狱世界,有的是畜生世界,有的是饿鬼世界,有的是人的世界,有的是天堂的世界,这里的世界,是说人的世界。

二○四、慈心,能支持这世界。

注:慈心,是亲爱和好的心,希望他人有幸福,是无量心、是大丈夫心。佛说:要做什么事,都要有慈心;要说什么话,都要有慈心;要想什么事,都要有慈心。这样做,慈心会支持这世界,会使世界有福乐、和敬同住、不相疑忌、不相仇视。这样,全世界会美好起来,一切众生,亦都是很安乐的。

二○五、嫉妒的念头,是世界灭亡的原因。

注:对别人的喜乐事,不生喜乐的念头,这就是嫉妒。和那欢喜的相反,嫉妒会破坏世界,使世界的财产销亡。嫉妒如果在小人物的念头,当然没有大害;如果在大人物、有势力的人,嫉妒会变成大害,世界会灭亡。如果大多数人有嫉妒,或者政治家有嫉妒的念头,世界便很容易灭亡。

二○六、禁不住的慈悲性格,是大丈夫的德相。

注:各人有各人的性格,有的对别人不关心,有的对别人或动物的困苦,全力帮忙,用力帮助他,或用财物援助他,或用智慧帮助他,或用话帮助他。这样的喜欢帮助别人的性格,是大丈夫大伟人的德行德相。一个人,是不是大丈夫,要看他有没有这德相,喜欢帮助别人的德相。

二○七、知恩、报恩,是善的标记。

注:世间上,最难找的有二种人,一种是会帮助别人,一种是会报答别人的功恩。知恩,是在有能力报答别人功恩的时候,会马上报恩;这种知恩的人,会报恩的人,是最有善心的人,是善人的标记,实在是一个善人。

二○八、把全世界送给不知恩的人,亦不会叫他忠实爱敬。

注:人,一些是知恩的、一些是不知恩的、还有些是对有恩的人反加害的。不知恩的人,无论送给他什么东西,他都不知道这送给他是对他有恩,即使把全世界送给他,他亦还不知道是恩;他既不知道是恩,自然不会知道送给的人,是一位有恩的人,所以,亦不会对这送给的人,忠实爱敬。

二○九、财产,会杀死一个无智识的人。

注:财产,是说一切钱财产业,是人人所喜爱的,有智识和无智识都喜爱的。无智识的人,想要得财产,可是得不到财产,便去偷取抢劫,结果被抓监禁;没智识的人,即使有财产,亦不懂得好好保护,很快就用光了,变成贫穷困苦。所以说,财产,会杀死没有智识的人。

二一○、供养,会杀害坏人。

注:这里的供养,是说到一般日用的供养,有饮食和衣布,并不至于杀害人,但是久了,这些日用,积得很多了,坏人就骄傲起来,以为自己是一个顶好的人,便看不起别人、欺侮别人,终于,是自己给供养杀害了。

二一一、会生做动物(补特伽罗),是很难的。

注:动物,可以分为二大类,就是人和禽兽。会生做人,是一样难事,因为生做禽兽的很多,要生做人,要有福德因缘,才会生做人的。

二一二、动物的生活,是很困难。

注:这里的动物,是说人和禽兽。人和禽兽的生活,都是同样困难,如碰到地震、火灾、大雨、大风或天灾,又会患病,还要碰到人和人的自相杀害,又要找东西吃,找安全的住宅,所以,这生活是很困难的。

二一三、要听净人说法,是很难的。

注:这里的净人,是一位心地明净寂静的好人。要听这一位净人说法,是很难的,因为净人很少,又不是时常说法,亦不是到各地去说;又坏人都不喜欢善法。所以要叫坏人听净人说法,就变成很难的。

二一四、正觉者的出世,是很难的。

注:“正觉”亦是“一切智”,亦就是佛。佛的降生来此世间,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有学问有智识的,会懂佛教理的人,仍然不能成佛;要成佛要多多修福修德,一直修到几十万劫(每一劫是十三万万年),才有成佛的资格。所以,佛出世是很难的。

二一五、不诵持经咒,是会衰落污染的。

注:经和咒,要时常诵持,亦要会背诵,因为是佛所教诫的。如果不常常诵持,就会忘记,一但忘记,智识就会衰落,心头就给坏事染污,不能清净了。

二一六、住宅的污点,是因为不勤。

注:住宅是人所住的地方,应该勤扫拭,用物安置整齐;如果住宅里肮脏,用物散乱放置,这就是在表明主人的惰散,不留意住居的清洁,这是不勤的人。

二一七、懒惰,使肤色污秽。

注:人的肤色,有种种的不同,可是无论如何,要沐浴清净,因为皮肤有汗在排泄,有尘土著身,所以,要时时洗澡拭净;如果惰散,任皮肤污秽,那就会给大家讨厌。

二一八、坏的行为(做坏事),是女人的污点。

注:人,有男和女的不同,双方的关系,都要有惭有愧。如果结婚,亦要合理的结婚,做丈夫的,不要邪淫乱淫;做妻子的,亦不要邪淫乱淫。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男女都是坏的行为,是女人的污点,亦是男人的污点。

二一九、清净和不清净,是各人所独有的。

注:清净,就是不做恶事、不说恶话、不想恶事;不清净,就是做恶事、说恶话、想恶事。清净的人,便是清净的人。不能把清净送给别人;不清净的人,亦不能把不清净送给别人。这是各人所做所说所想的,是自己的,不能送给任何人。

二二○、别人,不会使别人清净。

注:如果别人的住宅肮脏,别人可以代洗扫;别人的身体不清净,别人亦可以代洗净。但是这里,是说心的清净,别人不会代别人洗的。所以,佛说,这是清净的道路,你要自己去行,我只能告知你,不会代行。

二二一、清净人的修行,事事都是洁白的,亦一定是时时具足清净。

注:清净人的修行,无论修什么行,和敬共住的行,头陀行,都是洁白的;无论是披三衣的行、托钵化缘的行、住山林的行、静坐的行,心都是清净洁白的。所以,是时时具足清净。

二二二、别人的错误,容易看到;自己的错误,不容易看到。

注:人人都爱自己、袒护自己,所以,别人做错事、说错话,马上就知道;如果自己做错事,有时自己不知道是错、有时不肯认错、有时袒护自己,说是不错。这都是不好的,一个人,要时时看到自己的错误。

二二三、世界上,没有秘密的地方,可以给人做恶事。

注:秘密的地方,就是众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恶人以为在这地方做恶事,没有人会知道。其实,做恶事,一定会有人知道的,只是缓一点而已。所以,世界上,没有秘密的地方可以给恶人去做恶事。

二二四、没有净人参加的集会,那集会不会有议会。

注:古代时常有议会,用在磋商讨论;佛寺里亦有议会,磋商寺里的事,佛亦时常参加议会。可是如果什么集会,如果没有净人参加在里面,这集会,就不是会议。因为没有净人参加,一定是在做恶事的集会,一定不是会议的。

二二五、世界上,没有执着东西,而不会有祸害的。(执着东西,都是有害的。)

注:世界上各样东西,无论是五蕴(色受想行识)、四大(地水火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还是其他各样,如果去执是“我”、是“我的”、是“我身”,那就一定有祸害;如果不执着是我、是我的所有、是我的身,那才没有祸害。

二二六、会治家得好的人,他的财产,一定同蚁垤一样,时时增长。

注:治家得好的人,要有这么的条件,就是一、诚实。二、自制。三、安忍。四、布施。会勤劳会保护财产、有好朋友、有正当的生活、添加那些欠缺的、修补那些破坏的、知道节约费用、不要做恶事。这样,这人的财产,就会渐渐增长,同蚁垤一样的时时增长。

二二七、美貌,会骗到傻子的迷惑,但不会骗到一个求涅槃的人。

注:无论是男人的美貌,或者是女人的美貌,都可以骗一些傻子,生起爱惜淫欲的念头;但是对一个在求“涅槃”、求开悟的人,则不会骗得来。因为一个求涅槃求开悟的人,知道这是暂时的美,不会久长,会老、会病、会死,所以,就会看破,不会被骗。

二二八、动物的肉身,会坏灭去;但姓氏和名字,不会坏灭去。

注:动物的肉身、人的肉身,是由地(坚固的东西)、水(流动的东西)、火(温热的东西)、风(飘动的东西)四样凑成的、缓缓长大的,到老了,亦就死去坏灭去;可是姓名,是好是坏,不会坏灭去,后人还知道这姓名的。

二二九、女人的性格,难懂得的。

注:性格,是说女人的性情、说话和行为,都是很难懂得的。

二三○、遇到重要的事情,一定需要勇敢的人。

注:人的性情不同,有的不勇敢、有的勇敢。但是碰到重要的事情,必需解决清楚,就要有一个勇敢的人,才能解决清楚。

二三一、在会议的时候,需要不乱说话的人。

注:在会议的时候,需要说话合理的人,单单对那问题说话,不说题外的话、不要说得太多、亦不要说得太少、不要胡乱的说,然后才能得到会议的利益。

二三二、得到食物,一定想到所爱的人。

注:一个好人,得到食物,一定想到自己所喜欢爱惜的人,会请他同来饮食,或者分一些给他,这亦是联络感情的法子。这样的请他同来饮食,或者分送给他,虽然数量不太多,但都有很大的友谊和善意在里面。

二三三、有事情发生的时候,一定需要贤者。

注:贤者,就是有学问有智识的人,会考虑审思和解决事情的人,又会处理得好的人。所以,当在有大的事情的时候,一定需要贤者,来处理执行,才不会误事。

二三四、意志的力量,在有危险的时候,才会知道。

注:身体的力量和意志的力量不同,各人的意志力量,亦不相同。有人自己承认,自己没有意志的力量;有人说自己的意志力量最强,但要知道那一个人的意志力量强不强,要在有危险的时候,例如在患病的时候,就可以看出那一个人,是有意志力量,还是没有意志力量。

二三五、有名誉、有官职、有权力、有势力的人,不要沉醉。

注:每个人,都需要有名誉、需要有官职、需要有权力、有势力。如果因为自己有学问、有好的德行,而得到这些,和不要胡乱使用,那亦无害。可是,如果沉醉在这些名誉、官职、权力、势力,胡乱使用,从坏处去用,那就很不好的了。

二三六、应该增加弃舍的念头。

注:这里的弃舍有二种:一种是弃舍用物,把用物财产布施别人。一种是弃舍烦恼,弃舍烦恼,亦就是弃舍贪求的念头、弃舍爱念的念头、和弃舍淫欲的念头。各人都有这三个念头,可是要弃舍掉,如果能够弃舍掉这三个念头,那么,气恼的念头和痴呆的念头,亦会跟着而弃舍掉了。

二三七、要保住寂静(的心情)。

注:要有寂静的心情,就要破掉爱的心情、讨厌的心情、痴呆乱想的心情;破掉得多,心情就寂静得多,快乐就会有得多。如果心情生起贪求,马上细细考虑这念头,只是有害,并无益处,这样就会寂静了。

二三八、对安静在一心观注的人,应该弃舍世间的五欲。

注:五欲,便是对物质(色)、音声、香味、妙食和柔软的抚摩。这五欲是会迷惑人的,对“安静”在一心观注的人,是需要静的。所以,要舍掉这些欲念,心头才会安静。

二三九、不错误的事物,可以去做,可以收取。

注:一切事物,有错有不错。如果去做错事、收错物,便是做错的人;如果做不错的事、收不错的物,便是做得不错的人。要做得不错、收得不错的,便先要细细考虑,相信是不错了,才可以去做,才可以收取。

二四○、对面怎么做,背后亦要那么做。

注:心里歪曲的人,不诚实的人,对面这样做,背后却做那相反的。对不忠实的人,不可跟他结交、不要信任他。所以,一个人,对面怎么做,背后亦要那么做,无论对父母、对老师、对长辈、对下辈,都要这样忠实。

二四一、未成功,不要说大话。

注:每个人都有缺点和弱点,一有缺点弱点,就要想遮掩,不让人家知道;或者人家已经知道了,就想拿出自己的好处、优点来说,有的说自己聪明、学问好、职业好、地方好、子孙好,有时说得太甚,就变成说大话;有时那样事,还未成功,便先说许多大话。

二四二、各人要有所依靠,不要做一个无依靠的人。

注:依靠有二种:一种是外的依靠,就是父母、亲戚、朋友。一种是内的依靠,就是持戒。善知识(好的朋友),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亦是内的依靠。

二四三、不要依赖他人过活。

注:人在幼小的时候,不能独立,应该依赖父母或他人养育保护。可是到长大了,就不应该依赖父母或他人,应该自己做工,自己养活自己,自己过活。

二四四、最大的喜乐,就是希望没有病。

注:我们得到的财产用物,所有的财产用物,都是我们喜乐的,可是,要是有病,这些财产用物,都不会使我们喜乐,亦没有喜乐,还要用财产来医病。所以,无病是最大的喜乐。

二四五、不应该回想到过去的事。

注:人的生命,是有期限的。如果把这些有期限的时间,去做无益的事、说无益的话、起无益的念头,那就是把有益的时间,随便丢掉的。如回想到过去的伤心事,只是再增加伤心,并无益处;又是过去的事,不能挽回来,只有这“现在”最重要,只有把“现在”的事,做得好,做得有利益,将来便会好,便有利益了。

二四六、不应该希望未来的事。

注:“过去”的事,不要去想,因为是未来的。可是有人,不回想过去的事,却要想未来的事,希望将来得意外的财富,就像要在天空上建起楼阁;或者在等候一驾御车,来请去做国王。又希望未来的事,如果没有得到,更会大伤心起来。所以,不要希望未来的事。

点击返回阿含经专题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