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时拂拭 莫惹尘埃

苏琪珑

 

 

对于心的究竟本来状态而言,当然应该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我想,对学佛粗浅的人来说,特别是对像我这样一个烦恼习气粗大、深重的人而言,还是应当时时拂拭自心,勿使沾染尘埃为好。一个学佛初机者,甚至一个学佛多年仍断除不了我执与无明的修行人,正应该积极内省、努力除恶,只有把这些有为的修法一点一滴全融入自己的心相续后,无为而自在的状态才有可能最终到来。假如一个非上上根机之人也以所谓的“顿悟”为借口,不随时随地纠正自己身、口、意方面诸多的放逸与过错,那他肯定无有打破无明、亲见本来的那一天。

 

回顾自己这几年来的学佛历程,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与其说是它们在考验我,还不如算作自己的性格使然,正是我的盲目、我执、自大,才使自己看不见自心蒙上的灰尘,才使自己的“贡高我慢”导致自身跌入无明的迷茫大雾中,失去了前进与自省的方向。

 

想想从前的我,总不知天高地厚,徒恃一贯的蛮劲做事,以靠小聪明得来的业绩为前提,剥夺别人的权益当成自己的方便,强逼他人都要唯我马首是瞻。不论校园还是工作单位,我都是个态度强硬、立场坚定的自以为是的“领袖”,因为我认为仅以自己个人的能力就能把一切事做到尽善尽美,别的那些智力比较低下的人们一定要认同且接受我的支配,因为我是对他们负责、且为他们好。如若事情没按我的预想那样式进展顺利,我就会强词夺理,尽量将事情掩饰过去,还要力保自己在他人面前的一贯正确形象。渐渐的许多事情皆得顺从我意,我也就更加目中无人。

 

现在想来,自己当时的学佛真的仅仅停留在“口头禅”阶段而已,甚至连什么叫“慈悲”都不明白,更谈不上智慧。整天念四弘誓愿,整天唠叨佛学名词,整天批判别人的我执,整天叫嚣同源种性,就是没有一时一刻能想到自己的“自净其意”。所以我想, 对一个学佛者而言,恐怕将佛陀的教言融入自己的心相续,并力争做到言行合一,才是最难,但也是最紧要的修行目标吧!

 

就这么在工作、学习甚至佛堂的义务活动中,习惯性地强制别人配合我的思维、工作方式,因而如果有人不满意或发出反对的声音,那这个人可就倒霉了。我将不顾一切地找他辩论,让他知道我的词锋锐利,自此以后不再与我为难。想当初干下的这些不知羞耻之事,对那时的我来说却如家常便饭一般。

 

痛定思痛,我真是领教到了所知障与浓重的我执对我的恶劣影响。正因为将所有与自己扯上关系的事件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那么我当然就会认为我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正确,尤其是对年轻于我的朋友们,我更是倚老卖老、盛气凌人。像我这样的一个“傲慢狂”,经常在许多重要的问题上独排众议,语气之强硬实在令人难以忍受。但为了顾全大局,同事、朋友、佛友们只有忍气吞声。直到在一次活动中,我无理干涉一位佛友的计划,令他面临混乱的困境。面对此种情形,历来忍让的他再也容忍不下,就当众声泪俱下地诉说了我的不是。如此激烈的举动,对我不啻当头棒喝。面对突如其来的反弹,我一时手足无措。尽管后来也口头上向他表示了歉意,但说实话,心里却没有一丝一毫改过的念头。我甚至想,算我倒霉,碰到了这么一个不济的工作伙伴,反正我没错,并不需要向任何人澄清,也没接受他人劝解的必要。

 

其实师父曾多次向我讲过“你对我错,你好我坏”的道理,但我历来都将之视为和稀泥似的“中庸”之道,我根本就没意识到在六波罗蜜的“忍辱”道中,其中饱含有“无我”的般若空性慧光,而假如没有了空去自我的智慧,则你所做的一切所谓佛事,从究竟状态而言,还是逃脱不掉有相有为的框框。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当然也涵盖了这种造作。回想那阵子,我还把这句话向别人说过无数遍,却从不曾领悟自己实乃一个最好的负面例子,从不曾领悟这句话其实是针对自我意识膨胀的我,而非别人而言的。

 

如今回想当初,如果我认真改过,认真把佛法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又或者被师父训斥一下,我那假道学的可憎面孔也许会早日卸下。一个学佛的同道遇到如此野蛮的我,恐怕真的会因此而退失道心,因为他碰的是一个多么背离佛陀圣言的“修行者”啊!不知悔改的我仍自高自大,这样发展的最终结果便是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渐渐离我而去。

 

我从此开始体味到了那种难言的孤独,但我却仍旧找不出个中原因。无明蒙蔽了我的双眼,最后我变成了独行侠。

 

最终仅剩下来的一位知心朋友再也无法容忍我对他人无理的态度,他不惜以友情做最后的赌注,厉斥了我的人生准则与行持作风。他劝导我及时检讨,否则终将因内心的傲慢与言语的鲁莽而失去所有的友谊。记得他在信中说道:一个人的言词恶劣,无法让人信服他的心地。修行人在万般努力中,第一门功课就应学会广结善缘。如若与人尽结恶缘,这个修行人还能成就什么事业呢?……

 

往事真的是不堪回首,幸好对现在的我来说,这些都已成为历史了。当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所谓的修行人,最后“修”到孤家寡人之时,除非愚痴顽固透顶之类的人物,我想无论如何他都要考虑考虑自身存在的问题了。改掉自身的陋习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面对自己就已让我痛苦不堪了,更不用说放下我“的所有执着了。在与自己痛苦相较量的那些时日里,我总算看清了一个浅显的事实:说和做对许多人而言都是分开的,但如果不能心行如一、自他平等,那一个人的修行就绝无最终成功之理。慢慢地我发现,在我试着学会随缘、学会态度谦和、学会语气温和之后,我与众人的磨擦自然减少,相互之间的亲切感自然增加。到量后,当我相似地学会放下对自我的偏执后,我发现眼前、心中的世界真的明亮了许多。当你能够观想,并近似地尝试、体验万物一体的伟大感觉时,丢掉的小我将化为真正的同体大悲的情怀。

 

全赖师长朋友们善意地利用佛理的契机,才将我理直气壮、目中无人的恶习纠正过来。这么些年的走南闯北、从东到西的经历,让我的感触与体会日渐良多,特别是在来到英国之后。在西方,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士都在接触、钻研、实修佛法,看来佛陀的智慧之光正在一点一点照亮西方的广阔天地。对于佛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究竟性,我相信广大西方人士信受奉行的经历,一定会成为它们最可靠的佐证,这一点只需留待时间去证明。在这种日益高扬的全球学佛热的升温中,我更是希望自己曾经走过的这段弯路会给同行者及后来人提供借鉴与帮助。我真诚希望每一个学佛人都能把佛法的无我观念深植自己的灵魂深处,在时时拂拭蒙蔽在自性光芒之上的自私自利的行为障垢时,靠着精勤的自我观照、自我反省、自我改进、自我圆满之努力,早日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崭新的真正的佛教徒。

 

来日方长,要一步一步从自我做起;时不我待,应一点一滴以自律行进。真心希望,通过每个学佛者的自强不息、自净己意,佛法的慧日能早一天高悬东西方的朗朗晴空之上。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

故乡的路

 文印居士自述

 

学佛,在一般世人眼里似乎总与“不得志”、“不幸时的逃遁”甚至“愚昧”相关。因而在有朋友知道我皈依佛门时,多次打电话问我:“你也是有文化的人,何苦走这一步?况且你的家庭很幸福啊!”并劝我千万别钻死胡同。是的,我现在的家很和谐,丈夫人正派,也很体贴我;女儿是重点高中的高材生;家庭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在小县城来说是相当不错的,我该知足。可是我的这颗心偏偏无所着落--女儿大了要远走高飞,她将有自己的前程;丈夫会老会离开我;我也会老丑病死。现前的一切都如过眼烟云呀,而人世间的诸苦有谁能躲开呢?

 

尤使我不能忘的是,九年前我的女儿曾得过一种令我们夫妇心碎绝望的病,走南到北求医问药全无用处,真可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先生一头浓密的黑发成把成把的掉,我们夫妇每天都在孩子睡熟后相拥而愁哭,那些日子如今想起还令人不寒而慄。后来还是我母亲让我们带孩子到我们当地的海安寺去求老师太(老师太已于去年圆寂),老师太很慈悲,为我女儿在寺里寄名,还诵了很多经。我先生在他父亲去世时都没跪过,可为了他女儿,在佛菩萨像前他那个虔诚啊!后来孩子的病症即毫无理由的消失了,再不久又遇到华东地区有名的二位脑科专家,经他们诊断,孩子一切正常(以前几次做的脑电图明明不正常啊)。佛菩萨的慈悲力就是如此不可思议。而惭愧的是那时我们对佛的认识仅在寺里的塑像及保佑,从未想到会自修佛法,以为那只是寺庙里的事。但对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把握有了恐怖心。

 

每个人刚来人世时总是紧勒着拳头,希望这一生能抓住些什么,而离开人世时无一不是伸直五指撒手而去。禹王说: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可归向何处呢?于是我每每在寻找。我读过大量中外名人名著,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屈原、孔子。......到叔本华、尼采、鲁迅......没有找到出路。我也常一人独坐大河边,望着东逝的流水,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朋友介绍我练功(此时我因常抑郁忧闷,身体很不好),那个功法自称源于佛门禅宗,教义是自利利他,开辟人间净土,能祛病强身,能知过去未来事,乃至协调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乃至改善地球生存环境,乃至明心见性,证成菩提大道。这是多大的诱惑,我既想祛病,也想找到人生的真谛,并为这个社会这个地球--我们生存的家园做点有益的事。然而,矛盾的是,老师要我们学佛,又不主张多看佛学书籍,说是所知障重了不利开悟。也要我们出世不离世,入尘不染尘。我们既供佛像也供创建功法的老师即所谓本尊像,打坐练功时既观想释迦牟尼像也观本尊像,对佛法似懂非懂,常据需取舍。不过我不是个很听话的学生,常读凡能找到的佛经及其他禅宗大德的著作,南怀瑾的书读得最多。那时很多人练功康复了身体,还帮别人调好了病,在我们这儿一时响应者很多,遍及城乡及邻省邻县,其组织体系里有国家重要领导人、中科院院士、博导及海外名流,老师主持的生科研讨会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可想而知我那会儿有多狂热,巴不得动员全世界的人都来加入,如果有人不听动员,我即认为此人简直不可思议,气其有眼无珠,怜其缺少善根,这么好的法门不来修学,真是“业障太重!”(这是当时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于是我将我家所有能发动的三姑六婆八大爷都拉进来了(全凭我平时的人格力量啊),送磁带、送书、送坐垫、代付学费,走东家蹿西家,发功调病,游说示范,谈玄说妙,不亦乐乎,为了外出学提高法,不管单位是否准假,照走,回来写检查,大会小会批,从管理岗位发配到机房,还差一点儿丢了饭碗,都在所不惜。那时我为传播此功法真舍得肝胆涂地、粉身碎骨。钱财人力的花费更不必说了。可是尽管我自认为在性命双修或福慧双修,而心里并不清净快乐,也常有疑惑,但不敢说,一说即被高一层次的师兄斥为善根浅,业障重,只能自责自己修行不力,还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吧。也总认为自己很革命,对那些不革命的人恨铁不成钢,更不容别人说此功法或老师半个不字。幸好我先生很宽厚善良(他看着我花钱象流水,无心工作,无心照顾家庭孩子,一味想“超尘脱俗”,誓撞南墙不罢休,好说歹劝也没用,还要拖着他一起,曾多次为我流泪),不然我的家早破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例子有的是)......后来还是此功法内部的上层人物为争排位争地盘闹矛盾,暴露了很多令人不敢相信的东西,那对我们一般弟子真是天大的打击啊!我们曾流着泪对苍天问:“为什么会这样?!”几乎经历了一场生死......

 

人无精神支柱似乎不能活,至少我是如此。就在我苦苦挣扎头出头没的同时,我又去学习《易经》,仍希望能抓住点什么。此时有朋友送我一本《楞严经》,我一口气连读三遍后,拔腿逃离了那个功法。对《易经》也无兴趣研究了。佛祖真伟大啊,他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即预料到了今天的一切,而留下一部《楞严经》以解救误入歧途的众生。我深自庆幸他们的闹矛盾,更庆幸我遇到了《楞严经》,否则我掉到恶道里还以为自己在走向佛国仙乡呢。好可怕呀!至今还有很多功友仍陷在那儿不能自拔,我们出离的人劝他们读《楞严经》,他们听不进;与他们辩论,他们起嗔,还说老师神通、境界如何如何......而很多以前练功练好了病的人现在又旧病复发了,给人调病也不灵了,还有人因信念毁灭而心烦意乱旧病骤发致死。由此看来,魔法为艳,云顿顷刻;道法为常,平凡自然。万物唯心所造,天堂地狱全在人当下一念。我还发现,练功时的人“我执”特重,特别的贡高我慢,真所谓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并不是我不练功了就说人家不好,确是我跳出那个圈子后反思的真实感觉。相反,我仍然感激当初的老师,是他们让我籍气功为渡船接触了佛法,并最终走上了修学佛法的道路。如今我不用他们那个法了,但他们仍是我过去时态的老师。当然我不会背着船上路。反观创建气功的老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最初的发心也是向善的,只是他们的法不究竟,后来在种种名闻利养的世间欲海中把握不住自己的清净本体之舟,被贪嗔痴的恶浪淹没了,迷失了本性。其实他们是最可怜的人--三涂八难啊!

 

也许是缘分吧,在我重新寻找人生道路时,又有朋友送我《妙法莲华经》,我一读就放不下,那种法喜充满啊无以言说。我这才知道这许多年来我要找的是什么,我这颗漂泊流浪的心才有了归依处。我要找的是我的故乡,我的家园,我的原本呀!此时我才真正升起了学佛的正信--我于未来世肯定是要成佛的。“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只是时间的迟早,而这在于我的发菩提心和愿行及精进程度。

 

虽然知道了有一个本来的家,可茫茫三千大千世界,乡关何处?世尊方便说法八万四千法门,禅、密、净、律......人生有限,岁月无常,我将从何入门?我访过名山古刹,因缘不具足吧,不得要领。我徜徉徘徊在十字路口,遥望故乡的路,都似曾相识(万法一宗啊),却不知所措。那时我刚会上网,怀着侥幸在网上找啊找,终于在网易宗教栏目里找到了成军居士主办的“网络中文佛法作品选录”网页,我像久处沙漠的人遇到了绿洲,好清凉!我每天读啊读,并下载打印很多篇章给我的同修们看,他们也立即于佛法生起了大欢喜心和勇猛修学心。接着,我又访问了智光的“南无阿弥陀佛”、linden的“菩提树”、明觉的“华藏世界”及后来禅修的“开原净土”等许多佛法网站和仁然的《莲池海会》、长舌法师的《百万洪名简报》等佛教电子杂志,拜读了印光、圣严、净空和李炳南、黄念祖等高僧大德的著作,我终找到了与我当机的净土法门,找到了我生生世世要走的道路--“星星点灯照亮了我的家门,让迷途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其间我还在成军居士的指点下参访到了我的皈依师--上觉下顺法师,他老在一片废墟上从无到有复建了慈云禅寺,这是一座十方丛林--接纳海内外四众弟子来此挂单参修办道,这也是一处庄严清净的正法道场。他为我方便开示了很多关于净土修学的道理。他说净土法门是世尊无请自说的与末法时期众生根性相契合的最殊胜的法门,只要信愿行三资粮具足,老实持名念佛,万修万人去,他还常说,念佛人要念佛在佛,作大恐怖想,如果当下一念你死了,你在哪儿?要把自己当死人想,你还有何好贪恋好执着的呢?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我的学佛历程,我觉得全仗着佛法僧三宝加持及善知识的帮助。而且能得以走上修学佛法之路是需有大善根福德因缘的,决不是走头无路时的逃遁。不错,佛门慈悲平等,不舍任一众生。但有如过去的皇帝、宰相及现代位高望众的大福报之人,他愿放下世间一切,信佛学佛甚至走入佛门,而大街上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乞丐却不知道甚至不愿意学佛乃至出家求解脱。如果说没学佛法的人是可怜的,而自以为学佛其实却误入歧途的人才更可怜可悲呢。“宁可百世未学佛,不可一世入邪见”啊。依我愚见,建议刚学佛的人去读读《法华经》有助于生起正信,并体会诸佛出兴于世的本怀;修习佛家气功的人不妨去读读《楞严经》,以帮您破五蕴,确立正知见。

 

其次,我深深感谢我的先生和孩子,他们总是成全我的发心。我们家以前都吃现杀的动物,自我学佛后,他们和我一起从杀生到不杀生,到每月持六日斋,持十日斋。虽然他们目前只是间或的诵经、礼拜、十念等,但我相信他们会很快步上实际修正佛法,志求觉悟菩提的道路的。我还感谢在我最困难时送我《法华经》和《楞严经》的同修朋友;感谢网络弘法的诸位善知识。多亏他们雪中送炭,暗夜悬灯。

我更感激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每每在我于过不去的关口救我万劫于一身。

我也深为自己懒惰懈怠、修行不力而惭愧,在回归故乡的路上我象个贪玩的孩子,一步三停顿。我当常忏悔,令发坚勇心,恒求无上道,以报三宝恩。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

复活

真言乘是一持秘密真言修行的法门,一般而言与密续乘或金刚乘为同义词。它是在公元八世纪时由印度成就者莲花后大士及无垢友──贝玛拉密札传入西藏。

不朽的印度大圆满大师无垢友贝玛位密札,于公元八世纪时,到西藏教授佛法,证悟到不死之彩虹身,并且永久居住在五台山的隐密山洞中,并承诺在藏区每百年将示现一化身度化有缘。

普巴金刚现忿怒像,黑兰色,修观本尊,以其充满精力的佛行事业和独特的除障能力著名。普巴橛或称普巴杵是一具神力之短箭,状似长钉子,把手一忿怒像的脸,是普巴金刚的标志,为法会之法器。普巴金刚是宁玛(旧译派)传承修观的主要本尊。

莲花生大士的弟子,大译师娘智童具有奇异的能力。他曾被不信他的人诽谤为巫师和骗子,然而他的生活方式与心法(由上师传给弟子的口头教法),在显示他是一位真正的大乘成就者。有一位叫秦喀洛(意为秦之乌鸦)的批评者尤其刁难智童。他摧毁智童的茅屋,并以铁匠的铁锤,追打攻击大师本人。

有一次,无垢友──贝玛拉密札与智童一起在罗乍喀的山洞修普巴金刚,供在坛城曼达盘上的二十一支神奇普巴杵,开始互相敲击并且绽出火花。其时,智童正全神贯注在修观上。突然间,他把面前的普巴杵戳出去到胸一般高,然后恶意地将它指向天空大叫:“这是对秦地来的乌鸦!”有一对乌鸦当空飞翔,它们凑巧来自秦地,正飞向山洞的裂口。智童朝着它们的方向,忿怒地挥舞他神奇的普巴杵。一只乌鸦跌落他脚旁死了,另一只乌鸦独自快速飞走。

那位大圆满上师无垢友说:“不错,你能用巫术来杀生,但是你能起死回生吗?如果可以,小英雄,现在就施展吧;如果不行,就停止戒绝吧!”智童无法令死掉的乌鸦活过来。无垢友班智达洒了些沙在它上面,对着鸟尸温和地吹着轻声的咒言和祈祷文。鸟儿复醒过来,振动羽手,呀呀叫着飞走了。

无垢友命令他:“除非你已了悟不生不灭的真实本性,否则不要违犯戒律;除非你已全无相对的分别心,否则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行为要正直并且要有慈悲心。过早从事忿怒行为,举止像一位大成就者,却不能了悟如何自救救人,这项罪行是违反了佛陀慈悲为怀的教法。当你知道如何将死者直接超度到佛的净土,那时你才有任运而为的自由。”

智童将上师的话牢记于心,后来他变成令人难以想像的慈悲。无论到什么地方,他令人敬佩的人格、智慧、善巧方便以及慈悲吸引了许多信众。他的证悟最后甚至胜过他著名的神通,而他的确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师。

智童有八位著名的弟子,都是普巴金刚修法的大师。最后,智童证得圆满开悟的虹光身。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

杜鹃啼声之悟

毗卢遮那是公元八世纪西藏杰出的禅修大师,与印度大师莲花生大士及无垢友──贝玛拉密札一样,他也从印度带回了大圆满的法教,他旅行到印度取经,由文殊师利友(蒋华谢宁)的弟子,狮子大师吉祥狮子(师利僧哈)处得到法教。毗卢遮那是位天才儿童,幼年便在王室的赞助下出家,成为西藏最初的僧侣之一。依莲花生大士之指令,他被带到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训练成为译师。藏王赤松德赞希望佛法在西藏得以弘扬,因此在藏王的要求下,他后来历经艰辛的旅途到印度去,在那儿他获得了大圆满的教法。

徒步越过喜马拉雅山后,年轻的毗卢遮那去到印度菩提迦耶;在那儿他得到所有大圆满心部和界部的根本密续。然后,他旅行到大圆满成就者吉祥狮子──师利僧哈,神奇建造的九层宝塔;吉祥狮子──师利僧哈是莲花生大士和无垢友贝玛拉密札二人闻名的上师。在凉快、多阴的檀香木树林里,有一座庄严的塔矗立着,年轻的西藏僧人在那儿遇见一位柔顺的瑜伽女,头上顶着一瓦罐的水。他很恭敬地自我介绍,并且谨慎地询问那位以吉祥狮子之号闻名的尊贵上师所在之处,但是那位女修行者假装没注意到毗卢遮那,只是继续走她的路。

毗卢遮那以他威强的凝视力量,令她的水罐沈到地下,水罐仿佛有千斤重,她无法举起。那位瑜伽女突然裸露双乳,刹那间,在她心间显出庄严的金刚法界坛城──一个奇妙、多元、千变万化的本尊景象,神秘的象征以及在各种旋转的几何形式之间的天宫……那是对灌顶者充满甚深意义,惊人比例的幻觉光影。

在那永恒的刹那之后,她引领静默的毗卢遮那往见吉祥狮子。那狮子大师独自坐在森林里的一棵树下,身上仅围着一块狮皮的缠腰布。

谦虚的西藏僧人格外恭敬地顶礼三次,他供养了一块纯金的曼达,并且热切地请求吉祥狮子传以无修道──玛哈阿底密续(大无修密续)最高的密法。

吉祥狮子说他必须慎重地考虑这位西藏人的请求。有一件事,他强调,并非每一个人都适合这么高深、不二的教义。将雪狮的乳倒入尿壶中,岂不比无用处还更糟?更且,吉祥狮子继续说,当地国王已禁止任何人传授超越业报因果的秘密法教,违者处死,因为国王害怕这不二的教法,会损毁他的权威,并导致社会混乱。

这位西藏译师再三地恳求吉祥狮子传予阿底瑜伽的教法,因为他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前来,并且已忍受如此多的困难就是为这教法。最后狮子大师应允了,他坚持说,如果真正要给这奥秘的口传,一定要持守最极端的保密。而且,他吩咐毗卢遮那在白天要从其他的学者,研读与普通佛教有关业报因果的教义,只有在黑夜中,来见吉祥狮子时,才可传授秘密的大圆满心法。毗卢遮那同意遵守所有这些条件。

在夜半时候,吉祥狮子首次将阿底瑜伽密续中有关心部十八章无以伦比的秘密心法写下来。他蘸着白色山羊的乳汁,将它们写在白色丝帛上。仿佛耍魔术般,他示范给毗卢遮那看,如何把白色丝帛在暖烟熏炙下令书写的文字显现。他令毗卢遮那在护法前发誓,对这些书写下来的法教要保守最高的秘密。然后吉祥狮子为毗卢遮那做最深奥的灌顶。

在这些法教中,《杜鹃啼声之悟》是第一部毗卢遮那译成藏文的在圆满经典,它宣示:

多从未偏离于一。

万物超越其世俗概念。

万象唯心所造,

远离善恶二元对立。

万事本自圆满无缺,

超越人为造作之弊,

任运自然专注于当下。

毗卢遮那尽可能地在檀香林内留更长地时间与吉祥狮子在一起,从他那里接受了所有大圆满灌顶、教法解释和耳语传授。吉祥狮子指向天空,并且唱道:

浩瀚广大的真理永无止尽,

但若了悟如如本性,

万事本自圆成,

无所欠缺。

有何力量或成就超越它?

不久之后,毗卢遮那离开狮子大师,旅居于烟雾火葬场内,禅修他所接受那些不可思议的不二法教。在那儿,于正观中他见到噶惹多杰,第一位大圆满的祖师,从他那里领受了六百四十万偈颂的玛哈阿底。极喜金刚──噶惹多杰唱道:

内在明觉,本具开悟的纯净自性,

自始即为佛性。

心如虚空;开阔、无碍、非真、不生亦不灭。

了解万象的单一实相,

并如是保任,

于真正禅定中,自然安住、无修而入。

最后毗卢遮那藉由一种叫“神足”的瑜伽力量,以破纪录的时间回到他的家乡西藏──“神足”是一种以控制呼吸来增强心力离地飞行的瑜伽方法。后来,在黑夜里──如同他自己昔日接受这教法的方式──毗卢遮那把大圆满教法秘密地传给藏王赤松德赞,而白天他示现成一位完善的佛教比丘和班智达,公开传授所有佛教传承共有的业报因果的基本教义。在他漫长丰硕的一生中,毗卢遮那有许多成就证悟的弟子。他最后在尼泊尔荒野森林内证悟了圆满开悟的虹光身。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

肤慰苦难度时艰

证严上人

 

 

2003/04/11

以前,菲律宾义诊一年四次都是到离岛,后来我鼓励他们莫舍近就远,也可在马尼拉周围办小型义诊,前年开端他们便开端进行。当地民众得知慈济不定时会举办义诊,病患说只要看到慈济旗帜飘扬,就感觉到有希望。

佛陀来人间,就为救病,为让世间平衡,为让人心平衡,不论有情无情的世间,有了平衡就能康复,有了平衡才会健康。

我常说病苦最苦,菲律宾的慈济人治病也治心,帮他们开刀治身病,用肢体去安抚、陪伴,那种未被舍离的爱的肤慰,给贫穷病患极大的自尊,让他们感觉到有希望。

不只病是苦难,人心不调和产生对立、互相残杀,就像战争亦也令人心痛。早上约旦传回一件令人心疼的消息,一位约旦志工的弟弟,因为经常观看媒体报导,他认为自己是回教徒,也应呵护伊拉克,添加圣战,便留下一封信,不知去向。

后来,由出租车司机证实,他去了伊拉克,据说已经阵亡,母亲心碎不已,这样的家庭不知有多少?

人间的许多苦难,都由人心造成,我们天天祈祷,希望这种共业的恶性循环能早日解除,这一定要更多人虔诚来祝祷。

昨天三位大爱台记者远赴约旦,他们基于记者的使命感,一直希望能去尽一分责任,做平衡报导,带大家去看一些战地边缘温馨的画面,安定人心。

行前他们以联机方式,从画面上告诉我每天会传回复息,会保护自己,让我安心,大家也祝福他们,能够履行他们的使命,传回令人安心的平衡报导。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

绽现生命之光

证严上人

 

2003/04/11

我们常说生老病死,好像生命有一定的次序,其实不一定,生命本来就脆弱,能年老而健康,实在非常难求。

有人八十多岁还回来当医疗志工,九十甚至上百岁的人,也还在做环保,年纪虽老,生命力却很旺盛。然而,走入医院,也有年纪很小,生命力微弱的,在心莲病房一位二十多岁的人年轻病人,罹患鼻咽癌末期,去年十二月走完他的人生。

这就是生命,生命很奥妙,未必老了才会死。可是有人一生病,心也跟着病了,明明可以治疗的病,就是烦恼忧郁,惶恐不安,因为太过执着这个身体,怕死,所以这样的人,生命迹象会很微弱。

有人就很坚强,像一位癌末病患蔡女士,开朗坚强,还受训成为志工,去关怀服务,发挥生命的光和热。有人劝她休息,她总会说:「关心我就不要叫我睡觉,我要多做一些。」这就是她生命的韧力。

忧郁也是过一天,乐观也是过一天,我们懂得利用生命,就会神通广大。像昨晚通过卫星联机,与约旦慈济人和大爱台记者见面,他们所说的,不外是感恩、希望,和如何去付出。

因为美伊战事逐渐分明,即将告一段落,他们也开端准备到当地去援助,并强调会注意安全。听说有大批记者又将涌进约旦,他们也会善尽照顾之责,海上的集装箱也将抵达,这令我很安心。不论战争结果如何,我们期盼快快退出,苦难人才能获得帮助。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

苦乐之源

证严上人

 

 

2003/04/15

人生什么叫做美?心灵善良、用爱付出,发挥生命价值,这样就是美。看看乐生院里,这片超越天堂的净土,每张都是最美的脸孔,都是庄严的菩萨脸孔。看到他们,就想到在人生的苦难无常中,只要坚强的毅力,世间没有做不成的事,也没有付不出的力量。

乐生院的佛堂栖莲精舍已有五十年历史,三月底举行了园游会,纪念五十周年,同时也为帮助慈济建医院。从花莲建医院开端,就有这群菩萨投入,哪怕是一把沙,都有他们付出的心血、力量。

他们用爱付出、现身说法,启发带动了许多人的爱,真是一群菩萨的化身。较心疼的是,为了社会繁荣,配合政府兴建捷运站的政策,这个殿堂今年一定会被拆除,他们通情达理地接受了,但为纪念,在此举办最后一次活动,感恩许多慈济人都来共襄盛举。

约旦慈济人已到边境难民营关怀,难民有两百多人,儿童四十多位,为了在沙漠区给他们一些绿色想像空间,慈济人带去日用品时,也带了玩具、纸和颜色笔。

有位小女孩随即画上一个十字,许多像一颗颗蛋的小圆圈,还有一个杠杠,大爱台同仁询问时,才明白这些原来是指飞机、炮弹和他的家。想想,大人真残酷,有小学生看到战争画面时,不懂战争为何,只知道大人在吵架。

为什么大人会吵得让孩子流离失所?让小小幼稚的心灵,画出家园被炸坏的图画。人的本性原也和孩子一般天真无邪,由于慢慢累积污染,深入人心,才不断惹祸造孽。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有这样的祸端,还需要人们多加反省。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

万象人生

证严上人

 

 

2003/04/16

看到慈院林院长等二十多位很快乐很健康的人,每月一次慢跑回精舍,令人感到有健康的身心真好。不过,若能有健全的医疗,爱心的关怀,就算病痛也算有福。

就像关山、玉里分院定期上山、下乡去义诊,海拔一千公尺的利稻,是关山分院的医疗团队,每星期沿着山路到村落,挨家挨户量血压、测血糖,如家人般去关怀。

反观伊拉克十二岁男孩阿里,已在医院躺了半个多月,这场战争,炸毁他的家,父亲及六个兄弟姊妹,还有怀了五个月身孕的母亲,全在炮火中丧生。小阿里命虽尚存,却遍体鳞伤,全身有三度灼伤,双臂已断,十分可怜。

有位修女照顾他,但医师表示,在贫民区的医院,设备差、环境脏乱,很担心会受感染,如再受感染,又无医药治疗,不出几天,生命就会不保。

尽管国际间十分关注,想将阿里转往较好的医院治疗,但因当地医院设备不是被抢,就是被毁,势必要送国外,却又碍于混乱局面,后送无门,我们想关心,却不可能,十分无奈。

再看看台湾很有福,关山有完好的设备,病童虽处小村小镇,尽管疼痛,有父母呵护,医疗人员爱的教导复健,比起阿里,实在有福。而让小学生参观医院,了解伤病治疗的艰辛过程,能教导孩子尊重生命,懂得自爱爱人,所以,医疗也是最好、最有深度的生命教育。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

爱洒人间

证严上人

 

 

2003/04/17

处处都有许多慈济人虔诚祈祷,但愿这念虔诚心能上达诸佛听,期待人人化解恶念结善缘,因为恶念没化解,善缘不能成就,冤怨无了时,所以,我们要藉着虔诚的心启发爱心,已有许多国家响应。

惊世的灾难要有警世的觉悟,虽然战争离台湾好像很远,其实天涯若比邻,这波战争影响所及,实在很多。加上SARS疫情,在全球升温,国际间都提高警觉,人心惶惶不安,到昨天为止,疑似感染的有三千二百九十三人,死亡的已经有一百五十九人,以大陆香港居多,很令人担心。

战争和疫情,在国际间对经济层面影响都很大。香港因疫情而游客寥寥无几,约旦受战争波及,在死海的旅馆业者都说再没游客,自己也快成了难民。何时才能恢复过去的繁荣呢?景物犹在,却因世局的动荡,再美的境界也无人消受,这都是受到动乱的影响。

伊拉克的阿里已送往科威特国就医,然而许多记者为了拍照,不断掀开被褥,对着他的伤口照相,伤口一次次在镜头下曝光,他却一次次地失望,他拒绝记者再拍照,不断呐喊着要退出,不要再被记者拍照,那种深沉的呐喊,让人听了心痛,不知如何表达。

孩子的心灵世界那么单纯,国家社会却加诸给他们许多惨痛、无辜的伤害。大人吵架,一颗无情的炮弹,不知毁坏了多少跟阿里一样的家庭,而战争会是否就快退出?还是未知数。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要启发人人的爱心、智慧、良知,争吵才不会再延续下去,也才不会再牺牲许多无辜生命,所以,我们还是是否继续爱洒人间,虔诚祈祷。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

道德的价值·节选

佛使比丘

 

今天我要讨论的话题是《道德的价值及其必要性》,也就是道德的价值及人类必须具备道德的必要性。

我来问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一个村子里没有马路,是不是因为村民没有道德?答案是肯定的人,表示他意识到由于村民的自私或懒惰,以致无法合作兴建马路。因此,这问题可以看成是道德问题。

或者以一个人的屋子脏乱、疏于打扫为例,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不切题的例子,但就深一层意义而言,它也可以从道德的角度加以探讨。更进一步地说,如果一个家庭充满争吵、辱骂声,这就和公然偷盗一样,都代表着缺乏道德。今天社会上缺乏道德的情形可从各种自私的行为中看出,如人们互占便宜;团体之间,如资本家和农人只为了自己的私利,彼此争论不休;道德匮乏也遍及社会各行各业,例如学生、老师、行政人员、商人、顾客、律师、警察和法官等。

道德危机对当今世界造成什么影响呢?人们只知控诉别人处理社会问题的错误,如谴责经济、政治等,可是他们并不了解问题真正的原因其实就在于缺乏道德。即使有非常好的政治领袖,如果人民缺乏道德,不受约束,也无法管理,就没有任何进步可言。

我们所谓的道德究竟是什么?长久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其实,道德有太多的名称,同时因引用方式不同,使得道德的观念变得没有意义,甚至模糊不清。像”人们的好道德」这种说法就是其中之一,它似乎隐含着另外有个“坏道德”,事实上,道德没有所谓的好坏,道德本质上就是对的、好的、有益的。

道德的意义有时很广泛,有时却又太狭窄,那是因为人们忽略了道德的真义和它在自然界中的深刻意义。道德的真义可由巴利语sila一字表示,道德指的是正常或事物本来的面貌,任何有助于道德且不混乱的事物,就可称为sila,造成这种状态的“法”(dhamma)称之为“道德法”(siladhamma)。

prakati(本质或自然)这个字有多种意义,如果你将事物的本质看成如石头般静止不动,那么人就会像石头般没有任何反应,如果你再把这种状态认为是拥有道德,这样的说法就更荒谬可笑了。这只是从物质的角度来理解本质或自然,如果从智者的观点来研究道德时,就必须从更深的意义去理解它,也就是从正常的(prakati)身、口、意中去体解它。Prakati(本质、自然或正常)不是寂静无声、不言不语或静止不动,而是表示不与人(包括自己)冲突、不打扰清净的祥和状态,不与人起冲突就是不与别人冲突或不打扰别人平静的状态,这是根据“道德法”去解释prakati(正常状态)。有人会问,如果处于prakati(正常状态)下,又不与任何人和事物起冲突,那社会怎么会进步?这种批评实在有待商榷。

若社会脱序时,使它恢复正常,就称为“道德法”,就如前面所说,村子没有马路会造成交通困难,这就是不正常的状态(unprakati),没有正常之乐(prakatisukha)或不是从正常得来的快乐。如果我们解决马路的问题,那么事情就可以说是处于正常状态(prakati),也就是不再有麻烦和村人不和的问题了。如果村子到处是垃圾,这就违反正常状态,将它打扫干净就创造一个清凉、平衡和健全的环境,这种作为就叫做正常状态或道德。

现在让我们更仔细地研究正常状态的意义。如果有人穷到无立锥之地,那就不是正常状态,这时他必须努力工作赚钱,这样物质层次的正常状态才会出现,努力工作就可称为道德。因此,我们必须从正常状态(prakati)这个字去解释“道德法”(siladhamma)中的关键词“道德”(sila)。如果对象是物质的,那么就是物质的正常状态(vatthuprakati);如果是有情众生,就是有情众生的平衡、正常状态;如果是心灵,就是心灵的平衡、正常状态;如果是身体的,就是身体的平衡、正常状态。

prakati有二个层次:自然界的本质与平衡正常的状态,它的法则就是自然。例如,如果身体要处在正常的状态中,就必须正常地饮食、站立、行走、睡眠、沐浴和排泄,这是正常状态的一种。另一种正常状态牵涉到人必须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也就是人必须一齐努力工作,这样事情才会处于正常的状态,这就是社会的正常状态或社会道德。

 

从价值的观点来研究道德

 

首先,从价值的观点来研究道德,讨论之前让我们先定义什么是“价值”。“价值”一词经常由“价格”、“价值”、“一个人的资格”来表示,而这几个名词都包含在“价值”一词中,但什么是“价值”?仔细研究之后,我们会明白,“价值”的意义在第一个例子中是由人的需要产生的,但自然界的需要才是“价值”最深刻的意义,然而这种“价值”还没有被人发现。所以“价值”有二个意义:一是人类的需要,二是自然界的需要,其中第二种意义是“价值”最深刻的意义。

 

[因人类需要而产生的价值]

我们先来看看“价值”的第一层意义,在这里“价值”可以解释成物质和物质性的快乐,也就是感官的享乐。这种价值只考虑事物的物质层面,而不考虑心灵或精神层面的价值,从物质化的观点来看价值,它的意义大部分会局限于物质方面,从物质角度来看,需求高时,价钱会很贵,如果需求小则价格低。更进一步来说,把物质当作是价值的标准,会造成不一致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某个人有某种需要时,另一个人或许就没有这种需要;同时,对某个人而言,那些有价值或很贵重的物品,在另一个人看来,可能就会觉得没有价值或根本不是珍贵的东西。

这种评估“价值”的方法是无知的,这可用“鸡与宝石”的例子来说明。当一块很有价值的宝石掉下来时,鸡并不知道那宝石具有任何价值,对鸡而言,宝石根本比不上一粒米;同样的道理,绿宝石对猴子而言,根本没有任何价值,牠会觉得一条小胡瓜比绿宝石更好。或者一个执着于物质的人会说:这佛像只有五条鱼的价值,一个了解佛像价值的人就无法理解前面的说法。如果人以物质作为标准,那么佛像就只有五条鱼的价值,这种人是根据口腹来判断,也就是从物质的角度来解释“价值”。

第二种形式的“价值”是根据神奇(magic)而定,而此神奇则奠基于盲目的信仰,无明是这价值观的根源。当人们相信时,事情就变得有力量、有效或有魔力,在这种情况下,有神迹的一小撮泥土或一滴血,必须千百万元才能买得到,即使是无意义的仪式,其价格也同样昂贵,这就是从神迹而定的价值。

第三种形式的“价值”,是从经济及经济活动的原则来看,这种经济的价值观与物质需求,及满足这种需求的物质有关,若需求大时,物资无法充分供应,物价就会很高;若需求减少,物资供过于求,物价就会降低,这是根据不同东西的价格而定的价值观,也就是说,价值如同货币,会因不同币值、不同用途、不同族群而有不同价值。但只是经济的价值无法解决世界的根本问题,这种经济观点忽略道德,使人沉溺于不该沉溺的事物,执着于不该执着的东西上。有个诙谐的例子可说明这种情况:最近在曼谷,有些人对昂贵的猪肉价格感到愤怒。为什么人们会这么激动和困扰呢?如果猪肉太贵,不吃就好了嘛!不要厚着脸皮大声嚷嚷说:“这种局势真坏啊!”这就是从人的需求而来的价值观。从道德观点来看,这种价值观虚伪不实,并且混淆道德的真正价值。

今天社会上的人似乎不需要道德,道德几乎不具任何价值,而痛苦也就从这种无明产生出来。如果人类需要道德,而人们却认为不需要它,那么道德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或没人对它感兴趣,一旦道德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人们缺乏道德意识时,社会就会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造成困扰和麻烦。

 

[因自然界需要而产生的价值]

价值的另一个更深刻的意义来自自然的需求,如果自然有法则标准,那么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符合自然的法则,如果违返这些法则,就会有痛苦和死亡。

例如饮食、衣物、住所和医药等四种需求,这些都是物质方面的自然需求,我们必须根据自然的法则以拥有这些需求。很奇怪的是,生命需要的东西都非常便宜,而无关痛痒的东西却很贵,举例来说,为什么米不会像金子、钻石或宝石那么贵?如果就身体的需要来比较珍贵的珠宝和生活必需品时,我们会发现它们不如一杯水或一把米,食物和水是自然的需要,如果没有食物和水,不论有多少财富,生命都会变得没有价值。

再来看看衣服的价值,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衣服真实的用处,而不可误用它,所谓误用衣服就是穿著衣服只是为了引人注目或者为了炫耀,而不是保暖护身。至于住所,只要足够且适当就可以了,但人们却想住得如神仙一般,而把住的地方建造得像皇宫。医药也是如此,我们不需要的补药卖得比需要的药还要昂贵。

自然就是顺其道而行,如果我们违反它的根本法则,事实上,就自然法则而言,我们就违反道德,也就是说我们缺乏道德,结果身体乃至心灵都会产生问题。换句话说,自然把人的心灵置于均衡健全且正常的幸福中,但我们不晓得去重视它,直到我们精神受到烦恼的扭曲才了解它的重要。仔细思考下面的话:自然的法则就像道德法则,而且比道德法则更奥秘,那些只对肉体、口腹等感官有兴趣的人是不健全的,他们违反自然的道德。如果我们的身体违反自然法则,就会生病或死亡;如果在精神方面违反自然法则,就会在精神层次上死亡,也就是发疯或毫无意义与价值可言。人们若不遵守自然法则,不论个人或社会,都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根据自然法则,道德的价值意谓着自然要求人们具有一种均衡健全、中道且满足的道德特性。不幸的是,一般人只对口腹等肉体的需求价值感兴趣,而这些东西会增加我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剥夺和世界性的灾难。凡夫根据自己身体和物质的需求而定义价值,虽是价值的意义之一,但真正的价值是尊基于更深刻、更奥秘的自然需求。

 

[坚守道德价值观,得正常之乐]

现在让我们从错误和正确的价值观来讨论价值。人们非常重视错误的价值观,却忽视正确的价值观。错误的价值观以肉体、口腹之欲为标准,而正确的价值观则以心(citta)、识(vinnana)和事物真正的本质(gunasampatti)做为基础,能够把握正确价值观,就能得到正常之乐。确实遵守下列说法:道德(sila)是事物的本质或是事物处于自然的状态,如果坚守这种价值观,万物都会根据其正常的原则来运作,进而产生宁静的幸福,不要用错误的价值观处理事物,因为这么做只会带来困难和困惑。

现在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比较说明。错误的价值观主张吃得好、住得好;正确的价值观则主张吃、住只要足够就好,这两者差别很大。凡是想“吃得好、住得好”的人都不知节制,他们总是无限地扩张欲望,希望拥有像神仙一般的享受,而且从来不会感到满足;抱持“吃、住只要足够就好”的人,他们是行于中道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依中道而行,这样就能享有正常或均衡健全的快乐,而从不感到匮乏,也没有私心。人如果有过度的野心,就会变得自私;而知道节制的人,就不会自私,不会有欲火中烧的情形。总之,正确和错误的价值观差别很大,前者引导人有正确的生活习惯,后者则使人欲望无穷、挥霍无度。

错误的价值观认为道德微不足道,而正确的价值观则认为道德十分重要,具有高超的价值和利益。如果城市和乡村的人都认为道德没有价值,我们怎么判断他们的价值观究竟是正确或错误的呢?如果全国的人都认为道德没有任何价值,因此不注意也不探讨道德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能区分正确和错误的价值观呢?如果全国上下,由于不知道伦理道德的价值,不重视伦理也不重视道德,我们又如何能分辨他们的道德观是正确或错误的呢?

道德在正确和错误价值观的评断下,会有不同的价值,我们究竟是属于那一种呢?如果我们认为道德微不足道或毫无价值,就应承认自己的价值观是错误的或至少拥有部分错误的观点。如果我们有正确的认识,而且知道道德的价值,那么为什么不践行道德,并且在亲朋好友和全世界中传播这种道德观呢?为什么我们不能为了护持道德而牺牲奉献呢?大家常把做功德挂在嘴边,却不清楚自己所作所为是什么?事实上,做功德最好的方式是:使人民具有道德观念。没有任何功德比这更好、更真实的了。如果明白道德的价值,我们就应该尽量去改进它,并护持我们的社会、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道德。

如果我们不探讨道德,就不能了解它的意义,如此一来,道德的价值就会模糊不清。其实道德的价值无与伦比,人类社会绝对无法在缺乏道德的情况下还能正常运作,如果我们都缺乏道德,世界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也会面临毁灭。

 

[执着价值会造成瞋恨与爱欲]

我们已经从价值的观点探讨过道德,但除了从价值观探讨外,道德是否还有其它的意义呢?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或基础所在,如果没有价值或利害关系,就不会发生问题,问题之所以发生,在于我们渴望利益和有价值的东西。价值引起我们的欲望和需求感,一旦我们发现有价值的事物,欲望马上升起,且会根据自己对价值的定位而对事物有或好或坏的想法。除了相对的价值观外,道德仍有更高的层次,一个人如果认为世间没有真正的价值这种东西,他就可证得阿罗汉或成为圣人,一个人如果执着于价值或功德、利益,就无法成为阿罗汉,因为它们是欲望的根源。渴望拥有东西会造成爱欲,企图逃避某些事物则会造成瞋恨,所以价值只有两种:一者造成爱欲,另一者造成瞋恨。

巴利语中“价值”以guna表示,而在泰文中是以价值或品质(khunkha)来表示。巴利语的guna是中性的,价值或品质可以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可能是有利或有害的。我们的心灵会根据价值而飘移不定,如果心念是善的,就有好的品质,并执着于好的感受,反之,如果心念是恶的,就会有坏的品质,而执着坏的感受。如果我们讨厌邪恶,就会喜爱善的;如果厌恶坏的而又喜爱善的,我们就会执着价值。

只有阿罗汉才不受价值的影响,而执着价值的人,无法解脱烦恼和痛苦,反而变成价值的奴隶,而这价值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有些人误把坏的价值当做好价值,其它的人可能根据他所具有的正确或错误的价值观,而确实分辨出价值的好坏,虽然观念正确的人能够分辨价值的好坏,但如果内心仍然执着于价值,就无法超脱出价值的束缚,因此生起欲爱(kamatanha感官的享乐)、有爱(bhavatanha生存的渴爱)和无有爱(vibharatanha渴爱证得涅盘)。

我们对价值这个观念必须特别小心,因为它是所有问题的核心,若误解价值,就会造成困扰、破坏道德,并让我们远离涅盘。所以,要确实明白价值、品质、价格和财产,它们是所有执着的根源,它们会造成二种情况:一是造成瞋恨,另一是形成爱欲。如果我们的智能不够,就会执着于事物的价值而厚此薄彼,这样就会破坏正常、平衡的状态。我们的内心和观念就会不正常,而这不平衡的心也会造成不正常、不平衡的言行举止,结果是干扰自己,也干扰他人,这些都是由于我们误解价值所造成的后果。

我们一旦有所执着,就会被价值的力量所左右,剎那间的好恶变化就是执着的表现。初果、二果和不还果(三果)仍然无法超越价值的影响,只有阿罗汉可以超越我们所谓的“价值”。价值可以小如一粒谷、一粒米到最高的道德,这些都称为“价值”,也都是执着的根源。

 

点击返回戒幢电子杂志总023期 目录

排版|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