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一路到曹溪
大师到了圜中,读《圆觉经》时作了一篇四相章:
一、我相
钟鼓铃锣不断声,
声声日夜说无生。
可怜醉生梦死者,
镜里相看涕泪倾。
二、人相
突兀巑岏耸铁城,
刀林剑树冷如冰。
谁知火向冰山发,
烧尽冰山火不生。
三、众生相
铁门紧闭杳难开,
关锁重重亦苦哉。
可怪呻吟长夜客,
不知因甚此中来。
四、寿者相
一条血棒太无情,
触着须教断死生。
痛到切心酸鼻处,
方知王法甚分明。
出了圜中,路过长安市,又作了四首诗:
(一)
长安风月古今同,
紫陌红尘路不穷。
最是唤人亲切处,
一声鸡唱五更钟。
(二)
体若虚空自等闲,
纤尘不隔万重山。
可怜白日青天客,
两眼睁睁叹路艰。
(三)
飘风骤雨一时来,
无限行人眼不开。
忽尔雨收云散尽,
太虚原自绝尘埃。
(四)
空里乾城野马人,
目前仿佛如烟村。
直须走入城中看,
声色原来不是真。
这诗中的禅味法味,耐人寻思。
第二年正月,大师渡过文江,访问了邹给谏。庐陵的大行王性海,拜谒大师在文江畔,请大师为《楞伽经》作注。二月,大师上大庾岭,在岭头观看了惠明夺衣钵的遗址,并作了一首诗吊念,其中有:“翻思昔日宵行客,何似今朝度岭心”的句子。大师见行人度岭艰难,汗流满身,就嘱咐一位行人,要他设立一座茶庵在岭头。又见山路崎岖难行,劝人修造山路,几年后这条山路即成平坦了。
大师到韶阳,入山礼六祖大师。当他喝了一口曹溪水时,内心感慨地吟了一首诗:
曹溪滴水自灵源,
流入沧溟浪拍天。
多少鱼龙从变化,
源头一脉尚泠然。
大师到了祖庭前,看见一片凋敝不堪的样子,只得怀着凄然的心情离去。
到了五羊,大师身穿充军的囚服朝见了大将。大将军亲自替他松了缚,又以斋食供养他,晚上就宿在海珠寺。
大师住下后,一位常讲阳明之学的周鼎石先生,一天率门生数十人来访大师。谈话间,周先生提出“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的《周易》论题,其中一位老道长者提出自己的见解说:“人人都有知觉,日间应付事务的是这个知觉,夜里做梦的也是这个知觉,所以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周先生说:“大家都这样说,我心里认为不一定如此。”又问大师:“老禅师,请见教!”大师问:“这句话出哪部典籍?”周先生回答说:“《易经》的《系辞》。”接着便把《系辞》的章句连读了几句。大师听后说:“这是圣人指示人要悟不属生死的一着。”周先生一听,立即拍案叫好,说:“还是老禅师指示的亲切!”大家听了都觉罔然,纷纷提出问题。周先生解释道:“死生即是昼夜之道,通达于昼夜,就不属于昼夜了。”这样一说,满座叹服。
三月十日,大师抵雷州,住在城西的古寺里。
四月一日,大师开始着手注《楞伽经》。
这年雷州闹饥荒,疫疠横发,经年不下雨,死伤不可胜计。大师所住之处,好象尸陀林一样,到处都是尸体,因为有法力加持,才得安稳无碍。天时干旱得连井水也都枯竭了,随从大师的侍者福善,在半夜时等了一罐井水,以充一日之渴。
到了七月,城内外横尸遍地,大师劝人收拾掩埋了数以万计的尸体,又为当地百姓作济度道场。道场的仪式刚毕,天即下起倾盆大雨,地面上的雨水上涨了三尺,从此厉气即解,百姓于是得救。
第二年正月,会城也死伤了许多人,尸体遍地暴露。大师命人收拾掩埋了数以千计的尸体,又建了普济道场七昼夜,会城也便安宁下去。以前广东人士多不知有佛教,自大师教化以来,有很多人皈依了三宝。
四月,大师写成《楞伽笔记》。因为皈依大师的许多读书人士未入佛理,大师又为他们撰写《中庸直指》,发挥佛法的道理。
大师初到五羊时,上下官员见大师是带罪的僧人,都很轻视。当时的制台大司马陈冈如,对军法极严格,大师也没去见他,但陈大司马却常派人侍候大师。这年九月,大师同丁右武去拜访他,门役回说不见,大师只得折回。晚上陈大司马亲到船中拜访大师,还携带了茶点,一直谈到三更。大师非凡的才能,使在座的大为惊佩。此后,陈大司马对部下极力称赞说:“憨山大师是僧中的麟凤啊!”又下令让三司往拜大师。从此,岭南都知道大师是十分有德行的高僧,同时也知道恭敬三宝了。
排版|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