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名胜·西园寺景点画册·网络版

封面

封底 

西园寺平面图

西园戒幢律寺简介及牌楼

巍峨庄严的殿堂之一

巍峨庄严的殿堂之二

佛教艺术的宝库之一

佛教艺术的宝库之二

巧夺天工的造像之一

巧夺天工的造像之二

超然尘外的净土之一

超然尘外的净土之二

吉祥珍稀的神鼋之一

吉祥珍稀的神鼋之二

如法的宗教生活之一

如法的宗教生活之二

丰富的弘法活动之一

丰富的弘法活动之二

敬头香盛况之一

敬头香盛况之一

罗汉指路

古迹名胜·巍峨壮观大雄殿

一出天王殿,见庭院中古木参天,有数百年的香樟树,再往前是一排珍贵的银杏树,前面是香花桥,小巧玲珑,古朴雅致。桥下作拱券洞,两旁伸出系石,雕成兽头状,似龙首又非龙首,若螭首亦非螭首,相传它就是龙子“趴 ”,其性喜水,故把它点缀在有水的所在。桥下是“香积池”,池水与放生池相通,各色鱼儿,悠游其中。小桥池水,相得益彰,造型优美,堪称“寺中之桥”的典型。

拾阶而上是平坦的露台,台周栏石浮雕云纹,栏杆望柱,柱头雕作复瓣仰莲,有浓厚的佛教色彩。露台正中有花岗石座,铁铸“万年宝鼎”屹立其上,宝鼎下作古鼎式,上为宝塔式,分作三层六面,层层雕饰,面面镂空,造型美观。下部铸有题记:“佛历两五三四年(1990)世尊成道日住持明开暨两序大众敬献”。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兴建于光绪末年。重檐歇山,面阔七楹,飞檐翘角,气势雄伟,风格挺秀。梁枋均施苏式彩绘,典雅富丽,绚丽夺目。檐枋悬有“西乾应迹”匾额。西者西方,乾者天也,西乾即是指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因当时地处中国的西方而得名,相应地,中国则被称为东土。应迹谓应化垂迹,即佛、菩萨应众生之机缘而将其本体示现种种身以济度众生。

迎面是三尊高大的塑像,释迦如来居中,东面是药师如来,西面是阿弥陀如来:均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面貌丰润,姿容凝重,仪态端详,宝相庄严;两耳垂肩,额上有象征智慧的白毫闪闪发光,身后背光作火焰纹,显示光明;身披通肩法衣,胸部坦露,胸心处有“卍”字。其实“卍”只是一种符号,从唐武则天开始,制定此读为“万”字,含义是“吉祥万德之所集”。在印度“卍”表示胸部毛发右旋之状,后来成为佛的三十二相之一,即佛的应化身具有三十二种比常人殊胜的容貌形相,其中之一是胸部毛发右旋,名吉祥海云,其后以“卍”作为代表佛教的标志。

三尊佛像中释迦如来是我们娑婆世界佛教的教主,故居中,其前立有两大弟子:东侧为迦叶,显得老成持重;西侧为阿难,年青英俊,他是释迦如来的堂弟。东面的药师如来是东方琉璃光世界的教主,发大愿为众生解除疾苦,身患疾病者多祈求该佛护佑。西面是阿弥陀如来,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净土信仰最主要的信仰对象,能接引念佛的亡者往生西方净土。这三尊佛像的组合体现了佛教既重解决现实人生问题,又重视解决解脱出离的后世问题的精神,也是人间佛教的具体表现。在三尊佛像前面立有两员大将,东面是韦驮,西面是北方多闻天王,梵名为毗沙门天王,唐宋时期的图像多手中托塔,此为古佛舍利塔,受佛之付嘱,护持正法,守护国家,有大威德力,故朝廷敕诸府州军建天王堂奉祀之。

在三佛背面的后壁,有一组影壁群塑,宽铺三间,上齐殿顶,如此大规模的塑壁实不多见。在内容上以佛教为主题,同时吸收了汉化的内容,反映了佛教契机应化的趋向。群塑的中心部位是高大的观音立像,长发汉装,头披风巾,着敞领素衣,手持净瓶,向下倾注。巧妙的是把下注之水的形状也塑造出来,开始是涓涓细流,向下逐渐变大,后来扩展为巨浪,汇入大海之中,衬托出观音的法力与神通。观音立鳌鱼之上,故有“鳌鱼观音”之称。观音法相慈祥和蔼,姿容端庄;海面上水波粼粼、漩涡滚滚、浪花点点,使人如临南海胜境,故又有“南海观音”之称。善财童子、龙女立侍于观音左右。

整幅影壁可分为上下两大部分,上部是佛国景象,正上方最高处,有一尊灰黑色塑像,双目低垂,结跏趺坐,这就是释迦如来成佛前在雪山修行的情景,虽有梅花鹿敬献灵芝,猕猴供奉仙桃,他仍然专心致志地在修炼。两侧有16尊诸天彩塑、4尊手持利刃待命的怒目金刚和4个散花天女。下部是人间世界,有修炼得道的高僧及十八罗汉像。元代以来,多数寺院的大殿中均供有十八罗汉其中最生动的是“降龙”、“伏虎”二罗汉,面对蛟龙、猛虎,毫无惧色踩在脚下生动无比。

大殿东、西两壁塑二十诸天金身立像,在佛教图像分类中有“天部”,指住于天界的各神,包括守护佛法的天神、自然神格化的诸天。大殿中诸天的排列是:东侧南起:娑竭龙王(兴云布雨之神)、菩提树神(守护如来成道处之菩提树)、散脂大将(鬼子母的第二个儿子,护持正法,消灭诸恶)、多闻天王(护法之天神兼施福之神性)、鬼子母神(前生专窃食他人幼儿,皈依佛后成为安产与幼儿的保护神)、韦驮天将、增长天王、大辩才天(具无碍辩,护世利生,流通佛法)、日宫天子(此天除冥破暗,成熟万物)、帝释天(释迦如来的守护神)。西侧南起:阎魔罗王(地狱之主)、摩利支天(此天具有大神通自在力,能为人消除障难,增进利益)、持国天王、广目天王(护持佛法,利益群生之神)坚牢地神(主掌大地之神)、金刚密迹(守护佛法的夜叉神)、摩醯首罗(佛教的守护神)、大功德天(发大悲心,满足世人之胜愿)、月宫天子(此天夜发光明,功次于日)、大梵天(又名梵王,深信佛法、助佛教化)。二十诸天以护持佛法之神为主,其次是利益人生之神。

大殿后壁东有文殊菩萨,西有普贤菩萨,这是佛的胁侍菩萨,即侍立于佛两侧的菩萨。

大殿中还有三副抱柱楹联,外侧上联为“东震涌庄严看桥通鹤市山近虎丘招提久占三吴胜”;下联为“西来参本意任侠士流芳生公说法照澈都归五蕴空”。“鹤市”,阖闾女亡,出殡时,鹤舞于阊门,后以鹤市代指阊门。“ 生公说法”,是指南北朝的高僧竺道生在虎丘山上说法,最后顽石也点头赞同的典故。后有题记:“乙丑(1925)春仲,郡人许人俊谨题”。内侧有两副,内外上联为“宝相瞻大雄象法禅机垂正觉”;下联为“劳生来小息鱼音梵呗涤尘烦”;“余姚黄雨斋撰立,江东浦泳谨书”。内中上联为“海国启琳宫宏法利生扬正教”;下联为“灵山闻妙谛觉迷度苦感仁王”;“弟子夏士魁长发头陀敬献,江东浦泳谨书”。两副对联均作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其中“感仁王”三字年久剥落,1985年浦泳老先生重游西园寺,见字残缺,说“趁我有生之年,把字补好”。不久果寄来字样,重修时已把字补上,亦可告慰于浦老矣!

大雄宝殿外貌壮伟,内涵丰富,无论从佛教教义还是从佛教文化来看,意蕴都比较深厚。

古迹名胜·威武天王护法神

黄墙黛瓦、气势恢宏的天王殿坐北朝南,为重檐歇山建筑,顶势平坦,飞檐翘角,显得庄重肃穆,拱形山檐下高悬“戒幢律寺”的匾额。

步入殿内,迎面一尊弥勒菩萨,坦露全胸,大腹便便,和颜悦色,笑口常开,真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默然若语,它代表的是--如果想学佛,第一步便要从“欢喜大度”修起。要学会包容别人、体谅别人,时时笑面迎人,不生烦恼,对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弥勒佛是按“布袋和尚”的形像来塑造的。布袋和尚是五代时期明州(今属浙江)奉化人,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常以杖荷一布袋,见物则乞。他身材肥胖,眉皱而腹大,民间流传着许多布袋和尚的灵验故事。后梁贞明二年(916)三月,师将示寂,坐岳林寺磐石上,口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念毕安然入寂。所以世传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此后江浙地区的弥勒佛多以布袋和尚为原型,至今杭州灵隐寺仍留有其石刻像。

殿内东西两侧是四尊高大的塑像,这就是四大天王,屋顶四角也分别塑有四天王的小身立像,上下呼应,突出天王殿的主题。四天王的中文名字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此四天王居须弥山四方之半腹,常守护佛法,护持四天下,令诸恶鬼神不得侵害众生,故又称护世天、护国天王。天王高大魁梧,气势威严,扬眉怒目,身穿盔甲,四躯天王塑像神形兼备。

和布袋和尚相背的佛龛内,供奉的是护法韦驮菩萨,我国又称韦将军、韦天将军。他是南方增长天王八大将军之一,生而聪慧,早离尘欲,修清净梵行童真之业,所以韦驮形象比较年轻,眉清目秀,身着甲胄,是武士打扮,一手叉腰,一手持宝杵(又称降魔杵)。韦驮是寺院的守护神,其职责是保护寺庙的安全。我国从唐代以后,寺院均设韦驮尊像。

天王殿内韦驮尊像还有其独到之处:面向寺内,其位置正处于中轴线上,透过殿后的壶门,与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的尊像遥遥相对,既表示韦驮对佛的礼敬,表明一心守护伽蓝;同时使两座大殿遥相呼应,成为一个整体。

古迹名胜·御赐牌楼立宗风

西园戒幢律寺的山门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四柱挺立,均为石质柱下有埋头,前后有夹榫坚固非凡。四柱隔成三门,中门高阔左右边门较低窄,既对称又有起伏参差有致。上部为木枋楼,皆以单额枋上置平板枋,承斗拱托楼顶。正中置明楼,形状为单檐宫殿式顶,并设一敞开的风门。左、右为边楼,三楼楼顶戗角,翘起来高过屋脊,如展翅若飞之势煞是好看。西园寺山门的结构与气派,在江南亦不多见。

中门横额写“敕赐西园戒幢律寺”,中门石柱刻有一副对联:上联为“佛日增辉重开阊阖”;下联为“宗风振律大启丛林”。“重开”指原寺已毁于咸丰十年,现为重建。“阊阖”指西园寺所处的位置是苏州阊阖门。“宗风振律”说明西园寺为律宗道场。“丛林”指僧众聚居之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