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名胜·紫藤绿荫苏台晓

在池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建筑,西侧的临水建筑名“高云极乐世界轩”,单檐翘角,单间单进,外设檐廊。东面临水筑露台,台上有一古典厅堂,名“四面厅”,卷棚歇山顶,四面置大门,墙壁均为镂空窗花,宽敞明亮,中有对联:

地拓三弓喜几净窗明柳眼花须齐掩映

塘开一鉴看鸢飞鱼跃天光云影共徘徊

“地拓三弓”指建筑面积,“弓”是古代丈量土地的计算单位,五尺为一弓,又称一步。“柳眼”指透过窗棂看厅外的垂柳,“花须”形容露台紫藤花叶下垂之貌。“鉴”,同“镜”,以镜子比喻湖面。

“四面厅”原有匾额曰“苏台春晓”,为光绪年间陈夔龙所题,并有对联一副:

最难得过来人,相逢香火有缘,即空即色,正婆娑春梦一场,苏台归乌;

何处寻干净土,大好园林无恙,宜时宜雨,即仿佛西湖三月,花港观鱼。“苏台”的含义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认为“苏”是再生、复苏之意;“台”即指该处的台阁。此园于咸丰十年毁于兵燹,大好园林成为荒草荆棘的丛生地。光绪年间,广慧法师承担起重建西园寺的重任,也包括露台及四面厅在内。“苏台春晓”寄托了作者的欣慰之情及对未来的厚望,“春晓”意味着今后的欣欣向荣。“苏台归乌”指的正是乌雀重返旧林,所谓“似曾相识燕归来”,体现了当时的中兴景象。第二种认为苏台是因姑苏台而来,姑苏台在姑苏山上,属苏州吴县之辖境,故往往用姑苏来代替苏州,如张继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而西园寺位于苏州城内,故用苏台指代之。

露台上有两棵紫藤树,为明代时栽种,树龄已达四百多年。而在四面厅南侧,更有一紫藤,据记载树龄为540年,列为一级文物保护,现已设石柱铁栏围起。这两棵紫藤树藤干粗如树干,虬蟠纠屈,蜿蜒直至屋顶,枝繁叶茂,满架绿荫。随着春天的到来,绿叶丛中,串串紫花垂下,仿佛紫蝶麇集,瑰丽多姿,逗引得游人伫足仰望,若在厅内茶室中、露台上品茗小憩,茶禅一味,乐在其中!

  四面厅西北侧,有一恬静之处,三面环水,中间用石块垒起一平台,一周是幽径环绕,树木扶疏。平台上有石桌、石凳,三五为伴,游憩其间,亦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古迹名胜·西园素斋

素食十大益处

提倡素食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人素食,是为了宗教的理由,有人则是为了健康,更有人二者兼顾,一举两得。其实,素食的好处极多。至少具有下列十大益处:

1、益寿延年。根据营养学家研究,素食者比非素食者更能长命。巴基斯坦北部的浑匝人和墨西哥中部的印第安人,都是原始的素食主义民族,平均寿命极高。令人称羡。佛教的僧、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教友,也因素食而享高寿。

2、体重较轻。素食者比肉食者的体重较轻,较少不必要的累赘。

3、降低胆固醇含量。素食血液中所含的胆固醇永远比肉食者更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如果太多,则往往会造成血管阻塞,成为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的主因。

4、减少患癌症机会。某些研究指出,肉食与结肠癌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5、较无寄生虫之类。条虫及其它好几种寄生虫,都是经由受感染的肉类而辗转寄生到人体上的。

6、减少肾脏负担。各种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废物,经由血液带至肾脏。肉食者所食用的肉类中,一旦含有动物血液时,更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7、易于储藏。植物性蛋白质通常比动物性的蛋白质更易于储存。

8、价格低廉。植物性蛋白质比肉类便宜。

9、合乎生态原理。生产一磅牛肉所需的土地,可生产十磅的植物性蛋白质。许多生态学家预言,人口爆炸将迫使全世界不得不吃素。

10、富于变化。素食的家庭主妇往往发现,利用植物性蛋白质,比利用一般肉类更能烧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而制作方法也富于变化,更能引起良好的食欲。

注:团体用餐需提前一天预定

预定电话: 0512-65094026

联系人:素斋馆胡居士

古迹名胜·亭榭辉映呈异彩

在放生池中有湖心亭一座,顾名思义,亭建在湖心,环水萦回,犹如岛屿,仿佛蓬莱。亭为六角,砖木结构,楼阁形式,双重飞檐,轻盈多姿,造型优美。亭以粉墙分间内外,东西两面各设大门,通过九曲石桥与两岸连接。亭外有檐廊,设置靠栏,观鱼翔戏乐,看神鼋出水,令人陶醉,依恋忘返。更为独特之处是亭中有亭相套,同是六角,似是外亭的微型,不同者内亭为单檐。内亭东面供奉阿弥陀佛,以示凭藉佛力,摆脱畜生恶道的轮回之苦,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面供奉莲池大师,大师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大师主张净土,提倡放生,于城内外开放生池,撰《戒杀放生文》,以诫害物,故在放生池中立像供奉,作僧人像。而且莲池大师还是戒幢律寺大弘律法的第一代住持茂林律师的恩师,供奉其像亦寓怀祖念本之意。内亭下部是近年修葺寺宇时,用丰子恺的护生画补绘。若说西花园以放生池为中心,那么湖心亭则是中心的核心,而亭中亭又是核心的“核心”。亭阁倒影,映入池中,可谓亭池互辉;蓝天白云,飘浮湖面,悠悠缈缈;池中设莲花喷泉,条条水线从花中迸射,莲蕾荷叶一旁衬托,这种虚实倒影的艺术效果,构成亭中亭画面,幻化成天与水、人与佛、世间与天国的微妙结合,真可谓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湖心亭原有亭额“月照潭心”,如在此观赏夜景,月影、亭影、树影,使油然产生一种超越空间的感觉,是天上之人间乎?抑或人间之天上?亭中原有联语:

圣教名言:独乐何如同乐;

佛家宗旨:杀生不如放生。

湖心亭东南角有一处黄石垒砌的假山,山有空洞可穿行,又有石级可攀登,曲径迂回,逶迤起伏。登上山巅,赫然又是一座六角亭。前亭在水中,此亭在山上,山虽不高,略可小憩凭眺,极目望去,西花园可收眼底;凉风袭来,树影娑婆,使人心旷神怡。此亭名曰“云栖亭”,其缘起亦因莲池大师而来,大师幼习儒业,中年皈依佛教,在39岁那年,即隆庆五年(1571)入杭州云栖山,教化远近,衲子云集,遂成丛林。大师示寂后,集其著作为《云栖法汇》。为了纪念大师的功德,故于放生池畔、假山之上立云栖亭,从内涵上把两亭相连,在放生的主题下融为一体。

古迹名胜·西园寺2006–2009全年度弘法活动安排

西园寺2006年弘法活动安排

定期活动:

每周六上午在定慧寺讲堂讲经(面向中老年信众)

每周六下午在西园寺弘法部(般若堂)讲座(青年学佛组)

每周日上午在西园寺弘法部共修

每逢农历双月第一个周六在西园寺大殿为信众授八关斋戒

法会安排:

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四(2月12-14日):新春祈福法会·传授三皈五戒

农历二月第一个周六(3月4日):传授八关斋戒

农历二月十九(3月18日):纪念观音菩萨圣诞日·慈善活动

农历四月第一个周六(4月29日):传授八关斋戒

农历四月初五至初七(5月2-4日):五一劳动节讲经法会

农历四月初八(5月5日):纪念释迦牟尼佛圣诞 浴佛·传授三皈五戒

农历六月第一个周六(7月1日):传授八关斋戒

农历六月十九(7月14日):纪念观音菩萨成道日·慈善活动

农历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8月6-8日):中元节报恩法会·诵经三天

农历八月第一个周六(9月23日):传授八关斋戒

农历八月十至十二日(10月1-3日):国庆节共修活动三天·传授三皈五戒

农历九月十九(11月9日):纪念观音菩萨出家日·慈善活动

农历十月第一个周六(11月25日):传授八关斋戒

农历十一月四日至十日(12月23日-12月29日):纪念阿弥陀佛圣诞·念佛七·居士参加

农历十一月十七(2007年1月5日-11日):纪念阿弥陀佛圣诞·打念佛七·僧众参加

西园寺2007年弘法活动安排

每周定期活动:

每周六上午九点定慧寺讲堂皈依共修

每周六下午二点半西园寺弘法部讲座

每月定期活动:

第一个周六上午八点在西园寺大殿授八关斋戒及共修

第三个周六下午一点半弘法部慈善组放生

每月农历十四在西园寺举行全天念佛共修

1月6日:传授八关斋戒

1月20日:放生

1月26日:佛陀成道日·腊八粥结缘·传授三皈五戒

2月1日:念佛共修法会

2月3日:传授八关斋戒

3月1-3日(农历正月十二至十四):新春祈福法会

3月17日:放生

4月1日:念佛共修法会

4月7日:传授八关斋戒

4月21日:放生

4月30日:念佛共修法会

5月2-4日:黄金周讲经·皈依共修法会·传授三皈五戒

5月5日:传授八关斋戒

5月19日:放生

5月24日(农历四月初八):纪念释迦牟尼佛圣诞·浴佛

5月30日:念佛共修法会

6月2日:传授八关斋戒

6月16日:放生

6月28日:念佛共修法会

7月7日:传授八关斋戒

7月21日:放生

7月27日:念佛共修法会

8月4日:传授八关斋戒

8月18日:放生

8月25-27日(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日):中元节报恩法会·诵经三天

9月1日:传授八关斋戒

9月15日:放生

9月24日:念佛共修法会

10月1-3日:黄金周菩提心共修法会三天·传授三皈五戒

10月6日:传授八关斋戒

10月20日:放生

10月24日:念佛共修法会

11月3日:传授八关斋戒

11月17日:放生

11月23日:念佛共修法会

12月1日:传授八关斋戒

12月15日:放生

12月23日:念佛共修法会

12月15-21日:念佛七·信众

12月24-30日:念佛七·僧众

西园寺2008年弘法活动安排

每周定期活动:

每周六上午九点定慧寺讲堂皈依共修

每周六下午二点半西园寺弘法部讲座

每月定期活动:

第一个周六上午八点在西园寺传授八关斋戒、共修

第二个周六下午一点半弘法部慈善组放生

第三个周六上午八点在前花园佛堂全天念佛共修

08年1月15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佛陀成道日·腊八粥结缘·传授三皈五戒

2月14日-16日(正月初八至初十):新春祈福法会

5月2-4日:菩提静修营·传授三皈五戒

5月12日:佛诞日·浴佛节法会

8月13-15日(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日):中元节报恩法会·诵经三天

10月2-4日:菩提静修营·传授三皈五戒

11月28日-12月4日(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初七):念佛七(信众)

12月8日-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一至十七):念佛七·(僧众)

西园寺2009年弘法活动安排

每周定期活动:

每周六上午九点定慧寺讲堂皈依共修

每周六下午二点西园寺弘法部讲座

每月定期活动:

第一个周六上午八点在西园寺传授八关斋戒、共修

第二个周六下午一点弘法部慈善组放生

第三个周六上午八点在前花园佛堂全天念佛共修

其他活动:

农历十二月初八(2009年1月3日):佛陀成道日·腊八粥结缘·传授三皈五戒

正月初八至初十(2月2日-4日):新春祈福法会

5月2日:佛诞日浴佛节法会

五一假期期间:传授三皈五戒

农历七月十三至十五日(7月5-7日):中元节报恩法会,诵经三天

国庆假期期间:菩提静修营传授·三皈五戒

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初七(12月16-22日)念佛七(信众)

农历十一月十一至十七日(12月26-2010年1月1日)念佛七(僧众)

古迹名胜·香花供佛的功德

去圣地西园寺参拜,在佛前,特别是殿堂前安置着大型香炉,大量的参拜者各自在燃灯、烧香,在香烟弥漫袅袅上升中,可见人们专心祈祷的身姿。这时,也能看见用手接着香气抚摩头、肩、身体的人们。香能驱恶去病,清洁身体,是一种极其平民化的习惯。

在佛经中列举了五种供养的方法:“香水、烧香、杂香、燃灯、饭食”。记述了供灯、供花、供香是供佛的基本内容。

从前有一位信徒问师傅。师傅回答:“人心有诚,佛有感应”,供佛最重要即在于这个念心是否真诚,以清净、至诚的心所做的一切功德是不可度量的。以香供佛是必要的,以上等香在家供佛亦应该,但量力而行即可。意义何在呢·香能解秽流芳,令人闻之欢喜!《贤愚经》中记载:有位长者为请佛应供,于夜晚登临高楼,手执香炉,邀向祗园精舍烧香,以示虔诚。翌日中午佛果然来到,由此可以说,烧香供佛是诚心之表示,《长阿含经》载:有信众欲发心供佛,即为如来起大堂舍、平治住所、扫洒烧香、严敷宝座。虽然佛并非以香为食,但以花、香、灯、果等供佛,实是大供养,能得大福报。

由于香能祛除一切臭气、不净,使人身心舒畅,产生美妙的乐受,因此常被用来做为供养佛菩萨、本尊的圣品。如《苏悉地经》中,就把香列为五种供养之一,而《大日经》也将之列为六种供养之一。

除了被用来做为殊胜的供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以其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如《戒德香经》中,佛陀告诉阿难,只有持戒之香不受顺、逆风的影响,能普熏十方。而《六祖坛经》中,也以香来譬喻五种法身,称为“五分法身香”。

此外,香也被用来譬喻念佛的功德。如《首楞严三昧经》中,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就如制香的人染上香气一般。

经典中甚至记载有香的净土,如《维摩诘经》中所说的“香积国土”,不但以香构成食、衣、住、行的一切,也以香来说法。在《华严经》中也说,华藏世界被重重无数的香水海所围绕。

除此之外,经典中也记载着与香有关的修持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沉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入本心。

而《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则有清净忏悔鼻根的方法。《慈悲道场忏法》中,也有关于鼻根和香的发愿,如文中发愿一切众生不闻一切臭恶之气,常闻一切旃檀、妙树花香之气,常闻一切说法香、戒香、菩萨香、五分法身香等。

香在佛教中的风貌如此丰富多彩,从最基本令人愉悦的香,升华乃至心香、解脱香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香与供养

供养是以饮食等用品供养佛、法、僧三宝。常见的供品有香、花、饮食等。其中涂香代表清净意,能清净一切染垢秽,及燥热烦恼。而以香供佛,则代表生除灭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净自在。

以六种供养象征六波罗蜜:水代表布施波罗蜜,涂香代表戒波罗蜜,花代表忍波罗蜜,烧香代表精进波罗蜜,饮食代表净波罗蜜,灯代表般若波罗蜜。

除了有形的香之外,经中也以心香供佛来比喻精诚的供养。在供香时,我们不妨将身心沉静下来,让香成为我们与佛菩萨之间,最寂静深秘的交流方式。

香又代表五分法身,也就是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嗔、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及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即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守空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五分法身的观念来自原始佛教。当初舍利弗涅槃后,他的弟子很伤心,便请问佛陀,舍利弗灭度之后,大众将何所依恃·

佛陀很慈悲地告诉他们:舍利弗虽然灭度了,但是他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还存在着,这就是五分法身的由来。舍利弗灭度了,一切诸佛灭度了,一切圣者灭度了,但是他们的五分法身永远存续着,永远令人崇仰。从五分法身所散发出来的香,非世间的香,而是心香。心香一瓣,遍满十方,一切诸佛悉能闻此。

《首楞严三昧经》卷五中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这是以母子相忆及香气染于人身来比喻念佛相应,如念佛者熏染佛陀的功德,盈满身心。

“愿我身清净如香炉,愿我心如智慧火,念念戒定真香,恭奉十方三世诸。”

古迹名胜·放生池内话神鼋

放生池全名为“广仁放生园池”,大门本在天王殿的西侧,现变为游览西花园后的出口,它是明代徐氏西园的一角,在前面入园处原来有砖额对联:

西已种竹栽花培心培地;

园则放生育物养性养天。

放生池呈蝌蚪形,头部在南、尾部在北,并弯向东南。池水绕园一周,再从罗汉堂下部直通大殿前的香积池,九曲三弯,时在明处,时潜暗中,然后延伸到库房后面。构建之巧妙,水面之宽阔,在国内寺庙中实属罕见。

放生池既是大自然湖泊的缩影,供游人雅客观光欣赏;又是佛教寺院的放生场所,供善男信女行善积德之用。诚心的信徒们经常向池中放生,1999年春季的放生,更是盛况空前,信众出资一万多元,购买各色鱼类,尤以什锦鲤鱼令人喜爱,红色、金黄色、白色、花色、黑色等各种鱼儿,投放池中,刹那间放生池变成大金鱼缸,五色缤纷的鱼儿悠游自在,穿梭往来,或聚或散,怡然自得,大有花港观鱼之概。不是花港又胜似花港:水清鱼艳,二处共有,虽无花港鱼群之密集,但池中的神鼋,花港只能望池兴叹了!放生池中大鱼可达三尺多,小者只有十公分。

放生池中最著名的是大鼋,明代徐氏为园时,就投放于中,算来已有四百多年的高龄了。苏州动物学专家黄恭情先生曾作过认真考察,撰写了《苏州园林大鼋部分生态调查》一文,认为此鼋属龟类,其明显特征是头部有黄色斑点分布,故名“斑鼋”,已是濒临灭绝的物种。据他所知,目前全世界只有三只斑鼋,而两只就在西园寺的放生池内,真算得上是珍宝了。

天气晴朗,有时大鼋会浮出水面。据目测,两只大鼋,一椭圆、一长圆,身长达一米五左右。1989年夏发大水,池水漫溢,大鼋爬到岸上,靠四个大汉才把它抬起送回池中。当时为了试验其荷载能力,一人站到背上,大鼋还能继续爬行。

国家把斑鼋列为珍稀动物,在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每月给斑鼋的粮食有定量:麸皮一百斤,下脚粉一百斤。游客们还喂食取乐,《清嘉录·。枫桥倚棹录》有一首《西园观神鼋》诗:

九曲红桥花影浮,  西园池内碧如油。

劝郎且莫投香饵,  好看神鼋自在游。

相关阅读请点击:

1.神鼋负暄

2.且看神鼋自在游——广仁放生池所见

3.欢度国庆佳节 喜见神鼋现身

 

古迹名胜·小憩回味

寺宇殿堂的浏览到此告一段落,西园寺之游的前半部分结束了,在即将转入西花园之前,让我们作一个概括的回顾:

首先,西园寺的总体建筑是完整的、合乎规范的。佛教有“七堂伽蓝”之制,即一座寺院须基本具备七种主要堂宇(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罗汉堂、库房)。西园寺是合乎规制的。而全寺建筑重檐翘角,红柱回廊,金碧辉煌,亦颇具特色。

其次,西园寺佛像亦极具特色。其中有尊像、群塑、影壁,总数近八百余尊,从诸佛、菩萨、天王、韦驮、诸天的组合安排上,很明显体现了大乘佛教普度一切众生,利乐有情的广大胸怀。为了教化众生,诸佛菩萨应众生之根机而应现无量之化身,其形象肃穆庄严,慈祥可亲,具有浓厚的人间佛教色彩,如药师如来、阿弥陀如来、观音菩萨等,都和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且直接吸收汉文化内容,如疯僧、济公、布袋和尚等,使参观者感到亲切、生动,因富有地方特色,而更具魅力。每一尊佛像都是弘法的艺术化教育,都有无限深广的表法意蕴。

再次造型艺术,保持了明清以来佛教造像圆脸、丰腴的特征,同时面部表情个性化、衣纹皱褶质感化,使人不觉得呆滞,没有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刻板单调感。质感化就是有血有肉的真实感,如大殿中韦驮、多闻天王的盔甲,衣裾飘逸,下摆上扬,既保持了塑像重心的平衡,又赋予了形象的生动性;又如疯僧、济公腰间的束带及下垂的穗子,越看越觉得那是真的,甚至都想伸手去摸一摸,体现了江南能工巧匠精湛的雕塑技艺。西园寺的佛教造像属明清时期的上乘之作。

古迹名胜·千姿百态众圣僧

与观音殿遥相呼应的是罗汉堂。罗汉又称阿罗汉,是僧人精进修行,断尽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而受世间大供养的圣者。罗汉就是圣僧,所以罗汉像均现出家形像。我国从北宋以来有罗汉堂之设,一方面为僧人树立楷模,另一方面向世人展示:人人都有佛性,罗汉就是从实实在在的僧人修炼而成的。西园寺的罗汉堂创建于明代末叶,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现存第一进石拱门的圆框,雕刻精美,为明代遗物,其余建筑为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建的。

正堂中迎面是一尊香樟木雕成的四面千手千眼观音,金身立相高2.75米,莲花座高0.43米、底座高0.56米;妙相庄严,头带天冠,冠中雕有化佛;身穿天衣,腰束飘巾,折式衣裙,犹如轻纱;身分四面,胸前双手合十。其腰间双手置腹下作禅定印,肩上双手伸过冠顶,似托头顶放光化佛之状,其余两手持法器。总具千手,掌心各刻一眼,以示千手千眼。计有大手36只、每面8只,顶上化佛4尊。排手24块,四面各6块,即六排:每面的第一排37只手、第二排41只、第三排43只、第四排43只、第五排41只、第六排37只。加上每面大手8只,共1000只。观音菩萨不仅具有大悲心、大方便,也具有大智慧,加上千手千眼,真是妙用无方,神通不可思议,可消除人间一切怖畏、厄难。其工艺之精巧,令人惊叹,可谓鬼斧神工,堪称艺术精品。

接下来是佛教四大名山塑座,罗汉堂以此为中心,呈田字形布局。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成道的应化道场:普陀山为观音菩萨应化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应化道场,骑狮子;九华山是地藏菩萨道场;峨眉山是普贤菩萨应化道场,骑白象。在罗汉堂中心矗立四大名山塑座,包含着两方面的立意:一方面四大菩萨象征悲、智、愿、行,激励佛门弟子效法四大菩萨的精神,一心修道,以行道弘法普济众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方便法门,四大名山不可能每个人都亲往朝拜,有此塑座作为一种象征,旅游者在此就可顶礼四大名山,并瞻仰中国佛教的主要景点了,真是一举而多得啊!

四大名山塑座的北面是疯僧立像,他一手掮扫帚,一手拿吹火筒,貌似疯颠而不落俗套。此像原型取材于《说岳全传》中疯僧扫秦的故事:疯僧在杭州灵隐寺做烧饭和尚。岳飞遇害后,一日秦桧到寺烧香,疯僧当众揭发其罪行,羞辱之,冷笑道:“我外形丑陋,内心皎洁。有人虽头戴乌纱,却在暗中害人。”挥毫在墙上题诗:

闭门但谋倾宋室, 塞断忠言国祚灰。

贤愚千载有公论, 路上行人口似□。

最后一字空白,让人玩味揣摩。(按音、义应为“碑”字)秦桧恼羞成怒,令左右动手,疯僧高举扫帚说:“昔日天下扫狼,今日寺中扫尘(谐音秦)。”对准秦桧横扫过来,秦桧一手抓住疯僧的腰带,恍惚间腰带变成巨蟒,直扑过来,秦桧顿时吓昏了。待秦惊魂稍定,疯僧已不知去向,墙上留诗一首:

偶然存世作疯颠, 识破奸邪返故关。

若要问我家何处, 祖居东南第一山。

后人敬仰疯僧羞辱权奸的胆识和痛斥国贼的凛然正气,在寺庙中塑像供养之。

四大名山塑座的南面是济公,济公原型为南宋杭州净慈寺高僧道济禅师,他锄暴安良、劫富济贫,为世人所敬仰,尊为“济公”。 济公的塑像极富漫画色彩,歪戴僧帽,肩披破僧衣,手持破葵扇。为了反映破僧衣,采用“鹑衣百结”的方式,僧衣上出现不少结子。更为独特的是,随不同角度观看,济公脸上的表情也不一样:从左侧望去,突出其眉梢的几条皱纹,使之笑容可掬;从右侧望去,歪嘴的皱纹很深,呈现愁眉苦脸之相;正面相看,则是一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尴尬面孔:确是不可多得的高超艺术创作。

为什么在罗汉堂中塑疯僧和济公像呢?因为两位僧人尽管不是传统的罗汉,但他们的言行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称他们是活罗汉、活佛。其形象塑在罗汉堂内,是对他们生平事迹的肯定和赞许;同时体现出佛教面向人间,吸收汉化题材,使佛教更接近现实生活。

罗汉堂中主要供奉的是五百罗汉,佛陀在众多弟子中为五百名优秀弟子授予将来成佛之记,指已证得无学果之五百声闻,这五百弟子即后世的五百罗汉,佛灭度后,以大迦叶为首的五百罗汉在王舍城结集法藏,罗汉就是已经得道的高僧;所以这五百尊塑像富有浓浓的人情味,是人格化的塑像,摆脱了一般佛教固定的造型程式。从姿态来说,虽然全部是坐式,但丝毫也不觉得单调:既有结跏趺坐、手持法器者,也有交足踮脚、曲膝抱腿、指手划脚、伸腰呵欠、搔头摸耳、招手翘腿者,具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显得活泼生动。从脸部表情看,凡人间的喜、怒、哀、乐无所不有:有的闭目顿首而若有所思,有的低眉默坐在冥思苦想,有的张嘴翘舌如侃侃而谈,有的神志栩栩而笑容可掬,有的侧耳细听若有所闻,有的眉飞色舞如谈笑风生,有的面呈喜色在目间传情,有的双睫微闭若深思熟虑,有的温文尔雅而潇洒飘逸,有的横眉冷对而正气浩然,有的怒目圆睁而威武可畏,有的佝偻曲背而老态龙钟,形形色色,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人物极富个性。从整体造型看:有瘦削清癯的老者、清姿秀骨的少者,亦有威武勇猛的强者,慈悲心肠的善者。正如清代张紫峰所吟咏的:“木质金章丈六身,慈威丰瘦各存神,捻珠托钵拈花笑,抱膝摩肩体态新。”

五百罗汉的排列从“灵山一会”开始,按单双数分排,东面为奇数,西面为偶数,从里往外,然后又进入后堂,拾阶而上,最后在后堂中心部位结束,迂回曲折,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五百罗汉仪态万千,无一雷同,为江苏省现存唯一保存完整而又艺术性较高的清塑罗汉群像。

古迹名胜·慈愍众生救苦难

观音菩萨的全称是观世音菩萨,凡遇难众生只需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略称观音,也叫观自在。

观音信仰从魏晋至今已1700年左右,至今盛行不衰,从中国到日本,其信徒面之广,是其他信仰不可企及的,所谓“户户观世音”。究其因,主要是观音菩萨与每个人的切身生活密切联系,当您在人生旅途上遇到沟沟坎坎、三途八难时,观音信仰能帮助您树立信心、度过难关。而且修持方法简单易行,只需呼叫、念诵观音菩萨的名号,即可遂愿。特别是观音形象女性化以后,广大妇女更是情有独钟。西园寺内共有三处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殿是主供,大殿中有南海观音,罗汉堂内有千手千眼观音,反映了观音信仰之盛。难怪学者称观音信仰是“半个亚洲的信仰”。

观音殿于光绪初建成,殿内悬有光绪九年(1883)的抱对:“妙相圆融遍尘刹而无求不应;悲心志切度群生而有感皆通”。殿内置三座佛龛,供奉三尊坐相观音菩萨,呈微笑状,面部丰满慈祥,显示人间的慈悲善良之美;头披风巾,头上有阿弥陀佛坐像一尊,眼睛微垂,端正的鼻梁与鼻翼,带着笑意的嘴唇,圆润的下颔,无不使您备感亲切。中龛观音像高大,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左右各有善财、龙女侍从。此尊观音像还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是明代巧匠用香樟木雕塑而成,脸部的笑纹、身上的衣褶,线条流畅,反映了当年高超的工艺水平。

古迹名胜·西园戒幢律寺导游手册

欢迎辞

西园戒幢律寺简称西园寺,坐落于苏州城西阊门外,东靠以古典园林闻名的留园,西邻幽寂的寒山古寺,北倚美丽的虎丘风景区,南临阊门运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西园寺是巧妙融合佛教殿堂与苏州园林为一体的寺院。寺内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绿茵曲水,鸟语花香,经声梵乐中怡然使人步入了一个清净庄严的伽蓝圣地。临闹市而无喧嚣,近尘寰而不污染。钟鱼梵呗,涤除烦恼之扰;绿荫亭阁,缓解人生辛劳;白云流水,怡然漫步,于身于心,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这里,您既可以目睹五百罗汉的各异神态,又可领略曲径通幽的悠闲情趣,如果有幸一睹四百岁神鼋畅游池中,更是其乐无穷。

朋友,千万别错过来西园寺一游的机会,西园寺欢迎您的到来!

历史回顾

西园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元寺,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明嘉靖(1522--1566)之末,太仆寺卿徐泰时构筑东园(今留园)时,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为宅园,名西园,徐泰时故世后,其子徐溶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元寺,并于崇祯八年(1635),延请报国禅寺茂林律师任住持,改名戒幢律寺,经茂林律师及尔后数代住持的努力,西园寺成为律宗道场,法会盛极一时,列为江南名刹。可惜在清代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火,光绪年间,浙江按察使盛康与吴郡士绅同倡议修复西园寺,请紫竹林寺方丈荣通及其徒广慧负责重建。广慧法师重振寺宇,劳苦功高,在30年中先后修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天王殿、放生池及安僧的配套设施,基本形成了全寺的建筑规模,使西园寺再度成为吴门首刹。

文革期间,西园寺又一次面临存亡的考验,为使寺院免于危难,明开、安上两位法师不顾个人安危,舍身护寺,抢救文物,更由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和迟浩田将军的保护,使西园寺成为苏州唯一没受到破坏、基本保持完整的寺院。

历史发展到今天,欣逢盛世,百废具兴,现今方丈普仁大和尚继承前两任老和尚遗愿,以振兴祖庭为己任。近年来,在市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下,乘着党贯彻、落实宗教政策的春风,先后回收了寺院北面的土地八千余平方米。开始了多年酝酿设计的三宝楼工程。为恢复西园历史风貌,更完成了山门殿、钟鼓楼工程和上塘河“福德桥”、“智慧桥”工程。还创办了以培养高级佛教人才为目标的“戒幢佛学研究所”。

主要殿堂及景点简介

一、照壁

照壁位于寺院的最外围,黄墙黛瓦,顶上有双龙盘绕,可以说是寺院的屏障。正面写着“戒幢律寺”四个大字。戒是戒规,防非止恶。幢,是佛教的一种柱状旗帜,用以庄严佛菩萨及道场。律是修行者应遵守的各种戒律。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知道,西园戒幢律寺是一个重视戒律,以戒为本、以律为宗的律宗道场。

照壁的另一面写的是“自觉觉他”。佛是觉悟的意思,佛陀彻底地觉悟了人生宇宙的真理,并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教化众生,指引众生解脱烦恼。这四个字提醒我们,一个学佛者所应有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目标,不仅要自己觉悟,也要帮助他人乃至一切众生觉悟,让他们都能从无尽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如果说“自觉”是“觉悟人生”,那么“觉他”就是“奉献人生”。

譬如说:

“自觉”的人是罗汉。“觉他”的人是菩萨。那“自觉觉他”的人就是佛了。

二、福德桥、智慧桥

照壁的两边就是福德桥和智慧桥。这两座桥就像两条小白龙横跨于上塘河上,成为西园寺接引信众、游人的第一步。两座桥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气势非凡,站在桥上,可以尽情观赏运河两岸的美丽风光。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建造两座完全对称的桥呢·又为什么起名叫福德桥、智慧桥呢·这其中的含义是很深刻的。因为福德和智慧对任何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是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两者缺一不可。学佛修行也是如此,既要修福,也要修慧,如果一个人,只有福德而缺乏智慧,或有智慧而没有福德,都是是很不幸的。需要说明的是,佛教所说的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超越世间的大智慧,也就是佛教中常常讲到的“般若”。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和建议各位来西园寺的朋友,请您先从福德桥进入,出来的时候,请走智慧桥。祝愿每一位走过这两座桥的朋友们福慧增长、吉祥如意!

三、御赐牌楼

走下福德桥、智慧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而雄浑的御赐牌楼,它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参差有致。上部为木枋楼,正中置明楼,左右为边楼。这种结构与气派的山门,在江南寺院中是不多见的。

牌楼的中门横额上写着“敕赐西园戒幢律寺”。两边石柱上对联上联是“佛日增辉,重开阊阖”,下联为“宗风振律,大启丛林”。“重开”指原寺在咸丰十年(1860)被太平天国军队烧毁,后来重建。“阊阖”指西园寺所处的位置是在苏州阊门外。“宗风振律”说明西园寺是律宗道场。“从林”就是指僧众聚居的寺院。这幅镌刻楹联,既是西园寺昔日辉煌的见证,更是今日欣逢盛世、梵刹重辉的写照。正中最上方明楼上竖额写着“震国戒幢”。1903年,广慧老和尚五十岁时亲自到北京恭请《龙藏》(佛教《大藏经》的一种),光绪皇帝敕赐“紫衣沙门,震国戒幢”,这就是匾额的来源。

四、山门殿

走过御赐牌楼,才是西园寺新建的山门,即山门殿。山门为寺院的外门,由三扇门并列组成,所以又名三门,三门象征佛教所说的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也含有信、解、行及智慧、慈悲、方便之意。整座山门集精美建筑与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于一体。

山门正上方是“戒幢律寺”匾额,两边的楹联为:“一水设双桥广度群生登觉岸,三风垂百世严持净戒证菩提”。这是已故中国佛协副主席、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居士的遗墨。“一水设双桥”是指上塘河上的福德桥和智慧桥,“等觉岸”一语双关,既指信众和游人进入本寺佛教圣地,又指佛门接引众生,启迪和开发众生心中本来具有的觉悟本性。下联的“三风”是指西园多年总结的“家风、道风、学风”三风建设。“证菩提”就是达到最高的觉悟,也是就成佛。后面上方正中有金灿灿的四个大字——“宗风正脉”,这是清代雍正皇帝的御笔。两边楹联——“发菩提心悉使众生离诸苦,得正法流普于十方演妙音”,这是元代僧人继善血书《华严经》中的偈诵。山门背面正中上方是前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书法家顾廷龙题匾“净域同登”,下方楹联为弘一大师书《华严经》辑句——“平等观诸法满足一切大愿力,悲心救世间速成无上佛菩提”。

五、前花园、钟鼓楼

穿过山门,展现在您眼前的是整修一新的万余平米的前花园,绿树成荫,鸟语话香,令人心旷神怡。花园里有四季长青的香樟树,石板路两侧铺满了郁郁葱葱的青草。和寺院里面一两百岁的古老的树木相比,花园前面的这些树实在是太年轻了,可是也唯其年轻,显示着古老的佛法在今天崭新的时代也如年轻人一般,充满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一如继往的化导人心,和谐社会。在前花园两边的黄墙上有长长的宣传栏,分别是对西园寺和戒幢佛学研究所的全面介绍。如果您能细心浏览,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走过丛林夹道、由花岗岩石铺成的菩提大道,就是恢复重修的钟鼓楼了。西园寺历史上的钟鼓楼于1860年毁于兵火,其后虽恢复寺院,因财力维艰始终无法重建,直到今天,在方丈普仁大和尚多方奔走的努力之下,钟鼓楼终于在沉寂了145年之后,再次敲响了庄严悦耳的钟声。在佛教中,钟鼓法器为龙天耳目。早晚功课和重大法事活动之时都要钟鼓齐鸣,以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早晨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后敲钟。听钟声,能消除人的烦恼,净化人的心灵。钟声能“惊醒世间名利客,唤回苦海梦迷人”。忠心祝愿每一位来西园寺的朋友都能:“闻钟声、烦恼净、智慧长、福德增”。

六、天王殿

走过钟鼓楼,就到了黄墙黛瓦、气势恢宏的天王殿。它座北朝南,顶势平坦,飞檐翘角。天王殿的位置相当于寺院的前卫,起着保护寺院的作用。

1、弥勒菩萨

走进天王殿,迎面一尊弥勒菩萨,坦露全胸,大腹便便,和颜悦色,笑口常开。正如一幅形容弥勒菩萨的对联所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们应该学习弥勒菩萨的欢喜与大度,为人处世,心胸要开阔,心量要大;待人接物,要慈眉善目、喜悦柔和。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圆寂后上生到兜率天内院。他将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从兜率天降生人间,在龙华树下成佛,教化众生。

弥勒菩萨一手指拨佛株,一手搁在布袋上。有人或许会问:弥勒菩萨怎么和布袋联系起来呢·相传在我国五代梁朝时,浙江奉化地方有一位和尚,经常背着一个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家信佛,人们就称他“布袋和尚”。他一生的行为与常人很不一样,在临终时留下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就安然地离开了人世。世传这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于是,以后很多寺院都将弥勒菩萨塑造成布袋和尚的形象,供奉在天王殿里。

2、四大天王

天王殿的东西两侧四尊高大的塑像,就是佛教中最有名的四大护法天王,他们分别是怀抱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执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臂缠灵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手擎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他们在各自的方位上保护佛法、利益众生。民间通俗地称四大天王为“风调雨顺”。四大天王中,最得意者是北方多闻天王毗(pi)沙门。据说他与吉祥天女是夫妻,在古印度他是佛教中的一位主司施福护财善神。在印度古神话中,他既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一位“大财神爷”,故在四大天王中他的信徒最多。中国敦煌壁画中的毗沙门画像,画他渡海布道之际,常常散下金银财宝。这四大天王像神形兼备,表面看他们很威猛,其实内心非常慈悲。他们表现出金刚怒目的相貌,主要是为了降伏那些危害佛法的魔鬼。

3、韦驮菩萨

天王殿的背面,供奉供奉的是韦驮菩萨。韦驮菩萨是寺院的守护神,其职责是保护寺院的安全。他曾经发愿,要在贤劫千佛中每一尊佛出世时,护持佛法,为众生服务。正如寺院僧众每天唱诵的“韦陀赞”中说:“韦陀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镇魔军,功德难论。”韦驮菩萨手中拿着一根宝杵,就是用来镇压魔军的。据说韦驮菩萨的宝杵横放于两臂之上的寺院是不挂单留宿的,西园寺是十方丛林所以韦驮菩萨的宝杵是立放的。我国从唐代以后,寺院均设韦驮尊像。

七、大雄宝殿

从天王殿往前走,是一片开阔的庭院。庭院中古木参天,有数百年的香樟树和珍贵的银杏树。再往前就是香花桥,小巧玲珑,古朴雅致,造型优美,堪称“寺中之桥”的典型。桥下是“香积池”,池水与放生池相通,各色鱼儿,悠游其中。十方香客都相信“香积池”水可以去病息灾,所以每逢初一 十五会看到很多香客排队洗脸以求吉祥健康(不可饮用)。

穿过香花桥,迎面而来的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兴建于光绪末年。梁枋均施苏式彩绘,典雅富丽,绚丽夺目。檐枋悬有“西乾应迹”匾额。西乾是指佛教的发源地古印度,因地处中国的西方而得名。相应地,中国则被称为东土。应迹是应化垂迹,也就是佛、菩萨应众生的机缘而示现种种形象济度众生。大雄宝殿是一个寺院最为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寺院僧众做早晚功课和举行各种法会的场所。

1、释迦牟尼佛

一进正门,迎面是三尊高大的佛像,释迦牟尼佛居中,东面是药师佛,西面是阿弥陀佛。居中的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成道前叫悉达多乔达摩,他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印度,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为了彻底解脱自己和众生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29岁时毅然离开了王宫,出家修行,终于在他35岁那年的一个拂晓,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证得了宇宙人生的真理。然后,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弘扬佛法、普度众生。释迦牟尼佛两侧站立着他的两大弟子,年轻的是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右侧年老一些的是迦叶尊者,以其刻苦修行而著称。阿难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他一直跟随在佛的身边,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在迦叶尊者主持召开的第一次佛教经典结集中,最早的佛经就是由阿难尊者背诵出来的。

2、药师佛、阿弥陀佛

东面的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光世界的教主,又称做“大医王佛”。因为他能解脱众生的病痛、苦难和灾害。所以又称他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他在行菩萨道时,曾发了十二大愿,每个愿都是为了满众生的心愿,拔出众生的痛苦。成佛以后,他始终在实践自己的誓言。虔诚念诵药师佛的圣号,可以消灾免难,健康长寿。

西面是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佗佛成佛之前,是一个国王。他听了“世自在王佛”说法,觉得很有道理,就出家修行,名叫“法藏”。他曾发了惊天动地的四十八个大愿,接引一心称念“阿弥佗佛”名号的佛门弟子临终之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此也称接引佛。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不了解佛教的人往往把“如来佛”三个字连起来念,这是不对的。其实,如来就是佛,是佛陀的异名,意思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释迦牟尼佛也可以称为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佛可以称阿弥陀如来。如果把“如来”和“佛”连在一起称呼就是笑话了。

3、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大殿后壁东面供有文殊菩萨,西面供有普贤菩萨。文殊菩萨以其“大智”而著称。他是过去七佛之师,现在为众菩萨之首。他是智慧的化身,协同释迦牟尼佛宣讲佛法。如果您希望自己聪明而有智慧,不妨多礼拜大智文殊菩萨,当然,自己的刻苦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普贤菩萨以“大行”而著称,他发过十种大愿,利益众生。他所乘的六牙象王象征六度(六度,又称为六波罗蜜,是菩萨修行的六种主要资粮,即: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万行所产生的无比力量,能排除一切障碍。

在三尊佛的两侧,分别护立的是东边的韦陀菩萨和西面的北方多闻天王,他们以其大神通力,大威德力,护持着佛法的源远流长。大殿的东西两侧是二十诸天金身立像,有的金刚怒目,有的菩萨低眉,神态各异。他们的目的都是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4、海岛观音群塑

三尊大佛背后,是一座大型立体彩塑群像。正中是鳌鱼观音,又称海岛观音,左边是善才童子,右边是龙女。上正中反映的是释迦牟尼佛在雪山修道时的情景。两边是十六天神,下面是十八罗汉。整个彩塑群像精妙绝伦,生动传神,令人遐思。

八、观音殿

观音殿位于大雄宝殿的右侧。于光绪初年建成,殿内置三座佛龛,供奉三尊坐相观音菩萨,呈微笑状,面部丰满慈祥,头披风巾,中间一尊高大,端坐于莲花座上,左右各有善财、龙女侍从。此尊观音像是明代巧匠用香樟木雕塑而成,脸部的笑纹、身上的衣褶,线条流畅,反映了当年高超的工艺水平,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观音菩萨的全称是观世音菩萨,凡是遇到灾难和不幸的众生只要虔诚、恳切诵念其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故称观世音,略称观音,也叫观自在。观音菩萨是慈悲的显现,能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帮助苦难的众生。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观音信仰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每逢观音菩萨的三个重要节日(阴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 九月十九),来寺院朝拜的信众可谓人山人海,尤其是在观音殿前礼拜的善男信女更是络绎不绝。这就是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无限魅力所在!正如观音殿中的楹联所写:“妙相圆融遍尘刹而求无不应,悲心志切度群生凡有感皆通”。当然,仅仅是向观音菩萨礼拜、祈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向观世音菩萨学习,学习他大慈大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为他人着想,尽力帮助他人从痛苦和不幸中解脱出来。

现在我们看到的观音菩萨像大都是女性的形象,其实早期的观音像是男性居多,初唐以后女性化的形象逐渐增多。观音女性化,更符合大慈大悲的特性,并适应我国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

九、罗汉堂

在观音殿的正对面,是享誉中外的五百罗汉堂。我国从北宋以来有罗汉堂之设,一方面为僧人树立楷模,另一方面向世人展示:人人都有佛性,罗汉就是从实实在在的僧人修炼而成的。罗汉又称阿罗汉,是指一个人用功修行,断尽一切烦恼,所证得的果报,是从生死轮回中获得解脱和自由的圣人。西园寺罗汉堂创建于明代末叶,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火,现存第一进石拱门的圆框,雕刻精美,为明代遗物,其余建筑为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建的。

1、五百罗汉

罗汉堂屋宇深广,共三进四十八间,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分单双号相对排列。五百罗汉造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喜怒哀乐,无一不备;衣褶条文,清晰分明,无一雷同,是江苏省现存艺术性较高而唯一保存完整的清塑五百罗汉。

2、千手观音

步入罗汉堂正堂,迎面是一尊用四快香樟木雕刻而成的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观音像共有1000只手,每只手掌中有一只眼睛,象征了观音菩萨无限慈悲和无量智慧。只有慈悲和智慧都具足了,才能真正救度众生。此像构思奇特精巧,技艺高超,是木雕像中的艺术珍品,也是西园寺镇寺之宝之一。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舞蹈《千手观音》就是以此构思而一举闻名的。

3、四大名山与四大菩萨

接下来是佛教四大名山塑座,罗汉堂以此为中心,呈田字布局。四大名山分别为四大菩萨成道的应化道场:普陀山为大悲观音菩萨应化道场;五台山是大智文殊菩萨应化道场,九华山是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峨眉山是大行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罗汉堂正中的这一四大名山塑座,包含着两方面的立意:一方面四大菩萨象征悲、智、愿、行,激励佛门弟子要效法四大菩萨的精神,一心修道,普济众生;另一方面罗汉堂初建时方丈考虑四大名山不可能每个人都亲往朝拜,游客在此就可顶礼四大名山,并瞻仰中国佛教的主要圣地了,真是一举而多得啊!

4、济公与疯僧

罗汉堂内还有一景便是中心两侧的济公与疯僧,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济公是南宋著名高僧道济禅师,擅长诗文,潇洒自然,不畏强暴,乐于助人。济公塑像极富漫画色彩,歪戴僧帽,肩披破僧衣,手持破葵扇。更为独特的是,随不同角度观看,济公脸上的表情也不一样:从左侧望去,突出其眉梢的几条皱纹,使之笑容可掬;从右侧望去,歪嘴的皱纹很深,呈现愁眉苦脸之相;正面相看,则是一副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尴尬面孔。简单地说就是“右面笑,左边恼,正面好气又好笑”。济公的眼睛塑得更神,不管你在哪一个角度看,好像他都在盯着你不放。需要说明是,小说和影视中的济公形象,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并不是济公的本色。更不可因此对佛教产生误解。癫僧像取材于《说岳全传》中疯僧扫秦的故事。疯僧在杭州灵隐寺做烧饭和尚。岳飞遇害后,一日秦桧到寺烧香,疯僧当众揭发其罪行。他嬉笑怒骂,使得秦桧胆战心惊、狼狈不堪。疯僧身上那根腰带,塑得如同真的丝带束在腰间,那个结塑得好似用手一拉就能开的程度,逼真极了。据说这两尊塑像是塑造五百罗汉像的两个带班老师傅的比美之作。

5、话说“数罗汉”(对参访团队开放)

在江浙一带民间家喻户晓广泛流行一种“数罗汉”的风俗。具体数法介绍如下:

依男左女右的顺序进入石拱门,拜过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后,想着自己的心愿,随愿选一尊有缘的罗汉作为第一尊开始数起,数到本人今年的年龄(虚岁)那一尊止,记住罗汉的号数是多少尊。千万不要误以为当数到面貌带笑者必有好运就喜滋滋;数到面貌哀愁或愤怒者便以为不吉利,老大不痛快。最好还是看看罗汉卡上的诗是怎么说的吧,一定要保存好开过光的金卡,但愿这尊尊罗汉能给您带来好运。

十、美丽的西花园

西园寺以园名为寺名,是因为有一个美丽的西花园,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典型江南园林的优美景致。这里有碧水清流、古木芳草;有鸟语花香,竹青柳瘦;更有假山玩石、亭台楼阁。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西花园,尽情享受园中美景吧。

1、放生池

在西花园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要算放生池了。放生池呈蝌蚪形,头部在南、尾部在北,并弯向东南。池水绕园一周,再从罗汉堂下部直通大殿前的香积池,九曲三弯,时在明处,时潜暗中,然后延伸到库房后面。构建之巧妙,水面之宽阔,在国内寺庙中实属罕见。

放生池既是大自然湖泊的缩影,供游人观光欣赏;又是佛教寺院的放生场所,供善男信女行善积德之用。佛教是慈悲不杀生的,不但不杀生,而且还要积极护生、放生。西园寺的放生池里,最多的就是各种品种的鱼和龟了。五色缤纷的鱼儿悠游自在,穿梭往来,或聚或散,怡然自得,与那些菜市场上任人宰割的鱼类相比,它们真的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2、世界珍稀保护动物——风水神鼋

在这里呢,特别要向各位游人介绍的是西花园放生池里的两只斑鼋,斑鼋又是斑鳖,是鳖的一种,因其背部有黄褐色的斑点而得名斑鼋。据考证,这两只斑鳖已经有四百多岁了是世界上已知最常寿的动物,而且,像这种背上有斑点的斑鼋全世界仅存三只,而西园寺小小的一个放生池里就有两只,足见这两只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珍贵了。天气晴朗,有时大鼋会浮出水面。据目测,两只大鼋,一椭圆、一长圆,一名方方,一名圆圆,身长达一米五左右。

西园寺的风水大鼋堪称一绝,它给游人带来无比的愉悦与情趣,每逢三至十月便会浮出水面,愿您能目睹大鼋的神异风采。当然,如果您一时看不到也不必太遗憾,放生池岸边有两只铜塑斑鼋造像,正是以一比一的比例塑成的,形象十分逼真,苏州本地人对风水大鼋有很多奇妙故事传说。四面厅法物精品厅有风水神鼋模型吉祥物纪念品,可供游客珍藏留念。

3、湖心亭

在放生池中有湖心亭一座,顾名思义,亭建在湖心,环水萦回,犹如岛屿,仿佛蓬莱。亭为六角,砖木结构,楼阁形式,双重飞檐,轻盈多姿,造型优美。亭以粉墙分间内外,东西两面各设大门,通过九曲石桥与两岸连接。亭外有檐廊,设置靠栏,观鱼翔戏乐,看神鼋出水,令人陶醉,依恋忘返。更为独特之处是亭中有亭相套,同是六角,似是外亭的微型,不同者内亭为单檐。内亭东面供奉阿弥陀佛,以示凭藉佛力,摆脱畜生恶道的轮回之苦,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面供奉莲池大师,大师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主张净土,提倡放生,于城内外开放生池,撰写《戒杀放生文》,以诫害物,而且莲池大师还是戒幢律寺大弘律法的第一代住持茂林律师的恩师,供奉其像亦寓怀祖念本之意。内亭下部是近年修葺寺宇时,用丰子恺的护生画补绘。若说西花园以放生池为中心,那么湖心亭则是中心的核心,而亭中亭又是核心的“核心”。亭阁倒影,映入池中,可谓亭池互辉;蓝天白云,飘浮湖面,悠悠缈缈;池中设莲花喷泉,条条水线从花中迸射,莲蕾荷叶一旁衬托,这种虚实倒影的艺术效果,构成亭中亭画面,幻化成天与水、人与佛、世间与天国的微妙结合,真可谓出神入化、淋漓尽致。

4、放生池周围风景

湖心亭东南角有一处黄石磊砌成的假山,山有空洞可穿行,又有石级可攀登,曲径迂回,逶迤起伏。登上假山,赫然又是一座六角亭。前亭在水中,此亭在山上,山虽不高,略可小憩凭眺,极目远处,西花园可收眼底;凉风袭来,树影娑婆,使人心旷神怡。此亭名曰“云栖亭”这也是为了纪念莲池大师的功德而建的。

在池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建筑,西侧的临水建筑名“高云极乐世界轩”,单檐翘角,单间单进,外设檐廊。东面临水筑露台,台上有一古典厅堂,名“四面厅”,四面置大门,墙壁均为镂空窗花,宽敞明亮。现在是佛经法物流通处,里面有各种佛学书籍和精美的佛教纪念品可供游人选购。大厅内有一副很美的对联:“地拓三弓喜几净窗明柳眼花须齐掩映,塘开一鉴看鸢飞鱼跃天光云影共徘徊”。

露台上有两棵紫藤树,为明代时栽种,树龄已达四百多年。而在四面厅南侧,更有一紫藤,据记载树龄为540年,列为一级文物保护,现已设石柱铁栏围起。这两棵紫藤树藤干粗如树干,蜿蜒直至屋顶,枝繁叶茂,满架绿荫。若在厅内茶室中、露台上品茗小憩,茶禅一味,乐在其中!

四面厅西北侧有一恬静之处,三面环水,中间用石块垒起一平台,一周是幽径环绕,树木扶疏。平台上有石桌、石凳,三五为伴,游憩其间,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接待联系电话:

客堂:0512-65525145

西园寺官方网站:www.jcedu.org

西园寺官方服务号

西园寺官方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