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法句经·华品 PUPPHAVAGGO

四四 谁征服地界,阎魔界天界,谁善说法句,如巧匠采花?

四五 有学克地界,阎魔界天界,有学说法句,如巧匠采花。

四六 知此身如泡,觉悟是幻法,折魔罗花箭,越死王所见。

四七 采集诸花已,其人心爱着,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四八 采集诸花已,其人心爱着,贪欲无厌足,实为死魔伏。

四九 牟尼人村落,譬如蜂采华,不坏色与香,但取其蜜去。

五〇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身行,作也与未作。

五一 犹如鲜妙花,色美而无香,如是说善语,彼不行无果。

五二 犹如鲜妙花,色美而芳香,如是说善语,彼实行有果。

五三 如从诸花聚,得造众花鬘,如是生为人,当作诸善事。

五四 花香不逆风,栴檀多伽罗,末利香亦尔。德香逆风薰,彼正人之香,遍闻于诸方。

五五 栴檀多伽罗,拔悉基青莲,如是诸香中,戒香为最上。

五六 栴檀多伽罗,此等香甚微。持戒者最上,香薰诸天间。

五七 成就诸戒行,住于不放逸,正智解脱者,魔不知所趣。

五八 犹如粪秽聚,弃着于大道,莲华生其中,香洁而悦意。

五九 如是粪秽等,盲昧凡夫中,正觉者弟子,以智慧光照。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多闻品

多闻品60法句经第三 *十有九章(51~69)

[0560a08] 多闻品者。亦劝61闻学积闻成圣。自致正觉。

 

(51) 多闻能持固 奉法62为垣墙 精进难63逾毁 从是戒64慧成

(52) 多闻令志明 已明智*慧增 智则博解义 见义行法安

(53) 多闻能除忧 能以定为65欢 善说甘露法 自致得泥洹

(54) 闻为知66法律 解疑亦见正 从闻舍非法 行到不死处

(55) 为能师67现道 解疑令学明 亦兴清净本 能奉持法藏

(56) 能摄为解义 解则68义不穿 受法猗法者 从是疾得安

(57) 若多少有闻 自大以憍人 是如盲执烛 照彼不自明

(58) 69夫求爵位财 尊贵升天福 辩70慧世间悍 斯闻为第一

(59) 帝王聘礼闻 天上天亦然 闻为第一藏 最富71旅力强

(60) 智者为闻屈 好道者亦乐 王者尽心事 虽释梵亦然

(61) 仙人72常敬闻 况贵巨富人 是以*慧为贵 可礼无过是

(62) 事日为明故 事父为恩故 事君以力故 闻故事道人

(63) 人为命事医 欲胜依豪强 法在智慧处 福行世世明

(64) 察友在为谋 别伴在急时 观妻在房乐 欲知智在说

(65) 闻73为今世利 妻子昆弟友 亦致后世福 积闻成圣智

(66) 是能散忧74恚 亦除不祥衰 欲得安隐吉 当事多闻者

(67) 斫75创无过忧 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 唯从多闻除

(68) 盲从是得眼 闇者从得烛 76亦导世间人 如目77将无目

(69) 是故可舍痴 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 是名积聚德

 

注释:

60. [法句经]-【宋】*【元】*【明】*

61. 闻=文【宋】【元】【明】【圣】

62. 为垣=恒为【圣】

63. 逾=喻【宋】【元】【明】

64. 慧=思【圣】

65. 欢=难【圣】

66. 法律=律法【元】【明】

67. 现=思【宋】,=见【元】【明】

68. 义=戒【元】【明】

69. 此颂=~178

70. 慧=决【宋】【元】【明】【圣】

71. 旅=[旅/(同-(一/口)+夕)]【宋】【元】【明】

72. 常=尚【宋】【元】【明】

73. 为=能【宋】【元】【圣】

74. 恚=患【明】

75. 创=疮【明】

76. 亦=示【宋】【元】【明】

77. 将=持【圣】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教学品

24教学品法句经25第二 *二十有九章(22~50)

 [0559b13] 教学品者。导以26所行。释己27愚闇得见道明。

 

(22) 咄28哉何为寐 29螉螺蚌蠹类 隐*弊以不净 迷惑计为身

(23) 焉有被斫30创 心31如婴疾痛 遘于众厄难 而反为用眠

(24) 思而不放逸 为32仁学仁迹 从是无有忧 常念自灭意

(25) 正见33学务增 是为世间明 所生福千34倍 终不堕恶道

(26) 莫学小道 以信邪见 莫习放荡 令增欲意

(27) 善修法行 学诵莫犯 行道无忧 世世常安

(28) 35慜学摄身 常36慎思言 是到不死 行灭得安

(29) 非务勿学 是务宜行 已知可念 则漏得灭

(30) 见法利身 夫到善方 知利37健行 是谓贤明

(31) 起觉义者 学灭以固 着灭自恣 损而不兴

(32) 是向以强 是学得中 从38是解义 宜忆念行

(33) 39学先断母 率君二臣 废诸营从 是上道人

(34) 学无40朋类 不得善友 宁独守善 不与41愚偕

(35) 乐戒学行 奚用伴为 独善无忧 如空野象

(36) 戒闻俱善 二者孰贤 方戒称闻 宜谛学行

(37) 学先护戒 42开闭必固 施而无受 43仂行勿卧

(38) 若人寿百岁 邪学志不善 不如生一44日 精进受正法

(39) 若人寿百岁 奉火修异术 不如须臾45顷 事戒者福46称

(40) 能行说之可 不能勿空语 虚伪无诚信 智者所屏弃

(41) 47学48当先求解 观察别是非 受谛49应诲彼 50慧然不复惑

(42) 被发学邪道 草衣内贪浊 51曚曚不识真 如聋听五52音

(43) 53学能舍三恶 以药消众毒 健夫度生死 如蛇脱故皮

(44) 学而多闻 持戒不失 54两世见誉 所愿者得

(45) 学而寡闻 持戒不完 *两世受痛 丧其本愿

(46) 夫学有二 常亲55多闻 安谛解义 虽困不邪

(47) 稊稗害56禾 多欲妨学 耘除众恶 成收必多

(48) 虑而后言 辞不强梁 法说义说 言而莫违

(49) 善学无犯 畏法晓57忌 见微知58者 59诫无后患

(50) 远舍罪福 务成梵行 终身自摄 是名善学

 

注释:

24. 教学品法句经=法句经教学品【宋】【元】,[法句经]-【明】

25. [第二]-【圣】

26. [所]-【圣】

27. 愚=遇【圣】*

28. 哉=起【宋】【元】【明】

29. 螉螺蚌蠹=翁赢蚌蝎【圣】

30. 创=疮【宋】【元】【明】

31. 如=而【宋】【元】【明】【圣】

32. 仁=人【明】

33. 学=觉【圣】

34. 倍=福【圣】

35. 慜=敏【宋】【元】【明】

36. 慎=顺【圣】

37. 健=建【宋】【元】【明】【圣】

38. 是=此【明】

39. 此颂=~295

40. 朋=多【宋】【圣】

41. 愚=不【圣】

42. 开=关【宋】【元】【明】

43. 仂=力【宋】【元】【明】

44. 日=月【宋】【元】

45. 顷=敬【宋】【元】【明】【圣】

46. 称=胜【宋】【元】【明】

47. 此颂=~158

48. 当=畜【圣】

49. 应=能【宋】【元】【明】

50. 慧=惠【圣】*

51. 曚=蒙蒙【宋】【元】【明】【圣】

52. 音=百【圣】

53. 学=觉【宋】【元】【明】【圣】

54. 两=满【宋】*,=[廿/两]【圣】*

55. 多=不【圣】

56. 禾=木【圣】

57. 忌=誋【宋】【元】【明】【圣】

58. 者=善【宋】【元】【明】【圣】

59. 诫=戒【圣】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南传法句经·心品 CITTAVAGGO

三三 轻动变易心,难护难制服,智者调直之,如匠搦箭直。

三四 如鱼离水栖,投于陆地上,以此战栗心,摆脱魔境界。

三五 此心随欲转,轻躁难捉摸。善哉心调伏,心调得安乐。

三六 此心随欲转,微妙极难见。智者防护心,心护得安乐。

三七 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

三八 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信心不坚者,智慧不成就。

三九 若得无漏心,亦无诸惑乱,超越善与恶,觉者无恐怖。

四○ 知身如陶器,住心似城廓,慧剑击魔罗,守胜莫染着。

四一 此身实不久,当睡于地下,被弃无意识,无用如木屑。

四二 仇敌害仇敌,怨家对怨家,若心向邪行,恶业最为大。

四三 (善)非父母作,亦非他眷属,若心向正行,善业最为大。

上一页

下一页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南传法句经·不放逸品 APPAMAADAVAGGO

二一 无逸不死道,放逸趣死路。无逸者不死,放逸者如尸。

二二 智者深知此,所行不放逸。不放逸得乐,喜悦于圣境。

二三 智者常坚忍,勇猛修禅定。解脱得安隐,证无上涅槃。

二四 奋勉常正念,净行能克己,如法而生活,无逸善名增。

二五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二六 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二七 莫耽溺放逸。莫嗜爱欲乐。警觉修定者,始得大安乐。

二八 智者以无逸,除逸则无忧,圣贤登慧阁,观愚者多忧,如登于高山,俯视地上物。

二九 放逸中无逸,如众睡独醒。智者如骏驰,驽骀所不及。

三〇 摩伽以无逸,得为诸天主。无逸人所赞,放逸为人诃。

三一 乐不放逸比丘,或者惧见放逸,犹如猛火炎炎,烧去大结、小结。

三二 乐不放逸比丘,或者惧见放逸,彼已邻近涅槃,必定不易堕落。

上一页

下一页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无常品

无常品第一4 二十有一章(1~21)

 [0559a08] 无常品者。寤欲昏乱。荣命难保。5唯道是真。

 

(1) 睡眠解寤 宜欢喜思 听我所说 撰6记佛言

(2) 所行非常 谓兴衰法 夫生辄死 此灭为乐

(3) 譬如陶家 7埏埴作器 一切要坏 人命亦然

(4) 如河驶流 往而不返 人命如是 逝者不还

(5) 8譬人操杖 行牧食牛 老死犹然 亦养命9去

(6) 千百非一 族姓男女 贮聚财产 无不衰丧

(7) 生者日夜 命自攻削 寿之消尽 如10 [荣-木+巾][雨/井]水

(8)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11者有死

(9) 众生相克 以丧其命 随行所堕 自受殃福

(10) 老见苦痛 死则意去 乐家缚狱 贪世不断

(11) 咄嗟老至 色变作耄 少时如意 老见蹈藉

(12) 虽寿百岁 亦死过去 为老所12厌 病条至际

(13) 是13日已过 命则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14) 14老则色衰 所病自坏 形败腐朽 命终15自然

(15) 是身何用 恒漏臭处  为病所困 有老死患

(16) 嗜欲自恣 非法是16增 不见闻变 寿命无常

(17) 17非有子恃 亦非父兄 为死所迫 无亲可怙

(18) 昼夜慢18惰 老不止淫 有财不施 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 为自侵欺

(19) 19非空非海中 非入山石间 无有地方所 脱之不受死

(20) 是务是吾20作 当作令致是 人为此21[跳-兆+参]扰 履践老死忧

(21) 知此能22自23净 如是见生尽 比丘厌魔兵 从生死得度

 

注释:

04. 二十有一章等各章在品目次行【宋】*【元】*【明】*【圣】*

05. 唯=惟【明】

06. 记=集【宋】【元】【明】

07. 埏埴=埏垣【圣】

08. 此颂=~135

09. 去=一【明】,=云【圣】

10. [荣-木+巾][雨/井]=荧穿【宋】【元】【明】,=荣[穴/(妍-女)]【圣】

11. 者=老【圣】

12. 厌=压【宋】【元】【明】

13. 日已=以日【圣】

14. 此颂~148

15. 自=其【元】【明】

16. 增=坏【圣】

17. 此颂~288

18. 惰=堕【圣】

19. 此颂=~128

20. 作=非【圣】

21. [跳-兆+参]=躁【宋】【元】【明】

22. 自=清【圣】

23. 净=静【元】【明】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道行品

448道行品*法句经第二十八 *二十有八章(467~494)

 [0569a17] 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

 

(467) (Dh.273.)八直最上道 四谛为法迹 不淫行之尊 施灯必得449眼

(468) (Dh.274.)是道无复畏 见净乃度世 此能坏魔兵 力行灭邪苦

(469) 我已开正道 为大现异明 已闻当自行 行乃解邪缚

(470) (Dh.276.)450生死非常苦 能观见为*慧 451欲离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471) 生死非常空 能观见为*慧 452欲离一切453苦 但当勤行道

(472) (Dh.280.)起时当即起 莫如愚覆渊 与堕454与瞻聚 计455罢不进道

(473) 念应念则正 念不应则邪 *慧而不起邪 思正道乃成

(474) (Dh.281.)慎言守意456念 身不善不行 如是三行除 佛说是得道

(475) (Dh.283.)断树无伐457本 根在犹复生 除根乃无树 比丘得泥洹

(476) (Dh.284.)不能断树 亲戚相恋 贪意自缚 如犊慕乳

(477) (Dh.285.)能断意本 生死无强 是为近道 疾得泥洹

(478) 458贪淫致老 嗔恚致病 愚痴致死 除三得道

(479) 释前解后 脱中度彼 一切念灭 无复老死

(480) (Dh.287.)人营妻子 不观病法 死命卒至  如水湍骤

(481) (Dh.288.)父子不救 余亲何望 命尽怙亲 如盲守灯

(482) (Dh.289.)*慧解是意 可修经戒 勤行度世 一切除苦

(483) 459远离诸渊 如风却云 已灭思460想 是为知见

(484) 智为世长 惔乐无为 知受正教 生死得尽

(485) (Dh.277.)知众行空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486) (Dh.278.)知众行苦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487) (Dh.279.)众行非身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488) (Dh.275.)吾语汝法 爱箭为射 宜以自勖 受如来言

(489) 吾为都461以灭 往来生死尽 非一情以解 所演为道眼

(490) 462驶流463澍于海 464潘水漾疾满 故为智者说 可趣服甘露

(491) 前未闻法轮 转为哀众生 于是奉事者 465礼之度三有

(492) 三念可念善 三亦难不善 从念而有行 灭之为正断

(493) 三定为转念 弃猗行无量 得三三窟除 解结可应念

(494) 知以戒禁恶 思惟*慧乐念 已知世成败 息意一切解

 

注释:

448 ~20. Maggavagga.

449 眼=明【宋】【元】【明】

450 下二颂巴利文无

451 [欲离...苦]一句-【圣】

452 欲=次【明】

453 苦+(欲离一切苦)一句【圣】

454 与=无【圣】

455 罢=疲【宋】*【元】*【明】*

456 念=正【宋】【元】【明】

457 本=木【宋】【元】【圣】

458 下二颂巴利文无

459 下巴利文无

460 想=相【明】

461 以灭=已除【宋】【元】【明】

462 驶=駃【宋】【元】【明】,=使【圣】

463 澍=注【宋】【元】【明】

464 潘=翻【元】,=翻【明】

465 礼=取【圣】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序及编辑说明等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4 册 No.210 法句经

【版本记录】CBETA 电子佛典 Rev. 1.10 (Big5) ,完成日期:2004/11/14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本资料库可自由免费流通,详细内容请参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说明】

【经文编码及注脚】法雨道场2006.8.

大正藏以高丽版大藏经为底版。【宋】=宋本,A.D.1239,【元】元本,A.D.1290,【明】明本,A.D.1601,【圣】正仓院圣语藏本(天平写经A.D.729-),'=' 异本等于, '─' 异本无,'+' 异本有,

''*下同,‘~’Pali equivalent,Dh.=Dhammapada

 

大正藏第4册No. 210

(北传) 1法 句 经

Dharmapada (use foreign1 font)

2尊者法救3撰

吴天竺沙门维只难等译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显道义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惟佛难值其文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译梵为秦。实得其体。斯已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密。犹常贵其宝粗得大趣。始者维只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焰为译。将焰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迎质真朴初谦其为辞不雅。维只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坐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梵义实宜经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然此虽辞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钩众经章有本句有义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曚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苞者广。寔可谓妙要也哉。昔传此时。有所不解。会将炎来。更从咨问受此偈辈。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庶有补益共广问焉。

注释:

1.~Dhammapada.,自第一品(无常品)至第八品(言语品)巴利文无

2.(兽)+尊【圣】

3.撰=造【明】

鸣谢:北传法句经相关资料由台湾法雨道场明法比丘提供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奉持品

438奉持品*法句经第二十七 *十有七章(450~466)

 [0568c19] 奉持品者。解说道义法贵德行不用贪侈。

 

(450) (Dh.256.)好经道者 不竞于利 有利无利 无欲不惑

(451) (Dh.257.)常愍好学 正心以行 439拥怀宝*慧 是谓为道

(452) (Dh.258.)所谓智者 不必辩言 无恐无惧 守善为智

(453) (Dh.259.)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虽素少闻 身依法行 守道不440忌 可谓奉法

(454) (Dh.260.)所谓441老者 不必年耆 形熟发白 蠢愚而已

(455) (Dh.261.)谓怀谛法 442顺调慈仁 明443远清洁 是为长老

(456) (Dh.262.)所谓端444政 非色如花 悭嫉虚饰 言行有违

(457) (Dh.263.)谓能舍恶 根原已断 *慧而无恚 是谓端政

(458) (Dh.264.)所谓沙门 非必除发 妄语贪取 有欲如凡

(459) (Dh.265.)谓能止恶 恢廓弘道 息心灭意 是为沙门

(460) (Dh.266.)所谓比丘 非时乞食 邪行445淫彼 称名而已

(461) (Dh.267.)谓舍罪446福 净修梵行 *慧能破恶 是为比丘

(462) (Dh.268.)所谓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净 外顺而已

(463) (Dh.269.)谓心无为 内行清虚 此彼寂灭 是为仁明

(464) (Dh.270.)所谓有道 非救一物 普济天下 无害为道

(465) (Dh.271.)戒众不言 我行多诚 得定意者 要由闭损

(466) (Dh.272.)意解求安 莫习凡447人 使结未尽 莫能得脱

 

注释:

437 乎=于【宋】【元】【明】

438 ~19. Dhammatthavagga.

439 拥=欢【宋】【元】【明】

440 忌=忘【宋】【元】【明】,=妄【圣】

441 老者=长老【宋】【元】【明】

442 顺=损【宋】【元】【圣】

443 远=达【宋】【元】【明】

444 政=正【宋】*【元】*【明】*

445 淫=望【宋】【元】【明】

446 福=业【明】

447 人=夫【宋】【元】【明】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南传法句经·婆罗门品 BRAAHMA*NAVAGGO

三八三 勇敢断除于(欲)流,汝当弃欲婆罗门!若知于诸蕴灭尽,汝便知无作(涅槃)。

三八四 若常住于二法,婆罗门达彼岸;所有一切系缚,从彼智者而灭。

三八五 无彼岸此岸,两岸悉皆无,离苦无系缚,是谓婆罗门。

三八六 彼人入禅定,安住离尘垢,所作皆已办,无诸烦恼漏,证最高境界,是谓婆罗门。

三八七 日照昼兮月明夜,刹帝利武装辉耀,婆罗门禅定光明,佛陀光普照昼夜。

三八八 弃除恶业者,是名婆罗门。行为清净者,则称为沙门,自除垢秽者,是名出家人。

三八九 莫打婆罗门!婆罗门莫嗔,打彼者可耻,忿发耻更甚!

三九〇 婆罗门此非小益──若自喜乐制其心。随时断除于害心,是唯得止于苦痛。

三九一 不以身语意,行作诸恶业,制此三处者,是谓婆罗门。

三九二 正等觉者所说法,不论从何而得闻,于彼说者应敬礼,如婆罗门敬圣火。

三九三 不因髻发与种族,亦非生为婆罗门。谁知真实及达摩,彼为幸福婆罗门。

三九四 愚者结发髻,衣鹿皮何益?内心具(欲)林,形仪徒严饰!

三九五 诸着粪扫衣,消瘦露经脉,林中独入定,是谓婆罗门。

三九六 所谓婆罗门,非从母胎生。如执诸烦恼,但名说“菩”者。若无一切执,是谓婆罗门。

三九七 断除一切结,彼实无恐怖,无著离系缚,是谓婆罗门。

三九八 除皮带与缰,及断绳所属,舍障碍觉者,是谓婆罗门。

三九九 能忍骂与打,而无有嗔恨,具忍刀强军,是谓婆罗门。

四〇〇 无有嗔怒具德行,持戒不为诸(欲)润,调御得达最后身──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〇一 犹如水落于莲叶,如置芥子于针锋,不染着于爱欲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〇二 若人于此世界中,觉悟消灭其自苦,放弃重负得解脱──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〇三 有甚深智慧,善办道非道,证无上境界,是谓婆罗门。

四〇四 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无家无欲者,是谓婆罗门。

四〇五 一切强弱有情中,彼人尽弃于刀杖,不自杀不教他杀──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〇六 于仇敌中友谊者,执杖人中温和者,执着人中无著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〇七 贪欲嗔恚并慢心,以及虚伪皆脱落,犹如芥子落针锋──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〇八 不言粗恶语,说益语实语,不解怒于人,是谓婆罗门。

四〇九 于此善或恶,修短与粗细,不与而不取,是谓婆罗门。

四一〇 对此世他世,均无有欲望,无欲而解脱,是谓婆罗门。

四一一 无有贪欲者,了悟无疑惑,证得无生地,是谓婆罗门。

四一二 若于此世间,不着善与恶,无忧与清净,是谓婆罗门。

四一三 如月净无瑕,澄静而清明,灭于再生欲,是谓婆罗门。

四一四 超越泥泞崎岖道,并踰愚痴轮回海,得度彼岸住禅定,无欲而又无疑惑,无著证涅槃寂静──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一五 弃舍欲乐于此世,出家而成无家人,除灭欲乐生起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一六 弃舍爱欲于此世,出家而成无家人,除灭爱欲生起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一七 远离人间缚,超越天上缚,除一切缚者,是谓婆罗门。

四一八 弃舍喜不喜,清凉无烦恼,勇者胜世间,是谓婆罗门。

四一九 若遍知一切──有情死与生,无执善逝佛,是谓婆罗门。

四二〇 诸天乾闼婆及人,俱不知彼之所趣,烦恼漏尽阿罗汉──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二一 前后与中间,彼无有一物,不着一物者,是谓婆罗门。

四二二 牛王最尊勇猛者,大仙无欲胜利者,浴己(无垢)及觉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四二三牟尼能知于前生,并且天界及恶趣,获得除灭于再生,业已完成无上智,一切圆满成就者──我称彼为婆罗门。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