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传法句经·道行品

448道行品*法句经第二十八 *二十有八章(467~494)

 [0569a17] 道行品者。旨说大要度脱之道此为极妙。

 

(467) (Dh.273.)八直最上道 四谛为法迹 不淫行之尊 施灯必得449眼

(468) (Dh.274.)是道无复畏 见净乃度世 此能坏魔兵 力行灭邪苦

(469) 我已开正道 为大现异明 已闻当自行 行乃解邪缚

(470) (Dh.276.)450生死非常苦 能观见为*慧 451欲离一切苦 行道一切除

(471) 生死非常空 能观见为*慧 452欲离一切453苦 但当勤行道

(472) (Dh.280.)起时当即起 莫如愚覆渊 与堕454与瞻聚 计455罢不进道

(473) 念应念则正 念不应则邪 *慧而不起邪 思正道乃成

(474) (Dh.281.)慎言守意456念 身不善不行 如是三行除 佛说是得道

(475) (Dh.283.)断树无伐457本 根在犹复生 除根乃无树 比丘得泥洹

(476) (Dh.284.)不能断树 亲戚相恋 贪意自缚 如犊慕乳

(477) (Dh.285.)能断意本 生死无强 是为近道 疾得泥洹

(478) 458贪淫致老 嗔恚致病 愚痴致死 除三得道

(479) 释前解后 脱中度彼 一切念灭 无复老死

(480) (Dh.287.)人营妻子 不观病法 死命卒至  如水湍骤

(481) (Dh.288.)父子不救 余亲何望 命尽怙亲 如盲守灯

(482) (Dh.289.)*慧解是意 可修经戒 勤行度世 一切除苦

(483) 459远离诸渊 如风却云 已灭思460想 是为知见

(484) 智为世长 惔乐无为 知受正教 生死得尽

(485) (Dh.277.)知众行空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486) (Dh.278.)知众行苦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487) (Dh.279.)众行非身 是为*慧见 *罢厌世苦 从是道除

(488) (Dh.275.)吾语汝法 爱箭为射 宜以自勖 受如来言

(489) 吾为都461以灭 往来生死尽 非一情以解 所演为道眼

(490) 462驶流463澍于海 464潘水漾疾满 故为智者说 可趣服甘露

(491) 前未闻法轮 转为哀众生 于是奉事者 465礼之度三有

(492) 三念可念善 三亦难不善 从念而有行 灭之为正断

(493) 三定为转念 弃猗行无量 得三三窟除 解结可应念

(494) 知以戒禁恶 思惟*慧乐念 已知世成败 息意一切解

 

注释:

448 ~20. Maggavagga.

449 眼=明【宋】【元】【明】

450 下二颂巴利文无

451 [欲离...苦]一句-【圣】

452 欲=次【明】

453 苦+(欲离一切苦)一句【圣】

454 与=无【圣】

455 罢=疲【宋】*【元】*【明】*

456 念=正【宋】【元】【明】

457 本=木【宋】【元】【圣】

458 下二颂巴利文无

459 下巴利文无

460 想=相【明】

461 以灭=已除【宋】【元】【明】

462 驶=駃【宋】【元】【明】,=使【圣】

463 澍=注【宋】【元】【明】

464 潘=翻【元】,=翻【明】

465 礼=取【圣】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序及编辑说明等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4 册 No.210 法句经

【版本记录】CBETA 电子佛典 Rev. 1.10 (Big5) ,完成日期:2004/11/14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维习安大德提供之高丽藏 CD 经文,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本资料库可自由免费流通,详细内容请参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说明】

【经文编码及注脚】法雨道场2006.8.

大正藏以高丽版大藏经为底版。【宋】=宋本,A.D.1239,【元】元本,A.D.1290,【明】明本,A.D.1601,【圣】正仓院圣语藏本(天平写经A.D.729-),'=' 异本等于, '─' 异本无,'+' 异本有,

''*下同,‘~’Pali equivalent,Dh.=Dhammapada

 

大正藏第4册No. 210

(北传) 1法 句 经

Dharmapada (use foreign1 font)

2尊者法救3撰

吴天竺沙门维只难等译

昙钵偈者。众经之要义。昙之言法。钵者句也。而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偈者结语。犹诗颂也。是佛见事而作。非一时言。各有本末布在诸经。佛一切智厥性大仁。愍伤天下出兴于世。开显道义所以解人。凡十二部经。总括其要别为数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佛所在究畅其说。是后五部沙门。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无所适名。故曰法句。诸经为法言。法句者由法言也。近世葛氏传七百偈。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惟佛难值其文难闻。又诸佛兴皆在天竺。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名物不同传实不易。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译梵为秦。实得其体。斯已难继。后之传者虽不能密。犹常贵其宝粗得大趣。始者维只难。出自天竺。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仆从受此五百偈本。请其同道竺将焰为译。将焰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其所传言或得梵语。或以义出音。迎质真朴初谦其为辞不雅。维只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坐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仲尼亦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明圣人意深邃无极。今传梵义实宜经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修本旨不加文饰。译所不解则阙不传。故有脱失多不出者。然此虽辞朴而旨深。文约而义博事钩众经章有本句有义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洪渐。深入者之奥藏也。可以启曚辩惑诱人自立。学之功微而所苞者广。寔可谓妙要也哉。昔传此时。有所不解。会将炎来。更从咨问受此偈辈。复得十三品。并校往古。有所增定。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庶有补益共广问焉。

注释:

1.~Dhammapada.,自第一品(无常品)至第八品(言语品)巴利文无

2.(兽)+尊【圣】

3.撰=造【明】

鸣谢:北传法句经相关资料由台湾法雨道场明法比丘提供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奉持品

438奉持品*法句经第二十七 *十有七章(450~466)

 [0568c19] 奉持品者。解说道义法贵德行不用贪侈。

 

(450) (Dh.256.)好经道者 不竞于利 有利无利 无欲不惑

(451) (Dh.257.)常愍好学 正心以行 439拥怀宝*慧 是谓为道

(452) (Dh.258.)所谓智者 不必辩言 无恐无惧 守善为智

(453) (Dh.259.)奉持法者 不以多言 虽素少闻 身依法行 守道不440忌 可谓奉法

(454) (Dh.260.)所谓441老者 不必年耆 形熟发白 蠢愚而已

(455) (Dh.261.)谓怀谛法 442顺调慈仁 明443远清洁 是为长老

(456) (Dh.262.)所谓端444政 非色如花 悭嫉虚饰 言行有违

(457) (Dh.263.)谓能舍恶 根原已断 *慧而无恚 是谓端政

(458) (Dh.264.)所谓沙门 非必除发 妄语贪取 有欲如凡

(459) (Dh.265.)谓能止恶 恢廓弘道 息心灭意 是为沙门

(460) (Dh.266.)所谓比丘 非时乞食 邪行445淫彼 称名而已

(461) (Dh.267.)谓舍罪446福 净修梵行 *慧能破恶 是为比丘

(462) (Dh.268.)所谓仁明 非口不言 用心不净 外顺而已

(463) (Dh.269.)谓心无为 内行清虚 此彼寂灭 是为仁明

(464) (Dh.270.)所谓有道 非救一物 普济天下 无害为道

(465) (Dh.271.)戒众不言 我行多诚 得定意者 要由闭损

(466) (Dh.272.)意解求安 莫习凡447人 使结未尽 莫能得脱

 

注释:

437 乎=于【宋】【元】【明】

438 ~19. Dhammatthavagga.

439 拥=欢【宋】【元】【明】

440 忌=忘【宋】【元】【明】,=妄【圣】

441 老者=长老【宋】【元】【明】

442 顺=损【宋】【元】【圣】

443 远=达【宋】【元】【明】

444 政=正【宋】*【元】*【明】*

445 淫=望【宋】【元】【明】

446 福=业【明】

447 人=夫【宋】【元】【明】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吉祥品

654吉祥品*法句经第三十九 *十有九章(741~759)

 [0574c29] 吉祥品者修己之术去恶就善终厚景福。

 

(741) 佛尊过诸天 如来常现义 有梵志道士 来问何吉祥

(742) 于是佛愍伤 为说655真有要 已信乐正法 是为最吉祥

(743) 若不从天人 希望求侥幸 亦不祷祠神 是为最吉祥

(744) 友贤择善居 常先为福德 敕身从真正 是为最吉祥

(745) 去恶从就善 避酒知自节 不淫于女色 是为最吉祥

(746) 多闻如戒行 法律精进学 修已无所争 是为最吉祥

(747) 居孝事父母 治家养妻子 不为空之行 是为最吉祥

(748) 不慢不自大 知足念反复 以时诵习经 是为最吉祥

(749) 656所闻657常以忍 乐欲见沙门 每讲辄听受 是为最吉祥

(750) 持斋修梵行 常欲见贤圣 依附明智者 是为最吉祥

(751) 以信有道德 正意向无疑 欲脱三恶道 是为最吉祥

(752) 等心行布施 奉诸得道者 亦敬诸天人 是为最吉祥

(753) 常欲离贪欲 愚痴嗔恚意 能习658诚道见 是为最吉祥

(754) 若以弃非务 能勤修道用 常事于可事 是为最吉祥

(755) 一切为天下 建立大慈意 修仁安众生 是为最吉祥

(756) 欲求吉祥福 659当信敬于佛 欲求吉祥福 当闻法句义

(757) 欲求吉祥福 当供养众僧 戒具清净者 是为最吉祥

(758) 智者居世间 常习吉祥行 自致成*慧见 是为最吉祥

(759) 梵志闻佛教 心中大欢喜 即前礼佛足 归命佛法众

 

注释:

654 吉祥品~Mavgalasuttam(吉祥经),Suttanipata《经集》第二品第四经

655 真=其【圣】

656所=不【圣】

657常=当【宋】【元】【明】

658诚=成【明】

659当=常【圣】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尘垢品

425尘垢品*法句经第二十六 *十有九章(431~449)

[0568b15] 尘垢品者。分别清浊学426当洁白无行污辱。

 

(431) (Dh.237.)生无善行 死堕恶道 *住疾无间 到无资用

(432) (Dh.238.)当求智*慧 以然意427定 去垢428勿污 可离苦形

(433) (Dh.239.)*慧人以渐 安徐429稍进 洗除心垢 如工炼金

(434) (Dh.240.)恶生于心 还自坏形 如铁生垢 430反食其身

(435) (Dh.241.)不诵为言垢 不勤为家垢 不严为色垢 放逸为事垢

(436) (Dh.242.)悭为惠施垢 不善为行垢 今世亦后世 恶法为常垢

(437) (Dh.243.)垢中之垢 莫甚于痴 学当舍恶 比丘无垢

(438) (Dh.244.)苟生无耻 如鸟长喙 强颜耐辱  名曰秽生

(439) (Dh.245.)廉耻虽苦 义431取清白 避辱不妄 名曰洁生

(440) (Dh.246.)愚人好杀 432言无诚实 不与而取 好犯人妇

(441) (Dh.247.)逞心犯戒 迷惑于酒 斯人世世 自掘身本

(442) (Dh.248.)人如觉是 不当念恶 愚近非法 久自烧没

(443) (Dh.249.)若信布施 欲扬名誉 *会人虚饰 非入净定

(444) (Dh.250.)一切断欲 截意根433原 昼夜守一 必入定意

(445) 著434垢为尘 从染尘漏 不染不行 净而离愚

(446) 见彼自侵 常内自省 行漏自欺 漏尽无垢

(447) (Dh.251.)火莫热于淫 捷莫疾于怒 435网莫密于痴 爱流436驶[437252]乎河

(448) (Dh.254.)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众人尽乐恶 唯佛净无秽

(449) (Dh.255.)虚空无辙迹 沙门无外意 世间皆无常 佛无我所有

 

注释:

425 ~18. Malavagga.

426 [当]-【圣】

427 定=之【圣】

428 勿=忽【圣】

429 稍=精【宋】【元】【明】【圣】

430 反=及【圣】*

431 取=耻【圣】

432 言=信【宋】【元】【明】

433 原=源【宋】【元】【明】

434 垢=欲【宋】【元】【明】,=始【圣】,下二颂巴利文无

435 网=罔【圣】

436 驶=駃【宋】【元】,=使【圣】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道利品

道利品法*句经第三十八 *十有九章(721~740)

 [0574b16] 道利品者。君父师行开示善道率之以正。

 

(721) 人知奉其上 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 终吉所生安

(722) 宿命有福庆 生世为人尊 以道安天下 奉法莫不从

(723) 王为臣民636长 常以慈爱下 身率以法戒 示之以休咎

(724) 处安不忘危 虑明福转厚 福德之反报 不问尊以637卑

(725) 638夫为世间将 639修正不阿640抂 心调胜诸恶 如是为法王

(726) 见正能施惠 仁爱好利人 既利以平均 如是众附亲

(727) 如牛厉渡水 641导正从亦正 奉法心不邪 如是众普安

(728) 勿妄娆神642象 以招苦痛患 恶意为自煞 终不至善方

(729) 戒德可恃怙 福报常随己 见法为人长 终远三恶道

(730) 戒慎除苦畏 福德三界尊 鬼龙643邪毒害 不犯持戒人

(731) 无义不诚信 欺妄好斗644诤 当知远离此 近愚兴罪多

(732) 仁贤言诚信 多闻戒行具 当知亲附此 近智诚善多

(733) 善言不守戒 志乱无善行 虽身处潜隐 是为非645学法

(734) 美说正为上 法说为第646二 爱说可彼三 诚说不欺四

(735) 无便获利刃 自以克其身 愚*学好妄说 行牵受647幸戾

(736) 贪淫嗔恚痴 是三非善本 身以斯自害 报由痴爱生

(737) 有福为天人 非法受恶形 圣人明独见 常善承佛令

(738) 戒德后世业 以作福追身 天人称誉善 心正无不安

(739) 为恶648不念止 日缚不自悔 命逝如川流 649是恐宜守戒

(740) 650今我651上体首 652白生为被盗 已有天653使召 时正宜出家

 

注释:

636 长=主【宋】【元】【明】

637 卑=中【圣】

638 夫=天【圣】

639 修=顺【宋】【元】【明】

640 抂=枉【宋】【元】【明】,=柱【圣】

641 导=道【圣】

642 象=像【明】

643 邪=蛇【明】

644 诤=争【宋】【元】【明】

645 学=觉【圣】*

646 二=一【圣】

647 幸=牵【宋】【元】【明】

648 不念=念不【宋】【元】【明】

649 是恐=见恐【宋】【元】【明】

650 今=是【宋】【元】

651 上=土【圣】

652 白=自【圣】

653 使=便【圣】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忿怒品

414忿怒品*法句经第二十五 *二十有六章(405~430)

 [0568a03] 忿怒品者。见嗔恚害宽弘慈柔天祐人爱。

 

(405) 415忿怒不见法 忿怒不知道 能除忿怒者 福喜常随身

(406) 贪淫不见法 愚痴意亦然 除淫去痴者 其福第一尊

(407) (Dh.222.)恚能自制 如止奔车 是为善御 弃冥入明

(408) (Dh.223.)忍辱胜恚 善胜不善 胜者能施 至诚胜欺

(409) (Dh.224.)不欺不怒 意不多求 如是三事 死则上天

(410) (Dh.225.)常自摄身 慈心不杀 是生天上 到彼无忧

(411) (Dh.226.)意常觉416寤 明417慕勤学 漏尽意解 可致泥洹

(412) (Dh.227.)人相谤毁 自古至今 既毁多言 又毁讷418忍 亦毁中和 世无不毁

(413) (Dh.228.)欲意非圣 不能制中 一毁一誉 但为利名

(414) (Dh.229.)明智所誉 唯称是贤 慧人守戒 无所讥谤

(415) (Dh.230.)如罗汉净 莫而诬谤 诸419人咨嗟 梵释所称

(416) (Dh.231.)常守慎身 以护嗔恚 除身恶行 进修德行

(417) (Dh.232.)常守慎言 以护嗔恚 除口恶言 诵习法言

(418) (Dh.233.)常守慎心 以护嗔恚  除420心恶念 思惟念道

(419) (Dh.234.)节身慎言 守摄其心 舍恚行道 忍辱最强

(420) (Dh.221.)421舍恚离慢 避诸爱422会 不著名色 无为灭苦

(421) 423起而解怒 淫生自禁 舍不明健 斯皆得安

(422) 嗔断卧安 恚灭淫忧 怒为毒本 软意梵志 言善得誉 断为无患

(423) 同志相近 详为作恶 后别余恚 火自烧恼

(424) 不知惭愧 无戒有怒 为怒所牵 不厌有务

(425) 有力近兵 无力近软  夫忍为上 宜常忍羸

(426) 举众轻之 有力者忍 夫忍为上 宜常忍羸

(427) 自我与彼 大畏有三 如知彼作 宜灭己中

(428) 俱两行义 我为彼教 如知彼作 宜灭己中

(429) 424苦智胜愚 粗言恶说 欲常胜者 于言宜默

(430) 夫为恶者 怒有怒报 怒不报怒 胜彼斗负

 

注释:

414 ~17. Kodhavagga.

415 下二颂巴利文无

416 寤=悟【宋】*【元】*【明】*

417 慕=暮【宋】【元】【明】,=莫【圣】,Ahoratto.

418 忍=讱【宋】【元】【明】,=认【圣】

419 人=天【宋】【元】【明】

420 心=意【宋】【元】【明】,=口【圣】

421 此颂=~221

422 会=贪【宋】*【元】*【明】*

423 以下巴利文无

424 苦=善【宋】【元】【明】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生死品

生死品*法句经第三十七 *十有八章(703~720)

 [0574a06] 生死品者。614说615诸人魂616灵亡神617在随行转生。

 

(703) 命如果待熟 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704) 从初乐恩爱 618可淫入619泡影 受形命如620电 昼夜流难止

(705) 是身为死物 精神无形法 621假令死复生 罪福不败亡

(706) 终始非一世 从痴爱久长 自622此受苦乐 身死神不丧

(707) 身四大为色 识四阴曰名 其情十八种 所缘起十二

(708) 神止凡九处 生死不断灭 世间愚不闻 蔽闇无天眼

(709) 自涂以623三垢 无目意妄见 谓死如生时 或谓死断灭

(710) 识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处 624阴行而默625到 所往如响应

(711) 欲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种随本像 自然报如626意

(712) 神以身为名 如火随形字 著烛为烛火 随炭草粪薪

(713) 心法起则起 法灭而则灭 兴衰如雨雹 转转不自识

(714) 识神627走五道 无一处不更 舍身复628受身 如轮转著地

(715) 如人一身居 去其故室中 神以形为629庐 形坏神不亡

(716) 精神居形630躯 犹雀藏器中 器破雀飞去 身坏神逝生

(717) 性痴净常想 乐身想631疑想 嫌望非上要 佛说是不明

(718) 一本二展转 三垢五弥广 诸海十632三事 渊销越度欢

(719) 三事断绝时 知身无所直 命气633熅暖识 舍身而转634逝

(720) 635当其死卧地 犹草无所知 观其状如是 但幻而愚贪

 

注释:

614 [说]-【圣】

615 [诸]-【宋】【元】【明】

616 灵+(身)【元】【明】

617 (在随...生)作颂文【圣】

618 可=因【明】

619 泡=胎【宋】【元】【明】

620 电=雪【圣】

621 假=作【宋】【元】【明】【圣】

622 此=作【明】

623 三=生【圣】

624 阴=除【圣】

625 到=言【宋】【元】,=至【明】

626 意=影【宋】【元】【明】

627 走=远【圣】

628 受=爱【圣】

629 庐=虑【圣】

630 躯=驱【明】

631 疑=痴【宋】【元】【明】

632 三=二【宋】【元】【明】

633 熅=温【明】

634 [逝]-【圣】

635 当=常【圣】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好喜品

405好喜品*法句经第二十四 *十有二章(393~404)

 [0567c11] 好喜品者。禁人多406喜能不贪欲则无忧患。

 

(393) (Dh.209.)违道则自顺 顺道则自违 舍义取所好 是为顺爱欲

(394) (Dh.210.)不当趣所爱 亦莫有不爱 爱之不见忧 不爱见亦忧

(395) (Dh.211.)是以莫造爱 爱憎恶所由 已除407缚结者 无爱无所憎

(396) (Dh.212.)爱喜生忧 408爱喜生畏 无所爱喜 何忧何畏

(397) (Dh.214.)好乐生忧 好乐生畏 无所好乐 何忧何畏

(398) (Dh.216.)贪欲生忧 贪欲生畏 解无贪欲 何忧何畏

(399) (Dh.217.)贪法戒成 至诚409知惭 行身近道 为众所爱

(400) (Dh.218.)欲态不出 思正乃语 心无贪爱 必截流渡

(401) (Dh.219.)譬人久行 从远410吉还 亲厚普安 归来411欢喜

(402) (Dh.220.)好行福者 从此到彼 自受福祚 如亲来喜

(403) (Dh.77.)412起从圣教 禁制不善 近道见爱 离道莫亲

(404) 近与不近 所413住者异 近道升天 不近堕狱

 

注释:

405 ~16. Piyavagga.

406 喜=在【圣】

407 缚结=结缚【宋】【元】【明】

408 爱=忧【圣】

409 知=如【宋】【圣】

410 吉=去【圣】

411 欢喜=喜欢【圣】

412 下二颂巴利文无

413 住=往【宋】*【元】*【明】*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

北传法句经·泥洹品法

585泥洹品法*句经第三十六 *三十有六章(668~702)

 [0573a23] 泥洹品者。叙道586大归。恬惔寂灭。度生死畏。

 

(668) 587忍为最自守 泥洹佛称上 舍家不犯戒 息心无所害

(669) 588无病最利 知足最富 589厚为最友 泥洹最快

(670) 饥为大病 行为最苦 已谛知此 泥洹最乐

(671) 少往善道 趣恶道多 如谛知此 泥洹最590安

(672) 从因生善 从因堕恶 由因泥洹 所缘亦然

(673) 麋鹿依野 鸟依虚空 法归591其报 真人归灭

(674) 始无592如不 593始不如无 是为无得 亦无有思

(675) 心难594见习可睹 觉欲者乃具见 无所乐为苦595际 在爱欲为增痛

(676) 明不596清净能御 无所近为苦际 见有见闻有闻 念有念识有识

(677) 睹无著亦无识 一切舍为得*际 除身想灭痛行 识已尽为苦竟

(678) 猗则动虚则597净 动非近非有乐 乐无近为得寂 寂已寂598已往来

(679) 来往599绝无生死 生死断无此彼 此彼断为两灭  灭无余为苦除

(680) 比丘有世生 有有有作行 有无600生无有 无作无所行

(681) 夫唯无念者 为能得自致 无生无复601有 无作无行处

(682) 生有作行者 是为不得要 若已解不生 不有不作行

(683) 则生有得要 从生有已起 作行致死生 为开为法果

(684) 从食因缘有 从食致忧乐 而此要灭者 无复念行迹

(685) 诸苦法已尽 行灭湛然602安 比丘吾已知 无复诸入地

(686) 无有虚空入 无诸入用入 无想不想入 无今世后世

(687) 亦无日月想 无往无603所悬 我已无往反 不去而不来

(688) 不没不复生 是际为泥洹 如是像无像 苦乐为604以解

(689) 所见不复恐 无言言无疑 断有之射箭 遘愚无所猗 是为第一快 此道寂无上

(690) 605受辱心如地 行忍如门606阈 净如水无垢 生尽无彼受

(691) 利胜不足607恃 虽胜犹复苦 当自求608去胜 已胜无所生

(692) 毕故不造新 厌胎无淫行 种燋不复生 意尽如火灭

(693) 胞胎为秽海 何为乐淫行 虽上有善处 皆莫如泥洹

(694) 悉知一切断 不复著世间 都弃如灭度 众道609中斯胜

(695) 佛以现谛法 智勇能奉持 行净无瑕秽 自知度世*安

(696) 道务先远欲 早服佛教戒 灭恶极恶际 易如鸟*逝空

(697) 若已解法句 至心体道行 是度生死岸 苦尽而无患

(698) 道法无亲疏 正不问羸强 要在无识想 结解为清净

(699) 上智610餍腐身 危跪非611实真 苦多而乐少 九孔无一612净

(700) *慧以危贸安 弃猗脱众难 形腐销为沫 *慧见舍不贪

(701) 观身为苦器 生老病613无痛 弃垢行清净 可以获大安

(702) 依*慧以却邪 不受漏得尽 行净致度世 天人莫不礼

 

注释:

585 以下四品巴利文无

586 [大]-【圣】

587 此颂~184

588 下二颂~204,203

589 厚=序【元】【明】

590 安=乐【宋】【元】【明】

591 其报=分别【宋】【元】【明】

592 如=始【圣】

593 始=如【圣】

594 [见]-【圣】

595 际=除【宋】【元】【明】

596 清=染【宋】【元】【明】

597 净=静【宋】【元】【明】

598 已=无【元】【明】

599 绝=断【元】【明】

600 生=无【圣】

601 有=行【圣】

602 安=要【圣】*

603 所=想【圣】

604 以=已【宋】【元】【明】

605 此颂~95

606 阈=城【圣】

607 恃=怙【宋】【元】【明】

608 去=法【宋】【元】【明】

609 中=两【圣】

610 餍=厌【宋】【元】【明】

611 实真=真实【宋】【元】【明】

612 净=行【圣】

613 无=死【元】【明】

 

点击返回阿含典籍·南北传法句经目录

排版|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