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乐根居士 你可以不生气 —如何化解和对治嗔心

嗔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是一种非常顽固的负面情绪,通常所说的生气、抱怨、憎恨、愤怒、恼害等等都是嗔心的表现。与其它不良心理相比,嗔心的破坏性更强,它不仅对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也是使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解脱的重要原因。要真正断除嗔心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勇气与智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化解和对治嗔心呢?

一、深刻认识嗔心的危害

嗔心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负面心理。人被嗔怒控制时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生活中因愤怒而产生的悲剧比比皆是,令人心痛。要化解和对治嗔心,首先要深刻认识和反复思维嗔心的危害。

1、有损身心健康

当嗔心生起时,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嗔心使内心躁动狂乱,不得安宁。嗔心能破坏心灵的平静与喜悦,并积聚很多负面的能量,对心理健康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嗔心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破坏,因为身心是密切相关的。

2、冲动是魔鬼

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嗔恨时,就像是着了魔一样。凡是因嗔心而产生的任何言语或行为,都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冲动,往往带有很强的攻击性和危害性。生活中很多悲剧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造成的。结果自然是追悔莫及。嗔心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伤害、结下怨仇,乃至争斗不休。

3、火烧功德林

嗔心的破坏性极大,它不但能给现实人生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还会破坏我们过去所累积的善业功德。嗔心不仅能导致未来痛苦的果报,也大大延缓修道的进程。尤其是对一个发了菩提心的菩萨生起嗔心,后果更加严重。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明了嗔心生起的因素

为什么会生起嗔心呢?生起嗔心的因素有哪些呢?正确认识这些因素,对于化解和对治嗔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否则,我们就会舍本逐末,抓不住要领和核心。

1、外在的刺激事件

外在的刺激事件是引发嗔心生起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但外在的人或事,只是引发嗔心的一个诱因,并不是真正的内在原因,它只是嗔心生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根本的因素。

2、错误的态度与看法

引发嗔心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你对这个事件的错误态度和看法。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人很生气,有的人不怎么生气,甚至根本就不生气呢?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事件的态度、观念与看法不一样。因此,错误的认知是嗔心生起的一个关键因素。

3、内在嗔恨的种子

嗔心生起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个人内在嗔恨的种子。如果没有这个种子的话,你是不会生气的。这个嗔恨的种子早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是我们自己无始以来不断培养起来的。每一次生气与愤怒,都会进一步强化这个嗔恨的种子。

嗔心生起的这三个因素,是缺一不可的。外在的诱因只是一个导火线,根源是潜藏在内心深处嗔恨的种子,还有你对所发生事件的错误态度、看法以及歪曲的认知模式。因此,我们不能总是从外面去找理由,如果你无法改变别人和坏境,那就改变自己吧。

三、培养正念、保持觉知

随时随地觉察自己的心念,不断强化正念与觉知的能力,是化解和对治嗔心的重要方法。当然,这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与信心。

1、敏锐觉察

要化解和对治嗔心,必须不断训练和培养自己敏锐的觉察力。首先,在嗔心还没有真正生起或即将生起时,就要提高你的专注力,注意内心的感受和身体的反应,尽力将嗔心控制在萌芽状态。其次,如果嗔心已经生起了,就要及时对它保持正念与觉知。如果生气时你能清楚地觉察到自己正在生气,怒火就不会越烧越旺。

2、不迎不拒

对于已经生起的嗔心,基本的态度就是“不迎不拒”。所谓“不迎”,就是不迎合、不放纵、不强化,否则,嗔心就会进一步增强。所谓“不拒”,就是不过分压制、不逃避现实。你必须勇敢面对并接纳已经发生的现实。如果你否定它、排斥它,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问题变得更复杂、更糟糕。

3、深观无我

如果你不断训练自己的正念与觉知,就会发现,嗔心也是无常变化的,它只是各种因缘和合的结果,它本身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实在。继续深入观察,你将会认识到,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所谓真实的“我”在嗔恨,也没有一个你所认为的那么实在的嗔恨对象。如果能在这方面不断努力,你就开始从嗔恨的负面心理中解脱出来。

四、修习忍辱、激发慈悲

佛陀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解决仇恨,仇恨只能用慈爱来止息。因此,忍辱与慈悲的修行,对于化解和对治嗔心是极为重要的。

(一)如何面对批评和伤害你的人

1、客观对待他人的批评与指责

如果他人对你的批评与指责是合情合理的,那你就要虚心的接受,并要发自内心的感激他。因为真心指出你问题的人其实是很难得的良师益友。当然,如果他人的批评是出于误解或恶意的攻击,那就需要耐心面对、冷静处理。无论如何,生气与愤怒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同时要认识到,你之所以对他人的言语耿耿于怀、无法忍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将他人的言语看得太实在。

2、被烦恼控制的人是身不由己的

当你觉得受到了他人的伤害而无法忍受时,一定要仔细想一想:是他人真心要伤害我吗?如果你深入分析下去就会发现:他人并不是真心要这么做,而是受到内心负面情绪和错误想法的控制与束缚而身不由己的,他本身是无能为力、不能自主的。而且,他必然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如果你能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慈悲之心就会油然而生。

3、深信因果业报法则

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无缘无故的事,因果业报是真实不虚的。如果你能真心相信因果,真心接受业力法则,你就不会生气和抱怨,而是勇敢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如果你能停止抱怨和嗔恨,怨结就开始松绑,过去相应的恶业果报就到此了结。相反,如果你继续嗔恨、愤怒,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痛苦不堪,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

4、思维伤害你的人对于修行的意义

一个真正修行的人,不但不回避问题与痛苦,而且他会善加利用。一方面,他认识到忍耐他人的伤害而不报复,可以消除业障,因而会真心接受。另一方面,他会这么想,那些给他制造麻烦的人,其实是给自己提供了一个修行忍辱的难得机会,也是对自己修行的一种考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应该感激哪些伤害你的人。

5、反观自心、换位思考

当受到他人伤害时,你还要学会反观自心、自我检讨,是不是我哪些方面做得不对?不能一味地责怪和抱怨他人,更不能以牙还牙。同时,也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样呢?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心态会大不一样。

(二)如何面对逆境和痛苦

通常,我们对于逆境与痛苦,习惯的反应就是抵触与排斥,这也是嗔心的表现。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总觉得痛苦是不好的,是没有意义的。而这种错误的观念和态度本身又会导致更多的痛苦。因此,调整看待逆境与痛苦的心态,并思维它们对于自我成长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1、调整看待逆境与痛苦的心态

如何调整看待逆境与痛苦的心态呢?简单说,就是面对痛苦与逆境不要再习惯性的排斥、抱怨、嗔恨。应该这么想:如果问题能够解决,就根本没有必要生气;假若已经无法解决,就只能坦然接受,因为,生气不但无济于事,相反会让问题变得更糟糕。另一方面,你应该提醒自己:人的忍耐力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太脆弱,一点小小的痛苦都忍受不了,忍耐力就会逐渐降低,遇到大的痛苦就更无法承受了。

2、思维痛苦的积极意义与重要价值

我们通常都是将痛苦看成是消极和负面的,其实,无论是对于人的自我成长,还是对于佛法的修行,痛苦都有着积极意义与重要价值。很多人都是在经历种种痛苦之后开始走向生命觉醒之道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痛苦其实是生命中的一笔宝贵财富。那么,痛苦的积极意义与重要价值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痛苦可以引发出离心

为什么你会一再感到悲伤与失望?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你把这个无常的世间抓得太紧。你太执著于生命中的人和事,把一切看得太实在、太重要。痛苦,会让你变得更清醒,更有自知之明。痛苦,让你懂得出离,不再紧抓不放。痛苦,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不执著,追求生命的解脱与自由。

(2)痛苦可以降伏傲慢心

痛苦也是对治傲慢的良药。经历和体验痛苦,能让你学会反思,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痛苦,可以让你变得谦卑、柔和,不再自命清高、目中无人。

(3)痛苦可以引生惭愧心

根据因果业报的自然法则,一切的痛苦终究都是自己错误行为的结果,如果你能真正认识并发自内心的接受这一点,面对痛苦,你就不会抱怨,而是发自内心的接受,进而你会生起真诚的惭愧与忏悔之心,知错改过、止恶行善。

(4)痛苦可以激发慈悲心

痛苦也是激发慈悲心的重要因素。只有你深刻体验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痛苦,才会进一步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地想到他人的痛苦,并生起强烈希望要帮助他人脱离痛苦的愿望。我们太关注自己的痛苦,而忽视了他人的痛苦,一旦你能将痛苦的立足点从自己转向他人,慈悲的种子就在你内心生根发芽了。

(三)如何化嗔恨为慈悲

1、离苦得乐是每个众生的共同愿望

虽然众生千差万别,但所有的众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离苦得乐。每一众生都希望获得快乐、远离痛苦。虽然如此,但由于无明与烦恼,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我们都不想要痛苦,却往往种下痛苦的种子。如果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慢慢平息心中的嗔恨,对众生生起慈悲之心。

2、轮回中我们都是亲人

佛法告诉我们,在无尽的生死轮回中,每一个众生都与我们有过密切的关系,轮回中我们都是亲人。而且,众生因为迷惑与烦恼而造下种种恶业,结果必然是痛苦。我们怎么能忍心呢?生命本来已经充满了种种痛苦,为什么还要嗔恨、继续给他人带来痛苦呢?

3、人人都要面对无常与死亡

假如你还是无法控制内心的嗔恨,就认真思维无常与死亡吧。生命一直在无常变化中,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死亡的到来。想象一下,当一个人正躺在临终的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你的内心是何种感受?如果你能时常忆念人人都必然要面对无常与死亡,慈悲之花就会在你的内心绽放。

金刚经• 感应集• 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

昔梁时,招提寺僧琰师,初作沙弥。时有相师,语琰曰:“师子虽大聪明智慧,无那相王短命,如何?”琰闻此语,遂请大德,共详其福,修何功德,更得延年。大德云:“佛教圣言,依法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必得延年。”琰时奉命,遂即入山受持般若经。六年出来,更见前相师。云:“法师比来修何功德?长寿殊相顿能如此!”琰便具说:“前者被相寿短命,遂以入山,受持金刚般若,更无余业。”师曰:“不可思议。”因玆功德,遂为大德。法师年过百岁,方始受终。

梁时,开善寺僧藏师,讲说知名。时有胤师,而胤之善能占相。过见谓曰:“藏师,须聪明为讲说。信手依经藏中选取一卷,拟长寿。”持乃得金刚般若,藏在房诵持,三年不出。后见胤之,喜而言曰:“师有何法改容貌?弟子所相无验。”藏云:“檀越相大有验,是时度厄难,为得受持金刚般若经力如此。”胤之言曰:“大不可思议功德果报,今得相百年余岁。”果如所说记。

隋时,有婆罗僧藏法师,能持金刚经禁咒,断除一切诸恶。有小僧就学成咒法,数年堪伏之耶。来诣江畔,见有一胡神之庙宫庭,即于此中坐心宿诵禁咒,其犯遂殡。藏闻弟子身死,忿恨自来到神庙,亦于庙坐诵咒,因即致死。于时同寺有一僧,每恒受持金刚般若经,闻藏师师徒并为神打死,遂来神所,亦于庙坐诵般若经。至夜来闻有风声,极大迅速;须臾见一物,其形怀异,壮丽奇特,可畏倍常,种种形容,眼光似电。师坐正念诵金刚经不息,亦无恐惧。神来至前,摄诸威势,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听诵经讫。师问神:“檀越是何神祇?初来猛迅,后乃寂然不动。”神即答曰:“弟子是此宫庭胡神,为性刚强戾。见师习大乘经典,不可思议,是以伏听。”“檀越既能如此信敬,前者二僧诵咒,何缘打杀?”神言:“彼二僧者,不能持大乘经典;见弟子来,逆头骂詈,口诵恶语咒术。弟子不伏,此二僧见弟子形貌,并自怕死,亦非弟子故违杀害。”侧近之人,知师入其神庙止宿,恐同前者二僧被打杀。至旦诸人共相率往神所看迎,乃见平安。问师因缘,所有事意具答诸人,诸人因此发心受持金刚般若经者不少。

开皇十一年,太府寺丞赵文昌身死,唯一上愿,家人不敢即敛。然昌遂至阎罗王,问昌曰:“从生已来,作何福业?”昌曰:“更无余功德,唯常诵持金刚般若经。”王闻合掌,恭敬赞言:“善哉!受持金刚般若,功德最大不可思议。”即语执人曰:“汝更勘案,勿错将来不?”其人实错将来,不闻。即语昌曰:“可向经藏中取金刚般若经来。”令一人引昌,西南下至经藏。所见大舍数十余间,甚精丽,其中经满,并金轴宝帙广严,妙好华饰,不复可言。昌乃一心闭目云:“大德最为弟子一经。”昌怕惧此非般若,求其使人请换,不肯。昌即开看,乃是金刚般若。将至王所,令执人在西,昌在东立,诵金刚般若经一遍,并得通利。王即放还,约束昌受持此经,实莫废忘。仍令一人引昌,送出门,便见周武帝禁在门东房内,唤言:“汝是我国人也,暂来至此,须共语。”昌即便见武帝,再拜。武帝曰:“汝识我以不?”昌言:“臣昔曾任伏事卫陛下。”武帝喜云:“卿乃是我故旧也。汝可还家,为我向今帝论说,道我诸罪并了,唯有灭佛法事未了。当时为卫元嵩谗言,不得久禁在此,未知了其!卫元嵩是三界外人,非阎罗王所管摄,为此不能追得。汝还家为我从今帝乞少许功德,救拔苦难,始敢望了。”昌还家更得苏活,已经五日,其患渐损,具以此事奏闻。文帝知,即为出鐣国内诸寺师僧,为周武帝三日持斋行道,转诵金刚般若经,亦录入史记。

遂州有一人,贞观元年死经三日得活。说言:初死之时被人遮逐,同伴数人至阎罗王所。中有一僧,王见先唤:“师来,一生已来,修何功德?”师答言:“唯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王闻即起,合掌赞言:“善哉!既是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得升天,何因错将来至此!”王言未讫,即见天衣下来,引师上天去也。王乃覆坐,次问遂州人:“汝等从昔已来作何福报?”云:“一生已来,所诵经典,好习庾信文章,诸子集录,近来学诵金刚般若经,犹自未得。”王曰:“大罪人汝见识不?”报云:“虽读庾信文章,实不识面。”王即遣示苦人。乃见大龟,一身数头,人言此是庚信。龟去少时,王言:“此人学诵金刚般若,且令放出。”来见一人云:“我是庚信,生存之日,好引诸经,用作文章,或生诽谤,毁呰经文,今受大罪报,向见龟刑。”是以苏活,说此因缘。众人伤悲,悉知是实。其遂州人土地,多是移人,猎生害命充食。当时知见共相识,断除杀害因,得发心悉共受持金刚般若经,信受供人恭敬。

渭州畦彦通,一生已来,常诵金刚般若。先于李蜜下任武牢县令,为贼破城,求觅欲杀。彦通怕急,即逾城东下投涧取死。其涧深峻百丈有余,从空而下,如人扶接不觉到底。乃于盘石安然端坐,良久而起,都无损伤。彦通自感喜惧非常,叹息不已。从已来自知大德金刚般若威力,委知经力极大不可思议功德。加心信敬,精勤受持,不敢轻慢,常获果报,得福无量。

鄜州宝室寺僧法藏,戒行精淳,为性质直。隋开皇十三年,于洛交县蒌川城造一所僧房,二十余间,佛堂三口,并架砖瓦,严丽彩饰精茅。丈六素像,总有部部别各有十一事,等身观世音石像一躯,千屏风像等。至大业年得寺千。时舍像并令移就州墎,伽蓝安置,破坏补缺,并得成就。更造一切经,写得八百余卷。别造长张,于京城月爱寺,令人抄写,并檀香为轴,庄严妙好。藏至武德二年四月淬患,经二旬,乃见一人青衣在高阁上,手把一卷经告言:“法师藏作一生已来,所造功德,悉皆妙好。唯有少互用三宝物,得罪末除。我手中者,金刚般若,最为第一大乘经典,汝自造一卷,所有诸罪,悉得除灭。”藏闻此教,应声答言:“若得病差,即发决定心,造百部般若。弟子自省,一生已来,虽修功德,实未写金刚般若。诸佛菩萨,今见学悟,必不懈怠。弟子唯有三衣瓶钵,偏袒右肩时,尽将付嘱大德弟子亲知,用造金刚般若。”三五日能起,依愿即造婆伽娑舍卫国中,第一部写讫,并散付诸人,流传读诵。深知金刚般若大乘经典威力最大,不可思议。奇情有缘,递相劝率持金刚般若经者,见获果报,功德无量。

隋朝有一僧灵寂,有两个弟子。僧主忽一日唤此弟子等向前:“我闻五台山中有大文殊师利,每有人礼谒者,现其相貌接引苍生。我等三人往彼礼谒,岂不善!”意将两头驴,一驮生绢二百疋,遣弟子等驱,一头僧自乘骑,便即进发。其僧生一年,唯持金刚般若经,更无别业。当所之时,柴个箧中只将此经卷去。行经数月,因歇息草泽中放驴畜,僧即于一树下,歇息铺之毡睡著。其弟子二人平章,我等拟杀和尚,各取绢一百疋,取驴一头,入京游纵,岂不是一生乐矣。兴心既了,一个弟子把刀一口,当腰即斫。已下三刀,至于血下;第四刀便乃各著空中,取刀不得平,亦不离刀上。如两食顷,其和尚睡觉。见此弟子,跪膝两手扶刀,默然无对。僧乃问:“汝等何生恶意?”其弟子双跪向前,具陈本意。和尚亦可为果过,便即索筒取经,拟读其经。腰间有三个刀痕,并被斫断,直至经轴。僧人腰间令人看时,为有三道赤色三笙,数重衣裳,亦不得透过破损,岂非金刚般若经神力致也。

昔长安温国寺僧灵幽忽死,经七日,见平等王。王问和尚曰:“在生有何经业?”灵幽答曰:“持金刚经。”王遂合掌请念,须臾念竟。王又问和尚曰:“虽诵得此经,少一偈者何?”灵幽答王曰:“小师只依本念,不知缺何偈?”王曰:“和尚寿命已尽,更放十年活。此经在濠州城西石碑上,自有真本,令天下传。”其僧劫活,具说事由矣。

汉州孔目典陈昭,死经两日,再苏,具说云:初到冥间,判官问:“汝为刘尚书事,杀牛四十七头,昭何故取他牛一头?”昭讳未取。须臾有一人出来,称甲送牛头。使昭即知讳不得,遂咨判官,如何得免此罪?判官问曰:“在生有何功德?”昭答曰:“常持金刚经。”语未了,其经从空而至。便得放归,一十八年活矣。

苟居士乐善,专诵持金刚经。乃发心于新繁县西北村中,以笔书空,为天写金刚经。其处每有雨下不湿,初不知,村人在彼放牛,复于彼处避雨。后有一胡僧,从此过见,乃告村人曰:“此是经坛,空中有经。”斋日有化宝,盖往往出现尔。此坛者县城西北三十里,至今见在。

昔王陀一生杀害无数,乃发心专持金刚经一万遍。诵得五千遍。忽于一日午时,见数十鬼向前来曰:“王有牒追汝,汝且莫持经。”陀即告念,使鬼从后;更有鬼使走马而来,告谕鬼曰:“王鐣持经人且放。”王陀遂即免死,寿至九十八终矣。

昔王绰为天水郡司法。薛举作乱杀兵士,次至王绰,刀乃寸折。又使力士宋罗持刀斩之,刀亦寸折。薛举怪曰:“汝有何法?”王绰答曰:“幼年持金刚经,应是经力。”薛举遂放王绰。绰怕惧入一厕中藏,念此经,厕中有光见,贼众寻光至厕,见人问曰:“是谁?”厕人答曰:“被刀刑不死者王绰。”贼曰:“汝不须藏,诸军尽知。”促往归家。从此得免此难。

昔有朱士衡,为性监恶,不敬三宝。为梁国左仆射,其妻常乐善,专持金刚经。其夫不在,正持金刚经次,其夫从外而归见,乃于妻手中夺得经卷,抛入火中;及至火灭,经亦不损。遂夫妻二人封收经卷,于佛前忏悔。

昔崔善冲为携州判官,遇反叛次,刺史被杀。善冲领二十余人,全弓剑走投昆明城。至夜,不知路处,善冲告兵士曰:“至心念佛。”冲自念金刚经。信马前行,忽见一火炬前引而行。行至数里,火灭无明,遂得达昆明城,皆是经力者也。

昔唐晏者,梓州凄县吏人也。常持金刚经,缘为事不谨,回被官中,行至遂州路,本县使人捕捉。晏空中闻有人声曰:“唐晏!汝急急去。”晏遂举头,见有一胡僧。晏即映树至心念经,捕者数十人对面不见,即免此难。

魏煦者秦人也。常持金刚经,冥使三度追不得,王鐣使来报且放汝。

李延者南阳郡人也。为德州县尉,一生持金刚经。每到持经时,有神光现。

昔窦氏夜患头痛,令婢厨中取火,言无。忽见阶前有一炬火,遂上阶来,如昼日,夫人头痛便愈。莫不精心已,此皆是常持金刚经力也。

更有持金刚经得验者挍多,文繁不具多载者也。

以此前件验之,假令有人将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者,不如流传此经功德最胜。若有人书写金刚经,受持读诵,亦令余人书写流布,譬如一灯燃百千万灯,幽冥皆照,明终不绝。若能抄写此文榜于寺壁上者,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

开元皇帝赞金刚经功德

金刚一卷重须弥  所以我皇偏受持

八万法门皆了达  惠眼他心逾得知

比日谈歌是旧曲  听取金刚般若词

开元皇帝亲自注  至心顶礼莫生疑

此经能除一切苦  发心天眼预观知

莫被无明六贼引  昏昏中日执愚痴

世尊涅槃无量劫  过去百亿阿僧祇

国王大臣传圣教  我皇敬信世间希

每月十斋断宰杀  广修善业度僧尼

胎生卵生勤念佛  勇猛精进大慈悲

厌见宫中五欲乐  了知身相是虚危

一国帝主犹觉悟  何况凡俗不思惟

昔日提娑是国主  为求妙法舍嫔妃

苦行精勤大乘教  身为奴仆何斯仕

今帝圣明超万国  举心动念预观知

文武圣威遍天下  万姓安宁定四夷

自注金刚深妙义  蠢动含灵皆受持

护法神专善常应  诸天赞叹不随宜

白象驰来敬寿寺  宝车幡盖数重围

明僧手执香花引  仙人驾鹤满空飞

八难回生极乐国  五浊翻成七宝池

开元永定恒沙劫  摩王外道总降依

万岁千秋传圣教  犹如劫不拂天衣

 只众生多有福   得逢诸佛重器时

 金妙理实难诠   一切经中我总悬

佛布黄金遍地满  拟买祇陀太子园

八部鬼神随从佛  雁塔龙宫满化天

祇树引枝承鸟语  下有金砂洗足泉

食事持钵舍卫国  广引众生作福田

世尊尔时无我相  须菩提瞻仰受斯言

四果六通为上品  龙宫受乐是生天

转轮圣王处仙位  神武皇帝亦如然

又说昔为歌利王  割截身肉得生天

尸毗舍身救鸠鸽  阿罗汉身过及三千

阎浮众生恋火宅  我皇引出遣生天

一切有情如赤子  但是百姓悉皆怜

既得阿耨多罗果  又共诸佛结因缘

百劫千生不退转  功德无量亦无边

非但如影诸寺观  十力世界亦如然

总是金刚深妙义  弟子岂敢谩虚传

(排版 王建新)